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高考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造、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带。 大西洋沿岸各州生产的工业品在全国所占比例,从 1860 年前的 30%下降到 1890 年的 58%,原来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西部地区在制造业方面超过了东北部。 ( 1)依照图 15和材料一,指出美国中西部经济发生的变化。 (2分)并概括主要历史原因。 (3分) 答案: ( 1)变化:美国工业中心向中西部拓展;制造业兴起。 原因:西进运动和铁路的修建;工业革命的推进;资源丰富。 ( 20xx 年重庆卷)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 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也是最强的国家。 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一个庞大的帝国在 19 世纪末登上顶峰。 ——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比重: 1880 年占 %; 1900 年占 %; 1953 年占 %;1980 年占 4%。 ——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1985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在世界工业中的位次由 1950 年的第 15 位上升到第 5位,仅次于美国、苏联、日本和联邦德国。 —— 宋则行《世界经济史》 ( 1)根据 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期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哪个阶段。 ( 3 分)分析同期英国对外扩张的目的。 ( 6 分)归纳英帝国主义的特征。 ( 3 分) (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经济运行的趋势,( 2 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 10 分) (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岛被割让的原因和香港回归的主要背景。 ( 6 分)它给我们什么启示。 ( 2 分) 答案: ( 1)自由资本主义(大机器生产)。 在世界范围内,强占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争夺原料产地与商品市场以发展资本主义。 殖民帝国主义。 ( 2)在世界范围内,英国经济所占 比重不断下降。 大量资本输出;设备陈旧,不愿采用新技术;其它国家经济的发展;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被削弱;英属殖民地的影响。 ( 3)英国是强国;中国是弱国;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实力增强;英国的国家实力相对下降。 国家实力影响外交。 第五章 17 世纪至 20 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 ( 20xx 年广东历史卷) 下列选项中,与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并称为 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的是 A.血液循环学说 B.分子生物学 C. 生物进化论 D.微生物学 中学 ( 20xx 年四川卷) “作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她一生所做出的贡献卓越非凡,是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 ”这是对居里夫人的高度评价。 她卓越非凡的贡献是 A. 建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B. 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 C.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D. 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 20xx 年天津卷) 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图 11 图 12《共产党宣言》中文第一版封面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宾、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先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 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 《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 90 年代中期,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 材料三 17~ 18 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路及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秦认为, 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 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的内容和作用。 (3分) (2) 依据图 11 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 19 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8分) (3) 依据材料二,图 12 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8分) (4) 依据材料一、三,指出 17~ 18 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4分) (5)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德、法历史,分别说明菜布尼茨和伏尔秦为何推崇中国文化。 (6分 ) 答案: ( 1)内容:欧洲的自然科学,中国的儒家经典;作用: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 2)数量增加。 自然科学书籍增长显著,内容广泛;由伴随传教传播文化到学习西方救亡图存;由双向交流,平等互动到单向主动引入,由民间行为到政府参与。 ( 3)萌发学习西方思潮,开始工业化进程,发生政治变革,传播民主科学观念。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 4)中国文化典籍翻译到欧洲并引起反响;欧洲思想家借用中国文化表达其主张。 ( 5)德意志分裂割据; 莱布尼茨赞赏儒家大一统思想,向往德意志统一。 法国教会势力强大,封建等级森 严;伏尔泰借儒学和科举制抨击天主教会和等级制度 ( 20xx 年全国Ⅱ卷) ( 32 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0 世纪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 欧洲 时间 中国 10— 15 世纪 远洋航海技术 宋 元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 世纪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 明中期 李时珍《本草纲目》 17 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清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 至 19 世纪中叶 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 — 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清 材料二: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 10 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致瓦博尔吉乌斯》) 材料三: 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清世宗实录 》) 回答: ( 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 10 至 19 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至 19 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 8 分) (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 8 分) ( 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 ( 12 分) ( 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 4 分) 答案要点: ( 1)从领先转为落后。 ( 4 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 技。 ( 4 分) (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3 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 2 分)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 3分)(如答出其它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 3)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 2 分)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3 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 3 分)文化专制政策(或崇尚理学、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 4 分)(如答出其它 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加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 ) ( 4)评分说明:围绕生产力发展,政治经济变革、思想解放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等任一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均可酌情赋分。 ( 4 分) 《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 第一章 俄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