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之二(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41.从 20xx年 4月 18 日零时起,全国铁路进行第 6 次大提速后,将进一步增大铁路边上行人的危险性。 这是由于行人和高速行驶的列车之间的空气流速 ,压强 ,由此产生的压力差将人推向火车,危及行人的生命安全。 ( 20xx 自贡)大 小 42.如图 5 所示,是飞机机翼的截面图,当飞机水平飞行时,机翼 表面的空气流速大, 表面的压强大(分别填“ A”或“ B”)。 ( 20xx 云南省) A B 三、作图识图题 1.下面是同学们常见的两个物理实验,请对这些实验分别进行分析,并得出所反映的物理规律。 图甲:平行地竖放两张纸,向它们中间吹气,两张纸会相互靠近,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xx 梅州)两张纸之间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于外 侧压强 “液体内部的压强”时,将一端扎又橡皮膜的玻璃管逐渐侵入水中,如图所示。 在此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 ( 20xx 哈尔滨)橡皮膜向管内凹,凹陷程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液体内部有向上的压强,且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如图 l0 所示,一个小球浮在水面上.请在图中画出它所受力的示意图.( 20xx 咸宁) 4.( 4 分 )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做许多物理买验,现将两只玻璃杯口对口地放在同一水平面上,两个杯口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lcm。 把乒乓球放入其中的一个杯子中,双手扶稳杯子(如 图 10 所示).对准两个杯口中间用力吹气,乒乓球将 ________,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xx 长春)向右运动(或向杯口处运动) 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或气体压强与流速有关) 5.仔细观察图 16 中的六幅图,在题中空格处填写相应序号. (1)能够说明分子一直处于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图. (2)能够说明气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是 图. (3)能够说明发电机工作原理的是 图. (4)能够说明电磁波存在的是 图.( 20xx 南京) (1) e (2) a (3) f (4) c 6.图甲中,小球悬浮在水中,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0xx 南通) 7.在飞机设计、制造过程中,要进行风洞实验,用来搜集分析有关数据。 在江苏省科学宫内,有一个风洞实验室,一架飞机模型固定在托盘测力计上,如图 9 所示。 当无风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为 15N;当迎面吹着飞机的风速达到 20m/s 时,托盘测力计的示数 为 7N,请画出此时飞机模型受到的升力的图示。 ( 20xx 山东省大纲) 8.在图 10 中,实心铁球正在水中下沉,画出此时小球所受重力和浮力的示意图( 20xx 凉山) 四、实验题 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将不同的实心物块浸没在液体中并松手后,发现有的物块上升至液面,有的物块下降至容器底部。 为了研究实心物块的质量和体积对此现象的影响, 他们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表一、表二为该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及观察 到的实验现象。 ( 20xx 上海) 表一:液体甲(质量为 千克,体积为 8 lO3 米 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 ( 103千克 ) 体积 ( 106米 3 ) 现 象 1 A 30 上升至液面 2 B 42 上升至液面 3 C 27 上升至液面 4 D 12 下降至底部 5 E 34 下降至底部 表二:液体乙 ( 质量为 千克 , 体积为 8 lO3 米 3) 实验序号 物块 质量 ( 103千克 ) 体积 ( 106米 3 ) 现 象 6 A 30 上升至液面 7 B 42 上升至液面 8 C 27 下降至底部 9 D 12 下降至底部 10 E 34 下降至底部 (1) 小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 4 和 3与 5 ( 或 6与 9 和 6与 10 )的数据及现象, 得出结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体积无关;跟它的质量有关,且质量小的物 块上升,质量大的物块下降。 小华同学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与 4 和 2与 4 ( 或 6与 8 和 7与 8)的数据及现象,得出结 论:在液体中,物块的上升和下降跟它的质量无关;跟它的体积有 关,且体积大的物块上升,体积小的物块下降。 请判断:小明的结论是 的,小华的结论是 的。 (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 (2) 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上升; 当 时,液体中的物块就下降。 (1 ) 错误 ( 1 分 );错误 ( 1 分 )。 (2 ) 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小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分 ); 物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大于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 分 )。 2.物理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段相同的金属丝,要求同学们课下用涂蜡的圆柱形松木棍一端缠绕上金属丝,自制一支能够测量盐水密度的“密度计”。 第二节物理课,同学们纷纷拿 出了自己的作品。 小芳的“密度计”如图 9中的甲图所示,小丽的如乙图所示。 请你判断用哪支“密度计”测量时会更精确。 并简述理由。 ( 20xx天津) 小丽的会更精确。 因为在该题限定的情况 下,当横截面积 S越小时,相同刻度间的距离 h越大。 评分标准:答出小丽的密度计精确,给 2分,说明原因给 3分。 3. 同学们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这节课上.仔细观察了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 (如图 8所示 ).课后复习时.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经过反复的思考、讨论,提出了对该实验的改进意见,并动手制作出了如图 9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 A、 B为两个规格相同的弹簧秤, C为重物, D为薄塑料袋 (质量不计 ), E是用废弃的大号饮料瓶、带孔橡皮塞以及弯曲玻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人红色的水, F是升降平台 (摇动手柄,可使平台高度缓慢上升、下降 ), G为铁架台.( 20xx重庆) ( 1)实验中.同学们逐渐调高平台 F,使重物浸入水中的体积越来越大,观察到弹簧秤 A的示数 ________;弹簧秤 B的示数 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 比较弹簧秤 A的示数变化量 FA’ 和弹簧秤 B的示数变化量 FB’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FA’ ______FB’ (迭填“ ”、“ ”或“ =” ), (2)通过分析,你认为应提醒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操作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请写出两条 )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比图 图 9的两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与原实验比较有哪些优点。 (请写出三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l )减小,增大, = ( 2 )① 弹簧秤使用前要调零; ②待弹簧秤示数筝定后再 读数; ③ 尽最避免玻管与塑料袋间有作用力; ④ 玻管不能浸人塑料袋里的水中; ⑤ 平台高度的调节只能越来越高,让物体浸人液体的部分越来越大; ⑥ 溢水杯中加水时,使水面略超过溢水口 处.滥出的水用玻璃杯承接.水断流后移走杯; „ „ 正确均给分 ( 3 )① 溢水杯中加红色水,增加可见度; ② 能同时显示出物 体所受的浮力大小和物体排 开液体的重力大小; ③ 两节平台 F 的高 度.可观察到物体受到的浮 力随排开液休的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④ 弹簧上端有铁架台固定,弹簧秤示数更稳定; ⑤ 薄塑料袋不计质量,弹簧秤 B 的示数直接反映物休所受的浮力大小 ⑥ 上课时不用老师拎着弹簧秤读数.便于老师的讲解 „ „ 正确均给分 4.如图 23,超凡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长方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长方体接触容器底之 前,分别记下长方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 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 F,实验数据如下表: ( 1)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第 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N。 ( 2)分析第 1次到第 5次实验数据,说明物体浸没于液体之前,。 ( 3)分析第 5次 到第 7次实验数据,说明。 ( 4)图 24中能正确反映浮力 F浮 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 h关系的图像为 ( ) ( 20xx厦门)( 1) ( 2)物体所受的浮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3)完全浸入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深度无关( 4) D 5. 在探究浮力的实验中,王波同学将一块质量为 78g 的铁块悬挂在弹簧秤的挂钩上: ( 1)当她手提弹簧秤将该铁块缓慢放入水中的过程中,发现弹簧秤的读数逐渐 _________; 次数 物理量 1 2 3 4 5 6 7 h/cm 0 2 4 6 8 10 12 F/N 当铁块完全浸入水 中后,改变它在水中的深度,弹簧秤的读数 ________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 2)当铁块完全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读数应该是 ____________N。 ( 铁的密度是 103kg/m3, g= 10N/kg)( 20xx 兰州) ( 1)减小不变( 2) 6. (7分 )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 (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 ),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图 17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图 17 (1)分析图 B、 C、 D,说明浮力大小跟 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分析图 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物体完全浸没在煤油中所受的浮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N. (4)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请你简述实验方法. ( 20xx广东省) ( 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2) D E( 3) ( 4)(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合理均得分)实验方法: 器材:弹簧测力计、一块橡皮泥、烧杯装足够水、细线 步骤: 用细线扎好橡皮泥,挂在弹簧测力计的钩上,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 F1; 将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将橡皮泥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2; 比较 F1和 F2的大小可以得出结论。 7.把橡皮泥、蜡烛、木块、加盖的小玻璃瓶、鸡蛋和若干大头针浸没在水中,松手后,上浮的物体有:加盖的小玻璃瓶、 ;若要使小玻璃瓶沉到水底,你的做法是 ;若要使沉在水底的鸡蛋上浮,你的做 法 是。 通过探究可以知道:要控制物体的浮与沉,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和 来实现。 ( 20xx桂林)蜡烛、木块;往小瓶里装满水;往水里加盐;(其它方法合理均可给分) 浮力(液体的密度或排开液体的体积) 8.如图 10所示是探究 “ 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的若干操作,根据此图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分析比较图①②③,说明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因素有关。 ( 2)在图③与图④中保持了 不变,得到的结论是 浮力大小 与 有关。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 请再举一个应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实① ② ③ ④ 图 10 验:。 ( 20xx贵阳)( 1)物体排开液体的体。2007年中考物理试题汇编之二(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A.该报警器红灯是报警灯,报警器工作时,必须依靠一般水的导电性,且水位必须到达 A B.该报警器的红、绿灯不会同时亮 C.当水位没有达到 A 时,电磁铁没有磁性,只有绿灯亮 D.当该报警器报 警时,电磁铁的上端是 N 极 82.下列关于各种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xx 遂宁) B A.陶瓷、橡胶、水银、碳都是很好的绝缘材料 B.金、银、铜等都是很好的导体 C.铝、碳、铁
aa 且 成等差数列 . (Ⅰ )求数列 }{na 的通项公式。 (Ⅱ )数列 }{na 的前 n 项和 记为 ,nS 证明 : ,nS < 128 ,3,2,1( n „ ). 21. (本小题满分 12 分 ) 已知 cxbxaxxf 23)( 在区间 [0,1]上是增函数 ,在区间 ),1(),0,( 上是减函数 ,又.23)21( f (Ⅰ )求 )(xf
3 1 2x f x 当 2x+ 即 时 , 取 得 最 大 值 3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椐统计,某食品企业一个月内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为 0,1,2 的概率分别为 , (Ⅰ ) 求 该企业在一个月内被消费者投诉不超过 1 次的概率; (Ⅱ)假设一月份与二月份被消费者投诉的次数互不影响 ,求该企业在这两个月内共被消费者投诉 2 次的概率。 解答一( Ⅰ )设事件 A
0[, tDEtDM (Ⅰ)求动直线 DE 斜率的变化范围; (Ⅱ)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 . 22.(本小题满分 14 分) 设函数 13)( 23 xkxxf ).0( k (Ⅰ)求函数 )(xf 的单调区间; (Ⅱ)若函数 )(xf 的极小值大于 0,求 k 的取值范围 .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文科数学答案 (必修 +选修Ⅱ)答案 一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年份 农村收入 城镇收入 城镇收入是农村收入的倍数 城乡收 入的绝对差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20xx 年 单位:元 单位:元 单位:元 地区 全国最低城 镇收入 地区 全国最低农 村收入 甘肃省 13189 甘肃省 3425 新疆省 13644 贵州省 3472 青海省 13855 青海省 3863 黑龙江省
Comprehension (Reading in Depth) (25 minutes) 3 Section A 3 Section B 3 Part V Cloze (15 minutes) 3 Part VI Translation (5 minutes) 3 20xx 年 6 月 23 日六级参考答案 3 20xx 年 6 月 23 日六级听力原文 3 使用说明 1. 本文件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