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理综(word)_(1)(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y 轴上的 P 点射入区域 I,其速度方向沿 x 轴正向。 已知 a 在离开区域 I 时,速度方向与 x 轴正方向的夹角为 30176。 ;因此,另一质量和电荷量均与 a 相同的粒子 b 也从 p点沿 x 轴正向射入区域 I,其速度大小是 a 的 1/3。 不计重力和两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求 ( 1)粒子 a 射入区域 I 时速度的大小; ( 2)当 a 离开区域 II 时, a、 b 两粒子的 y 坐标之差。 第 8/15页 26.( 14 分) 5H2O 样品受热脱水过程的热重曲线(样品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试确定 200℃时固体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要求写出推断过程); ( 2)取 270℃所得样品,于 570℃灼烧得到的主要产物是黑色粉末和一种氧化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把该黑色粉末溶解于稀硫酸中,经浓缩、冷却,有晶体析出,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其存在的最高温度是 _____________; ( 3)上述氧化性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该化合物的浓溶液与 Cu 在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 4)在 L1 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请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 pH=8 时, c( Cu2+) =________________mol L1( Kap[Cu( OH) 2]= 1020)。 若在 L1 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 H2S 气体,使 Cu2+完全沉淀为 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 _______________mol L1。 第 9/15页 ,并开发出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 已知 H2( g)、 CO( g)和 CH3OH( l)的燃烧热△ H 分别为 mol mol1 和 mol1。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用太阳能分解 10mol 水消耗的能量是 _____________kJ; (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 ( 3)在溶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由 CO2 和 H2 合成甲 醇,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 T T2 均大于 300℃); 准考证号 _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_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填序号) ① 温度为 T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 v(CH3OH)= AAnl mol L1 min1 ② 该反应在 T 时的平衡常数比 T2时的小 ③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④ 处于 A 点的反应体系从 T1变到 T2,达到平衡时 23()nHnCHOH 增大 ( 4)在 T1 温度时,将 1molCO2 和 3molH2 充入一密闭恒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 转化率为 a,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______; (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 ________、正极的反应式为 ________。 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 1mol甲醇所能产生的最大电能为 ,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 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 之比) 28.( 15 分) 氢化钙固体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某兴趣小组长拟选用如下装置制备氢化钙。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请选择必要的装置,按气流方向连接顺序为 ________(填仪器接口的字母编号 ) 第 10/15页 ( 2)根据完整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 _________(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 ,充分冷却 ( 3)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到有气泡冒出,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显红色,该同学据此断,上述实验确有 CaH2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 ① 写出 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该同学的判断不正确,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 4)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 5)登山运动员常用氢化钙作为能源提供剂, 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___。 29.( 9 分) 在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培养在 CO2 浓度为 1%环境中的某植物迅速转移到 CO2 浓度为%的环境中,其叶片暗反应中 C3和 C5化合物微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下图。 回答问题: ( 1)图中物质 A 是 ______( C3化合物、 C5化合物) ( 2)在 CO2浓度为 1%的环境中,物质 B 的浓度比 A 的低,原因是 _______;将 CO2浓度从 1%迅速降低到 %后,物质 B 浓度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 3)若使该植物继续处于 CO2浓度为 %的环境中,暗反应中 C3和 C5化合物浓度达到稳定时,物质 A 的浓度将比 B 的 _____。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