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中国林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近年来对林蛙的分子系统关系研究初见端倪。 与此同时,对林蛙的遗传多样性也有探讨。 除了继续从染色体和蛋白质同工酶水平对不同产地或居31 群的中国林蛙进行研究外 (曹玉 萍等, 1999,陈晓红等, 2020) ,在 DNA 分子水平也开始了探讨。 在林蛙产品加工方面,目前其产品按照加工部位,可分为蛙油、蛙卵、蛙皮、蛙肉、蛙骨和蛙脑,其深加工产品有冲剂、胶囊、口服液、罐头、饮料等。 高阳( 2020)以林蛙油为主要原料,用红枣、白砂糖进行调配,制成口感好、营养丰富、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功能性饮料。 然而,林蛙产品的深加工刚刚起步,多处于试制和研究阶段,很少进行产业化开发。 本项目实施前期工作获得的成果已经在国内推广,在前期 8 年科研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模拟森林生态环境,人工圈养中国林蛙”以 及配套立体生态养殖畜禽和昆虫活饵料繁殖加工新技术,使人工养殖中国林蛙成活率达到 80%以上,回捕率达到 60%以上,越冬损失率不超过 5%,特别是应用循环经济立体生态养殖的模式,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经过近些年来的养殖实践和饲养经验,基本形成了一套生态立体养殖林蛙的模式,克服了全人工饲养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解决了如:光照、温度、氧气、湿度的调节问题,林蛙生存场所的净化问题,林蛙代谢废物的处理问题,高密度状态下小范围圈养林蛙运动代谢问题,林蛙的安全越冬问题,驯化种蛙的繁育问题,喂养林蛙所需活饵料的繁 育加工问题,林蛙的疾病防治问题,以及人工圈养中防天敌,防逃逸问题等等。 上述存在的问题虽然已得了初步的解决,但效果尚不十32 分理想,影响了养殖人员的积极性,严重的制约了林蛙养殖业和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提出本项目的申请,建立标准化人工养殖示范基地,使林蛙养殖业向科学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发展,以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推广技术,培养、扶持、带动指导养殖户在产品开发上、已试制出了林蛙卵油胶囊、营养片、卵油饮品、林蛙宴酒等产品,以实现人工养殖林蛙产业化。 (二 )项目创新点 本项目技术方案在国内外尚属首例,填补该项 目空白,其创新点表现在: 根据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模拟出林蛙生存的森林生态环境。 针对目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发明了“一种人工饲养中国林蛙的圈舍”,设计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适宜中国林蛙正常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该发明由可防止天敌危害和防止林蛙逃逸的专用围栏;设有供蝌蚪变态上岸和回捕林蛙的多功能池;设有可供林蛙采食和运动的饲料台;蛙场内设有遮阳物,种植树木,树木的根系吸收林蛙的代谢废物,即起到了郁闭作用又净化了场所。 地面模拟出的乔木、灌木和枯枝落叶层;设有自动调节的增湿降温设施等等,解决了天然条件下无 法达到的中国林蛙的生存环境,使中国林蛙和饲养成活率达到 80%以上,回捕率达到 60%以上,经济效益提高 810 33 根据食物链原理,开展立体生态配套养殖技术,生产大量的昆虫活饵料,成本低效益高,可操作性强,即为林蛙养殖解决了大量的食物问题,又调整了林蛙所需的营养结构,解决了饲养林蛙饲料单一的问题,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林蛙的免疫力,抗病能力和林蛙存活率。 即在蛙场种植牧草、植物,牧草、植物喂畜禽,用畜禽粪便育昆虫,(如黑科虫、黄粉虫、蚯蚓、无菌蝇蛆、鼠妇等)。 用昆虫喂养林蛙,成本低效益高,实现了链性循环。 自 行研制供养殖林蛙自动控制系统。 如:林蛙冬眠的温氧自动调节器,控制调节水温和水中溶解氧。 根据林蛙的冬眠习性和冬眠中所需的适宜水温和溶解氧量,采用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使林蛙冬眠的水生态环境控制在最佳状态。 即林蛙停止采食即强制进入冬眠,视大自然环境因子变化到林蛙可栖息状态即解除冬眠,减小了林蛙冬眠中代谢速度和体力消耗,提高了冬眠存活率。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林蛙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区域化的选择,繁育出个体大、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产油量高的优良品种的种蛙,为广大养殖户 提供了优良种蛙,推动了规模化养殖和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三)知识产权状况 本项目的实施具有自主独立的知识产权,根据近些年来的生产实践34 和饲养试验,已形成了中国林蛙人工圈养的一整套基本模式,针对人工圈养研究中部分技术环节应用调整,已取得一项国家专利(专利号:)和 4 项专有技术,获得农垦总局科技进步奖两项,发明奖两项。 在养殖过程中,已经开始进行了部分林蛙系列产品的深加工研制工作,并申请批准了蛙林品牌的系列产品商标权 6 项,为林蛙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请见后附清单:附件 .附件 资入股高新技术成果认定书 .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本项目按照生物学食物链原理,以中国林蛙生产为核心和目标,在关键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开展集约化规模化生态立体养殖,建立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完成中间试验和研究成果熟化过程。 (一)项目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论述 :本项目示范饲养规模为 20 万只商品蛙饲养试验,(按所研究的每 100 ㎡为一个饲养单元,养殖中国林蛙 800010000 只)。 方案中共设置 40 个饲养圈,进行示范饲养,每圈养殖林蛙 1 万只,共计养殖林蛙 40 万只。 其中规模试养繁育种蛙 20万只,养殖商品蛙 20 万只,配 套养殖生态猪 400 头,生态鸡 500 只,建立昆虫养殖场一座,用畜禽粪便育昆虫,年繁育各类昆虫 16 万公斤,喂养林蛙 40 万只 . 35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本项目生产性试验示范的具体地点设在哈尔滨市道里区望哈,距哈尔滨市区 19 公里,交通方便,养殖自然条件好,无工业污染源。 项目实施场地位置在 XX农垦中国林蛙驯养繁殖中心的生态养殖科技示范园区内,占地 1700 ㎡。 拥有完整的人工繁殖实验场所和相关配套设施。 XX 农垦中国林蛙驯养繁殖中心为省级科技型民营企业,注册资本180 万元,现有固定资产 1298 万元,流动资金 万元,无形资产6100 万元。 具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 中心主要负责人陈剑锋是生物工程研究员,早年从事林业管理工作,多年来在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曾在林区林蛙栖息地进行长达 6 年的林蛙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方面的观察和研究工作,并已进行了 13 年的林蛙养殖实践,具有较丰富的全人工饲养林蛙的经验,基本形成了一套人工生态养殖林蛙的模式。 并举办多次林蛙生态养殖培训班,培训了大量专业养殖技术人员。 项目实施由项目负责人生物工程研究员(单位法人代表)陈剑锋主持实施,由科研负责人曹秀玲(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赵春义(高级工 程师)、魏述来(工商管理硕士)、刘大庆(养殖园区主任)配合进行建筑施工,材料购量等项工作。 公司配技术人员 18 人,养殖管理人员15 人,东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