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wot的西峡县香菇产业营销策略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的 市场定位 ,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 分销 (Place):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 促销( Promotion):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 ,以短期的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或导致提前消费来 促进销售 的增长。 基于 SWOT的西峡县香菇产业营销策略分析 4 2 西峡县香菇产业概述 发展概况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 ,鄂、豫、陕三省六县的结合部。 辖 18 个乡镇 297 个行政村 (街 ),区域总面积 3454km2,是一个典型的深山县。 森林覆盖率 %,活立木蓄积量 791 万 m2,是河南省第 一林业资源大县。 县境跨越北温带与亚热带两个气候区 ,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 ,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海拔落差大 ,昼夜温差大 ,特别适宜各类食用菌生长。 丰富的资源、独特的气候、优越的区位为西峡发展香菇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西峡县是全国最大的 香菇 生产基地,已经在国外市场打响了“西峡香菇”品牌。 “西峡香菇”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设立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食用菌 协会评为“中国香菇之乡”,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县政府以立足本地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引进袋料香菇栽培技术,提出“集众家之长,倾全县之力,誓夺全国香菇第一县”的奋斗目标。 西峡县把香菇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特色支柱产业,纳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推动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1]。 目前新建高标准工厂化香菇基地 50 处、 700 多亩,建高标准水泥或金属框架塑料大棚 6500 多个,总规模 3000 多万袋,进入基地的农户 3000 余户,为出口香菇质量安全奠定了基础。 对全县 140 个香菇专业村,按基地面积和规模进行编号,并对菇农按户进行登记编码,以标识为主线,贯穿于原料采购、基地种植、生产管理、采摘贮藏、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建立覆盖整个生产加工过程的质量追溯体系,保证对每个环节发生的质量问题都能准确追溯并采取纠偏措施,确保西峡香菇品质优良、安全可靠。 2020 年,西峡县香菇总产量 17 万吨,产值达11 亿元以上,综合收入 25 亿元。 全县农 民人均纯收入的 40%来自香菇产业 [2]。 香菇产业已经成为支撑西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实支柱。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论文 5 营销现状 西峡县共有出口企业 22 家,其中省级重要出口企业 2 家,市级重要出口企业 8 家。 近年来,西峡县委、县政府以出口为抓手,大力发展香菇产业,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西峡县种植香菇规模达 2 亿袋以上,年产鲜香菇 17 万吨左右,占全国总量的 1/10,实现产值 25 亿元以上,出口香菇 28465 万美元占全国香菇出口总额的 42%左右 [3]。 2020 年以来,河南省西峡县的 香菇 出口量稳步提升,全年出口创汇额可望达到 亿美元,干、鲜香菇出口量近一万吨。 以香菇为主的农产品为全县农民群众的增收提供了坚实的支撑,这也是西峡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成就农村支柱产业辉煌业绩的真实写照。 2020 年前 7 个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 73242 万美元,增长 %。 西峡县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居县、市区之首,分别占全市的%、 %、 %。 特别是干食用菌出口 13090 万美元,增长 %,已成为带动全市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 [4]。 西峡县委、县政府要以此为契机,加强对省商务厅、省市金融部门的对接和联系,努力把西峡的香菇产业做大做强做优,真正让西峡香菇走出河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目前,全县食用菌总规模稳定在 1 亿袋左右,年产鲜食用菌 17 万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1/10,香菇出口占全国总量的 1/3 左右,实现产值 6 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来自食用菌产业,从事食用菌种植的农户达 31000 户,占全县农户的 1/3,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对外向型经济认识不足地处内陆区域的部分人还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和小农经济意识,客观上制约着西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没有“专业的香菇出口贸易公司”是重要因素。 长期以来,西峡香菇出口主要通过无数个“小商贩”在集贸市场贩卖给“大商贩”再贩卖给外地出口商 [5]。 香菇销售过程中的产业链过长,不利于农民利益最大化。 因此,西峡县香菇产业在营销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基于 SWOT的西峡县香菇产业营销策略分析 6 3 西峡县香菇营销的 SWOT 分析 优势分析 优越的气候 西峡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 ,北纬 33176。 1739。 ,东经 111176。 2839。 气候过渡性特征十分明显,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交界处。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 ,雨量适中 ,昼夜温差较大 , 冬季寒冷雨雪少,气候干燥。 无霜期长 ,土壤肥沃 ,正处于我国香菇生产的“黄金线”。 气候干燥,非常有利于花菇生产,是业内专家公认的优质香菇 —— 花菇适生区;冬季病虫害相对较少,更具备生产有机香菇的环境条件。 政府支持 西峡县香菇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并成立了食用菌生产办公室,采用政策引导、科技支持、技术普及、示范带动、培养市场、 企业与菇农利益共享等措施。 县政府以 立足本地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引进袋料香菇栽培技术,提出“集众家之长,倾全县之力,誓夺全国香菇第一县”的奋斗目标。 西峡县把香菇产业作为强县富民的特色支柱产业,纳入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行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推动了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6]。 技术支持 全省从事食用菌及相关产业的高、中级技术人员有 1 000 余人,从事香菇栽培的农民技术员近 2 万人;河南省内的农业大专院校都开设有食用菌课程,科研方面设立有专门的 研究所,各地都成立了食用菌协会,从省到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技术网络,技术力量雄厚。 市场与信息优势 河南内销市场潜力巨大 省会郑州是我国著名的商贸中心,商贾云集,有利于香菇产品的流通。 省内西峡双龙香菇市场、丁河香菇市场、是香菇的主要集散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毕业论文 7 地,也是我国香菇价格的形成中心,仅西峡双龙香菇市场年销售额就达 12 亿元。 同时,我省交通发达,能很快地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良好的品种优势 西峡香菇花菇比例高,深秋、冬季、早春出菇,病虫害少,产品安全无公害,适于出口。 栽培成功率、产出花菇率分别达 95%、 60%,投入产出比 1:5。 西峡香菇由于栽培地理位置特殊,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方法独特,技术管理严格,形成了香菇菇形好,色泽鲜亮,菌柄粗实,菌褶整齐,口感鲜嫩,营养成分高,保持作用强的独特风格,成为国家质检总局认证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西峡香菇正成为国际食用菌市场的“宠儿”:全县香菇 80%对外出口,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 1/3,其中日本香菇市场 70%的香菇来自中国西峡,并受到国内外食用菌领 导专家、学者和客商的广泛赞誉。 劣势分析 产品品种单一且产业链急需延长 受到各种限制,西峡香菇的出口仅限于干香菇和鲜香菇的出口,香菇的延伸产品单一。 香菇的消费最终应通过餐桌经济来实现 ,而西峡每年上千万公斤的香菇有 95%以上是以干鲜形式的原始状态出售 ,真正意义上的加工微乎其微。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西峡的香菇加工企业虽然有 300 多家 ,但这些加工企业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只是对产品进行如烘干、剪柄、筛选、分级、保鲜等初级加工 ,像香菇麻辣丁、白灵菇罐头、仲景香菇酱等深加工项目非常少。 由于产品 加工产业链条短 ,精深加工程度低 ,科技含量少 ,难以适应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最终限制了香菇的终端消费和企业的发展壮大。 香菇出口所遇到的贸易壁垒严重 西峡的香菇主要是以出口为主。 各国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 ,一方面通过采取竞价等方法 ,对我国香菇产品进行压级压价。 另一方面通过采取设置各种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手段 ,对香菇出口设置屏障、甚至禁止出口。 例如 2020 年 ,日本为了限制中国香菇进入日本市场 ,就特意出台了“肯定列表制度” ,抬高了进口门槛 ,使得西峡香菇出口受到重创 [7]。 加入 WTO,为香菇产业进一 步拓宽了国际 基于 SWOT的西峡县香菇产业营销策略分析 8 市场 ,但各国为保护自身的利益 ,又纷纷设置了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 ,为我国香菇出口再设屏障。 如今各种流行性疾病的传播 ,再度警示人们要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讲究食品的安全卫生 ,中国作为香菇的主要输出国提高卫生标准是必要的 ,但有可能成为香菇进口国设置新的限制的借口。 产品安全水平与消费需求不相适应 国外消费者日益关注个人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倡导绿色消费,关注农药残毒和化学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消费者拒绝滥用杀菌剂、杀虫剂,杀螺剂的菇类产品,无污染的天然香菇已经成为餐桌上的主流。 例如,日本“ 肯定列表”制度对干香菇的二氧化硫最高限量标准为 30ppm,但中、日学者都研究发现:香菇中自然香味物质由硫化物组成,而且香菇中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皆含有硫化物,这些硫化物( SO3)并没有任何对人体的伤害作用,只是食品营养的普通组成物质,且是由香菇体内自然形成的。 “向往珍稀、追求时尚”是开发新品种的时代潮流和市场基础。 在开发新品种中,要注意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注意尽量使用农作物废弃物为原料的品种,实现构建和谐的现代循环经济生态系统,促进良性发展。 我县缺乏从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测监控和可溯源的完 整农产品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很多种植户的产品安全与质量意识淡薄。 机会分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