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生产实习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员,提高劳动效率,安全性高。 ( 2) 刨煤机为静力破煤定高开采,其行走速度一般在 ,小于滚筒截齿线速度 4m/s,工作面粉尘浓度低。 ( 3) 刨煤机落煤工艺是浅截深多循环,对顶板振动小,有利于顶板管理。 但是刨煤机工作面具有如下缺点: ( 1) 刨煤机生产厂家少,功率大、能力强的产品需要引进,维修和更换配件不方便,价格昂贵。 ( 2) 设备投资高,按主要设备进口,配备支架国产,工作面投资约为 8000~10000 万元;滚筒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按引进采煤机考虑,设备投资在 4000 万元左右。 ( 3) 由于半煤岩巷掘进速度慢,不能发挥刨煤机系统快速推进的特点,将影响矿井年产量; ( 4) 刨煤机工作面对煤层构造及顶底板要求比较高。 ( 5) 设计调研国内刨煤机使用现状,月产量较高,但是没有年产量的统计数据,一方面说明掘进设备不配套,另一方面说明国内刨煤机的使用并不成熟。 通过上述比较: 从煤层赋存条件分析:虽然本矿井可采区域薄煤层赋存稳定,但构造相对复杂 ,从目前井下回采的情况揭露,局部有隐伏小断层和陷落柱,且煤层顶底板条件较差,均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 比较适合采用滚筒综采工艺。 从工作面单产分析:两种工艺基本相当,但刨煤机工作面投资高,顺槽掘进速度限制了设备性能,而滚筒综采设备应用可靠,经验丰富,投资低的优点,设计推荐采用滚筒综采工艺。 根据上述采煤工艺的比选并结合目前中兴煤矿井下一、二采区回采工作面采煤工艺,矿井产业升级投产时维持一采区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二采区普采升级为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同时在三采区增加一套 2 号煤薄煤层综采工作面。 井下初期以三个综采工作 面来保证 300 万 t 年生产能力,中后期当回采 5( 4+5)号煤层或 8 号煤层时, 2 个综采工作面即能满足 300万 t/a 能力。 采区划分 目前井下有两个生产采区(即一采区和二采区),均布置于在现井底车场附近,一采区布置有一个普采面,二采区布置一个综采工作面,两采区尺寸较小,东西长约 ,南北宽不足 1km。 本次改造对上煤组开拓维持这两个采区生产现状,下煤组统一划分采区。 对其它区域,考虑到井田构造简单,为适应产业升级开采的需要,应加大采面推进长度,减少采面搬家次数,提高生产效率。 除现生产的一、二采区外,全井田上 煤组划分为两个采区:三采区(单翼采区)和四采区(双翼采区);全井田下煤组共划分为两个双翼采区:五采区(东翼采区)和六采区(西翼采区)。 12 即全矿井共划分为六个采区:上煤组四个采区,下煤组两个采区。 (三) 矿井通风 通风方式 矿井通风方式采用抽出式。 根据井下开拓部署,确定矿井通风系统为混合式,其中:中兴行人斜井、中兴副斜井、峁上主斜井进风,峁上回风斜井、马庄立井回风。 通风系统 通风系统的设计满足下列要求: ( 1) 将足够的新鲜空气有效的送到井下工作场所,保证安全生产和良好的劳动条件 . ( 2) 通风系统简单 ,风流稳定,易于管理,具有抗灾能力。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达到设计产量时矿井通风系统为:新鲜风流从中兴副斜井、中兴行人斜井、峁上主斜井进入,经原井底车场 /峁上主斜井与上煤组轨道大巷联络巷、上煤组轨道大巷(胶带输送机大巷)、工作面中部车场、工作面运输顺槽至采煤工作面。 乏风风流经工作面回风顺槽、回风联络巷、回风大巷、上煤组回风大巷、至峁上回风斜井 /马庄风井排至地面。 矿井达到设计产量时通风系统见图 521。 矿井中后期最大负压时,主要通风系统为:新鲜风流从峁上主斜井、中兴副斜井、中兴行人斜井进入,经原井底车场 /峁 上主斜井与上煤组轨道大巷联络巷、上煤组轨道大巷(胶带输送机大巷)、工作面中部车场、工作面运输顺槽至采煤工作面。 乏风风流经工作面回风顺槽、回风联络巷、回风大巷、回风下山、至马庄风井 /峁上回风斜井排至地面。 矿井中后期最大负压时通风系统见图 522。 矿井风量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及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参考邻近生产矿井实际配风经验,矿井总风量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进行比选。 ( 1) 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大班下井人数计算 Q=4NK=4234。 式中: N— 井下同时工作最多人数; K— 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等因素),根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混合式通风, K=。 ( 2) 按采煤、掘进、硐室及其它地点实际需要的风量的总和计算: Q=( ∑Q 采 +∑Q 掘 +∑Q 硐 +∑Q 备 +∑Q 其它 ) K 式中: ∑Q 采 —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s。 ∑Q 掘 —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s。 ∑Q 硐 — 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s。 13 ∑Q 备 — 备用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s。 ∑Q 其它 — 矿井除了采煤、掘进、硐室和备用采煤工作面以外,其 它井巷实际需要风 量的总和, m3/s。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温度、炸药用量、人数等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值,并用风速验算。 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按瓦斯涌出量、二氧化碳涌出量、局部通风机实际吸入风量、工作面温度、炸药用量、人数等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值,并用风速验算。 独立通风的硐室实际需要的风量,应根据不同类型硐室分别计算,机电设备散热量大的硐室,应按机电设备运转的发热量计算,其它硐室按经验配风。 其它井巷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涌出量和最低风速分别计算,取其中最大值。 抽放瓦斯 的矿井,应按抽放瓦斯后煤层的瓦斯涌出量计算风量。 计算基础资料: 各工作地点最大工作人数:综采工作面 16人;综掘工作面 14人;普掘工作面 14 人。 普掘工作面一次最大炸药消耗量:。 普掘工作面最大净断面:。 风量计算: 1)按炸药用量计算: 普掘工作面使用炸药,按掘进最大断面配风。 Q=Ab/t/c ( m3/min) 式中: A— 次起爆最大炸药消耗量, ; b— 每公斤炸药爆破后生成的当量 CO的量,根据炸药有毒气体国 家标准,取 b=; t— 吹散炮烟时间,取 30min; c— 爆破经通风后,允许工人进入工作面的 CO 浓度,取 c=%。 计算结果: Q 普掘 =2)按工作地点最大工作人数计算 综采工作面: Q 综采 =164=84 m 3/min= m3/s; 普掘工作面: Q 普掘 =144=64 m 3/min= m3/s; 综掘工作面: Q 综掘 =144=64 m 3/min= m3/s。 3)按工作地点风温计算 工作地点的气温预测采用改进型 “ 平松良雄实用近似计算法 ” ,以井巷通风网络为基础,以井口年平均气象参数为依据,自井口至采掘工作面终端,逐段进行数次迭代,求出井巷通风网络各节点和终端年平均气温,加上对应的气温年变化波辐值,并用地面最高月平均气象参数直接计算进行校核。 根据井田地质资料,区内地温梯度 3℃ /100m,属地温正常区。 矿井首采区工作面温度低于 26186。 C,满足《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零二条的规定,故工作地点风温对风量计算没有要求。 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温增加,由于矿井无二级高温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人为地加大工作地点的风量,以达到降温效果。 14 4)按瓦斯 和二氧化碳涌出量分别计算 产业升级初期 2号煤层综采工作面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 ,生产后期 8 号煤层综采工作面最大相对瓦斯涌出量为 ,绝对涌出量 ;。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五条规定,当 1个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 5m3/min 或 1 个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大于 3m3/min 时,用通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 根据以上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的预计,本煤层瓦斯抽放率达到 40%以上,邻近层抽放率达到 60%~70%,采空区瓦斯抽放量达 到采空区瓦斯涌出的 40%以上。 中兴煤矿回采工作面抽放率取 60%。 Q=100qK c 式中: q— 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经瓦斯抽放后剩余量); Kc— 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备用风量系数,即工作面瓦斯涌出绝 对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 综采取 ,综掘取 ,普掘取。 初期 2 号煤层综采工作面: Q 综采 2=100 =。 取 35 m3/s; 后期 8 号煤层综采工作面: Q 综采 8=100= 3/min=。 取 55 m3/s; 综掘工作面: Q 综掘 =100=783m 3/min=。 取 15 m3/s; 普掘工作面: Q 普掘 =100=264m 3/min=;取 10 m3/s。 5)各用风地点风量取值 根据上述计算,可以看出,由于该矿井为高瓦斯,决定各用风地点风量的主要因素为瓦斯涌出量,综合上述计算,设计取值如下: A、初期 a、综采工作面 综采工作面: 3 个, 335=105m 3/s ; 备用工作面: 1 个,取 20m3/s; ΣQ 采 =105+20=125 m3/s。 b、掘进工作面 综掘工作面: 3 个, 315=45m 3/s; 普掘工作面: 3 个, 2 条岩巷机械化作业线, 1 个煤岩巷混合普通钻爆法掘进头。 310=30m 3/s; ΣQ 掘 =45+30=75m3/s。 c、硐室风量 独立通风的硐室风量按有关规程规定和生产矿井的经验数据配风: 井下爆破材料库 14= 4m3/s; 中央变电所 24=8m 3/s; 采区变电所 3 3=9m3/s; ΣQ 硐 =4+8+9=21m3/s。 e、其他用风 量 Q 其它 =( ΣQ 采 + ΣQ 掘 + ΣQ 硐 ) 5 % =( 125+ 75+ 21) 5 % 15 =; f、矿井总风量: Q=( ΣQ 采 + ΣQ 掘 + ΣQ 硐 +Q 其它 ) =( 125+ 75+ 21+ )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考虑到矿井开采边角煤,增加残采工作面及相应的掘进工作面,确定矿井总风量为 300m3/s。 B、后期 矿井开采进入后期由两个 8 号煤层综采工作面保证 300万 t/a 矿井产业升级设计生产能力,考虑到矿井开采边角煤,必要时增加残采工作面及相应的掘 进工作面。 此时,风量分配如下: 综采工作面: 2 个, 552=110m 3/s; 备用工作面: 1 个, 55m3/s; ΣQ 采 =110+55=165m3/s。 综掘工作面: 2 个, 215=30m 3/s; 普掘工作面: 2 个, 210=20m 3/s。 ΣQ 掘 =30+20=50 m3/s。 硐室风量: 井下爆破材料库 14= 4m3/s; 中央变电所 24=8m 3/s; 采区变电所 23= 6m3/s; ΣQ 硐 =4+8+6=18m3/s。 a、 其它用风量 Q 其它 =( ΣQ 采 + ΣQ 掘 + ΣQ 硐 ) 5 % =( 165+50+18) 5% =。 b、矿井总风量 Q=( ΣQ 采 + ΣQ 掘 + ΣQ 硐 + Q 其它 ) =( 165+ 50+ 18+ )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考虑到矿井开采边角煤,增加残采工作面及相应的掘进工作面,总风量亦取 300 m3/s。 矿井通风负压及等积孔 ( 1) 通风负压 矿井通风负压采用下式计算: )( 2 PaS QPLh 式中: α — 通风阻力系数( kgS 2/m3); L、 P、 S— 分别为巷道长度( m)、周边长( m)、净断面积( m2); Q— 通过巷道的风量( m3/s)。 计算结果, 矿井 产业升级初期 通风负压为: 峁上风井的通风负压为,马庄风井的通风负压为 ; 后期峁上风井通风负压为,马庄风井的通风负压为。 16 ( 2) 自然风压 矿井井深大于 100m,按经验公式: Hn=P0H。煤矿生产实习设计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当值 安保员 应及时完整记录好值班工作情况。 安全保卫管理模式 世园会的秩序维护工作应纳入管理中心进行 统一管理。 管理模式是划区域管理模式,即将整个园区的公共部位划分成 8 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A 区、 B 区、 C区、 D区、 E 区、主入口停车管理区、世园中心区、水域管理区)进行分区管理。 然后组建管理中心安全管理部进行现场监管和派单跟单的工作,对园区内各展馆设施、活动场所
常常也是一个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聚落建筑、民俗风情、宗教内涵等方面考虑,项目所在地的人文底蕴是欠缺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该项目所在地的旅游吸引力。 历史渊源往往给游客的参观访问提供了一个由头,然而从古遗址、历史事实、逸闻趣事、神话传说等方面考虑,项目所在地缺乏一定的历史渊源,不能给游客的参观访问提供一个很好的由头。 (3)项目地块休闲容量偏小项目总占地约2000余亩
经营面积划分为主力店和次主力店两大类客户,其他商家再按照业态划分为三大类,共计五大类。 商户定位可以方便招商资料的准备和招商工作的有序实施。 (附件:拟进场商户图示) 第 7 页 共 20 页 图 — 商户定位图 第一类客户(主力店):市内知名的品牌商业机构。 (临街商铺) 第二类客户 (服饰、皮具、饰品品牌专卖 ):江东火车站区域商圈优秀经 营者 第三类客户(服务类客户):地方特色美食
,并且形成了一个遍布城乡 的卷烟末端配送网络体系。 仓储管理、分拣管理、配送管理已经取得一定经验,为现代物流模式提供了运行管理基础。 拥有相对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平台和信息处理系统,为物流信息的集成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GPS等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已经在一定程度开始应用。 (2)W:弱项、劣势 旧有的传统观念和封闭的行业内部网络使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内部体制改革处于滞后状态
车 其他 在这个版块我们主要发布二手产品信息,有图片,价格,描述等等 爱易 租赁物品 全部的租赁物品分类比如:服饰、3C 产品 、家居用品、鞋帽、汽车 其他 在这个版块我们主要发布租赁产品信息,有图片,价格,描述等等 爱易 文化 网站文化 爱易通过 举行各种促进会员间和谐发展的活动,有利于促进各位会员友好相处交流,并爱易带来生机。 会员专区 会员注册 提供会员注册功能接口
Lt (4)管内空气侧传热系数 a 空 空气的平均温度: t 平 =( 20+360) /2=190oc 空气在管内流动的雷诺数: 第 8 页 6 水水水 iewR 雷诺数大于,可 4101 知,水在管内属于湍流 其换热系数按关联式 reu PRlN 水 则 ℃水 ./( 22 mWlN u ( 5) 管外烟气侧传热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