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_重庆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 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A.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保障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同等的作用 C.保证城市和农村选举产生相同数量的全国人大代表 D.保障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在国家权力机关平等的参与权 34.国家制定了许多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和制度 , 例如 : ① 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项目 ; ② 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给予政策倾斜 ; ③ 保证各级各类少数民族干部的相应比例 ; ④ 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饮食 、 年节等方面的习俗。 其中体现各民族共同 繁荣原则的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35. 2020 年 3 月 , 温家宝总理指出 : “ 中国不发达的时候不称霸 ,中国即使发达了也不称霸 , 永远不称霸 ” ,但 “ 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问题上 ,即使是在中国很穷的时候 ,我们也是铮铮铁骨 ”。 总理的话说明 ① 霸权主义在当今世界愈演愈烈 ②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③ 消除霸权主义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④ 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 二 部分 ( 非 选择题) 本部分共 4 小题,共 160 分。 36.( 36 分)图 8 中甲省为我国重要中药材基地之一,根据图 8 和表 3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 1) 人地理位置、地形因素分析该省的主要气特征。 ( 16 分)并指出在此气侯条件下中药材资源的突出特征。 ( 2 分) ( 2) 简述 A 地发展中药材加工业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10 分) ( 3) 根据表 3,提出促进该省中药材生产的措施。 表 3 2020 年甲省和全国的几项 社会经济指标 地区 适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的人口比例( %) 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 %) 中药材播种面积(万公顷) 加工而成的中成药产量(万吨) 甲省 10. 92 24. 98 1. 37 全国 19. 97 26. 43 112. 89 37.( 32 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 长 140 多米,宽 57 米是 史无前例的。 (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 它是 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 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 的。 15 世纪 初,是 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 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 1868 年 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 造螺轮蒸汽舰 是 1845— 1850 年间在 欧洲推广使用的。 1850 年 后被用于军事。 ——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 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 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 枪炮。 —— [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 202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1958 年 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 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 19 世纪 70 年 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 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 1883 年创 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 90 年代德 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1851 年至 1900 年, 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 2 分)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 6 分) ( 2)根据材料二,归 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 (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 4 分) (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 ( 4 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20xx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_重庆卷(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国为“ 中华骨髓库”募捐,曾在汶川灾区志愿服务了三个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闪光实现了“终生做义工”的愿望,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他的事迹说明。 2020 年 4 月 28 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 材料表明在我国 ,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 22 个民族的人口在 10
表。 在教师中实施了 “ 五师 ” 教育工程: ( 1)铸师魂,要求教师具有 “ 四心 ” :关爱学生诚心,了解学生细心,教育学生耐心,服务学生热心。 ( 2)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 “ 三爱 ” :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 对后进学生有 “ 三心 ” :爱心、耐心、信心。 ( 3)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 “ 四三二一 ” 目标:四高 —— 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
莉莊莋莌莍莎莏莐莑莒莓莔莕莖莗莘莙莚莛莜莝莞莟莠莡莢莣莤莥莦莧莨莩莪莫莬莭莮莯莰莱莳莴莵莶莸莹莺莻莼莾莿菀菁菂菃菄菅菆菇菈菉菊菋菌菍菎菏菐菑菒菓菔菕菖菗菘菙菚菛菜菝菞菟菠菡菢菣菤菥菦菧菨菩菪菫菬菭菮華菰菱菲菳菴菵菶菷菸菹菺菻菼菽菾
国实际情况不符, C观点错误,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应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材料没有体现 D观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 1912 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否定了前人的大陆均衡说、陆桥说,却被大多数学者斥为“荒诞的怪论”。 20世纪 50年代,支持大陆漂移说的新证据越来越多,大陆漂移说重 新活跃起来。 在此基础上,科学家通过进一步探讨,创立了后来成为主流的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
技术输出国。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表明 ① 创新就是对既往的否定和对现实的肯定 ② 创新的过程必定是“扬弃”的过程 ③ 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发展 ④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A① ② B ②③ C④① D ③ ④ (超常发挥)(作者:盖桂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认识能力 B. 要满怀 必胜信心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C.
11月 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 9所示),在甲楼顶层 GPS测得纬度为 186。 、经度为 186。 、高度为 96m。 2930题。 25 小时再次观测时,甲楼阴影可遮挡乙楼 A二层西部 B 四层东部 C 五层西部 D 七层东部 A法国进 入 冷饮畅销期 B 广东省进入雨季 C 澳大利亚播种冬小麦 D 云南省昼短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