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协同设计过程优化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能够提供用户过程流搭建、任务分配、进度跟踪、进度查询等功能。 通过记录当前任务进度和相关数据的变化,能够自动给出最优设计过程调整方案,最终生成系统操作日记并保存至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中。 其基本功能如图 所示。 发 布 过 程 流 信 息 至 W e b 用 户 端系 统 权 限 分 配 用 户 端 口 智 能 体系 统 优 化 管 理 智 能 体过 程 建 模W e b 客 户 端系 统 数 据 管 理 智 能 体 系 统 通 信 智 能 体G a n t t 图可 视 化 流 程优 化 图任 务 分配 图过 程 流查 看监 控 管 理任 务 监控 图项 目 监控 图 图 过程管理智能体基本功能 (1) 过程建模 :项目管理智能体完成任务后,用户端 A 进入过程管理智能体对项目整体过程进行建模并保存至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 用户端 B 进入系统平台后,优化管理智能体对过程流进行优化。 用户端 A 在接收优化后的过程流可视化模型后,对任务进行分解,生成任务分配图与 Gantt 图,将结果保存至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 (2) 监控管理:系统采用时间节点,根据任务分配中的 ES、 EF、 LS、 LF、 TF第 2章 基于多 Agent技术的 MCDMS总体框架 14 设定节点的初始点与终结点。 MCDMS 在 预设时间内进行 过程流时间节点监控,根据本地时间自动标记已完成的过程流节点,同步更新过程流监控图形化样式并呈现至 Web 用户端浏览器,同时记录完成节点 ID 并更新 (Update)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的节点 ID 状态值,实现图形化样式呈现与数据库信息同步的目的。 (3) 过程流查看 :根据产生的可视化过程流、任务分配图及 Gantt 图, Web 用户端 访问保存在系统数据库中的信息,即时查看所需信息,根据可视化监控图形,掌控任务及项目的完成进度,根据需求进行相关任务的修改。 基于 Agent 技术的协同空间 随着机械产品设计日 益复杂化,产品设计过程已不是单一串行模式和单一学科模式。 多学科并行设计成为当下主要设计模式。 协同空间智能体在众多功能智能体模块中占有重要地位,提供多角色间协同批注的在线平台,由基本操作指令与智能协商评估策略共同组成。 实现产品的并行设计,提高设计效率。 构建协同空间智能体工作机理,如图 所示。 智 能 协 商 评 估 策 略系 统 权 限 分 配 用 户 端 口智 能 体系 统 其 它 功 能 智 能 体系 统 协 同 空 间 智 能 体系 统管 理 员专 家设 计 人 员W e b 客 户 端系 统 通 信 智 能 体工 程 软 件 文档提 交下 载提 交下 载YN 图 协同空间智能体工作机理 基本操作:系统平台启动后,协同空间智能体自动启动,等待用户端响应请求。 系统管理员 通过系统平台提交需要的工程软件文档,协同空 间智能体收到请求建立操作日记,并根据工程软件文档进行分类,存入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 协同空间智能体调出相应的专家数据库和在线专家名单,匹配合适的专家人员,进行在线批注。 协同空间智能体会自动发送工程软件文档至专家组,发送在线批注第 2章 基于多 Agent技术的 MCDMS总体框架 15 消息请求。 专家接受请求后,通过 Web 用户端和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获取文档,进行 Web 在线协同批注与相关操作。 协同空间智能体即时记录该过程并把结果保存至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 任务完成后,系统平台自动发送反馈请求至设计人员,设计人员接收任务消息,对工程软件文档进行修改。 通 过协同空间智能体, 系统平台对 协同批注流程进行不断的循环 (Y/N 操作控制 )操作 ,根据智能协商评估策略,判断终止节点的位置,将优化的工程软件文档交至系统管理人员审批并存入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保存。 智能协商评估策略: MCDMS 系统具有 分布式、异步性协同环境,在此引发关于智能协商评估策略的优化思考 [42,43]。 智能协商评估策略是协同空间智能体的重要智能模块,策略机制如下所示: (1) MCDMS 构建协商评估函数: n nGPGGPFnini i 121])/([),( 式中: iP 为分布式协同环境下专家的个体,满足映射关系 GPi ; G 为枚举类型变量,满足 GU; U={MCDMS 预设代数集 }; n 为专家成员个数。 (2) 计算一组专家的协商评估函数值,即计算专家组根据协商评估函数所得到的真实值。 建立 Z Z2坐标系,如图 所示,圆点代表其真实值, M0为 MCDMS预设协商评估的函数值。 (3) MCDMS 预设协商评估函数值误差范围 K1 K2,设协商评估函数计算得到的真实值是 ,并满足 |M0- |=。 (4) 若 K1 K2,则智能协商评估策略的返回值为 Y,协商结束;否则,智能协商评估策略的返回值为 N,专 家提交批注完成的信息给设计人员,等待下一轮协商进行。 协商评估函数策略机制,如图 所示。 第 2章 基于多 Agent技术的 MCDMS总体框架 16 Z1M0Z2 工 程 软 件 文 档GG G GGGF ( P , G )P1P2P3P4„Pn 图 协商评估预设值 M0与真实值 (黑圆点 )关系 图 协商评估函数策略机制 基于 Agent 技术的优化管理 优化成为产品设计高效的重要解决方法。 因此,优化管理智能体在系统平台中占有一个很重要地位。 其包括设计过程优化与设计数据结果优化。 设计过程优化可使管理人员能更明 确的了解产品设计过程,数据结果优化可使设计人员对任务数据进行更好操作。 优化管理智能体工作机理,如图 所示。 模 型 优 化系 统 权 限 分 配 用 户 端 口 智 能 体系 统 其 它 功 能 智 能 体系 统 优 化 管 理 智 能 体设 计 人 员系 统管 理 员W e b 客 户 端系 统 通 信 智 能 体过 程 模 型数 据 文 档算 法 优 化过 程 优 化数 据 优 化 图 优化管理智能体工作机理 过程优化: 用户端按传统方法建立过程模型,往往出现复杂、重复及耦合的情况,加大用户端对整个设计过程的管理难度,因此,一套针对过程设计模型优化的方法至关重要。 优化管理智能体随系统启动自动启动,等待请求。 管理人员针对过程进行建模,优化管理智能体调出过程优化软件,管理人员使用该软件对已设计的过程模型进行优化,并将 结果保存至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 数据优化:设计人员为提高效率,任务完成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全部或局部优化。 第 2章 基于多 Agent技术的 MCDMS总体框架 17 优化管理智能体包括数据优化部分,在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中,储存很多常用的数学模型,用户端只需选择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操作。 在系统后台,优化管理智能体对已选数学模型进行分级处理,形成系统级与学科级并生成结果数据保存至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 用户端只需在前台输入相应的结果数据,优化管理智能体进入系统优化平台对该数据进行优化处理,解析出最优结果并显示至前台 Web 用户端,同时生成结果表单并保存至系统 Oracle9i 数据库。 数据优化机理,如图 所示。 学 科 n 分析 模 块学 科 1优 化系 统 优 化 平 台收敛。 是 否用 户 输 入 数 据系 统 o r a c l e 9 i数 据 库优 化 节 结 果 显 示学 科 2 分析 模 块学 科 1 分析 模 块. . .学 科 2优 化学 科 n优 化学 科 级 优 化 模 块系 统 级 分 析 模 块学 科 1 分析 模 块学 科 2 分析 模 块学 科 n 分析 模 块. . .学 科 2 优化 结 果学 科 1 优化 结 果学 科 n 优化 结 果. . .系 统 级 优 化 模 块学 科 1 优化 模 块学 科 2 优化 模 块学 科 n 优化 模 块. . . 图 数据优化机理 基于 Agent 技术的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智能体功能包括:角色注册请求、人员信息查看、发送会话 ID(Session ID)、记录访问时间、存储多角色信息与组间关系信息。 其不仅能组织管理用户组、项目组员,同时,会配合系统权限分配端口智能体验证机制,使系统管理员对已注册的其他管理员、设计人员和专家人员进行在线审核,实现 新用 户权限的授权功能。 同时可管理用户端人员的基本信 息。 人员管理智能体由分类匹配策略与关系映射表两部分组成,其工作机制,如图 所示。 第 2章 基于多 Agent技术的 MCDMS总体框架 18 系 统 权 限 分 配 用 户 端 口 智 能 体 系 统 其 它 功 能 智 能 体系 统 人 员 管 理 智 能 体W e b 客 户 端会话I D 1系 统 通 信 智 能 体分 类 匹 配 策 略N设 计 人 员专 家 系 统 管 理 员会话I D 2会话I D 3会话I D„会话I D n关 系 映 射 表N销 毁 会 话 I D删 除 关 系 映 射 图 人员管理智能体的工作机理 分类匹配策略:使 Web 用户端能自动匹配相应的用户组人员。 其分类匹配策略,如图 所示。 工 作 组 1工 作 组 2工 作 组 3„ „工 作 组 nR3R1R2R1R5R1R5R2R2R6R5R4R5 5R8R1R6R2 2R1 2R2 3R1 1R2 1R2 0PitiR2 图 (1) MCDMS 会 构建 Web 用 户 端 的 信 息 属 性 集 及 映 射 关 系 集 :U={T1,f(T1),T2,f(T2),T3, f(T3),…,Ti, f(Ti) | Ti, f(x)函数有且只有不同的唯一解, i整数集 }; T 为 Web 客户端的属性值。 U:U R, R 表示实数集。 (2) 各个工作组通过系统平台来发出匹配缺省信息属性集 1t 的请求,其中1t U,等待响应,满足 1t 1R , 1R R。 (3) Web 客户端通过系统平台接收响应,发送响应信息的属性值 2t ,满足关系2t 2R , 2R R。 (4) 自顶向下匹配,若 1R = 2R ,则 返回值为 1,进行插入操作,匹配成功;否则 , 匹配失败。 第 2章 基于多 Agent技术的 MCDMS总体框架 19 关系映射表:系统平台提供会话 ID 与工作组的关系映射 iR ={t, iP | t U, iP 为分布式协同环境下专家个 体, i整数集 }。 MCDMS 系统各 Agent间的协同关系 通过对各 Agent 的详细描述,构建的 MCDMS 系统中各 Agent 的协同优化关系,如图 所示。 图 说明多 Agent 技术 在 MCDMS 系统中产品协同设计优化的网络关系。 系统数据流随产品协同设计流程产生。 根据各 Agent 触发策略的阐述,通过系统项目管理智能体、系统过程管理智能体、系统协同空间智能体、系统优化管理智能体、系统通信智能体,将设计流程中的数据流存至系统 Oracle9i数据库。 用户端通过 系统数据库操作实现对项目与任务监控、过程流优化、数据流优化、数据上传下载、任务反馈等相关功能,使用户端更好的对产品设计进行管理。 特别地,由于系统项目管理智能体能提供整个项目的运作时间表,包括:ES、 EF、 LS、 LF、 TF 等, 因此,可实现不同时段用户端的同步操作。 系 统 权 限分 配 用 户端 口 智 能体系 统 协 同 空 间智 能 体系 统 项 目 管 理智 能 体系 统 人 员 管 理智 能 体系 统 过 程 控 制智 能 体系 统 数 据 管 理智 能 体系 统 通 信 智 能 体专 家 人 员设 计 人 员产 品 协 同 设 计 优 化系 统 管 理 员搭 建项 目项 目 最 早 开 始 时 间 、 最 早 结 束 时 间 、最 迟 结 束 时 间 、 最 迟 开 始 时 间 、总 时 差 、 自 由 时 差调 用 工 程 文 件 评审 专 家项 目 立 项 内 容 , 时 间 等 信 息专 家 , 设 计 人 员 信 息匹 配 工 作 组 人 员 并 分 配权 限 , 录 入 系 统 数 据 库O r a c l e 9 iF i l t e r 过 滤 器 技 术 并 结 合 会 话W E B 发 布聊 天 工 具。多学科协同设计过程优化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 0sin i 称为光纤的数值孔径( NA), ic 是光纤的接收角。 当入射角 i ic 时,光线在纤心中和包层界面上发生内全发射,因而光线在光纤中传播时不会有严重的衰减;然而,当 i ic 时,光线在纤心和包层的界面上会发生能量泄露,造成严重的衰减。 这就是几何光学关于光线在光纤中传输的基本原理,由于光纤很长,光在传播中会发生很多次的多模干 涉型光耦合器的仿真设计 3
....................................................................................................................... 84 装配整体式介绍 ....................................................................
... 58 内力换算和粱端负弯矩调幅 ................................................................................... 58 作用效应组合 .....................................................................................
工程概况 积极推广应用钢结构是我国土木工程的重要发展 方向之一,企达工业(南京)有限公司拟新建生产厂房,本毕业设计是其所需的钢结构厂房设计。 设计基本条件为: 该建筑物主体结构层数为 5 层,一 层层高为 , 二、 三、四 、五层层高为。 总建筑面积 ,占地面积 2990 m2, 主体 建筑高度 ,建筑层数 5 层。 建筑结构形式为钢框架,基础为 桩 基础 ,结构内分三跨, 跨距分别为 13m、
是根据系统分析所得到的对待开 发的软件、支撑软件、硬件环境和操作人员的要求以及有关的约束和限制,来分析现有的技术是否能实现待开发的软件。 它包括可得到的硬件和支撑软件在功能和性能上是否满足系统的要求,是否有满足系统性能要求的算法,开发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否胜任系统的开发等等。 本系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和查询的系统,使用 Java语言开发设计主界面,并用 MySQL Server 做数据库
结构总平面布置 一、结构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建筑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刚 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形状,结构的抗震刚度要求均匀,且宜使抗侧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 建筑的开间、进深尺寸和构件类型应尽量减少规格,以利于建筑工业化。 建筑平面的形状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式,还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水平作用和坚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 建筑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小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