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20xx-20xx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乃得归 乳:生子 ,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 何 . 谓相坐 何:副词 多 么 B.空 以 . 身膏 草野 以:介词 凭借 C.后 虽 . 欲复见我 虽:连词 即使 D.匈奴 之 . 祸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 ( 3 分) A.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 B.面对卫律的劝降,苏武的表现是:“不动”“不应”“大骂”。 C.北海牧羊时生活异常艰苦,但苏武的爱国意志却历久不磨。 D.苏武的爱国心不仅感动了 虞常 等人,也让匈奴人对他敬若神明。 ( 4 分) ①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② 单于愈益欲降之。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 12~ 13 题。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词中词语 的解说, 不正确 . . . 的一项是( )。 ( 3 分) A.“狼狈”指同行 人在雨中进退都感到困难,“不觉”意思是“不在乎”。 B.“ 吟啸 ”的意思是“吟咏长啸”,“ 徐 行 ” 的意思是 “慢慢地走”。 C.“轻”说明在雨中行走,拄竹杖、穿芒鞋要比骑马更加省力、快捷。 D. “风雨”二字,既指野外途中所遇自然 界风雨,又暗指政治上“风雨”。 13. 下列 对 这首词 的赏析, 不 . 恰当 . . 的一项是( )。 ( 3 分) A.小序中的“已而遂晴,故作此”,看似闲笔,却是点睛之笔,与词的结尾形成自然的呼应。 B. “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 抒发词人豪迈旷达的情怀。 C.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含义 丰富,引人沉思 , 抒发 了词人 不 受 外界风云变幻干扰,坦然自信 的 生活态度。 D. “ 归去 , 也无风雨也无晴。 ” 既是词人面对 政治 “ 风 雨 ”的超然态度,也是他 归隐田园的具体行动。 (任意选做五小题)( 5 分) ( 1)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2)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3) ,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4) ,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5) ,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6)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四、( 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5~ 18 题。 河南教考资源信息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