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复习(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义和标准 掌握资源最优配置的含义: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 相等时,经济就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或瓦尔拉斯均衡状态,当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时,资源便实现了最优配置。 掌握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当一种资源的任何重新分配,已经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重新配置资源,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则称这种资源重新配置为帕累托改进。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存在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状态。 帕累托最优状态又被称作经济效率。 (二)市场失灵的含义 熟悉实现帕累托最优标准的 条件:经济主体是完全理性的;信息是完全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存在外部影响。 掌握市场失灵的含义: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 (一)垄断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垄断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生产者不再是完全的价格接受者,资源已不可能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导致生产者生产的产量不是最大的产量,市场价格不是最低的价格,长期来看成本也比完 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生产成本要高,消费者将不再可能获取最大满足。 市场机制很难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资源不可能实现最优配置。 (二)外部性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外部性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所谓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某个人或某个企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其他企业造成了影响,但是却没有因此付出代价或得到利益。 外部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 由于外部影响的存在,市场机制就不能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失当。 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会造成产品供给过多,超过了帕累托最优所要求的产量水平;存在正外部性时, 通常会使市场主体的活动水平低于社会所需要的水平,这就是资源的无效率配置。 (三)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公共产品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私人物品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竞争性和排他性。 2.公共物品的特点 ( 1)非竞争性。 即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 ( 2)非排他性。 可以将公共物品分为两大类: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纯公共物品是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和 完全的非排他性的物品,如国防、治安等,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 如教育、医疗卫生、收费公路等。 由于纯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消费者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导致市场产量远远 低于最优产量。 对于准公共物品来说,如教育、医疗服务等,市场机制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准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的配置。 (四)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考试内容:掌握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机制运行的影响 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上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量不一样的 一种情况。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就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三、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掌握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市场失灵的原因 政府进行干预的方式和措施 垄断 ( 1)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2)对垄断行业进行公共管制,主要是对垄断行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进行管制 —— 或规定限价,或规定利润率。 外部性 ( 1)税收和补贴手段( 2)将相关企业合并从而使外部性内部化的手段以及明晰产权。 掌握科斯定理: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那么无论在开始时将财产权赋予谁, 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 一旦考虑到交易成本,引伸出的一个重要结论:不同的产权制度,会导致不同的资源配置效率。 公共物品 政府承担了主要提供者的职责,例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 信息不对称 政府对许多商品的说明、质量标准和广告都做出了具体的法律规定,政府还通过多种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信息服务。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一、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 GDP)的含义: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 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掌握) 在实际核算中,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其中,支出法和收入法是核算GDP的两种主要方法。 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单位 (居民、企业、政府、进出口部门),对最终产品的支出总量相加,得出总支出来计量 GDP 的方法。 包括消费支出、固定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如果用字母 C 表示消费,用 I表示投资,用 G 表示政府购买,用( XM)表示净出口,用 支出法计算 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GDP=C+I+G+( XM) 法 —— 也称为要素成本法 用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包括提供生产要素所取得的收入,也包括一部分非生产要素(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的收入。 按收入法核算所得的国内生产总值为: 国内生产总值 =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 +统计误差 二、宏观经济均衡的基本模型 考试内容:掌握两部门、三部门和四部门条件下的储蓄 投资恒等式。 含义 从支出角度看 GDP 从收入角度看 GDP 储蓄 投资恒等式 两 部门经济 只有消费者(居民)和企业两个部门 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的总和。 GDP=Y=C+I 国内生产总值 =消费 +储蓄 GDP=Y=C+S。 I=S 三部门经济 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购买支出的总和 GDP=Y=C+I+G T表示政府净收入国民收入 Y=C+S+T。 I=S+( TG)( TG)可以看作是政府部门的储蓄, S为家庭储蓄和企业储蓄之和,可以通称为私人储蓄 四部门经济 消费者(居民)、企业、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的总和 GDP=C+I+G+( XM) Y=C+S+T I+G+( XM) = S+T 简化为: I= S+( TG) +( MX)其中,( MX)可以代表外国在本国的储蓄。 三、消费、储蓄和投资 (一)消费理论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是建立在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上的: (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 即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人们的消费随之增长,但消费支出在收入中所占比重却不断减少。 边际消费倾向( MPC)是指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 0MPC1。 ( 2)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 可以把 消费看作是收入的函数。 ( 3)平均消费倾向( 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 APC)是指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的比例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 l。 消费函数: 式中,代表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为边际消费倾向,和 Y 的乘积表示由收入引致的消费。 因此,消费等于自发消费和引致消费之和。 理论 强调了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实现一生消费效用的 最大化。 各个家庭的消费取决于家庭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 年青时期:收入偏低,消费可能会超过收入 中年时期:收入大于消费 老年时期:消费超过收入 一个家庭的消费函数: 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 所谓持久收入,是指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 该理论认为,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二)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减去消费的余额。 从公式 Y=C+S 可得: S=YC 根据凯恩斯的假定,收入是决定储蓄最 主要的因素。 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被称为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的公式(掌握): 为边际储蓄倾向( MPS),或用 S表示。 边际储蓄倾向同边际消费倾向相似: 并且 0MPS1。 平均储蓄倾向同平均消费倾向相似: 掌握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是: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总是等于收入。 APC+APS=1;MPC+MPS=1 (三)投资函数 投资是形成固定资产的活动,一般不包括金融投资在内。 决定投资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折旧等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资。 凯恩斯认为,实际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 因此,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投资函数: e表示自主投资, dr表示引致投资。 (四)投资乘数 投资乘数 =国民收入增量 /投资增量 投资乘数的公式: s为边际储蓄倾向。 上式表明投资乘数 k为边际储蓄倾向 s的倒数。 第七章 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掌握经济增长的含义: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与前期相比所实现的增长。 总产出通常用国内生产总值( GDP)来衡量。 熟悉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公 式: 用现行价格计算的 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增长率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 掌握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 1)经济发展是一个比经济增长含义更广的概念。 ( 2)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 济发展。 (二)决定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掌握) 资本的投入数量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最重要的是资 本的利用率或生产能力利用率。 (三)经济增长因素分解 (熟悉) 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经济增长率 =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 +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 (掌握) 就是运用生产函数,把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 =技术进步率 +(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 +(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简称 TFP):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由于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罗首先提出的,因此也叫“索罗余值”。 掌握: (四)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 (熟悉) ( 1)经济周期的含义 又称商业循环,是指总体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经济周期指的是总体经济活动,而不是个别部门或个别经济总量指标。 ( 2)经济周期的类型 分类标准 分类结果 按照周期波动的时间长短 长周 期、中周期和短周期 按照经济总量绝对下降或相对下降的不同情况 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 增长型周期:如果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率为正值,即经济总量只是相对减少而非绝对减少。 (熟悉) 可以把经济周期首先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扩张阶段和紧缩或衰退阶段,如果衰退特别严重,则可称为萧条。 扩张阶段又可以再细分为复苏阶段和繁荣阶段。 紧缩阶段的最低点叫做谷底,扩张阶段的最高点叫做峰顶。 谷底和峰顶也叫转折点或拐点。 在经济的复苏和繁荣阶段,经济上可能出现 的一般特征是,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提高,投资持续增长,产量不断扩大,市场需求旺盛,就业机会增多,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也常常伴随着通货膨胀。 在经济的衰退或萧条时期,伴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下滑,投资活动萎缩,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出现停滞或下降,产品滞销,就业机会减少,失业率提高,企业利润水平下降,亏损、破产企业的数量增多,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 二、价格总水平 (一)价格总水平的含义和度量 掌握价格总水平的含义:也叫一般价格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各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动状态的平均或综合,一般用价格指数来度量。 度量价格总水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编制各种价格指数,如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等;二是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 价格指数有很多种类,很多国家或地区都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作为度量价格总水平的主要指标。 (二)决定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因素(掌握) 、货币流通速度和总产出 以 M 代表一定时期内货币的供给数量, 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 P 代表价格总水平, T代表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价格总水平的变动 与货币供给量、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成正比,而与总产出的变化成反比。 价格总水平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共同决定的。 如果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上升;反之,如果总需求增长慢于总供给的增长,价格总。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重点复习(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自行车, 他认 阅读说明书后了解到:( 1) 支起撑脚,扭开钥匙开关后, 旋动右手的“调速”把手,发现后轮的转速会发生改变。 他猜测这个“调速”把手相当于。 ( 2) 这种品牌的电动自行车可以“自发电”。 如果它的电路图可以简化成图 10 所示,请你写出验证它可以“自发电”的具体做法。 答: 图 10 三、作图题 (共 6 分) 1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处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 OB
、 一般家庭的卫生间都安装照明灯和换气扇.使用时,要求它们能各自独立工作。 按上述要求在 图 15的 虚线框内画出其电路图 (换气扇用符号 表示 ). 图 1 6 是光从空气射向玻璃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并标出入射角 (用 a 表示 ). 4 图 15 图 16 四、简答题(每小题 3 分,共 6 分) 2 夏天,人们在开启啤酒瓶盖的瞬间伴有“嘭”的一声
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 ②作用(意义): 体现了 “反对君主专制”和“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的要求,体现资产阶级性质。 ③宣传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思想。 ( 5)大革命的影响: 摧毁了法国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发展影响很大。 ( 6)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4 年)( 1799 年拿
,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 2)平均差,也叫平均离差, 平均差越小,说明数据离散程度越小。 ( 3)方差和标准差。 方 差是一组数据中各变量值与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方差的平方根叫标准差。 方差与标准差是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重要的统计量,它们是反映数 值型数据离散程度最主要、最常用的方法。 根据总体数据和样本数据计算方差及标准差时,计算公式略有不同。 计算总体方差: 总体标准差 :
1: 2,则 △ABC 的面积与 △DEF 的面积之比为 ( ) (A)1: 2 (B)1: 4 (C)2: 1 (D)4: 1 变式训练 2: 如图,小东用长为 的竹竿做测量工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移动竹竿,使竹竿、旗杆顶端的影子恰好落在地面的同一点.此时,竹竿与这一点相距 8m、与旗杆相距 22m,则旗杆的高为( ) A. 12m B. 10m C. 8m D. 7m 例题 1: 下列命题中
速运动,请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摩擦力的示意图。 2 在图 12 所示的电路中,尚有几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上。 补上后要求:闭合电键 S 后,灯 L1 和 L2 都能发光,且电流表测量通过灯 L2 的电流。 图 10 四、简答题(共 6 分) 2先阅读后回答: 不可思议的轻木 下面的材料引自《现代快报》 20xx 年 3 月 13 日 A12 版。 记者却在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