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_重庆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 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保障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同等的作用 C.保证城市和农村选举产生相同数量的全国人大代表 D.保障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平等的参与权 34.国家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 例如 : ① 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项目 ; ② 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政策倾斜 ; ③ 保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应比例 ; ④ 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饮食 、 年节等方面的习俗。 其中体现各民族共同 繁荣原则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35. 2020 年 3 月 , 温家宝总理指出 : “ 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 ,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 , 永远不称霸 ” ,但 “ 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 ,即使是在中国很穷的时候 ,我们也是铮铮铁骨 ”。 总理的话说明 ① 霸权主义在当今世界愈演愈烈 ②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 消除霸权主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 二 部分 ( 非 选择题) 本部分共 4 小题,共 160 分。 36.( 36 分)图 8 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 8 和表 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人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特征。 ( 16 分)并指出在此气侯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 2 分) ( 2) 简述 A 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10 分) ( 3) 根据表 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表 3 2020 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 社会经济指标 地区 适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例( %)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 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 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 甲省 10. 92 24. 98 1. 37 全国 19. 97 26. 43 112. 89 37.( 32 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 长 140 多米,宽 57 米是 史无前例的。 (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 它是 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 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 的。 15 世纪 初,是 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 1868 年 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 造螺轮蒸汽舰 是 1845— 1850 年间在 欧洲推广使用的。 1850 年 后被用于军事。 ——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 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 枪炮。 —— [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 202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 年 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 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 世纪 70 年 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 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 1883 年创 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 90 年代德 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1851 年至 1900 年, 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 2 分)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 6 分) ( 2)根据材料二,归 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 (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 4 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 ( 4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