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坚美实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大县、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河南省首批扩权县。 全县国土面积 2820平方公里(折 4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 102 万亩。 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区面积 2616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 20xx年底,淅川县境内总人口 67万人。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5 全县共有 415 个姓氏,以汉、回、满、蒙、彝 5 个民族人口居多。 淅川县毗邻三省 7县,以县城为起点的公路里程:东距本省内乡县城 49公里,东南距邓州城区 103公里,北距西峡县城 20 公里;南距湖北省老河口市城区 163公里,距丹江口市城区 193公里,西南距郧县城 153 公里;西北距陕西省商南县城 97 公里,距南阳中心城区116公里,距郑州 市城区 376公里、距武汉市城区 466公里,距西安市城区 316 公里。 (二)区域 淅川自明成化六年( 1470)定置至民国 37年( 1948),区域西北接卢氏县,极至白桑园;东南连邓县(今邓州市,下同),极至朱帘山;南接内乡县灵官殿区;西部及东北部与今域界同。 总面积 2547平方公里。 1949年,县境西北部的西坪区划属西峡县,内乡县灵官殿区划属淅川,总面积 2528 平方公里。 东至与邓县交界的东凹,南至与均县、郧县交界的杨山分水岭,西至与商南县交界界碑处,北至与西峡县交界的西龙峪沟垴。 1972年 12月,境内李官桥、三 官殿区被丹江口水库淹没,邓县的九重、厚坡两个公社划属淅川,总面积增至 平方公里。 东至与邓县交界的唐王桥,其它三界依旧。 (三)地貌山水 县境内山岭众多,处于秦岭支脉伏牛山南麓山区,境内北、西、南三面环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南部丹江口水库为构造盆地地貌。 全部山脉中共有大小山头 658个,盛湾镇西部与湖北省交界的泰山主峰跑马岭海拔 1086 米,是境内最高点。 九重镇唐王桥下的刁河滩海拔 120 米,为境内最低处。 山地面积 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 68%。 西北山区面积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6 1300 平方公里,海拔高程 157 米至 943 米,形成峰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地貌类型。 丹南山区面积 平方公里,海拔高程 157 米至1086 米。 丘陵面积 平方公里,海拔高程 120 米至 344 米。 河川平原面积。 河川平原在库区加高中大量淹没,是大量外迁移民的地区。 水域包括丹江口水库和诸河流,总面积 398平方公里。 占总面积的 %。 河流均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境内河流发育,河网密布,大小河流共计 467条。 丹江全长 ,淅川县境内长 里;总流域面积 15994 平方公里,县内流域面积为 2616 平方公 里。 丹江及其支流流域面积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 %,主要支流有鹳河、淇河、滔河,控制流域面积均在 1000 平方公里以上。 (四)气候特征 淅川气候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半湿润气候。 四季特征为:春季( 3~ 5月)回暖快,偏东南风多,气温升降剧烈;夏季( 6~ 8 月)降雨集中、旱涝不均,初夏多干旱,中、后夏降雨较多;秋季( 9~ 11月)凉爽,多连阴雨,较强的秋雨天气两年一遇,部分年份若受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可造成连日的秋高气爽天气,晚秋降温迅速,降水骤减;冬季( 12~ 2月)西北风多,雨雪少,干冷,严寒期短。 由于西北方 向有秦岭、伏牛山的天然屏障和境内西北部诸山峰形成两道防线,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冷空气的侵入,全县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以东的南阳、社旗等地 ℃~ 2℃。 多年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为 千卡 /平方厘米,光合有效辐射量为 /平方厘米。 冬小麦光能利用率为 %;秋作物光能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7 利用率 ~ 1%。 多年年平均气温前期为 ℃,后期为 ℃。 多年年平均气压为 , 7月最低为 毫巴, 12月最高为,冬季高于夏季。 多年年平均风速为 /秒,风力为二级,大风日数 ,六级以上大风一般有雷雨大风和寒潮大风两种。 历年最多风向为静风,频率为 34;其次为东南风,频率为 15;再次为西北风。 全县风速和大风日数均不高。 (一)土地资源 淅川县山脉绵亘、河川交错,坡陡谷深、地多险阻,全境土地总面积为 2820 平方公里。 “四荒”(荒山、荒沟、荒坡、荒滩地)资源中,荒沟、荒滩地等面积少,并已被开发利用。 荒山荒坡有 60700 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主要分布在 25176。 以上的坡面上,不能作为耕地,其开发利用方向是发展林地和草地。 全县土壤类型有潮土、砂姜黑土、黄棕 壤和紫色土 4 个土类,下分 9个亚类 30个土属 71个土种。 在四个土类中,黄棕壤土类是主导大类,占全县土壤面积的 90%。 总体来说,淅川县多为石灰岩山地,土层薄,肥力差。 (二)矿产资源 淅川境内矿产资源丰富。 县内已发现矿藏 42种,虎睛石储量位居全国前列,水泥灰岩储量 53 亿吨,花岗岩储量 亿立方米,大理石储量 亿立方米,石煤储量 5 亿吨,钒土储量 3亿吨,白云岩储量 亿吨。 已发现的矿藏多分布在县西北山区,有蓝石棉、黄金、银、钒、玉石、水晶、石墨、石膏、石英、石灰岩、花岗岩、耐火土、白云金、白云岩等。 其 中白云岩储量位居前列,已开发利用的有 22 种。 (三)生物资源 淅川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加上山地广阔,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适宜南北方绝大多数植物和动物发育和生长,因而种群繁多,资源丰富。 其中木本植物 280 种,藤本植物 170种,草本植物 300余种,水生植物 80余各种,菌类植物 50多种,药用植物 200余种及农作物品种 100 余种。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贵植物 29 种。 全县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 150多种,昆虫动物 200多种,其中天敌昆虫 90 种,水生动物 60 多种。 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动物有 23种。 南北过渡的气候条件和复杂多姿的地 形地貌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形成丰富的野生资源种类和数量。 据调查统计,全县共有野生动植物种类 1787种。 其中,真菌 23科 58种;野生植物 135科978 种;野生动物 184科 751种。 (四)林业资源 全县林业用地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林木绿化率 %。 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青檀、领春木、连香树、水青树、银杏、香果树、水曲柳、核桃楸、杜仲、天竺桂、三尖杉、红茴香、天麻等 10多种。 省级保护植物 10多种,有大果青杄、山拐枣、野生杜仲、金钱槭、厚朴、猬实等。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 北部、北部和南部,东南部较少。 主要树种除东南部杨树外,其它多为栎类、侧柏、阔杂和马尾松,大部分为天然林。 县城西北部等乡镇植被类型多样,约占全县总林业用地面积的 %。 县城东南部的平原丘陵区森林资源总量少,近年来工程造林栽植的杨树居多,其次是少量的经济林。 全县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多达 1000 多种。 (五)水利资源 淅川水资源总量为 亿立方米,主要是地表径流水 ,占总量的 %,其次是地下水 亿立方米,占总量的 %,是水量较为丰富的县市之一,水资源具有较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大的开发潜力。 县内河流属山区型河道,河床窄,比降大,水力蕴藏量达 ,丹江口水库加上 23座小型水库和河流面积,全县总水面近 4万公顷,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目前,县域内有 3座 220 千伏变电站、 10 座 110 千伏变电站和 13 座 35 千伏变电站,供电量达 80亿千瓦时。 境内大小河流 467条,较大河流为丹江、鹳河、淇河、滔河、刁河。 其中刁河在县内独成水系,其余均属丹江水系。 年均地表径流量,地下水 ,另有过境水 ,可供开发利用。 县内河流属山区型河道,河床窄,比降大,水力蕴藏量达 ,上游若建库调节,可开发 ,年发电量 亿千瓦时,丹江口水库加上 23 座小型水库和河流面积。 全县总水面近 60 万亩,开发利用潜力很大。 (六)旅游资源 淅川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楚始都丹阳所在地。 曾诞生了商圣范蠡,南北朝史学家范晔,明代礼部侍郎彭凌霄等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历代文人骚客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元好问等都曾在此留下了歌吟履痕。 淅川县丹江旅游区是伏牛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级湿地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是河南省委、省政府和南阳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观光带的龙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水(丹江湖)、都(楚始都丹阳)、寺(香严寺)、街(荆紫关明清一条街)”最为着名。 “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世界上水质最优、投资最大、调水量最大、干渠最长的饮用水工程。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水是淅川旅游的最大亮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竣工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后,丹江水库的总面积达 1050 平方公里,烟波浩淼,水天一色,是名副其实的内陆黄金海。 丹江水库旁边的丹江大观苑,依山傍水,天蓝水绿,拥有景点 21 个,沿江长廊 5 公里,四星级饭店一座 ,度假别墅 35 幢,是一个拥有国内沿江长廊最长、地方特色浓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高品位景区。 丹江小三峡(云岭峡、太白峡、雁口峡) 蜿蜒 20 余公里,山环水绕,风光秀丽,是中原地区难得天然的山水画廊。 小三峡中部的八仙洞形成于寒武纪,是典型的喀斯特溶洞,洞内有聚仙厅、蓬莱阁、瑶琳仙境等景点,既有南方溶洞之高大雄伟,又有北方溶洞神奇形象之特点。 “都”。 淅川是楚始都丹阳所在地,是楚文化的发祥地。 楚国900 多年历史有 450年建都在淅川, 45位楚王 23 位在淅川。 下寺春秋古墓群是全国最大的楚文化遗址,已发掘古墓 54 座,出土文物1万余件,有春秋铜禁、王子午鼎等稀世珍宝。 “寺”。 千年古刹香严寺,为唐代三朝国师慧忠所建,距今已有1300 多年历史,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中原四大古寺。 唐朝国师慧忠创立了香严寺,唐宣宗在此潜隐 7年之久,最后回到长安,实现了唐朝的再次中兴。 现存房舍 140余间,主体建筑有石牌坊、韦驮殿、凝月轩、大雄宝殿、藏经楼等,保存有中原最大的原型壁画,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与香严寺比邻的坐禅谷,因香严寺历代高僧在此修炼而得名,有“中原九寨沟”之美誉。 峡谷蜿蜒 20 余公里,有河南省最大涌泉-龙王泉和 中原最大水锈石群-千佛崖,有“彩虹随人走,佛光伴人行”、宽达百米的佛光瀑,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的面壁崖,有险峻奇秀、助唐宣宗成功脱险、重返皇位的通天洞。 坐禅谷山清水秀,飞瀑鸣泉,与香严寺相映成辉。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街”。 荆紫关镇五里长街,是北方十三省市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街,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荆紫关镇是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河南省六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是中国首批特色景观镇。 古街现存明清时代房舍 2200 多间和店铺 700 多间,平浪宫、禹王宫、万寿宫、山陕会馆、清真寺等大型古建筑雄伟壮观,古色古香。 位于荆紫关 北部白浪街中心的三省界碑,是豫、鄂、陕三省的交汇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美名。 千百年来,三省居民和谐共居,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位于荆紫关东北的法海寺,有绝壁飞瀑、古栈道、古寺院、八棱泉等景点,可谓放大的盆景,微缩的园林,风光秀丽,别具特色。 除此之外,还有龙山峡谷、神仙洞、驻马山等知名景区。 三、交通条件 “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 ,是“十五”期间的2倍多,新改建公路 2361 公里,新增二级以上公路 200 余公里,全县通油路和水泥路总里程达到 2400 多公里,顺利实现了乡乡有客运站、村村通公路、 干线公路和所有出口路建成二级以上公路、高速公路零突破等目标,建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小时交通圈,全县基本形成以高速、国、省道为主骨架,通乡公路为干支线,其它服务设施相配套的大交通格局,淅川的交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淅川县 是 河南省 内以水、陆、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著称的区域中心城市。 四、 公用工程 条件 淅川县三条供电线路 年 供 电量 20 亿千瓦时,供气网络建设完善,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年供气量 ;日供水量 20万立方米,水源品质达到 GB57— 84 标准。 新开工的 11 条市政、园区道路加快建设,园区内“三横六纵”道路网络骨架已基 本形成,区内水、电、气等基础设施配套随着道路管网而全面到位。 五、 原辅材料供应 混凝土 加工所需原材料主要为 水泥、粉煤灰、 河砂、 碎石 ,辅助材料主要有 外加剂、减水剂、早强剂、泵送剂、缓凝剂等。 以上材料 均 可 在 淅川县 本地 或 淅川县 境内 购买, 能满足生产要求。 淅川坚 美 实 商品混凝土搅拌站 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