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万m179a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拓奋进,真抓实干,发展散装水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大力发展预拌混凝土是我国大、中城市发展散装水泥的必由之路。 水泥散装化对于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粉尘排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它是实现水泥清洁生产有效途径,水泥散装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技术进步和文明生产水平。 20xx 年上半年,全国水泥产量和散装水泥供应量持续稳步上升。 水泥产量和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增速均快于去年同期;散装水泥供应量增长率高于水泥产量增长率;局部地区散装水泥供应量增速加快。 预拌混凝 土产能及应用量稳步增长;预拌砂浆产能增长较快,产能利用率略有下降;农村散装水泥使用量继续增长。 有关情况简析如下: 一、全国散装水泥基本指标发展情况 水泥和散装水泥生产供应情况 本期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为 万吨,比去年同期的32546. 64 万吨增加了 万吨,增长幅度为 %,比去年同期增幅 1 %加 快了 7 个百分点。 同期全国水泥生产量为 万吨,比上年同期 万吨增加了 万吨,增长 %,增幅高于去年同期 个百分点。 散装水泥增长幅度高于水泥增长幅度 个百分点。 全国平均水泥散装率为 %,比去年同期散装率 %提高了 个百分点。 散装水泥出口量有所下降 据统计,本期水泥出口量为 万吨,其中散装水泥出口量为 万吨。 水泥 出口量 比去年同期 万吨减少 万吨,下降 %;散装水泥出口量同比减少 万吨,下降 %。 小型水泥企业产量所占比重持续下降 随着国家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及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力度的加大,使小型水泥企业散装水泥供应量持续减少。 20xx 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水泥企业卜 6 月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 万吨,比上年同期的 万吨增长 万吨,增长 %,占全国总量的 %,所占比重同比提高了 1 个百分点;小型水泥企业完成散装水泥供应量 万吨,所占比重由上年同期的 %下降到 1 %。 二、 20xx 年上半年全国各省份及地区散装水泥发展情况 (一)华北、西南两地区散装水泥增势明显,华东、西北两地区增势减缓。 20xx 年 16 月全国六区散装水泥发展情况 号 地区 水泥产量 水 泥同比增长率 % 散装水泥供应量 同比 增长 量 同比增长率 % 去年同期增长率 % 占全国比重 上年同期占全国比重 % 散装率 % 去年同期散装率 % 散装率同比提高点 全国 1 华北地区 2 东北地区 3 华东地区 4 中南地区 5 西南地区 6 西北地区 从 20xx 年卜 6 月全国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增长情况看,华北、西南两地区散装水泥量增速加快。 华 北地区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增加了 万吨,增幅为 %,比上年同期增幅 %提高了 个百分点;散装水泥量所占全国比重由上年同期的 %提高到%,水 泥散装率同比也提高得最快,提高了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个百分点。 西南地区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增长了 万吨,增幅为 %,比上年同期增幅 %提高 个百分点;所占全国比重由去年同期的 %提高为 %;水泥散装率同比提高了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个百分点。 华东、西北两地区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增幅减缓,分别增长%、 %,比上年同期增幅分别下降 和 个百分点。 而且华东地区散装水泥量所占全国的比重也由去年同期的 %减少为 %,比重下降 个百分点。 水泥生产大省山东省散装水泥供应量同比减少 万吨,下降 %,是影响华东地区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全国各省(区、市)散装水泥发展情况 20xx 年 16 月全国各省市区散装水泥发展情况排序表 散装水泥供应量 散装水泥同比增减量 散装水泥同比增 减幅度 散 装率 散装率同期自比 提高点 排名 省区市 数量 (万吨) 排名 省区市 数量 (万吨) 排名 省区市 % 排名 省区市 % 排名 省区市 百分点 1 江苏 省 1 四川 省 1 青海 省 1 上海 市 1 青海 省 2 浙江 省 2 河北 省 2 海南 省 2 天津 市 2 辽宁 省 3 山东 省 3 安徽 省 3 贵州 省 3 北京 市 3 河北 省 4 河南 省 4 湖北 省 4 四川 省 4 浙江 省 4 海南 省 5 广东 省 5 浙江 省 5 云南 省 5 江苏 省 5 安徽 省 6 四川 省 6 江苏 省 6 河北 省 6 安徽 省 6 云南 省 7 河北 省 7 广西 区 7 重庆 市 7 山东 市 7 江西 省 8 安徽 省 8 河南 省 8 湖北 省 8 辽宁 省 8 福建 省 9 湖北 省 9 湖南 省 9 安徽 省 9 湖北 省 9 宁夏 区 10 广西 省 10 云南 省 10 宁夏 区 10 广东 省 10 广西 区 11 湖南 省 11 福建 省 11 广西 区 11 广西 区 11 重庆 市 12 福建 省 12 广东 省 12 湖南 省 12 河南 省 12 内蒙 区 13 江西 省 13 陕西 省 13 陕西 省 13 福建 省 13 湖南 省 14 辽宁 省 14 重庆 市 14 福建 省 14 陕西 省 14 吉林 省 15 陕西 省 15 江西 省 15 内蒙 区 15 湖南 省 15 贵州 省 16 云南 省 16 辽宁 省 16 黑龙 江 16 河北 省 16 江苏 省 17 重庆 市 17 内蒙 区 17 江西 省 17 江西 省 17 浙江 省 18 内蒙 区 18 贵州 省 18 辽宁 省 18 新疆 区 18 陕西 省 19 黑龙 江 19 海南 省 19 天津 市 19 青海 省 19 湖北 省 20 吉林 省 20 黑龙 江 20 河南 省 20 宁夏 区 20 河南 省 21 北京 市 21 青海 省 21 山西 省 21 四川 省 21 四川 省 22 山西 省 22 天津 市 22 吉林 省 22 重庆 市 22 天津 市 23 新疆 区 23 吉林 省 23 浙江 省 23 甘肃 省 23 新疆 区 24 甘肃 省 24 山西 省 24 新疆 区 24 云南 省 24 黑龙 江 25 上海 市 25 宁夏 区 25 广东 省 25 内蒙 区 25 上海 市 26 天津 市 26 新疆 区 26 江苏 省 26 山西 省 26 广东 省 27 贵州 省 27 甘肃 省 27 甘肃 省 27 黑龙 江 27 山西 省 28 海南 省 28 北京 市 28 北京 市 28 海南 省 28 北京 市 29 宁夏 区 29 上海 市 29 上海 市 29 吉林 省 29 甘肃 省 30 青海 省 30 山东 市 30 山东 市 30 贵州 省 30 山东 省 全国合计: 万吨 全国同比 增长量合计 : 万吨 全国同比平均增长幅度: 全国平均散装率为: 全国平均散装率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 本期散装水泥供应量排在前三名的江苏、浙江、山东三省中的浙江省散装水泥供应量己超过山东省;散装水泥增长量排在第二名的河北省,因散装水泥量的快速增长, 已 由上年同期的第十八名提高到了目前的名次;青海、海南散装水泥同比增长率分别达到了 179%、%%;天津市水泥散装率高过了北京,排在了第二位;水泥散装率同比提高的前五名中前四名的青海省、辽宁省、河北省、海南省都是上年同期负增长的省份,安徽省也是由上 年同期的第十二名跃至本期的第五名。 去年同期水泥散装率 自 比提高点有 13 省市是负增长,本期已减至山东、甘肃、北京、山西等 7 省市。 三、农村散装水泥销售量稳步增长 本期,全国农村散装水泥销售网点共 5966 个 (与上年末基本持平 ),拥有散装水泥罐 26258 个,比上年末的 25522 个增加 736 个,增长 %;容量达到 万吨,比上年末增加 万吨;网点销售散装水泥 万吨,同比增加 万吨,增长 %。 上半年农村水泥使用量为 万吨,其中散装水泥使用量为 万 吨,同比增加 万吨,增长 %;农村散装水泥使用率为 %,比上年末提高 个百分点。 四、预拌砂浆市场需求增长缓慢 本期全国 19 个省市有预拌砂浆 (指普通预拌干混砂浆 )企业 255家,比上年末增加 46 家,增长了 %;年设计生产能力 万吨,比上年末增加了 万吨,增长了 %;生产预拌砂浆 万吨,同比增加 万吨,增长了 %;砂浆年生产能力利用率为 %,低于上年产能利用率约 个百分点。 本期,全国有 9 个省市生产湿 拌 (普通 )砂浆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 万吨,增长 %。 生产预拌 (普通 )砂浆共使用散装水泥 万吨,占同期散装水泥供应量的 %;综合利用固体废弃资源 万吨。 上半年全国普通预拌干混砂浆产能虽增长三成多,但市场应用量并未实现协调增长,致使产能利用率下降。 促进建设单位使用预拌砂浆,是加快推进预拌砂浆产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五、预拌混凝土业稳步发展 目前全国拥有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 4334 个,比上年末增加 220个;设计生产能力 245461 万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 11980 万立 方米,增长 %;生产预拌混凝土 万吨,同比增加 万吨,增长 %;使用散装水泥 万吨,占同期散装水泥供应量的 %,所用比例同比提高 个百分点;利用固体废弃资源 万吨。 预拌混凝土年产能利用率为 %,比上年提高 个百分点。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用量不断增加,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场分散搅拌混凝土的小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大规模建设的需要,因此,大力推广和运用预拌混凝土 ( 又称商品混凝土 ) 已成历史 的必然。 混凝土预拌化是工业发达国家共同的成功经验,代表了混凝土生产的最新最先进水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也是我国混凝土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全国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的散装水泥发展格局已逐步形成后,发展模式也更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了基础。 国家宏观政策的大环境,为商品混凝土项目建设提供了无限生机及广阔的市场。 第二节 市场前景 一、市场环境 商品混凝土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及重点工程中普及使用。 推广应用商品混凝土已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是推动建筑 产品工业化、商品化,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改善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国家对发展预拌混凝土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为预拌混凝土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各地政府根据国家政策法规及本地实际情况,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文件,大力鼓励和支持预拌混凝土,大大促进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使用预拌混凝土。 二、西宁市周边商品混凝土行业现状 海东地区商品混凝土行业起步较晚,现有建筑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施工方法落后,机械设备老化,砼均采用现场拌制,施工现场管理难并对施工现场周边环境造成粉尘和噪音污染。 并且易造成砼质量不稳定。 “九五”末,青海省只有一家混凝土搅拌站,设计产能 10 万立方米;到“十五 期末,预拌混凝土搅拌站达到 9 家,设计生产能力 320 万立方;截至“十一五 ” 末,混凝土搅拌站将达到 21 家,海东地区六县只有平安和乐都除此之外尚属空白。 海东地区商品混凝土行业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与城市发展的地位还不相称,与其它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的空间。 三、项目市场前景 “十二五 ” 期间,青海省将加大力度推广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生产应用,全面实现城市“禁现”,构建农牧区散装水泥使用产业链,完善青海省海 南、海西地区散装水泥生产供应系统,形成以西宁一海东~海西为中心,沿青藏铁路、公路“三点一线”带动周边的散装水泥发展格局,力争全省水泥散装率达到 40%。 今后几年,现代建筑业的发展,住房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将为散装水泥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 青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提出,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为支持,充分发挥专项资金杠杆作用,提高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快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事业。 20xx 年,力争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 400 万吨以上,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 30%以上,在西宁市全面开展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促进格尔木市、德令哈市、玉树结古镇“禁现”工作,加大对全省节能减排的贡献率。 商品砼由于其运输等原因,产品不宜远途运输,市场包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