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下一国家,减少了远距离行军造成的兵力损耗。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有利条件的存在,秦王实现了统一大业。 ( 2)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用十年时间完成了统一以后,为了实现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王必然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进行归纳。 (板书: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讨论后得出以下答案, :创设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统一货币、文字和度量衡; :焚书坑儒; :北方:修长城;南方:修灵渠。 教师讲述:政治上:建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在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 36 郡,郡下设县。 我们可以用下面图示来表示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秦始皇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有通过中央的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把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这就形成了封建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这套封建官僚制度造成了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皇权是权力的中心。 除此之外,秦始皇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规范统治秩序。 战国时期,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先后尊号称王,统一后,秦始皇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把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以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并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子孙继位,为“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还规定皇帝自称曰“朕”,皇帝的命令曰“诏”,皇帝的印曰“玺”。 从此,皇帝成为历代封建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也是地主阶级封建统治的象征。 经济文化上:如果在一个国家里,使用的是不同的货币,那么人们在经济交往中就会有很多不便。 例如,在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有人民币、英镑还有美元,而且这些货币分属不同地区使用,即一种货币只能在一个地方使用,那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经济交流。初中历史第10课秦王扫六合教学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课前调查,填写“好”细菌(真菌)光荣榜,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生物。 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与人的交流能力等,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实验分析 演示实验:酵母菌发 酵,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推论,分析,得出结论。 找出教师操作的错误,推演发酵现象的实质,体验人类对发酵作用的利用,完成学案中演示实验分析。 指导学生对发酵现象进行观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
+ 而 1/6 已经出现在最后一项. (2)从上面的解法不难看出答案不是惟一的.例如最后一步取刀= 12,便得 1 = + + + + + 2. 探索常从简单的情形入手 例 2. 以下算式中,每个汉字代表 1 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已知“神”= 3,那么被乘 数是 _______. 神舟五号飞天 神 ____________________ 飞天神舟五号 解 填 307692.理由
O 原子。 这样, 4X 就有 4 个 N 原子, 12 个 H 原子。 所以 X 有 1 个N 原子, 3 个 H 原子。 答案 NH3 例 3 将 25g 甲物质、 5g 乙物质、 10g 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 经分析,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含 10g 甲、 21g 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 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418,并用 A、 B、 C、 D 分别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入新课。 看一千河。 ”大家能解一下原因吗。 地球自转有哪些特点呢。 动画:“地球的运动”。 自学 P9 第 2 段、第 P11 第 2 段。 结合屏幕上 地球的运动 ,完成学案“学生自主学习(一)”表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有针对性的鼓励。 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自主学习(一)” 让学生展示自我,提高学习兴趣。 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①若地球不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进行求解,不必拘泥在判别式法上,也可先通过部分分式后,再利用均值不等式:①型,可直接用不等式性质,(答:)②型,先化简,再用均值不等式,(答:);(答:) ③型,通常用判别式法;,值域为[0,2],求常数的值(答:)④型,可用判别式法或均值不等式法,(答:)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其题型特征解析式是和式时要求积为定值,解析式是积时要求和为定值,不过有时须要用到拆项、添项和两边平方等技巧
突出数学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本课教学从教师的教来看,要做到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要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 从学生的学来看,要注重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注重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交流。 整个教学过程着眼于一个 “探 ”字,贯穿一个 “疑 ”字,突出一个 “动 ”字。 ( 1)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