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馆结构设计计算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 mkN 楼面梁 : 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mkN = mkN 活载 =板传荷载 = mkN ( 2) BC轴间框架梁(计算过程同上) 梁自重: mkN 屋面梁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mkN = mkN 屋面梁活载 =板传荷载 = mkN 楼面梁恒载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mkN + mkN = mkN 屋面梁活载 =板传荷载 = mkN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2 (3) A、 D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女儿墙自重:(做法:墙高 1000 mm ,外贴面砖,内抹灰,砖墙)  顶层柱恒荷载 =女儿墙自重 +梁自重 +板传荷载     顶层柱活荷载 =板传荷载 =  标准层柱恒荷载 =墙自重 +主梁自重 +次梁自重 +楼面板传荷载      标准层柱活载 =板传荷 载  基础顶面恒载 = 底层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     (4) B、 C 轴柱纵向集中荷载计算 顶层柱恒荷载 =梁自重 +屋面板传荷载   2 顶层柱活荷载 =板传荷载  标准柱恒荷载 =梁自重 +楼面板传荷载 +墙自重    标准层柱活荷载 =板传荷载  基础顶面恒载 =底层墙自重 +基础梁自重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3     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总图 所示如 ,单位( kN) 图 竖向受荷总图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4 风荷载计算 为了简化计算,作用在外墙面上的风荷载可近似的用作用在屋面梁 和楼面梁处的等效集中荷载替代,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Wk=   20 Bhh jizsz  式中 0 基本风压, 0 =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因建设地点位于某城市市区。 地面粗糙度为 D 类 s — 风荷载体形系数,根据建筑物的体型查得 s = z — 风振系数,因总高度< 30m,取 z = ih — 下层柱高 jh — 上层柱高 B— 迎风面 宽 度, B=。 计算过程见 表 . 表 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离地高度 z z s 0 ih jh Wk 1 3 2 1 3 3 1 3 3 1 3 3 1 3 3 1 3 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侧移刚度 :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5 表 横向 26层 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cb iii 2/ iic 2  mkNhiD cc //122 A轴柱 44   31824 B轴柱 )(2444   32864 C轴柱 )(2444   32864 D轴柱 44   31824 mkND 1 2 9 3 7 623 2 8 6 423 1 8 2 4  表 横向底层 D值的计算 构件名称 cb iii / iic    mkNhiD cc //122 A轴柱 44  28520 B轴柱 444   29016 C轴柱 444   29016 D轴柱 44  28520 mkND 1 1 5 0 7 222 9 0 1 622 8 5 2 0 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6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 : ijjj Dvu  式中 jv 第 j 层的总剪力 ; ijD 第 j 层所有柱的抗侧刚度之和 ; ju 第 j 层的层间位移。 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以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的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 是 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顶点侧移 是 所有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j 层侧移 jjjj uu 1 顶点侧移 jnj uu 1 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侧移的计算 见 表 表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 层次 Wj Vj ∑D △ uj △ uj/h 6 129376 1/60000 5 129376 1/30000 4 129376 1/18750 3 129376 1/15000 2 129376 1/10714 1 115072 1/10125 u=∑△ uj= 侧移验算: 层间侧移最大值 1/10125< 1/550(满足要求)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7 水平地震作用计算 抗震计算单元及动力计算简图 抗震分析时取 5轴框架为计算单元,动力计算简图为串联多自由体系 , 作用于屋面梁及各层楼面梁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屋面梁处: GEW=结构和构件自重 +50%雪荷载 楼面梁处: GEI=结构和构件自重 +50%活荷载 其中结构和构件自重取楼面上、下 1/2 层高范围内(屋面梁处取顶层的一半)的结构及构件自重(包括纵、横梁自重,楼板结构层及构造层 ,纵、横墙体 及 柱等自重)。 第六层: +50%+16+14+6+1/2( 28+++) += 第 二~ 五层: + 50%+ 16+ 14+ 6+ 28+++= 第一层: + 50%+ 16+ 14+ 6+1/2( 28+++) =6499kN 重力荷载代表值 见图 .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8 图 重力荷载代表值 表 地震作用下的位移计算 层次 Gi Vj ∑D △ uj 6 129376 5 129376 4 129376 3 129376 2 129376 1 6499 115072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9  tUT 多遇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以及位移计算: 由设防烈度为 7度;场地土类别为二类由《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J1189)》查的: sT g , a x  则横向地震影响系数:     a   TT g  gTT 由抗震规范可知尚需要计算顶部附加集中 水平地震作用 11  T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等效重力荷载: kNGF eqEK   顶部附加集中水平地震作用为: kNFF EKnn     EKnnij jjiii FHGHGF  1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见 表 表 各质点横向水平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计算 层次 kNGi mHi iiHG iiHG kNFEiK kNVi 6 250 250 5 253 553 4 3 2 111 1 6499 1087 水平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验算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层间位移 △u i和顶点位移 ui分别按 :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0 ijii DVu  / , iuu  其中应该满足 △u i≤[θ]h [θ] 为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 ,框架结构有 [θ]=1/550。 h:为计算楼层层高。 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计算过程见下表 : 表 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计算过程 层号 kNVj /  )//( mkND muj / mhi/ ijhu 6 300 129376 1/1016 5 553 129376 1/967 4 129376 1/816 3 129376 1/763 2 129376 1/703 1 1087 115072 1/607 由表中可以看出,最大层间位移 1/607< 1/550, 满足要求。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1 为简化计算,考虑以下几种单加荷载情况: (1)、 恒载作用 ( 2 )、活荷载作用 ( 3 )、风荷载作用(从左向右吹) ( 4 )、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从左向右) 对于( 1)、( 2)两种情况,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采用弯矩二次分配法近似计算。 此外,对于情况( 2)还忽略侧移影响,近似按无侧移框架进行计算。 对于情况( 3)、( 4),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采用 D值法进行计 算。 在内力分析前,还应计算节点各杆的弯矩分配系数以及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杆端的固端弯矩。 恒荷载 和活荷载 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由于结构对称,取半边结构计算。 固端弯矩的求法:当梁的两端固结时 M 左 =ql2/12 M 右 =ql2/12。 节点分配系数 181。 i=Si/∑S。 转动刚度:远端固定 S=4i,远端滑动 S=i。 分层法计算时,假定上下柱的远端为固定时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因此,除底层外,余各柱的线刚度应乘以 的修正系数,且其传递系数由 1/2 改为 1/3,如下图所示: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2 图 刚度修正系数 图 传递系数修正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3 (1) 恒载作用下 的弯矩计算 图 恒载作用下顶层杆端弯矩计算 ( kNm) 图 恒载作用下标准层杆端弯矩计算( kNm)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4 图 恒载作用下 底 层杆端弯矩计算( kNm)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5 (2) 活 载作用下的弯矩计算 图 活载作用下顶层杆端弯矩计算( kNm) 图 活载作用下标准层杆端弯矩计算( kNm)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6 图 活载作用下底层杆端弯矩计算( kNm)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7 将各层弯矩组合,并将节点不平衡弯矩再分配得弯矩图 ,跨中弯矩按公式 M 中 =ql2/8(M 左 +M 右 )/2 计算。 恒载作用下的 弯矩图 ( mKN )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8 以上计算中,当已知框架 M图求 V 图以及 V 图求 N图是,可采用结构力学取脱离体的方法。 其剪力:   lMMVV jikijklklk /0    lMMVV jikijkrkrk /0  式中 rklkVV 00 , —— 简支梁支座左端和右端的剪力标准值 ,当梁上无荷载时, 000  rklk VV , 剪力以使所取隔离体产生顺时针转动为正; jikijk MM , —— 梁端弯矩标准值,以绕杆端顺时针为正,反之为负。 已知某节点上柱传来的轴力 uN 和左右传来的剪力 rl VV, 时,其下柱的轴力 rlul VVNN  式中 uN , lN 以压力为正,拉力为负。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9 恒载作用下 剪力图 ( kN)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