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码头项目可行性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家有关部门将扩大社会融资能力,支持全国 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建设。 20xx年,我国国民经济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实现的重工业、加工业等产业的规模扩张,以及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实施,均为我国海运业实现规模化运输提供了条件,这将是未来几年影响海运业发展的最大利好因素。 在这一利好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将加速进入航运强国之列。 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近 30 年的发展,我国船舶工业取得了令人瞩 目的历史成就,中国造船业的迅速崛起打破了日韩垄断争霸的竞争格局, 在 20xx 年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造船业的领军国家。 目前中国正在向着 20xx 年能够将在世界造船业中 排名升至首位这个目标努力。 海运占我国运输产业相当比重,我国外贸运输和重要的物资运输主要靠海运完成。 其中,外贸货物运输 93%是靠海运来完成, 95%的原油和 99%的铁矿石也是靠海运完成。 我国运输船舶的总运力已经超过了 1亿载重吨,位居世界前列,由此可见我国海运产业发展迅猛之势。 预计到 2020 年我国将实现海运业的现代化,实现由海洋大国、航运大国向航运强国的转变。 港口现状 和规划布局 及 存在的 问题 ( 1) 安徽省 港口建设 及 发展目标 ‚九五‛期以来,安徽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了合肥新港一期、芜湖朱家桥 集装箱码头扩建、巢湖钓鱼台港新建、安庆功会、2 号码头改造、池州江口码头改造、铜陵顺安港改造等一大批港口码头xxx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8 新建及改建工程。 全省新增码头泊位 65 个、吞吐能力 520 万 T,为内河航运发展创造了条件。 安徽省港口工程建设目前采取的是多元化的投资体制,鼓励全社会、多渠道依法投资港口建设参与港口经营。 根据安徽省管理体制的现状,大中型港口建设投资主体一般为省港航管理局及省属的各市港航管理局、大中型公司企业等,众多小企业和私营个体业主也是安徽省水运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 安徽省港口布局将以合肥、芜湖、安庆、蚌埠等主要港口为中心 ,巢湖、池州、铜陵等 12 个重要港口为依托,其他小港口为基础,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大中小结合的全省港口体系。 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目标是:以航道及港口建设为重点,积极促进‚五级以上航道网络化、港口作业机械化、支持保障高效化、货运船舶标准化、行业管理规范化‛进程,到 2020年,全省五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超过 2500KM,水运资源丰富地区间基本实现 300T 级以上船舶或船队的直达运输,主要港口现代物流中心作用明显,基本形成煤炭、集装箱、水泥等专业化运输系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内河航运体系和政府宏观调控下开放、有序的内河航运市场,内河航运业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运输规模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 2)、合肥港口现状、发展布局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合肥港现有码头 31 处,全为货运码头,小、散、乱,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低。 自合肥市当涂路桥 经巢湖闸入裕溪河,再经裕溪闸汇入长江,全长 142 公里 , 而合裕航道是合肥和巢湖市及周边地区通向长江的惟一水上通道,也是安徽省继长江、淮河之后的第三条重要航道。 该航道纵横南北连接合肥、巢湖、芜湖三市。 合肥水运短板体现xxx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9 在航道方面,航道等级低,合裕线航道除承担南淝河运量,服务 合肥 工业 组团外,派河和店埠河运量也将通过其外运,但该航线部分航道为四级,满足不了船舶大件运输需要。 派河航道仅为 6级,常年只能通航 100吨级船舶。 合裕线还受裕溪口船闸、巢湖船闸瓶颈控制。 合肥市交通局将牵头协调对合裕线航道、派河航道进行扩建疏浚,将两个航道升为三级航道,通航能力达到 1000 吨级以上,两个工程均计划 9 月动工,预计派河航道明年 6月完工,合裕线航道明年底完工。 由于裕溪口复线船闸、巢湖复线船闸成为合裕线航道的瓶颈,这两个船闸也将改建。 其中裕溪口复线船闸计划 9月动工,巢湖复线船闸计划明年初开工建设。 改造后,将为合 肥港口建设迎来良好的发展契机。 《合肥市港口总体规划》 (至 2025 年 ): 合肥港岸主要划分 5个港区:南淝河港区、派河港区、店埠河港区、丰乐河港区以及临湖港区。 通航河流岸线总计约 ,港口已利用岸线 公里。 其中南淝河港区规划为综合性港区,主要承担集装箱、油品件杂货、矿建材料等散货的装卸、储存、中转配送等物流功能; 本项目地处于 南淝河港区 ,拟建规模是合肥市较大综合性码头;符合规划要求。 合肥港 口 作为 28 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省会经济圈中心港,它的建设以及航道的疏浚,使得合肥水运不仅一改短板现状,还将实 现通江达海目标,拓宽合肥城市发展空间。 1999 年 以前 , 未整治的 合裕航道 ,单船载重吨位 只有 170 吨。 经过河道整治和港口建设, 20xx 合肥港口吞土量已 达到 1011万吨。 1000吨级以上单船可以由长江 通过 巢湖,直抵合肥。 预测 20xx年合裕线运量约 3600万吨。 下面是 20xx 年以来 合肥港口 完成货物吞吐量情况表。 xxx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 合肥港 口 20xx年 ~ 20xx 年货物吞吐量表 合肥港口目前主要以货运矿建材料、化工原料、石油、粮食、钢铁等为主,由于河道和港口建设的滞后, 近年来 合肥市生成的集装箱主要通过 公路用卡车运往南京、芜湖、上海 等港口装船。 该 地区外贸集装箱生成量 20xx 年达到 17 万余标箱,占全省的一半左右。 若通过航道的疏通和现代化综合港口的建设,其 可有 充足的 集装箱 运量保障。 存在问题体现在 二 个方面: 第一方面: 基础设施薄弱 , 由于历史上对发展内河水运的认识不一致,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总体上内河水运发展较为缓慢,内河航道、港口基础设施薄弱,能力不足,制约了内河水运优势的发挥。 内河高等级航道少,干、支航道没有高标准贯通;内河港口通用杂货泊位多,集装箱、液体散货等专业化泊位少;运输船舶吨位小,船型杂乱,标准化程度低,安全性能差,运输装备水平 有待提高。 第二方面: 港口建设规模滞后与合肥市城市规模不协调, 目前合肥港与依托长江航线的芜湖港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从数量上看, 芜湖市共 拥有各类港口 166 个,其中万吨级 9个, 5000 吨级 25 个,目前xxx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年吞吐量约 4700万吨。 但合肥 的 千吨级以上码头 正在处于起步阶段。 综合后,可以明确合肥 迫切需要 加快城市港口建设的进度和规模,淘汰小而散的码头,积极培育大型水运物流企业和临港工业区的发展;同时应加大对 港口 区域的 道路 等 基础建设。 本项目的建设符合 正符合了合肥 城市 港口战略发展需求。 需求量预测 预测 ( 1)、经济腹地 合肥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的华东丘陵地区中部。 江淮分水岭南测,巢湖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其 区位独特的枢纽城,东西交汇、南北贯通,紧邻中国当前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 目前正规划建设四 E级的合肥新桥机场,这是一个大中型枢纽机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以及上海和南京的备降机场。 合肥 与省内蚌埠、芜湖 、 淮南、阜阳、安庆、六安、铜陵、马鞍山等地的距离在 120公里 —— 180公里 的范围内,同时也是上海、 武汉、郑州三大城市为支点的 三角区域的中心。 水运依靠南淝河水道通向长江; 主要航线有:长江上游到城陵矾,下游到上海以及江、浙、赣、鄂等支流航线。 合肥将成为以沪宁为首的东部经济和以西安为首的西部经济相互对流的经济 中 转交汇区;依托自身强劲 快速的工业经济发展将日渐 形成 区域性经济腹地。 ( 2)、腹地的经济 发展趋势 及 规划 合肥 20xx年全市生产总值( GDP)达到 ,比上年净增,占全省 GDP增量的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xxx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亿元,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 ,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 ,增长 %。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 年实现工业增加值 ,增长 %,对全市 GDP 增长的贡献为 %,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为 %,同比上升 1个百分点。 全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73户,其中超 10 亿元企业 24 户,比上年分别增加 33 户和 2户。 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 亿元,比上年净增 ,实现增加值 ,增长 %,同比加快 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幅。 从 安徽 省内看,合肥 GDP增速位居全省 首 位 , GDP 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为 %,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增长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 ,同比增长 %,占全部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 %上升为 %。 进出口总额为 美元,增长 %,比 20xx年加快。 其中出口 美元,增长 %,加快 个百分点;进口 亿美元,增长 %。 合肥已形成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制造、电子信息及软件等支柱性产业,并由此形成巨大的配套产业市场;合肥与芜湖、安庆、马鞍山、铜陵等形成沿 江城市群 联系发展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重要交通干线及毗邻苏浙地区, 将 建设以‚一轴双核三带‛为主体的产业集聚重点区 域,更好地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强化南北及东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构筑‚一轴‛即临江产业发展轴。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快速通道, 以岸线资源开发为重点,构筑马鞍山一芜湖一巢湖一铜陵一池州一安庆的临江产业发展轴,重点布局汽车、装备制造、冶金、建材、化工、印染等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沿江城市群乃至全省产业发展的主轴线。 构筑‚双核‛ 即东西产业集聚核。 围绕临江产业发展轴,重点建xxx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3 设马芜铜和安庆两大产业 集聚核。 马芜铜是沿江乃至全省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较强的城市带,是推动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周边的重点区域。 随着过江通道、沿江城际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安庆的发展活力和产业集聚能力日趋显现,将逐步改变沿江城市群产业发展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现状。 构筑‚三带‛即沿长三角、合巢芜 (马 ) 宣和合安三大产业发展带。 充分发挥毗邻苏浙地区的区位优势,构筑由滁州一马鞍山一宣城等毗邻苏浙地区为轴线的沿长三角产业发展带,实现与长三角的无缝对接;依托合巢芜、合马、芜宣等高速及铁路干线,构筑合肥一巢湖一芜湖 (马鞍山 )一宣城一杭州为轴线 的合巢芜 (马 ) 宣产业发展带;依托合安高速、合九铁路,构筑以合肥一桐城一怀宁一安庆为轴线的合安产业发展带。 早在 20xx年合肥为贯彻实施省‚861‛行动计划的部署,全面实施‚1346‛行动计划,以提高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带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该 行动计划涉及加工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旅游文化教育、城郊示范农业等四大基地建设项目和防洪保安、信息、生态、信用、人才、基础设施等六大工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 其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化为核心,以规划为 龙头,以项目为支撑,举全市之力,建设一批大项目、大企业、大工程,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奠定坚实基础。 合肥十一五规划中再次锁定工业,确立了‚工业立市‛和‚县域突破‛两大跨越式发展战略, 合肥发展要跨越,必须依托工业的强力支撑,以 工业立市 为第一方略。 从市委、市政府上下对工业进行了强力xxx 码头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4 政策支持,政府职能部门以促进招商和主动招商,以及主动推介的积极态度,使合肥形成了发展工业的良好的政策 环境。 预测 地区生产总值到20xx年将达到2250亿元,年均增长16.5%。 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5%左右。 合肥 市 港 口 规划 到2020年,将形成 5大港区, 11个作业区, 165个泊位,通过能力将达到 5600万吨 ( 3)、合肥港 口 吞吐量预测 近年来,日立、三洋、 ABB、可口可乐等一些国际知名大企业纷纷投资落户合肥市,与该市的江淮汽车、安凯汽车、安徽叉车、美菱电器等企业,共同促进了合肥经济及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 据统计,仅合肥美菱、荣事达、安徽轻工进出口公司和佳通轮胎、华凌电器这几家企业,20xx 年进出口 标箱就达 2 万箱以上。 20xx 年 全市 外贸 进出口 生成量 达10 万 标箱, 20xx 年 17 万余标箱,占全省的一半。 预测,到 20xx 年和2020年,合肥腹地集装箱生成量将达到 23 至 34 万标箱和 35 至 50 万标箱。 货物吞吐量 预测 20xx年 1700万吨。 第五章 拟建内容与规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