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裂缝预防治理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混凝土经过度振捣,表面形成水泥含量较多的砂浆。 ( 3)、预防措施 ① 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粉砂;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板面进行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北京市玻璃钢制品厂一期居住项目 93住宅楼 混凝土裂缝 预防措施 5 ② 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长期露天堆放的预制构件,可覆盖草帘、草袋,避免暴晒,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湿润。 薄壁构件则应在阴凉地方堆放并覆盖,避免发生过大湿度变化。 ( 4)、质量方法 参见塑性裂缝的治理方法。 温度裂缝 ( 1)、现象 表面温度裂缝走向无一定规律性;梁板式或长度尺寸较 大的结构,裂缝多平行于短边;大面积结构裂缝常纵横交错。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一般与短边方向平行或接近于平行,裂缝沿全长分段出现,中间较密。 温度裂缝多发生在施工期间,缝宽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冬季较宽,夏季较细。 ( 2)、原因分析 ① 表面温度裂缝,多由于温差较大引起的。 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灌后,在硬化期间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使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差很大。 当温度产生非均匀的将温差时(如在施工中注意不够,过早拆模;冬季施工,过早拆掉保温层,或受到寒潮袭击),将导致混凝土表面急剧的 温度变化而产生较大的降温收缩,此时表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将产生很大的拉应力(内部降温慢,受自约束而产生压应力),而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很低,因而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又称为内约束裂缝)。 但这种裂缝仅在表面处较大,离开表面就很快减弱,因此,裂缝只在接近表面较浅的范围内出现,表面层以下结构仍保持完整。 ② 深进的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多由于结构降温差较大,受到外界的约束而引起的。 ( 3)、预防措施 预防温度裂缝,可从控制温度,改进设计和施工操作工艺,改善混凝土性能,减少约束条件等方面着手,一般措施有: ① 尽量选用低热或中热水泥(如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配置混凝土;或混凝土中掺适量粉煤灰;或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90~ 180 天),降低水泥用量,北京市玻璃钢制品厂一期居住项目 93住宅楼 混凝土裂缝 预防措施 6 以减少水化热。 ② 选用良好级配的骨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子含泥量,降低水灰比( 以下);加强振捣,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抗拉强度。 ③ 在混凝土中掺和缓凝剂,减缓浇筑速度,以利于散热,或掺木钙、 MF 等减水剂,以改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 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可掺入少于混凝土体积 25%的 毛石,以吸收热量,并可节省混凝土。 ④避开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必须在热土浇筑时,可 采用冰水或深井凉水拌制混凝土,或设置简易遮阳装置,并对骨料进行喷水预冷却,以降低混凝土搅拌和浇筑的温度。 ⑤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度不大于 30 厘米,以加快热量散发,并使温度分布较均匀,同时也便于振捣密实。 ⑥大体积混凝土内适当预留一些孔道,采取通冷水或冷气降温。 ⑦大型设备基础采取分块分层间隔浇筑(时间间隔为 5~ 7 天),分块厚度为1~ 米,以利水化热散发和减少约束作用;或每隔 20~ 30 米留一条 ~ 米宽的临时间隔缝, 40 天后再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浇筑,以减少温度收缩应力。 ⑧浇筑混凝土后,表面应及 时用草帘、草袋、锯末、砂等覆盖,并洒水养生。 深坑基础可采取灌水养护。 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 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防寒潮来袭;对薄壁结构要适当延长拆模时间,是指缓慢降温。 拆模时,块体中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