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综合办公楼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结构总平面布置 一、结构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建筑结构平面形状宜简单、规则、对称,刚 度和承载力分布均匀,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平面形状,结构的抗震刚度要求均匀,且宜使抗侧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 建筑的开间、进深尺寸和构件类型应尽量减少规格,以利于建筑工业化。 建筑平面的形状宜选用风压较小的形式,还必须考虑有利于抵抗水平作用和坚向荷载,受力明确、传力直接。 建筑平面的长宽比不宜过大,一般小于 6,以避免两端相距太远,振动不同步,产生扭转等复杂的振动而使结构受到损害。 建筑不面突出部分长度 L 应可能小。 平面凹进时,应保证楼板宽度 B足够大。 二、柱网布置 框架柱的布置应使整个建筑体型规则、均匀,避免有 较大的外挑和内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宜自上而下逐渐的减小,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突变。 三、框架梁布置和框架承重方案的确定 框架梁是框架和框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主要耗能构件,框架结构一般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受力性能,所以框架梁的延性对结构抗震耗能能力有较大影响。 一般框架梁直接地布置在框架柱上,力求规则、均匀、对称,所以结构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 5 根据楼板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荷载的传递路径,框架的承重方案可分为横向、纵向和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三种方案。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采用横向框架承重方案最为合理,在横向上布置框架主梁。 、梁跨度及柱高的确定 初估截面尺寸 板厚:取 h =401l =360040 ==90mm 取 100mm 横梁:高 h = ~81l l121 =( ~81 121 )  5700=475~712 取 650mm 纵梁:高 h = ~81l l121 =( ~81 121 )  3600=450~300 取 500mm 次梁:高 h = ~81l l121 =( ~81 121 )  3600=450~300 取 500mm 梁宽: b=( 31~21 ) h 且 bh =1~ 横梁取梁的宽度 b=300mm 纵梁 ,次梁取 250 mm。 尺寸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 nFgN E 注: 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F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 Eg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取 14kN/ m2 n 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 2) c fuNA / 注: nu 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三级框架,则 nu 取 cf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本方案为 C30 混凝土,则 cf 取 ( 3)计算过程 对于边柱: nFgN E =145=( kN) c fuNA / =103/=( mm 2) 对于内柱: nFgN E =145=( kN) c fuNA / =103/=( mm 2) 6 因此:取柱 bh=500mm500 mm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计算简图 底层高度 h= ++= ,其中 为底层层高, 为室内外高差。 其它柱高等于层高即 ,由此得框架计算简图。 (算到基础顶部标高) Z2Z2Z2Z2Z1Z1Z1Z2 Z2Z2Z2Z2 Z2Z2Z2Z2 Z2Z2Z2Z1Z2 Z2Z2Z2 图 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及柱编号 屋面均布恒载 按屋面得做法逐项计算均布载荷,计算时注意: 吊顶处布做粉底,无吊顶处做粉底,近似取吊顶粉底为相同重量。 防水层: SBS 改性沥青防水层 kN/ m2 保护层: 30mm 细石砼 24=找坡层: 40mm 水泥石灰砂浆 20= kN/m2 结构层: 100mm 厚钢筋砼屋面板 25=板底抹灰:粉底 15mm 厚 17= 7 共 计 屋面恒载标准值为: ( 12+) ( 2++) = kN 楼面均布恒载 15mm厚水泥石地面 = kN / m2 35mm厚水泥砂浆找平 20= kN / m2 100 ㎜现浇砼板 25= kN / m2 粉底(或吊顶) 15mm 厚 17= / m2 共计 kN / m2 楼面恒载标准值为: ( 12+) ( 2++) = kN 屋面均布活载 计算重力载荷代表值时,仅考虑屋面雪载荷 KN/ m2 由于屋面雪荷载 KN/ m2 KN/m2则屋面均布活荷载取 kN / m2 则屋面荷载标准值为 ( 12+) ( 2++) ==kN 楼面均布活荷 载 楼面均布活荷载对实验室的一般房间为 ,走廊、楼梯、门厅等处为。 为方便计算,此处偏安全地统一取均布载荷为 kN /m2。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 ( 12+) ( 2++) = 墙体自重 墙体均为 240 厚填充墙,两面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考虑抹灰重量。 单位面积墙体重量为: = 荷载计算 第一至六层梁的均布线荷载 边 跨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中跨 8 横梁自重(包括抹灰) 顶层节点荷载 边节点: 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255= kN 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自重 5= 共计 顶层节点荷载 边节点: 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255= kN 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自重 ( +)5= 共计 第一 、二、三、四、五层集中荷载 边节点: 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255= kN 纵墙自重(包括抹灰) 5( )= 柱自重(包括抹灰) 25= 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活载 5= kN 共计 P = kN 边节点: 纵梁自重(包括抹灰) 255= kN 纵墙自重(包括抹灰) 5( )= 柱自重(包括抹灰) 25= kN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活载 ( +) 5= kN 共计 P = kN 9 框架节点活荷载集中值: 顶层集中活载: 边跨: 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活载 5= kN 共计 边跨: 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活载 ( +) 5= kN 共计 中跨: 纵向框架梁传来屋面活载 ( +) 5= kN 共计 一致五层集中活载: 边节点: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活载 5= 共计 边节点: 纵向框架梁传来楼面活载 ( +) 5= 共计 10 kN/m kN/A B C D kN/m kN/m kN/m kN/m ( a) (b)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kN/m 见图 框架竖向荷载示意( a)恒载示意( b)活载示意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框架弯矩 ( 1)根据上图计算恒载固端弯矩 顶层 11 13 0. 84 kN mM   AB 13 0. 84 kN mBAM  3. 78 kN mBCM    mM CB 标准层 12 8. 86 kN mM   AB 12 8. 86 kN mBAM  3. 78 kN mBCM    mM CB ( 2)分配系数计算 考虑框架计算性,取半框架计算,半框架的梁柱线刚度如图 所示,切断的横梁线刚度为原来的一倍,分配系数按与节点连接的转动刚度比值计算 . 例: L 柱顶层节点。 1 1 .0 1 0 .7 51 1 .0 1 3 .5 9 下 柱 3 .2 9 0 .2 51 1 .0 1 3 .5 9 右 梁 ( 3)传递系数 远端固定,传递系为 1/2 ( 4)弯矩 分配 恒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弯矩分配计算见图 ,框架的弯矩图见图 表 框架的弯矩分配计算 12 上柱 下柱 右梁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0. 27 0. 73 0. 61 0. 22 0. 17 130. 84 130. 84 3. 7854. 95 75. 89 77. 51 27. 95 21. 6013. 53 38. 75 37. 94 11. 266. 81 18. 41 16. 28 5. 87 4. 5475. 29 75. 29 75. 00 45. 08 29. 920. 21 0. 21 0. 58 0. 50 0. 18 0. 18 0. 14 128. 86 128. 86 3. 7827. 06 27.。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