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回归基础提分综合检测(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摩擦力必与 F 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在变大,选项 C 正确,选项 D 错.综 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应该为 A、 C. 【答案】 AC 9.如图所示,倾角为 θ 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 m 的物块,斜面与物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大小为 、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力 F 推物块、斜面和物块仍然静止不动.则力 F 作用时与力 F 作用前相比,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及斜面对 地面的摩擦力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 A.变大,变大 B.变大,变小 C.变小,不变 D.变小,变小 【解析】 力 F 作用前斜面对地面的摩擦力 Ff1= 0,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 Ff2= mgsinθ 力 F 作用后,斜面对地面 的摩擦力 Ff1′ = Fcosθ Ff1 物块对斜面的摩擦力为: Ff2′ = Ff2,故选 A. 【答案】 A 10. (原创 题 )高层建筑的外观保洁工作一般由被称为 “ 蜘蛛人 ” 的保洁员来承担.由图所示,保洁员由上向下对建筑物玻璃幕墙进行清洁工作.设图中保洁员的质量为 m,保洁员在五楼、三楼双腿伸直支撑保持静止时,绳子的拉力分别为 T T2,保洁员支撑腿所受支持力分别为 F F2,则通过比较可判断下列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 A. F1F2 T1T2 B. F1F2 T1T2 C. F1F2 T1T2 D. F1F2 T1T2 【解析】 对保洁员进行受力分析,保洁员受重力 mg、绳子拉力 T 和墙壁对他的支持力 F,作出受力分析图,可得: F= mgtanα , T= mgcosα ,保洁员由五楼到三楼,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 α 变小,所以拉力 T 变小,墙 壁支持力 F 变小,故 A 项正确. 【答案】 A 11. ( 湖 北黄冈 3 月检测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 α 的传送带上有质量均为m 的三个木块 3,中间均用原长为 L、劲度系数为 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 ,其中木块 1 被与传送带平行的细线拉住,传送带按图示方向匀速运动,三个木块处于平衡状态.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3 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L+ μmg cosαk B. 3 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L+ (sinα + μ cosα )mgk C. 2 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3 两木块之间的距离 D.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都将增大 【解析】 对木块 3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设 3 之间的弹簧的形变量为 Δx 1,因为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故 k Δx 1= mgsinα + μmg cosα ,则 3两木块之间的距离等于 L+ (sinα + μ cosα )mgk ,选项 A 错而 B 正确;将木块 3 作为一个整体,设 2 之间的弹簧的形变量为 Δx 2,由受力平衡得: k Δx 2= 2mgsinα + 2μmg cosα ,则 1 、 2 两 木 块 之 间 的 距 离 等 于 L +2(sinα + μ cosα )mgk ,选项 C 错误;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不影响木块的受力情况,故相邻两木块之间的距离保持原值不变,选项 D 错误. 【答案】 B 12. (20xx 广西四市联合考试 )为了测定木块和竖直墙壁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用一根弹簧将木块压在墙上,同时在木块下方有一个拉力的作用,使木块和弹簧整体向下匀速运动,如图所示.现分别测出了弹簧的弹力 F拉力 F2和木块的重力 G,则动摩擦因数 μ。20xx年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回归基础提分综合检测(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图 中均已略去)。 请填空: ( 1)试管 a 中需加入浓硫酸、冰醋酸和乙醇各 2mL,正确的加入顺序用操作是。 ( 2)为防止 a 中的液体在实验时发生暴沸,在加热前应采取的措施是。 ( 3)实验中加热试管 a 的目的是: ① ; ②。 ( 4)试管 b 中加有饱和 Na2CO3溶液,其作用是。 ( 5)反应结束后,振荡试管 b,静置。 观察到的现象是。 10.( 15 分)已知 X、 Y、
静止的不带电微粒碰撞并结合为一个新 微粒,最终打到屏 MN 上。 两个微粒所受重力均忽略。 新微粒运动的 pb,至屏幕的时间将小于 t pc,至屏幕的时间将大于 t pb,至屏幕的时间将等于 t pa,至屏幕的时间将大于 t 12.(18 分 )(1)游标为 20 分度 (测量值可准确到 mm)的卡尺示数如图 1 所示,两测脚间狭缝的宽度为 ,在屏上出现衍射条纹。 如果减小狭缝的宽度
||)( 2 axxxf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Ⅰ )当 a=2 时 ,求 f(x)=x 使成立的 x 的集合。 (Ⅱ )求函数 y=f(x)在区间 [1,2]上的最小值 . 23. (本小题满分 14 分,第一小问满分 2 分 , 第二、第三小问满分各 6 分 )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设数列{ an}的前 n
律推导出来,原则上讲用动能定律能解决物理问题都可以利用牛顿定律解决,但在处理动力学问题中,若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来解,则要分阶段考虑,且必 须分别求每个阶段中的加速度和末速度,计算较繁琐。 但是,我们用动能定理来解就比较简捷。 我们通过下面的例子再来体会一下 用动能定理解决某些动力学问题的优越性。 1.应用动能定理巧求变力的功 如果我们所研究的问题中有多个力做功,其中只有一个力是变力
平均速度时,则要求这段位移(时间)内 F 必须为恒力,对应的 P 为 F 在该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 ⑶重力的功率可表示为 PG=mgvy,即重力的瞬时功率等于重力和物体在该时刻的竖直分速度之积。 ⑷汽车的两种加速问题。 当汽车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加速运动时,有两种不同的加速过程,但分析时采用的基本公式 都是 P=Fv 和 Ff = ma ①恒定功率的加速。 由公式 P=Fv 和 Ff=ma 知
且1121 BAAB,若 AOB 得外接圆直径为1,则 11OBA 的外接圆直径为 _________. 12. 如 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若它的体积是 33 ,则 a=________. 13. 设全集 1lg|* xNxBAU ,若 4,3,2,1,0,12| nnmmBCA U ,则集合 B=__________. 14. 若圆 422 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