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臂式爬楼机器人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人像汽车一样,仅适用于一般路面行走,受地形和地质限制较大。 要它在松软的砂地或在崎岖不平的地表上运动就非常困难,而履带机器人具有强大的地形适应性,能够适应恶劣的路面条件。 腿式机器人的机构较轻巧,富挠 性。 但是由于机构复杂,移动面又时有变化,故结构设计十分复杂。 并且为达到动态稳定的要求,控制上也需要更为精细,所以此型机器人的移动速度不会很快。 (2) 运动控制 运动控制就是控制机器人按规划的轨迹运动,控制的好坏对机器人的性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这部分在机器人的研究中至关重要。 针对不同的载体结构(如轮式、履带式、关节式或者腿式等)和驱动设备,运动控制的研究会进一步的细化。 (3) 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 近年来,各种新型传感器的出现,在极大的扩展了机器人的感知空间和提高了感知精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多传感器的容错、效率和协调等一系 列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为了充分高效的利用这些传感器信息,一个新的技术应运而生,那就是传感器的集成和融合技术。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就是指综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感知数据,以产生更可靠、更准确或更全面的信息。 经过融合的多传感器系统能够更加完善、精确地反映检测对象的特性,消除信息的不确定性,提高信息的可 靠性。 (4) 智能控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对于无法精确解析建模的物理对象以及信息不足的病态过程,传统控制理论暴露出缺点,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 机器人的智能控制方法有模糊控制、神 经网络控制、智能控制技术的融合(模糊控制和变结构控制的融合:神经网络和变结构控制的融合: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融合:智能融合技术还包括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控制方法)等。 但是对于智能控制的研究还远没有达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到人类期望的目标。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 1)根据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要求,本课题围绕爬楼 机器人载体设计为中心,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移动载体结构的履带式行走机构的结构设计以及小型工程用履带结构设计和车体结构设计。 ( 2)着重设计摆臂式爬楼机器人的机械手。 研究方法 ( 1)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目前摆臂式爬楼机器人的结构形式,理解其工作原理; ( 2)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深入学习,制定摆臂式爬楼机器人结构设计方案; ( 3)实施摆臂式爬楼机器人的设计:主要设计爬楼机器人的机械手。 第 2 章 摆臂式爬楼机器人 系统方案构成与设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爬楼机器人,重点集中在其移动载体的设计上。 根据机器人功能需求和实际应用的不同,移动载体的设计有其自身的特点。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机器人系统方案 该机器人的系统主要由移动载体,车载控制系统,车载设备系统安全与辅助系统,地面控制台,通讯系统组成。 移动载体主要包括行走模块、车体模块、传动模块三部分,是机器人的基本部分。 车载控制系统主要完成移动载体的驱动控制,是实现机器人行走的关键,直接影响到路径跟踪、操作指令的实现和机器人工作时的安全等问题,加上凹凸不平的路面状况造成得冲击载荷等外因,使合理、稳定的驱动控制系统成为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之一。 移动载体上装配有 气动机械手设备,用于对工件搬运。 机器人移动载体机构设计 为了满足该机器人的应用要求,对其移动载体有一些基本的要求,这些要求是后面设计的依据和准则,具体内容如下: 1、结构形式:采用履带式移动载体; 2、驱动方式:首选蓄电池为动力,直流电机驱动; 3、结构:底盘最小离地间隙大于 30mm 4、自重: 60Kg(包括车载系统); 5、基本性能:最高行驶速度 ; 6、具有一定的爬坡、爬梯和越沟能力; 7、操作方式:遥控; 8、机器人安装有机械手。 移动载体的构成主要包括行走模块、传动模块、车体模块、动力装置。 下面就移动载体的设计选择及特点进行分别阐述。 行走模块 机器人的移动行走机构有很多种,按其结构主要可以分为轮式、履带式脚式。 表 21例举了几种典型行走结构的优缺点。 表 21移动行走机构性能对比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轮式一同步驱动结构 特点:所有的轮子都是驱动轮;所有的轮子都可以操纵。 优点:通过旋转轮子来转向,四个或更多的轮子可以更好适应粗糙路 面。 缺点:机械结构复杂,每一个轮子都可以操纵并提供动力,控制复杂(很多马达需要控制),成本高。 轮式一汽车结构 特点:一个马达作为动力,通过后面的差速器驱动,~个马达转动前面的两个轮子来改变方向。 优点:在不平的路面上性能较好,驾驶和速度不在一起控制,只需要两个马达,容易控制。 缺点:不能在原地转动,机械结构有点复杂,需要后面有差速器来避免打滑,需要等量操纵两个前轮。 履带式 特点:单独驱动两个履带 优点:可以在原地转动,在不平的路面上性能非常好,稳定,很难到达高的地方,牵引很好,一个或两个马达。 缺点:只能慢慢转动,速度和方向不能单独控制,能量损耗大,需保持履带拉紧。 腿式 特点:多只脚协调动作。 优点:在粗糙路面性能较好,运动稳定,较好的牵引力。 缺机械复杂,每一只脚均需要提起和前/后移动,且一只脚可能需要多点:不能原地转动,速度慢,控制复杂,移动困难,操纵性差.机械复杂,每一只脚均需要提起和前/后移动,且一只脚可能需要多 个马达。 通过上述移动行走结构比较,可知履带式移动行走机构相对于轮式机构具有支撑面积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大,接地比压小,越野机动性能好,爬坡、越障、跨沟能力强等优点:且履带的牵引附着性能好,不易打滑,有利于发挥较大的牵引力。 履带式行走机构相对于脚式行走机构技术成熟,控制简单,且成本低。 结合国内外机器人的性能特点及实际应用的要求.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选用履带式移动机构。 驱动方式选用后轮驱动。 驱动轮的主要作用是机 器人基本功能方案前或向后卷绕履带 ,同时承担着机器人的部分重量。 驱动轮的前置和后置有利有弊,由图 21可以看到,驱动装置后置呈现出行驶技术上的优势,而前置时大部分履带在行驶时承受大牵引力,容易使履带伸长,在前行时导致前下部履带处形成所谓的 “ 履带腹部 ” ,驱动轮后置时牵引力高区段短,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驱动轮后置履带张力分布图 驱动轮前置履带张力分布图 图 21 驱动轮履带 履带 的选择 1) 要求履带的各种材料要具有 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耐动态疲劳和耐气候老化等性能。 在爬梯 中,采用输送滚 子链和三角胶带块相结合,应该有良好的效果。 这种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 无需开模具,成本低; ◆拼接组装方便,易于更换维护,刚性好; ◆履带长度可以按需确定; 2) 合适的履带链节距P是选择的另一个关键。 节距P的大小与传动的平稳性、承受能力都有一定的关系。 在一定条件下,链节距越大,承载能力越高,但传动的多边形效应也要增大,震动、冲击、噪声也越 重。 在综合考虑电机的功率、链轮转速及工作环境 ,决定采用节距为 ,即三角胶带间 距。 为了提高机体越障能力,在传统履带式移动载体上安装前摆臂,即采用关节式摆臂结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构。 静力平衡状态下,当机体重量、台阶高度及摩擦系数相同时,移动栽体的车轮直径较大的比较容易爬上台阶。 但是由于尺寸以及电机输出功率的限制,不可能无限加大车轮直径。 本文中机器人采用前摆臂的结构。 虚线圆部分为车轮的有效直径D,d表示实际车轮直径。 可见通过加大车轮的有效直径,可以有效的减小机器人的体积,提高了越障能力,由 b图可知,摆臂体的关节角度越小,有效半径越大,但同时也降低了越障高度。 在主驱动履带之间设计了数个支撑轮,主 要作用是越障时起支重作用,是履带保持原有轮廓,另外在跨沟、越障等行驶过程中起支重作用,两个支持轮为一组,支撑轮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柔性和抗冲击性。 图 22 车轮的有效直径 车体模块 的选择 车体模块包括底盘、壳体和控制器、蓄电池安装架等,是机器人的躯体。 底盘是车体承载平台,底盘的结构设计需考虑与驱动轮、支撑轮、引导轮和摆臂的联接,内部电器、云台和壳体的安装。 要求与移动行走机构具有可靠联接,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同时底盘的结构尺寸影响着机体的转向性能。 履带式机械的转向能力,不仅取决于地面条件和履带结构,而且与履带的支撑面长度L和轨距B(两侧履带中点的距离)的比值有关。 履带式移动装置原地转弯阻力计算公式如下: = (21) 其中, 可根据 L/B和 b/B查到, b为履带宽度; 总重量( N); 履带与地面之间的附着系数。 由式 21可知, L增大使转向阻力矩增大,对转向不利。 轨距 B增大使转向力矩减小,对转向有力,但使最小转向半径增大。 综上所述,履带结构参数 L/ B不能取得太小,通常 L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 B= ~。 一方面,原地转弯总要受到履带与地面间的附着条件的限制,原地转弯性能只能在特定的地面条件下才能实现: 另一方面,当 L/ B=时 ~ B/ 2的转弯运动,移动载体基本不受地面条件的限制。 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机体应具有良好的转弯性能,尤其是在爬梯过程中易于调整前进方向。 机器人在爬梯过程中摆臂放至水平,此时 L/ B= ,满足上述条件。 动力装置 的设计 行走机械的动力源主要有内燃机和蓄电池两种。 内燃机结构复杂、耗油且增加机体重量,而蓄电池相对于内燃机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具有效率高、环境污染低、可使用多种能源、噪音低等优点,是未来动力源发展的趋势所在。 鉴于蓄电池的优越性,采用蓄电池作为原动力。 目前车载动力蓄电池主要有铅酸蓄电池、各种二次电池(如镍氢、镍镉、锂电池等)、燃料蓄电池、飞轮蓄电池等,后两种处于研发阶段,产品较少。 目前国内外蓄电池的研究应用主要集中二次电池方面,它维护少,环境污染小,但容量有限,连续使用时间短。 爬楼 机器人的控制系统 系统控制 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具有感知、规划、动作和协同等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 而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核心部分,控制系统的设 计直接关系到机器人的性能要求,更是机器人智能的主要表现之一。 目前,机器人控制系统主要有三种结构方式:集中控制方式、主从控制方式和分布式控制方式。 集中控制方式是指用一台功能比较强大的计算机实现其全部控制功能,在早期的机器人控制系统中较多的采用此种控制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机器人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渐出现了主从控制方式和分布式控制方式。 在主从式控制结构 中,有上下两级计算机,其中上位机利用它的运算能力和庞大的系统资源,如:内存容量,磁盘容量等等,完成坐标变换,轨迹插补运算等功能;下位机可以由多个微控制器组成,每个微控制器控制一个电机的运动,它们并行地完成控制任务,从而提高了工作速度和处理能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力。 分布式控制系统属于开放型的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微处理器的个数,以满足控制系统提高控制性能的需要。 机器人是用于危险环境作业的移动机器人,本课题中机器人系统的控制目标:使机器人按照操作员指定的平均速度和方向前进。 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 该爬楼机器人是移动系统中的一部分,考虑到机器人在总体系统中功能和实际应用,决定采用主从式结构的控制器。 控制模块结构框图如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可以分为传感器信号处理、GPS全球定位系统、遥控装置、车载设备运动控制和行走驱动控制等主要部分组成。 传感器信号包括车载传感器信息、CCD图像信息等,主要用于获取周围环境信息,这些信息将帮助操作人员做出进一步的决策。 GPS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实时确定机器人的绝对位置,高精度的GPS系统可以作为机器人路径跟踪中的位置检测信号。 行走驱动控制是机器人实现行走的底层控制系统和遥控方式 实现的基础。 图 23 控制模块结构框图 本章小结 本章介绍了爬楼机器人的基本性能,对机体的行走模块、车体模块和动力装置等进行了方案选择和设计,提出了一种安装维护方便且成本低的履带结构。 同时根据实际应用需要介绍了控制系统的功能组成。 齐齐哈尔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第 3 章 机器人履带和气动机械手设计 摆臂式爬楼机器人从功能上讲隶属于移动机器人,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移动机器人的载体必须满足移动和负重承载两大功能,在履带设计完成后,对机器人载体上的机械手着重设计,主要设计了手部、腕部和臂部等。 爬楼机器人的机械手的主要作用是夹持扶梯支架,进行夹取,通过查阅资料,车载机械手决定选用气动机械手。 履带式机械行驶原理 本文中的 机器人采用的 是关节式履带移动机构,所以在这里以履带式移动机构为基础进行分析。 行驶原理 履带式行走机构电机的功率 以高转速(角速度 )和低转矩( )的形式经传动系 传到驱动轮,变成了低转速(角速度 )和大扭矩( )。 为驱动力矩。 在驱动力矩的作用下,驱动轮齿与履带的节销啮合并带动履带作绕驱动轮的传动,使履带不断铺设轨道,引导轮、支撑轮。摆臂式爬楼机器人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第二节 零件材料的选择 一、选材原则 考虑零件的 使用性能 零件在使用时主要考虑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抗力及疲劳强度等。 毛坯的选材原则根据零件的工作条件及损坏形式 ,通过力学的分析计算确定出零件选材的主要抗力指标 ,同时兼顾其它性能。 满足生产工艺对材料工艺性能的要求 任何零件都是由不同的工程材料通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制造出来的。 因此材料的工艺性能,即加工成零件的难易程度
装方法 薄型气缸的安装形式有通孔(标准),两端螺孔,脚座型和杆端法兰型等方法,本次选择的安装类型为标准的通孔方法,主要优点是安装简单方便 [14]。 确定气缸的型号 剥料气缸的型号 根据得出的缸径大小和行程等方面的要求,我查找资料选取了一个符合要求的气缸,它的型号为 CDM2B2075,缸径为 20mm,行程为 75mm,是双作用气缸,完全符合要求。 压料气缸的型号 根据气缸缸径和行程的要求
土时应指派专人看护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铁件和插筋位移及变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⒀ 当采用插入式振 捣器时,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宜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 倍,振捣器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倍,并应避免碰撞钢筋、模板,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内的深度应不小于 50mm。 ⒁ 混凝土振动棒每间隔 500mm 用双面胶带在其棒管上进行标识,以便掌握振动棒的位置,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
对 的不平行度允差为。 因此在加工齿形时要先加工基准面,在精加工齿形时要借助于专用夹具来保证尺寸位置精度。 工艺规程设计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 20roCM 低碳合金钢,考虑零件的作用及功能,毛料均选钆制棒料,对于提高生产率,保证加工精度来说也是应该的。 5 基面的选择 基面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基面选择的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提高劳动生产率
护的重要措施,有调节空气、美化环境的搬迁重建烟花爆竹专用储存仓库建设项 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作用。 在建筑物四周,道路两侧广植树木、花草,使道路和场地不露裸土,尽量增加绿化面积,营造优美的环境,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卫生标准。 总图技术指标。 项目总图布置方案技术指标见下表 61 表 61 项目总图布置方案技术指标表 序号 技术指标 单位 数值 1 库区占地面积 ㎡ 10005 2 总建筑 面积
腰部与手臂的连接要有 可靠的定位基准面,要有调整轴承间隙和传动间隙的调整机构。 确定方案 腰座回转的驱动形式只有电机减速机构以及摆动液压缸或液压马达。 因为电动机驱动系统采用低转动惯量、大转矩交直流伺服电动机及其配套的伺服驱动器,又具有不需要能量转换、使用方便控制灵活等特点。 考虑到腰座的回转对机械手的最终精度影响大,故采用电机驱动来实现腰部的回转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