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万吨黄酒厂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国内黄酒行业普遍存在的状况。 就合肥地区的黄酒生产厂家而言,生产能力较大的也只有合肥市瑶海黄酒厂、安徽海神黄酒厂等少数几家企业,但是这两个 企业的年产量仅为 2020 吨左右,相比较国内知名黄酒生产企业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合肥市瑶海黄酒厂的产品在 2020 年6月份的抽检中出现了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所以合肥地区现存的黄酒厂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都相对较低,因此在合肥地区建造年产一万吨的黄酒厂,其在当地所拥有的强大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 产品方案以及价格预测 产品方案 市面上的黄酒分类多种多样,按照黄酒的使用方式,新建黄酒厂的产品主要有 7 两类:饮用型黄酒和烹饪型黄酒。 产品的生产规模分别是:饮用型黄酒,每年生产2020 吨;烹饪用黄酒,每年生产 8000 吨。 产品包装暂时都定为瓶装,产品规格暂时都定为 500mL。 价格预测 就目前黄酒市场的整体消费情况而言,结合当地的消费水平,初步将两种产品的价格确定为:饮用型黄酒, 5 元 /瓶;烹饪用黄酒, 2 元 /瓶。 产品远景分析 在黄酒厂投产之后,工厂将采取下列措施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加大媒体宣传力度,积极培育黄酒消费市场,充分宣传黄酒文化。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努力开发新产品,实施创新战略,拓展国内市场空间。 加强行业协作,提倡公平竞 争。 运用国际市场规则,努力使产品更多地走出国门。 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增收渠道。 3 资源、原材料、燃料的情况 原料来源和供应可能 合肥地区地处我国中部地区,位于安徽省的中部,江淮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省的粮食均可以方便的运输到合肥地区。 一直以来,安徽省就是农业大省,粮食供应充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很快,农业区位优势明显。 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大,是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年农作物种植面积 800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占 65%,粮食作物主要为小麦、稻谷、玉米、薯类和其它旱作粮,其中小麦 水稻的产量占粮食总产的 80%左右。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持续发展,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生产在全国居重要位次,农业成为安徽省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另外,和安徽相邻的河南、湖北等省同样也是粮食种植大省,因此可以在安徽 8 省的粮食原料无法满足生产需求时,从河南、湖北等省份购入原料。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在合肥地区建立黄酒厂,其原料供应是可以得到保证的,原料充足,生产可以连续进行,生产能力平衡。 燃料来源和供应可能 黄酒生产时需要大量的热水和热蒸汽,在生产过程中就需要热源大量产热,所以在厂 区内要建有一座独立的锅炉生产设备,因此在燃料方面需要大量的煤炭供应。 安徽省已探明煤炭储量 亿吨,保有储量 亿吨,位居全国第六、华东地区第一,安徽省煤炭矿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地区,在淮南、淮北、亳州、宿州等地均有大型煤矿,与安徽相邻的河南省也有大量的煤炭资源,以上各个矿区的煤炭资源可以通过京沪铁路、淮南铁路运抵省会合肥,运输力大,交通便利,可以保证黄酒生产的燃料的充足供应。 4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厂址选择和比较意见 关于黄酒厂的厂址选择问题,经过详细的现场考察和资料收集,有如下两个备选方案: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 通过进一步地详细论证和前景比较分析,最终决定将黄酒厂的地址选定在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 建厂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 建厂地理位置 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位于合肥市北大门,在合肥市的北二环和北三环之间,规划面积 25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平方公里,是融工业、商贸、房地产和旅游开发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区,是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制造加工业配套基地和长丰县经济 发展的龙头。 气象条件 9 合肥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位于江淮之间,冬寒夏热,春秋温和,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带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 度,降雨量近 1000 毫米,日照 2100 多个小时。 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水文条件 合肥辖区内现有各类水文站点 140 个,其中国家基本水文站 3个,实现了对所有水位、墒情站点和 90%以上雨量站测报自动化,可以及时收集水文资料,滚动发布雨水情况和洪水预报等信息,为合肥市全市的防洪提 供了快捷的信息。 地形条件 合肥市双凤经济开发区位于合肥市以北八公里左右,周围为平原地形,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产品资源丰富。 社会经济现状 经过 17 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园区基础设施城市化、社会事业社区化、主导产业新型化、管理模式现代化。 截至目前,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 342个,协议投资 180 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 266 个,累计完成投资约 140 亿元。 聚集了伊利公司、荣事达集团第六工业园、金诚公司、中粮集团、鄂尔多斯羊绒衫等一批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食品及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及工 程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家用电器配件四大主导产业。 交通运输及水电现状和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 公路:合肥地区高速公路网密集,合宁、合徐、合武、合阜、合芜等五条高速路网在开发区周围均有出入口,开发区距离合肥环城高速北环入口仅有 2公里。 铁路:开发区距离合肥市火车站仅有 8公里,连通全国的五大铁路干线,包括京广、京沪、京九、陇海、宁西干线,货物远输可达全国各地。 另外,多条高速铁路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与外界的交流更加便捷和迅速。 航空:开发区距离合肥市骆岗机场仅有 18 公里,该机场作为国家一级大型机场,辟有直飞境内外重要城市的 30 多条航线。 水运:开发区距南京新生圩港 150 公里,距上海黄浦港 420 公里,距芜湖朱家 10 桥港 140 公里。 另外,正在建设的合肥北站货场位于园区东南角,新建中的合肥新桥机场距园区仅 10 分钟车程,整个工业园区的交通十分便利。 水电等基础设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