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出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解答: 解: A、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2℃ 时, X 的溶解度大于 ag,而 Y 的溶解度小于 ag,因此质量为 a g 的 X、 Y 放入 100g 水中, X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而 Y 溶液是饱和溶液,且溶液中还有未溶解的溶质;故 A 错误; B、由 于 X 溶液在 t2℃ 时是不饱和溶液,因此可以向溶液中添加溶质直至溶液达到饱和,故B 正确; C、由于 X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 C 错误; D、由于 Y 溶液是饱和溶液,故 D 错误; 故选 B.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判断溶液的状态,及根据溶解度曲线来判断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使溶液由不饱和变成饱和溶液. ( 20xx•德州)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用玻璃棒蘸取食用白醋滴在 pH 试纸上,测定其 pH B、服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生活污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D、为使农 作物高产,鼓励农民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 考点 :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A、根据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值时的操作要求作答即可;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 D、农药和化肥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解答: 解: A、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值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液于干燥的pH 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比,得出 pH 值;故 A 正确,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会是人的食管受到伤害,故 B 错误, C、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氮磷元素,直接排入河水中,会产生富营养化,故 C 错误, D、农药和化肥在增产的同时也会有残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故 D 错误, 故选 A. 点评: 用 PH 试纸测定溶液 PH 值时正确的操作是: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液于干燥的 pH 试纸上,再与比色卡对比,得出 pH 值.切记不可湿润 PH 试纸,也不能把 PH 试纸放到待测液中,以20xx 德州 9 防污染试剂. ( 20xx•德州)某学生为了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五个实验:①将 Zn、 Cu 分别放入稀盐酸中; ② 将 Ag 放入 Cu( NO3) 2 溶液中;③将 Cu 放入 AgNO3 溶液中;④将 Cu 放入 ZnSO4 溶液中;⑤将 Zn 放入 AgNO3 溶液中.下列实验组合不能验证锌、银、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回答,活泼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别分析下面的组合,看能否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依次验证出来. 解答: 解: A、①能验证锌比铜强,②能验证铜比银强,故此项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B、 ①能验证锌比铜强,③能验证铜比银强,故此项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②能验证铜比银强,④能验证锌比铜强,故此项可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D、①能验证锌比铜强,⑤能验证锌比银前,但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没有验证,故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故选 D 点评: 通过金属和盐反应来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一条很重要的知识运用,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这种方法,并能应用到实际解题当中去. ( 20xx•德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反应类型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试剂 反应类型 A H2O( H2O2) 足量 MnO2 分解反应 B Ca( OH) 2( CaO) 适量稀盐酸 化合反应 C CO2( CO) 足量 CuO 置换反应 D CuO ( Cu) 足量 O2 复分解反应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根据除杂原理依次分析各项,首先要能把杂质除掉,原物质的质量不能减少,可以增加,不能带入新的杂质,操作越简便越好.根据反应的特点判断是否属于这种基本反应类型. 解答: 解: A、用二氧化锰催化水中的过氧化氢,使其分 解,并增加水的质量,正确. B、用稀盐酸除去氢氧化钙中的氧化钙,不可行,因为二者都有盐酸反应,会把原物质除掉,此项错误. C、用足量氧化铜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可行,但不属于置换反应,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都是化合物,此项错误. D、用足量氧气除去氧化铜中的铜,可行,但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是化合反应,此项错误. 故选 A 点评: 此题把除杂题和化学基本反应类型结合起来考查,很有新意,会使某些同学顾此失彼,这就要求同学们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 20xx 德州 10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16 分) ( 20xx•德州)乙 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还是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化学式为 C2H4,容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 l)请根据所给乙烯的化学式,写出其表示意义(写出两点即可): ① 表示乙烯这种物质 ② 表示乙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 2)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4+3O2\frac{\underline{\。 点燃 \。 }}{\。 }2CO2+2H2O . ( 3)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在生产、运输、贮存乙烯时应注意 严禁烟火 .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新信息筛选题。 分析: ( 1)根据所给乙烯的化学式 C2H4,掌握化学式的微观意义和宏观意义; ( 2)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乙烯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为点燃; ( 3)由题意,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所以注意生产、运输、贮存的安全问题. 解答: 解:( 1)根据 所给乙烯的化学式 C2H4,掌握此化学式的意义:①表示乙烯这种物质;②表示乙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③表示一个乙烯分子;④表示乙烯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的;⑤表示一个乙烯分子是由 2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成的(任意答出 2方面即可); ( 2)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乙烯和氧气,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为点燃,故可以书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4+3O2\frac{\underline{\。 点燃 \。 }}{\。 }2CO2+2H2O; ( 3)由题意,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 烧爆炸的危险,所以在生产、运输、贮存乙烯时应注意严禁烟火. 故答案为: ( 1)①表示乙烯这种物质;②表示乙烯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③表示一个乙烯分子;④表示乙烯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的;⑤表示一个乙烯分子是由 2 个碳原子和 4 个氢原子构成的(以上 5 方面意义任意答出 2 方面即可得满分); ( 2) C2H4+3O2\frac{\underline{\。 点燃 \。 }}{\。 }2CO2+2H2O; ( 3)严禁烟火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 符号的书写;了解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 20xx•德州)阅读文字,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安全火柴的火柴头上主要含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和玻璃粉等,火柴杆上涂有少量的石蜡,火柴盒两边的摩擦层是由红磷和玻璃粉调和而成的.火柴着火的主要过程是: ( l)火柴头在火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