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集(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 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他的事迹说明。 2020 年 4 月 28 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 材料表明在我国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 22 个民族的人口在 10 万以下,有的不足 5000 人。 由 19 / 207 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 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 密切的 6 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 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 ,丰富精神世界 ,塑造完美人格 《路向何方》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当局者迷 收之桑榆 谬以千里 福兮祸伏 ,最初 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 第 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 60 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 30 米高。 这种现象反映了 ,运动是绝对的 ,就有质的飞跃 年是中俄建交 60周年,两国不断加深政治互信,在经贸、能源等领域展开务实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使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更进了一步。 这主要是因为 ①中俄两国存在广泛的共 同利益 ②中俄两国人民存在着传统友谊 ③我国一贯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 ④我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 / 207 202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文科综合 思想政治部分 第Ⅱ卷 12.( 21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 低污染、低排放 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 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 核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 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则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 12 分) (2)低碳商品上市初期,价格往往会高于同类非低碳商品,但最终其价格会下降。 运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有关知识,阐释低碳商品价格下降的必然性。 ( 9 分) 13.( 10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开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推进党内民主,必须以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为根本,落实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提高党员对党的事务的参与度。 材料二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依据宪法精神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对《选举法》进行的修改,实现了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代表,体现人人平等。 实现了各地方在国家权力机关有平等的参与权,体现地区平等。 实现了各民族都有适 量的代表,体现民族平等。 根据材料,概述我国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4.( 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 1933 年荧加 21 / 207 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 1933 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 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 2020 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 10 分) ( 2)结合材料,用哲学中有关认识的观点,说明世博会为什么能“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 10 分) ( 3)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 —— 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 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 如果由你 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 请说明理论依据。 ( 5 分)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 第 Ⅰ卷 注意事项: 1. 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表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 11 题,每题 4分,共 44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3. 1. 图 1 到图 2 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22 / 207 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 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 .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C.平民中不再有债权 4.“ 17 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 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 主义思想基础 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 这届世博会反应了 ①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 ② 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 英国的兴 盛于强大 ④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 ① ② ③ B. ① ② ④ C. ① ③ ④ D. ② ③ ④ 23 / 207 年罗斯福实行新政以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 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C .复兴工业生产 7.“盖天 津(城)市发展之 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沿铁道线,自由电气实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 ”这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化进程的显著特点是 A.以老城区为中心不断扩展 C.由城市周边的不断开发而发展 8.《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 ‘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 (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可分性,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 A.甲午战争爆发 B. 中华民国建立 C. 抗日战争爆发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9. 以下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 GDP 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 GDP 能耗”出现最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三五”计划 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 D.开展大跃进运动 10. 20 世 纪 50 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著作有 ○ 1 《论十大关系》 ○ 2 《论人民民主专政》 ○ 3 《新民主主义论》 ○ 4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4 / 207 A. ○ 1 ○ 2 B. ○ 1 ○ 4 C. ○ 2 ○ 3 D. ○ 2 ○ 4 11. 20 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玻尔 D.爱因斯坦 文科综合 历史部分 第Ⅱ卷 12.( 40 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 皆斩”。 ——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 2 分)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 2 分) 材料二 (明初)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 1397 年)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 —— 张晋落《中国法制通史》 ( 2)材料二反映了明初法律的哪些内容。 ( 4 分)这些法律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 ( 4 分) 材料三 第 8 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 537 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 1134 条 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 《拿破仑法典》 (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 ( 3 分)该法典有何影响。 ( 3分) 25 / 207 ( 4)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 6 分) 材料四 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 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 领域。 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 5)归纳材料四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 4分)指出其历史作用。 ( 2分) 材料五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所以,应 该集中力量制定型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 年 12 月 13 日) ( 6)材料五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点。 ( 2 分)是在吸取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的。 ( 2 分)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 4 分) ( 7)综上,谈谈法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分) 13.( 6 分)人类社会发展中有战争的存在,更有对和平的追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条(一)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本约„„所规定而从事战争者,则据此事实,应视为对于联盟 所有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其他会员国应即与之断绝各种商业上或财政上之关系,禁止其人民与破坏盟约国人民之各种往来,并阻止其他任何„„联盟会员国或非会员国 26 / 207 之人民与该国人民之财政上,商业上或个人之往来。 ——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二 依照顾问会议所提办法,设立一种特殊制度治理东三省;„„此项为满洲而设之自治制度,拟仅施行于辽宁(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 —— 李顿“国联调查团”报告书 ( 1)材料一中,国际联盟提出了哪些维护和平的原则。 ( 2 分)结合材料一、二全面评价国际联盟的作用。 ( 4 分) 材料三 《非战公 约》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 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 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 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