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湖南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文科)(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阅读下面的流程图,若输入a=6,b=1,则输出的结果是 1 .考点:设计程序框图解决实际问题。 专题:操作型。 分析:分析程序中各变量、各语句的作用,再根据流程图所示的顺序,可知:该程序的作用是利用循环计算并输出变量x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并将运行过程的各变量的值列表进行分析,不难得到最终输出的结果.解答:解: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各变量的值如下表示:a b x 是否继续循环循环前 6 1∥第一圈∥5 是第二圈 4 6 2 是第三圈 2 3 1 否故输出的结果为:1故答案为:1.点评:根据流程图(或伪代码)写程序的运行结果,是算法这一模块最重要的题型,其处理方法是::①分析流程图(或伪代码),从流程图(或伪代码)中即要分析出计算的类型,又要分析出参与计算的数据(如果参与运算的数据比较多,也可使用表格对数据进行分析管理)⇒②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第一步分析的结果,选择恰当的数学模型③解模.1AB是抛物线y2=x的一条焦点弦,若|AB|=4,则AB的中点到直线x+12=0的距离为94.考点: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抛物线的方程求得抛物线的准线方程,进而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求得AB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根据直线x+12=0与准线的距离进而求得AB的中点到直线x+12=0的距离.解答:解:根据抛物线方程可知抛物线准线方程为x=﹣14则AB的中点到准线的距离=∣FB∣+∣FA∣2=2∴AB的中点到直线x+12=0的距离为2+14=94故答案为:9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抛物线的简单性质.涉及抛物线的焦点弦的问题常需用抛物线的定义来解决.1数列{an}满足an+1=an(1﹣an+1),a1=1,数列{bn}满足:bn=anan+1,则数列{bn}的前10项和S10=1011.考点:数列递推式;数列的求和。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已知an+1=an(1﹣an+1)化简得数列{1an}是等差数列,即可求出an的通项公式,将其代入bn=anan+1,求出bn的通项公式并将其进行变形,根据变形列举出数列的前10项,求出它们的和即可.解答:解:由an+1=an(1﹣an+1)得:1an+1﹣1an=1,所以得到数列{1an}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1an=1+(n﹣1)=n,所以an=1n;而bn=anan+1=1n(n+1)=1n﹣1n+1,则s10=b1+b2+…+b10=1﹣12+12﹣13+…+110﹣111=1﹣111=1011故答案为101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由递推公式推导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在求bn通项时要会对1n(n+1)进行变形.1已知平面区域U={(x,y)|x+y≤6,x≥0,y≥0},A={(x,y)|x≤4,y≥0,x﹣2y≥0},若向区域U内随机投一点P,则点P落入区域A的概率为29.考点:几何概型。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的意义,关键是要找出A={(x,y)|x≤4,y≥0,x﹣2y≥0}对应面积的大小,然后将其代入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进行求解.在解题过程中,注意三角形面积的应用.解答:解:依题意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集合U与A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由图可知SU=18,SA=4,则点P落入区域A的概率为SASU=29.故答案为:29.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几何概型的意义,关键是要找出A={(x,y)|x≤4,y≥0,x﹣2y≥0}对应面积的大小,并将其和长方形面积一齐代入几何概型计算公式进行求解.几何概型的概率估算公式中的“几何度量”,可以为线段长度、面积、体积等,而且这个“几何度量”只与“大小”有关,而与形状和位置无关.1从1=1,1﹣4=﹣(1+2),1﹣4+9=1+2+3,1﹣4+9﹣16=﹣(1+2+3+4),…,推广到第n个等式为 1﹣4+9﹣16+…+(﹣1)n+1•n2=(﹣1)n+1•(1+2+3+…+n) .考点:归纳推理。 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归纳推理,解题的步骤为,由1=1,1﹣4=﹣(1+2),1﹣4+9=1+2+3,1﹣4+9﹣16=﹣(1+2+3+4),…,中找出各式运算量之间的关系,归纳其中的规律,并大胆猜想,给出答案.解答:解:∵1=1=(﹣1)1+1•11﹣4=﹣(1+2)=(﹣1)2+1•(1+2)1﹣4+9=1+2+3=(﹣1)3+1•(1+2+3)1﹣4+9﹣16=﹣(1+2+3+4)=(﹣1)4+1•(1+2+3+4)…所以猜想:1﹣4+9﹣16+…+(﹣1)n+1•n2=(﹣1)n+1•(1+2+3+…+n)故答案为:1﹣4+9﹣16+…+(﹣1)n+1•n2=(﹣1)n+1•(1+2+3+…+n)点评: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性质;(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1给出下列四个命题:①函数f(x)=lg(x2﹣1)值域是R;②记Sn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之和,则Sk,S2k﹣Sk,S3k﹣S2k一定成等比数列;③设方程f(x)=0解集为A,方程g(x)=0解集为B,则f(x)•g(x)=0的解集为A∪B;④函数y=f(a+x)与函数y=f(a﹣x)的图象关于直线x=a对称.其中真命题的序号是: ① .考点:对数函数的值域与最值;奇偶函数图象的对称性;等比数列的性质。 专题:常规题型;综合题。 分析:本题是选择题,可采用逐一检验的方法,只要举出反例就能说明不正确解答:解:对于②,记Sn为等比数列1,﹣1,1,﹣1,1,﹣1…的前n项之和,则S2=0,S4﹣S2=0,是不能作为等比数列的项的,故②错对于③,方程f(x)=0=x﹣12解集为A={1},方程g(x)=0=x(x﹣1)2解集为B={0},则f(x)•g(x)=0的解集为B={0}≠A∪B,故③错对于④,函数y=f(a+x)=(x+1)2与函数y=f(a﹣x)=(1﹣x)2的图象关于直线x=0对称,不关于直线x=a=1对称,故④错故答案为:①点评:本题对函数的对称性,对应方程的根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等比数列数列的前n项之和进行了综合考查,是一道好题,但也是易错题.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75分)1已知在△ABC中,cosA=63,a,b,c分别是角A,B,C所对的边.(1)求tan2A;(2)若sin(π2+B)=223,c=22,求△ABC的面积.考点:解三角形;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的运用。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先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得sinA,进而求得tanA,进而利用正切的二倍角公式求得tan2A.(2)运用诱导公式求得cosB,进而利用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求得sinB的值,根据两角和公式求得sin(A+B)的值,进而求得sinC,再由正弦定理求得a,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答案.解答:解:(1)因为cosA=63所以sinA=33,则tanA=22.所以tan2A=2tanA1﹣tan2A=22.(2)由sin(。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