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200台起重机和10万平方米钢结构厂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性。 6. 如果项目采用分期建设方法,应说明项目总规模、分期建设规模并说明分期建设的起止时期、各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12 e) 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根据确定的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及预测的产品价格,可以估算产品销售收入。 产品销售收入可以分别计算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年销售总收入,并计算销售收入和计算期内销 售总收入,销售收入一般列表表示。 13 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 根据前面部门中关于产品方案与建设规模的论证和建议,在这一部分中按建议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来研究资源、原料、燃料、动力等的需求和供应的可靠性;并对可供选择的厂址作进一步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新厂址方案。 a) 资源和原材料 资源评述 资源系指项目需要利用的自然资源,如矿藏、森林、生物、土壤、地面或地下水资源等。 项目所需资源的来源、数量、运输方式、供应条件以及今后发展和开发趋势等,均是项目建设的前提条件。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项目在有效期间所需资源及其来源的可靠性,应作深入调查和科学论证,并就下列内容进行说明分析: 1. 项目需用的资源名称、经全国储量委员会正式批准的储量、品位、成分、产地或供应点。 2. 资源品位、成分与需用要求的适应性。 3. 资源开采方式。 要说明自行开采、计划供应、市场供应或合资开发等不同方式。 4. 本项目年最大需用量、资源的可能供应量及今后生产发展所需资源扩大供应的可能性。 5. 在已有资源不能满足拟建项目生产规模需求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如增加进口,调整建设规模或分期建设等。 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供应 6. 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及供应。 按项目的生产要求,分别叙述所需的原材料 及主要辅助材料的名称、品种、规格、成分、质量以及年需用量,并分别编制: ①原材料及主要辅助材料需用量表。 ②有害有毒、易燃易爆材料、物料需用量表。 ③需进口的原材料表。 说明进口原材料的理由和一旦来源有变化时的应变措施,分析预测原材料国产化前景及 14 分年度国产化的提高幅度。 对季节性生产的原料,如农、林、水产品等,需说明短期进货数量。 7. 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的供应。 燃料、动力及其它公用设施是指生产需用的煤、电、水、汽、气、油等,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说明生产所需燃料、动力及公用设施的数量和需由项目自建的种类和规 模以及可以利用的现有的燃料、动力数量。 a) ①燃料品种的选择,应说明其依据,如执行国家能源政策、适应地区条件、满足生产特殊要求等。 分别列出燃料需用量、来源、运输方式,进行燃料成分分析。 b) ②电力最大需用负荷、供电来源及其稳定性、需要自建电力设施和投资估算。 c) ③最大需水量、水源及其供应可能性。 是否需增加供水设施。 d) ④热源及供热要求。 e) ⑤其它设施,如油、气、汽需用量、供应量及需要增加设施的情况。 8.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估算。 将主要原材料、零配件和外购燃料动力分别计算费用,其它材料可合并估算。 需要作生产试验的原料 生产特定产品的某些原料因尚无生产实践经验;或使用指定的原料而尚无成熟的生产和工艺;或使用缘由的生产方法生产新产品还缺乏必要的生产数据等各种原因,需要对原料进行生产试验,以确定技术参数和消耗指标,测定产品质量,取得主要设备选型的各项数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需说明: 9. 需要试验的原料名称、试验目的和要求。 10. 试验或试生产方法。 b) 建设地区的选择 选择建厂地区,除须符合行业布局、国土开发整治规划外,还应考虑资源、区域地质、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四要素。 其原则是: 自然条件适合与项目的特定生产需要和排放要求;合理地靠近原料和 市场;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公共政策;运输条件优越;有可供利用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协作条件;土地使用有优惠条件,可不占或少占良田,地质条件符合要求。 在作方案比选时,应着重论证所选地区在行业政策上的正确性、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 15 自然条件 1. 拟建厂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基本情况和区域地质、地震、防洪等历史数据。 2. 水源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分析。 包括地面水或地下水量和水质的分析、在枯水期的可能供应量及水质变化、地区今后水源开发和可利用水量增长情况。 3. 气象条件。 收集分析地区气温、湿度、降水量、日照、风等资料,对 需要增设防风沙、抗高温、改善光照等设施的地区,需进行费用估算。 基础设施 叙述拟建地区与项目直接有关的公用事业及基础设施的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条件,从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中选取最有利的地区。 4. 供电、电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电量及电压;费用及计费方式;供电部门的要求。 5. 供水、水源情况;近远期可能的供水量及水质;费用及计算方式;供水部门的要求。 6. 运输。 地区内各种运输线路的分布;站库码头的位置和地形;运输费用;运输能力及其发展规划等。 7. 排水。 排水条件;容污水能力;当地环保部门对污水排放的要求等。 8. 电讯、供热、供气等公用 设施及可利用的种类、容量、技术特征等。 9. 施工条件包括建筑材料及制品的供应条件;施工劳动力来源;施工运输条件;施工用动力来源等。 10. 市政建设及生活设施。 包括当地的卫生、邮电、文化教育。 社会经济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指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水平及近远期发展规划、与本项目有关的现有企业、技术工人来源等在项目建成后所需社会协作的条件。 其它应考虑的因素 项目选择建厂地区还应考虑其它特殊的要求。 在选择下列地区建厂时应特别慎重,要取得有关部门和群众的认可。 11. 风景区、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 16 12. 水土保持禁垦区。 13. 矿山作业等爆破危险 区。 14. 有放射污染或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地区及传染病、地方病流行或常发区。 15. 军事设防区。 16. 生活饮用水源的卫生防护地带。 17. 民族宗教风俗有特殊要求的地区。 c) 厂址选择 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厂址的选择不一定要与建设地区的选择分开,往往是厂址选择与建厂地区的选择合并进行。 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相互牵扯地交叉进行的。 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如果需要,可以分别叙述。 选择厂址通常是随基本建设程序的各个工作阶段逐步深入的。 项目建议书阶段需提出厂址初选意见;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提出具体厂址的推荐建议;进图初步设计阶段时,对厂址的各种条件 需作详细勘查和落实,最终确认厂址,标定四周界址。 厂址多方案比较 建设地区选定以后,就在这个地区内选择若干个可供建厂的地段,作具体分析比较,从中选取一个比较理想的厂址。 并编写厂址选择报告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研究报告中仅需叙述选择要点和厂址的主要优缺点。 有关选厂所需的调查资料、勘察和测量资料、取舍理由、论证等均应编写入选厂报告内。 确定厂址,须作多方案比较,一般可按下列内容进行。 1. 地形、地貌、地质的比较。 a) ①工厂输出、入交通线、供电、取水、排污等与外界产生直接关系的方位、地形。 b) ②平整土地、防水、防洪、废 渣堆置、四邻地物。 2. 占地土地情况的比较。 比较占用耕地、林地、荒地、山坡等面积的比例,以尽可能少占耕地、林地为原则,作出占地用地情况的评价。 3. 拆迁情况的比较。 包括原有地面建筑物需拆除的数量、原有居民需迁移的人数及拆迁安排等条件和难度的比较。 4. 各项费用的比较。 由于各个可供选择地段条件不同,在费用上会产生较大差别,需作多方案比较。 17 a) ①土地费用。 如土地购置、拆迁、场地整治、青苗赔偿以及土方处理等费用比较。 b) ②交通运输整治费。 如需要建设或整治的运输线路,转运场站等费用比较。 c) ③基础处理费。 如不同工程地质需用不同地基和 基础处理的费用比较。 d) ④取水、防洪、排污设施所需费用比较。 e) ⑤抗震所需费用比较。 f) ⑥环境保护、生活设施等费用的比较。 厂址推荐方案 5. 绘制推荐厂址的位置图。 在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标明厂址四周界址、厂址内生产区、生活区、厂外工程、取水点、排污点、堆场、运输线等位置及四邻居民点和主要生产企业的相互位置。 说明对生产要求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6. 叙述厂址地貌、地理、地形的优缺点和推荐理由。 说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符合建厂要求的理由。 7. 环境条件的分析。 8. 占用土地种类分析: a) ①占用耕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b) ②占用 林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c) ③利用荒地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d) ④利用山坡面积占总占地量的比例; e) ⑤需要拆迁的面积和估计所需的费用; f) ⑥推荐厂址的主要技术经济数据。 18 工厂技术方案 技术方案是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项目应采用的生产方法、工艺和工艺流程、重要设备及其相应的总平面布置、主要车间组成及建筑物结构型式等技术方案。 并在此基础上,估算土建工程量和其它工程量。 在这一部分中,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将一些重要数据和指标列表说明,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示意图等。 a) 项目组成 凡由本项目投资的厂内、外所 有单项工程、配套工程包括生产设施、生产后勤、运输、生活福利设施等,均属项目组成的范围。 各单项工程和配套工程需按其性质加以分类,一般可分为:生产车间或工段;辅助生产车间或配套工程;厂外工程;生产后勤车间或设施;生活福利设施;其它单项工程。 如有自成体系需单独编制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配套工程,如自备热电厂、水厂、铁路、专用线等,应列出工程的名称、分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的编号。 并将工程的投资列入项目总投资内,分项研究报告列为附件。 b) 生产技术方案 生产技术方案系指产品生产所采用的工艺技术、生产方法、主要设备、测量自 控装备等技术方案。 选择技术方案必须考虑:技术是否是先进成熟的;是否适合所用的原料特性;是否符合产品所定的质量标准;能否适应拟建地区现有工业水平;在维修、操作、人员培训等方面是否有不能克服的障碍;所需投入物的规格和质量能否满足生产要求,并与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劳动力来源相适应等。 产品标准 叙述本项目主要产品和副产品的质量标准。 如国家一级标准、行业标准等。 并将选定的标准与国家标准、国际常用标准作比较说明。 生产方法 使用同一种原料生产同一种产品,如有不同的生产方法时,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作方案性选择,根据产品 用途、质量和成本等因素择优确定。 对选定的方法需要说明生产方法的名称及主要特征、选用的理由以及与其它生产方法比较的利弊。 在选用专有技术、专利技术时,应说明取得技术来源、专利号、技术特征,还需说明专 19 利和技术转让费的金额及支付方式。 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系指投入物经有次序的生产加工成为产出物的过程。 在生产过程中规定的各种技术条件和数据,统称为技术参数。 工艺流程和主要技术参数,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结合产品质量、生产成本、各种消耗等要求,选取最佳方案。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叙述若干主要车间的工艺流程,一般车间 可从略。 主要工艺设备选择 主要工艺设备系指工艺流程中的重要设备,应按车间、工段分别叙述所选取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和来源。 需要从国外引进的设备,则应详细论述引进的必要性,引进的必要性,引进方向和选择方案比较。 主要设备选型是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合理性的具体表现,必须作多方案比较后,确定主要设备的规格型号与来源。 1. 按车间、工段编列主要工艺设备一览表。 需要引进的设备应单独列表。 引进设备还要说明引进必要性、备品备件的来源、国内分交方案,引进设备外汇来源及引进计划。 2. 一般设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一般不作详细选择, 但需按车间参照现有同类型、同规模生产厂所用的一般设备估算本项目应予装备的设备数量,或采用行业中惯用的比例指标推算出本项目,本车间所需一般设备的数量。 3. 全厂计量设施的配置原则和要求。 4. 设备费用估算。 主要设备可根据询价、协议意向书中价格等分别估算,一段设备可综合估算。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 单位产品所用材料、燃料、动力等的消耗指标选取的来源有: 5. 现有生产厂的消耗定额高低值的平均数; 6. 同型号设备的实际运转时的消耗值; 7. 通过生产试验测定及分析推算; 8. 设备出厂时的说明或订货合同规定值。 可行性研究中,可结合本 项目技术方案特征,确定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值; 9. 编制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指标表。 消耗指标不同于前面所列的原材料、燃料及动力需用量,消耗指标纯属生产过程中需要的或消耗的数量,不包括 20 其它因素如:运输、储存的损耗。 消耗指标与所用生产技术的先进程度有关;同一种设备不同型号的,又同生产管理和操作水平直接有关,因此常被用作企业间衡量经营管理水平的指标。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在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和主要设备选择确定以后,应就设备的外形、前后位置、上下位差以及各种物料的输入和流向、操作要求等作通盘的研究,选 择车间布置方案。 车间布置方案要求达到物料流向最经济、操作控制最有利、检测维修最方便。 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车间布置简图、主要标准尺寸和技术说明。 非主要车间布置方案要求提出建筑面积、平面尺寸、层高等估算和建筑物特征。 c) 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应根据项目各单项工程、工艺流程、物料投入与产出、废弃物排出以及原材料储存、厂内外交通运输等情况,按厂地的自然条件、生产要求与功能以及行业、专业的设计规范进行安排。 达到工艺流程顺畅、原材料与各种物料的流送线路最短、货流人流分道、生产调度方便,并 考虑用地少、施工费用节约等要求。 总平面布置还应考虑到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与外界的交通联系线路等外部因素的合理安排。 在确定了总平面布置原则并绘制总平面布置后,需估算厂区场地平整、建、构筑物基础、管沟、路槽地下工程等全厂土石方量,并说明余缺量的走向与来源。 厂内外运输方案 根据工厂的投入物、产出物与废弃物的总量,按其不同种类、不同运输方式与运输工具分类说明,从运量、运距、运输成本、运输负荷变化以及投资与经常费用等方面加以分析。 确定和推荐经济、实用的运输方案。 运输方案的确定要包括全厂运输量分析、运输设备选择和厂外 、厂内运输方案的说明,其中厂内运输方案要求作到与生产有机配合。 仓储方案 论述原材料、燃料、主要辅助生产物料主副产品的年周转次数;储存期;储存方式;装卸及搬运方式等方案设想和要求,对用量较大的大宗货物以及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仓储方案,应专题叙述。 占地面积及分析 建设项目用地,应遵循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尽量少占耕地,在 21 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要估算占用土地数量,并分别估算生产区、生活区、原料基地占地面积,计算土地利用系数、生产区场地利用系数、全厂绿化系数、占地用地面积等指标。 在占用土地分析中, 还需同时说明需要拆迁的原有建筑物、构筑物的数量、面积、建筑类型;可利用的原有建构筑物的面积,拆迁后原有人员及设施的去向,项目需要支付的赔偿费用。 并对可能的不同拆迁方案进行拆迁费用及征地费用的比较。 d)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是指工厂所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建筑与结构设计。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仅需对主要生产厂房、重要构筑物以及特殊基础工程作原则性的叙述和方案选择建议,如采取的建筑形式和标准、结构造型、基础类型和需要采用的重要技术措施等。 对一般建筑物只作综合说明、估算工程量、选取单位造价指标等即可。 对全厂所有建筑物的工程量,造 价以及三材用量。 视单项工程的大小,可采用不同方式进行估算。 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与结构设计 按生产流程顺次列出主。年产200台起重机和10万平方米钢结构厂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有营养丰富全面,多种造型、色、香、味俱佳,食用方便,可伴茶、可供闲谈小酌,可作儿童零食,尤其对儿童有特殊的吸引力。 老幼妇孺随手一包,百吃不厌,具有挡不住的诱惑……。 所以,本项目一旦建成投产,产品投入市场定会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建设规模 根据国内外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与本市马铃薯资源食品开发规划,拟定该项目建设规模为:马铃薯挤压膨化食品 100 吨/年,马铃薯膨化食品 100 吨/年
图 啤酒发酵工艺流程图 ( 1) 三锅麦汁注满一发酵罐,时间 少于 12 小时,加 %的酵母。 ( 2) 冷麦汁进罐温度为 9 ℃,自然升温至 12 ℃,然后保持 12 ℃发酵 5 天 . ( 3) 糖度降至 - 11176。 Bx,通过 CO2 测纯度并回收,降至 ,保证 kg/cm2 ( 4) 在 2 ℃保持 5 天,使外观发酵度达 60%以上,用 36 小时把发酵液降至 7 ℃,排酵母一次
路供电,低压供电线路,基本采用铜芯直埋电缆方式。 照明设 计 第 7 页 共 19 页 1. 对主要建筑物,在负载中心设置总配电箱,按需要设若干分配电箱,总配电箱给分配电箱供电 , 采用放射方式 . 2. 在总配电箱进线处,进行重复接地,然后将中性和保护线严分开,以形成三相五线制系统。 3. 照明线 、 插座线路和空调线路和开关分别装设 . 4. 在终端配电箱的进线外设漏电保护开关
村 内建设,厂址距县城 20 公里, 靠近 兴凌 线公路,距锦州港、葫芦岛港、秦皇岛港分别为 140 公里、 110 公里和 180 公里,距北京、沈阳分别为 430 公里、 410 公里,距京四高速公路 37 公里,距国道“ 306”、“ 101”分别为 7 公里、 35公里,交通运输便利。 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 喀左县位于辽宁省西南部。 距首都北京和省会沈阳 均均 400 公里
69 供变电系统 69 附件 71 电力供应的能量损耗计算书 71 热平衡计算书 72 用地承诺书 73 中水处理函 73 用电意向书 73 煤质报告 73 供货合同 73 铁精 矿粉化验报告 73 厂区平面图 73 *******年产 200 万吨球团矿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1 1 项目概况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名称: 企业性质: 股份制企业 企业所在地: 行业类别: 黑色金属 法人代表:
乙烯项目配套工程,以生产废料电石渣为原料,解决环境污染,同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原料工段 ( 1) 石灰石开采与输送 石灰石在矿山车间破碎后,经皮带机输送到厂内的碎石库,再经皮带机转运,送入石灰石与均化堆场 ( 2) 石灰石预均化堆场 石灰石由皮带机送至预均化堆场中心,由悬臂堆料皮带机进行连续人字型堆料,由刮板取料机横切取料。 预均化后的石灰石从堆场中心漏斗卸出,有皮带机输送到石灰石库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