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购中的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_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府采购资金的节约和合理使用,采购机构必须谨慎合理地使用 采购资金。 有效性是指采购的货物、工程、服务要具有良好的质量、 价格要便宜,还要注意采购的效率,要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招标采购任务,以满足使用部门的需求。 ②协调和改善世界贸易运行的环境,促进贸易的扩大和自由化 《政府采购协议》规定其基本目标之一为: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关于政府采购的法律、规则、程序和措施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多边框架,实现世界贸易的扩大和更大程度的自由化,改善协调世界贸易运行的环境。 国际政府采购规则之所以将促进国际贸易作为其目标之一,一方面是由这些规则的性质决定的,另一方面是应为,通过国际贸易的 扩大,可以扩大招标商的相互竞争,从而使采购机构获得投标的比较价格利益。 为实现这一目标,各“规则”都在采购招标的发布、合同金额、信息公告的最低时间限制、采购技术标准的通用规则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③提高采购中的廉洁度,增强公众对政府采购制度的信心 在政府采购制度中,规定这一目标对建立有效的政府采购制度 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公共采购也可能为腐败行为提供机会。 每一级政府都会参与物资和劳务的采购,往往数量多,金额大。 而许多官员或一般公众对采购程序却知之甚少,因而采购人员在没有被发现的风险下使用种种方式来操纵 结果,是完全可能的。 另一个方面,采购过程的廉洁将有助于提高公众对采购机构及有关方面的信任程度,是公众信任采购过程,信任政府部门,只有建立这种信任关系,潜在的招标商才会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采购活动,进而实现采购的经济性。 ④其他特定的社会目标 国际政府采购规则在建立和实现上述政策目标时,还规定允许一国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或对外贸易的需要等问题,利用政府采购的法律和程序来促进一国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归纳各“规则”的规定、目标有这样几种,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鼓励发展本国、本地区经济、提高民族工业的竞争力,增强发展中 国家的经济自立性,促进技术转商丘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5 让和推广,优化本国进口产品的结构,改善国家的贸易平衡状况,节省外汇,促进就业,保护环境等。 从这些目标出发,一般在国际政府采购过程中往往给本国或本地区投标商以政策的优惠,或优先考虑采购国产物质或服务。 ( 2) 政府采购原则 政府采购原则是贯穿在政府采购规则中,为了实现政府采购目标而设立的一般原则,实施政府采购应遵循以下原则: 普遍性原则,级各国政府采购所遵循的一般原则,包括: 公平原则:政府采购应适应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的要求,以市场方式进行采购, 避免行政力量对市场机制的影响,给企业以 平等竞争的机会,促进企业之间的竞争。 这要求在制度设计上,允许更多供应商参与竞争;采用同等的资格审查和评标标准;广泛、及时公布采购信息,并赋予供应商同等享有采购信息 的权利;在采购过程中,政府不应该凌驾于企业和市场之上。 这样,即使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又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在支出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与市场在支出管理领域的最佳结合。 公开、透明原则:政府采购的制度规定、采购活动及采购过程应保持较强 的 公开性和较高的透明度。 根据这一原则,政府采购的法律要完整、详细、准确、并将其公布于众;举办专门报刊、杂志及电 子信息系统 ,公布采购信息;做好采购记录,供社会公众和有关机构的监督等。 以防止采购过程中欺诈、腐败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原则,具体体现为: 适度集中原则:政府采购管理在集中、统一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部门的积极性。 实行政府采购制度后,制定采购法规和采购政策等事务将有财政来完成,各种采购资金也将纳入统一账户进行管理。 在目前财权分散,各部门、各地方存在大量预算外资金的情况下,如果在采购执行上再过于集中,势必遭到各部门的反对。 所以,在采购执行上可适当发展各部门的作用,即在对大宗商品、大型工程和服务实 行集中采购的前提下,小型采购项目可由各部门在财政监督下自主进行。 另外,政府采购制度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制度建立初期,如果集中采购的范围过大,虽然有利于发展规模购买和节约资金的优势,但在操作难度较大,甚至会增加不必要的采购费用,减低采购效率。 制度相对统一的原则 :即在统一的政府采购法下,允许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及其补充规定;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经济、技术条件和采购效率情况,适当扩大采购范围,提高集中采购的比例,保证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不仅是促进公平竞争,实现货币价值最大化 ,有效保护国内产业,最大限度发挥政府采购制度功效的需要,而且是根本改变我国现行的分散购买制度,彻底消除其负面影响的商丘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6 客观要求。 但中国是一个大国,区域众多,加之预算分级管理的需要,在采购管理上赋予地方相应的灵活性,不见符合中国国情,有利于调动地方和发挥地方的积极性,还能够促进政府采购制度的不断规范和完善。 现代政府采购制度渊源于政府合同,起源于自由市场,而完善于现代市场经济。 早期政府采购与一般意义上的商业性采购区别不大,具有采购规模小,采购范围窄以及采购范围分散化等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 向前发展,政府职能不断得到扩展,政府采购支出规模越来越大。 如美国, 1997 年联邦政府采购规模达 19000 亿美元,占其 GDP 的 15%;随着采购对象的范围越来越宽,分散采购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如采购效率低、采购资金浪费严重、腐败现象岑出不穷等。 为了解决政府采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西方各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对其国内的政府采购市场进行规范,主要手段实在政府采购领域进行法制化建设和制度化管理。 西方国家的政府采购制定起源于 自由市场经济时代,完善于现代市场经济阶段。 1970 年以前各国政府采购市场是完全封闭的,各国的政府 采购范围仅限于本国产品, 1947 年各关贸总协议缔约国在共同制定《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时刻意地将规模庞大的政府采购市场排除在外,当时的考虑主要是为了避免与各缔约国所普遍遵循的购买本国产品、保护本国产业的政策相冲突。 三 、 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风险 风险是指由于经济活动中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是经济主体的实际收益目标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从而导致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遭受损失或获取收益的一种可能性程度。 本节对政府采购中存在的公共支出管理风险、采购方式选择风险、采购信息管理风险、监督机制缺失风险 以及政府采购主体风险予以详 细的介绍。 (一) 公共支出管理风险 公共支出管理风险是一个解决老问题的新方法,这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科学方法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分配,公共支出管理风险是指公共部门的组织与管理不善,或者决策者和项目管理者的动机不正确或信息失灵,致使预算支出的执行结果出现偏差,事倍功半。 一个国家的公共支出规模既体现了政府对国民经济 实际支配程度,又反映出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能力。 在规范的市场经济国家,为达到加强支出管理之目的,把政府支出划分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出两大类并分别相应的制定了管理方法。 在政府采购中由于监督部门没有尽到监督的职责 ,使财政权利拥有者出于自己职位升迁的考虑,使政府采购的经济有效性目标难以实现的情况时有发生。 商丘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7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 对于支出管理主要依靠计划和行政手段,而且侧重于预算分配和决策过程,而对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相对弱化。 在这种方式下,购买物品和组织服务等活动都由个预算单位分散进行,既缺乏财政的监督,又存在着资金分散、盲目购置和重复建设等弊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