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可研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母猪年产断奶后活仔数 20头。 〔母猪年产窝数 = 365分娩率 114+10+哺乳期( 1情期受胎率) = 365 95% =(窝)〕 仔猪 28日龄断奶成活率 90%,断奶个体重 78kg。 断奶仔猪培育成活率 96%,转群个体重 2225kg。 育肥猪成活率 99%, 70 天 100kg 日增重 750g 以上。 全群料肉比不高于 :1。 四、项目建设其它技术标准 《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 GB7959 《猪的饲 养标准》 GB8471 《饲料卫生标准》 GB1307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GB16548 《畜禽产品消毒规范》 GB/T165691966 《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 GB16567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兽医卫生防疫工作规程》 GB/T178231999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设备》 GB/ 《中、小型集约化养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 GB/T17824. 41999 1《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 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 5027 1《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0 1《无公害食品 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 NY 5032 第七章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 一、环境影响评价 本项目建成运行过程中,会产生部分污染物,主要是猪粪、生产生活废水、病死猪尸体、臭气、噪声和少量的粉尘、炉渣、生活垃圾。 如果不作处理,任其排放,会对周围环境、河 流造成污染,引起疫病 扩散,危害人畜健康与安全。 在项目设计中已充分考虑到这一情况,采取了多种科学有效措施对上述污染物进行全面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变废为宝,综合利用。 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率 100%,固废实现零排放,废水全部达标排放进行农田灌溉,完全实现“肥水归田”的资源化利用。 病死猪采取深埋井然后覆盖生石灰的办法,达到无害化,不会造成新的污染。 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十五”期间, 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承担完成的国家重点攻关课题“瘦肉猪规模化养殖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的研究,在猪场环境控制和粪尿综 合处理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筛选和优化了适于小型养猪专业户和养殖小区的“生态还田型粪污综合处理利用工艺”;适于中型规模养猪的“无动力 自然处理工艺”;适于大型规模猪场的“干清粪机械化粪污综合处理利用工艺”,具有猪场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技术。 目前在污水处理上,建有 2 种模式。 主要措施为: 粪水中固形物进行固液分离、沉淀、回收,经过处理后制成有机复合肥再生利用; 沉淀后的污水进入一级和二级、三级厌氧发酵池,产生的沼气被回收,供用户使用; 发酵后的沼液流向氧化塘,自然氧化(暴氧),经多种水生植物(菱角 、水葫芦、莲藕等)氧化吸收,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 1996II标准)》的排放标准,直接排放和回收利用。 猪场粪污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鼓风机 —— 接触氧化池 —— 污水 —— 泵 —— 污泥干化池 —— 排放 —— 污泥外运或作肥料 —— 回流 —— 厌氧微生物 —— 回流 —— 脱氮微生物 项目将以上述技术成果为基础,在生产实践中主要应用推行“猪 —肥 果”、“猪 — 肥 菜”的生态养殖模 式,以循环经济路线完成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 处理后污染物达标排放标准见下表: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 mg/L 标准号 排放标准 污染因子 单位 GB1859620xx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SS 200mg/L COD 400mg/L BOD5 150mg/L 总磷 NHN3 80mg/L 粪大肠菌群数 10000个 /L 蛔虫卵 2 个 /L 废水排放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xx 标准并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508492)旱作物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河流 评价因子 标准值 单位 大黑河 河流 pH 6~9 GB383820xxⅡ类标准 COD≤ 15 mg/L BOD5 ≤ 3 mg/L 总磷 ≤ mg/L 氨氮 mg/L 泄洪沟渠 SS200 mg/L GB508492 旱作物标准 COD 300 mg/L BOD5 150 mg/L TP 10 mg/L 三、环境保护措施评价 通过 “猪 — 肥 果”、“猪 — 肥 菜”生态养殖模式的推广实施,改善项目实施地的生活居住与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无公害肉、果、蔬菜;项目实施地区的农业经济结构将更趋合理,形成良性的循环经济模式,生态环境将开拓出以“生产促保护”动态发展的新路子。 在严格落实污染物防治措施的情况下,猪场的废弃物如污水、猪粪、病死猪等均能经综合处理全部得到利用,绿化培植可保持养猪场区的四季常绿,从环境保持角度而言,本项目是可行的。 四、安全生产 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十分重视人畜健康的安全维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猪场生产操作制度,实行全封闭式,全进全出生产,杜绝人为事故发生。 严格疫病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免疫程序科学,操作规范。 严格日常消毒措施,生产人员定期体检,杜绝人畜共患病的发生。 严格执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做好岗前安全培训,严格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医疗、工伤保险,提供劳动保护,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章 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此项目的责任管理,搞好组织协调,确保项目健康有序快速实施。 实行项目建设管理法人责任制, 项目工程建设招标制,项目施工质量监理制,整个项目设独立帐户,单独核算,确保项目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项目实施的质量及进度。 二、工程招投标 项目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规定,对单位造价成本较高和重大生产设备实行招投标制,以降低建设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从有利于项目建设和降低成本的角度,对一般性建设工程,在不降低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自行购置材料进行施工。 三、项目建成后的经营管理模式 (一)项目建成后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 该项目实行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下设副总经理 1 名, 技术总监 1 名和 3 个部、 1 个办公室,实现管理体制与机构运行机制上的创新。 (二)、经营管理措施 依照制定通过的公司管理章程实施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实行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建立“按劳取酬,多劳多得,奖罚分明,优胜劣汰”的分配原则和管理机制。 组成精干、务实、高效管理班子,实行年度经济指标责任制。 实行劳动用工合同制,管理技术人员任期考核聘用制。 (三)、技术培训 为保证项目投资后顺利进行,重点搞好以下培训:新到位的技术人员及生产一线职工,要严格接受技术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严格执行考核制 度。 本项目拟采用定期轮流派出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工人等分批到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以及同行业中科技管理水平较、规模较大的企业进行系统培训,把提高本企业全员素质与提高本企业产品质量结合起来,把提高技术、科技创新与各项经济指标结合起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掌握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一是开办培训班,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培训、边服务边培训、现场观摩和实地操作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工作,培训当地技术人员,实施技术带动和技 术示范;二 是发放明白卡,制作技术宣传材料,对养猪新技术进行宣传推广;三是定期邀请相关专家、科研人员下基地、养猪专业户、农户对疾病控制、营养搭配和需要、环境控制等进行现场讲解和疑难解答。 第九章 项目建设期限和实施的进度安排 一、本项目建设期为 10个月,从批复之日(暂定 20xx 年 5月)至20xx年 3 月。 二、建设实施进度安排,见实施进度表 编制可行性报告 项目设计 建筑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 设备采购及安装 设备安装调试 投 产 验 收 第十章 项目建设方案与建设内容 一、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以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为切入点,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