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市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市)”和“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等称号。 据增城县志记载,增城县境秦和西汉时为南海郡番禺地,东汉建安六年( 201 年)番禺和博罗的部分地区臵增城县 ,使南海郡由六县增至七县,故曰“增城”。 南朝梁时东官郡曾移治于此,至隋开皇时十年( 590 年)东官郡废,增城重属南海郡。 唐属广州,南汉属兴王府,宋仍属广州。 元属广州路,明清属广州府。 民国时期曾属惠州专区。 新中国成立后隶属东江地区,后一度划入粤中 区。 1958 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属佛山地区。 1961 年与龙门县分开。 1975 年划为广州市郊,归广州管辖。 荔城镇为县政府所在地。 1993 年 12 月 8 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增城县改为省辖增城市,委托广州市代管。 设 15 个镇 : 荔城、新塘、永和、仙村、沙埔、宁西、石滩、三江、 派潭、正果、小楼、福和、朱村、中新、镇龙。 1994 年 5 月,从三江镇划出部分地区设沙庄街(镇级)。 20xx 年,行政区划作了调整,设 6 镇 3 街:新塘镇、中新镇、石滩镇、小楼镇、派潭镇、正果镇,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 20xx 年 4 月 28日,国务院批准(国函 [20xx]35 号)将增城市中新镇的镇龙居委会和镇龙、迳头、九楼、大坦、麦村、金坑、均和、福洞、福山、大涵、汤村、旺村、洋田、新田 14 个村,新塘镇的贤江、新庄、永岗、禾丰 4 个村划归广州市萝岗区管辖。 截至 20xx 年 12 月 31 日,增城市辖 3 个街道(荔城、增江、朱村)、 6 个镇(正果、石滩、新塘、中新、派潭、小楼)。 从 20xx 年 1 月 1 日起,石滩镇的初溪、四丰、大埔围 3 个村委会正式划归增江街道办事处管辖。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xx~ 2020) 2 历史上增城的农业生产在广东省内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在宋元时代,就以盛产荔枝闻名。 至清康熙年间,生产规模巨大。 而且有大量荔枝外运,销往省外。 清初蔗糖生产达到顶峰,大部分作为商品远销国内外,至鸦片战争前后,蔗糖生产渐渐衰落,而稻谷生产量有较大增加,丝苗米已经远销海内外。 早在战国时期,增城已有制陶业,北宋时增城生产的墙砖,明清时期的葛布,清代的“土钢”都有较高的制作水平,石雕、木 雕、榄核雕制作精致。 民国时期,随着广九铁路、广增公路等现代交通的发展,商业较以前兴盛,现代工业开始出现。 民国 17 年 (1928) 起,已有机械、发电、碾米、制糖等工业,以机器碾米业规模最大。 宏观环境对发展的新要求:协调发展与科学发展 20xx 年我国人均 GDP 首次突破 1000 美元 , 在人均 GDP 处于 1000 美元~ 3000 美元的发展阶段,意味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关键阶段,也往往对应着社会矛盾最为严重的时期,是 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 容易 失衡、社会伦理需要调整重建 的关键 时期。 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党和国家在 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 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在 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 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 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增城求。 新的发展形势下,增城需要准确判断自身发展的优势和存在问题,适应当前国内发展形势,根据新的发展要求,用新的理念来指导增城城市的发展,编制新的城市规划来指导城市建设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 城市规划作用 改变:强调城市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原有规划难以适应 建设部针对现阶段的发展存在问题,对引导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在地位作用、编制组织、规划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20xx 年新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指出城市规划是政府调控城市空间资 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的重要政策之一,突出强调了城市规划在引导社会公平、构建公共安全以及保障公众利益方面的作用。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xx~ 2020) 3 上版总规对促进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有序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经过连续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环境、发展理念、区域条件和发展机遇等与十年前相比,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原来的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当前增城的城市发展,需要新的规划来适应当前新的规划要求。 增城市发展形势变化对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新的要求 ( 1) 广州东进战略的实施 随着广州“东进”战略的加快 推进,增城 作为 广州市重点发展的五大片区之一,相关产业也在逐渐向增城转移,轨道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向增城延伸。 增城作为广州东部地区,如何在东进战略中把握机遇,促进市域统筹发展,需要新的规划来指导。 ( 2)增城转型发展需要 近年来, 增城 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方式也发生根本性转变。 20xx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亿元,工业总产值 亿元,均为 20xx 年 3 倍,而财政总收入达 亿元,是 20xx 年的 10倍,人均 GDP6907 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工业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逐步走向 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扶优扶强,注重工业品牌建设,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三大支柱工业创造工业产值 亿元,占 %,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 20xx 年的 7 家增加到 20xx 年的 71 家,翻了十倍。 增城市 新塘镇汽车产业已经形成较大的规模,是广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地区之 一,正在建设汽车产业基地,主导产业如何与其他产业协调,市域南北区域 如何协调发展,需要新的规划来引导。 ( 3) 行政区划的调整 20xx 年,增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为 3 街 6 镇,原荔城镇和朱村镇合并形成新的中心城区。 作为增城市的行政、文化中心和 教育 中心 等 , 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将得到拓展,服务功能的布局空间也更加广阔。 通过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配臵各项基础设施,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系统,提升城市品味,中心城区的城市规模经济、集聚效应即将突现,城市的发展建设也出现新的态势,需要从区域重整、内部协调的高度,从城市发展建设的方向与目标定位、城市用地扩展与空间格局重构等角度,提出新的应对策略。 行政区划调整之前,荔城镇与朱村镇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行政单位, 各种功能活动 在地域 上 分异 , 功能区在空间上 分离。 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增城中心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需要进行有机整合,强化城区之间的功能联 系,实现重要的基础设施的统一建设和共享使用。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xx~ 2020) 4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 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 20xx); ( 5)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等相关技术标准; ( 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 [20xx]13 号文件)以及 《关于贯彻落实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 的通知》 (建规 [20xx]204 号文件); ( 7) 《建设部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 法》 ( 20xx); ( 8) 《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 20xx); ( 9) 《 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20xx) ( 10) 《城市紫线管理办法》( 20xx) ( 11)《城市黄线管理办法》( 20xx) ( 12)《 城市蓝线管理办法 》( 20xx) ( 13)《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20xx2020)》; ( 14)《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20xx2020)》; ( 15) 广州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 16)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xx- 20xx 年); ( 17) 《增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xx2020)》 (方案) ; ( 18) 《增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19) 《 增城市中心城区 总体规划( 199420xx)》; ( 20) 其他相关规划; ( 21) 有关政府文件和工作报告 规划思路 ( 1) 区域统筹、协调 发展 强化对区域发展的协调控制,与 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 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 广州市总体规划等上层次规划充分衔接,加强对市域内不同类型地区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解决好发展的战略性、区域性、综合性问题,做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环境共保、共同发展。 ( 2) 弹性 发展、有机生长 城镇规划更多的是从政府的计划与调控角度出发,对土地资源、城市空间形态等进 行引导和控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xx~ 2020) 5 制。 而在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臵作用越大的情况下,规划的落实 受到一定 程度 的挑战,规划 中 确定的用地安排、 用地性质和空间结构往往难以一步到位,需要在发展中不断调整来实现。 在城市规划中保持适度的弹性,形成弹性生长城市空间结构显得十分必要。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就是遵循这一原则,建构城市生长的合理空间,预留一定的发展用地,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弹性增长。 同时也充分考虑规划的现实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实行近远期结合 ,动态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阶段需要。 ( 3) 以人为本 、合理组织 城 镇规划与建设要最大限度地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改善交通条件、完善公共配套设施、优化生态环境、塑造良好城市景观、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等多方面来体现人文 关怀。 因此,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从市域层面出发,建构合理的城镇体系空间组织,合理安排市域城镇体系,以此为指导具体落实和安排城市各组团内及组团间的功能组织、交通组织、服务设施、开敞空间,从而为创造适宜居住、创业的生活、工作空间奠定基础。 ( 4)体现自然本底,凸显城市特色 规划既要体现时代特 征,又要充分体现增城市的自然本底,凸显增城市的山水城市风光特色。 技术路线 ( 1)问题探询 通过深入调查与研究,对上版总体规划和各镇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综合评定增城市发展条件,并对现状经济发展、人口、建设用地、自然生态、环境等条件进行分析评价。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总结增城市发展特征,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 2)发展定位 分析“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趋势,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 CEPA 签定与珠三角产业转移态势等对增城发展的影响,结合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发展条件,研究分 析增城市的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 3)市域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研究增城市域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变化特征及其趋势,制定人口发展的目标和城镇化发展策略。 全面分析市域城镇发展现状特征,规划等级有序、层次分明、分工协作的城镇体系,提出城乡统筹措施,确定市域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的合理布局。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xx~ 2020) 6 ( 4)生态空间管制 划定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规划区范围内用地的分类使用、功能结构。 综合协调近郊区村庄、集镇的各项建设,统筹安排近郊区各项用地和各项设施,划定需要保留和控制的绿色空间,明确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范围, 提出分区管制原则。 ( 5)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检讨上版总规实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确定增城城市性质、用地规模,提出增城 中心 城区未来用地发展方向、空间布局结构和实施对策路径,并制定各专项规划。 发 展 现 状区 域 关 系 相 关 规 划现 状 存在 问 题规 划 的反 思发 展 条 件 判 断发 展 目 标 与 策 略市 域 城 乡 系 统 发展 规 划规 划 区 的 划 定空 间 管 制 规 划 近 郊 协 调 发 展 规 划中 心 城 区 总 体 规 划城市空间布局规划住房发展规划工业用地布局综合交通规划公共设施规划城市景观规划绿地系统规划历史文物保护规划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环境保护规划规 划 实 施近 期 建 设 规划强 制 性 内 容 规 划 实 施 措 施发展战略区域协调规划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规划实施措施 图 11: 规划技术路线图 增城市城市总体规划 ( 20xx~ 2020) 7 ( 1) 突出城市特色形象、营造山水城市 ; ( 2) 协调市区与广州市区及其它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的关系 ; ( 3) 协调城市布局与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的关系 ; ( 4) 强调可持续发展观念,坚持发展与控制相统一,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既满 足当前城市发展与建设的需要,又为城市长远发展和满足未来的需求奠定基础。 规划层次包括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规划区( 中心城区 ) 总体规划 两 个层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