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物理月考试题(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分 )如图所示为 “ 用 DIS(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 )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 的实验装置. (1)在该实验中必须采用控制变量法,应保持 ________不变,用钩码所受的重力作为 ______,用 DIS 测小车的加速度. (2)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在某次实验中根据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 a- F 关系图线 (如图所示 ). ① 分析此图线的 OA 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此图线的 AB 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 )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三、 计算题 (共计 36 分) 15. (9 分 )甲 、乙两车同时同向从同一地点出发,甲车以 v1= 16 m/s 的初速度, a1=- 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车以 v2= 4 m/s 的初速度, a2= 1 m/s2 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和再次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P Q 16. ( 12 分) “蹦极”是冒险者的运动,质量为 50kg 的运动员,在一座高桥上做“蹦极”运动,他所用的弹性绳自由长度为 12m,假设弹性绳中的弹力与弹性绳的伸长之间的关系尊容胡克定律,在整个运动中弹性绳不超过弹性限度,运动员从桥面下落,能达到距桥面为 36m 的最低点 D处,运动员下落速度 v 与下落距离 s 的关系如图所示,运动员在 C 点时速度最大,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 ( 1)弹性绳的颈度系数 k; ( 2)运动员到达 D 点时的加速度 a 的大小; ( 3)运动员到达 D 点时,弹性绳的弹性势能 EP。 17. (15 分 )在一次抗洪救灾工作中,一架直升机 A 用长 H= 50 m 的悬索 (重力可忽略不计 )系住一质量 m= 50 kg 的被困人员 B,直升机 A 和被困人员 B 以 v0= 10 m/s 的速度一起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如图甲所示.某时刻开始收悬索将人吊起,在 t= 5 s 的时间内, A、 B 之间的竖直距离以 l= 50- t2(单位: m)的规律变化,取 g= 10 m/s2. (1)求这段时间内悬索对人的拉力大小; (2)求在 5 s 末人的速度大小及该 5 s 内人的位移大小; (3)直升机在 t= 5 s 时停止收悬索,但发 现仍然未脱离洪水围困区,为将被困人员 B 尽快运送到安全处,飞机在空中旋转后静止在空中寻找最近的安全目标,致使被困人员 B在空中做圆周运动,如图乙所示.此时悬索与竖直方向成 37176。 角,不计空气阻力,求被困人员 B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以及悬索对被困人员 B 的拉力. (取 sin 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