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山煤矿开采设计_采矿专业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故顶面起伏不平,局部地段的砂岩因风化呈浅灰白色,向下逐渐过渡到灰绿色。 侏罗系下统富县组( J 1f) 富县组是在起伏不平的永坪组基底上开始沉积的,因此其厚度变化较大,区内未进行全层控制,零星出露于井田西南部安山沟、采沟等沟谷中,一般厚度 10~ 30m,局部厚度达 50m 以上,与下伏永坪组地层呈假整合接触。 本组为河流相、湖泊相沉积建造,根据沉积特征、岩性组合大致将富县组划分为两个亚旋回。 下亚旋回:下部岩性主要为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夹有石英细砾岩。 其次为中粒、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局部地段底部发育有砾岩,砾石成分有脉石英、燧石及硅质岩组成,砾石直径几至 150mm 不等,磨圆度中等, 5 分选性差,填隙物为中细砂及粉砂。 上部为灰绿色、灰褐色、紫杂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灰黑色、深灰色砂质泥岩。 上亚旋回:下部及中部为巨厚层状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 砾粗粒砂岩,夹中粒细粒长石石英砂岩。 顶部为灰绿色、紫杂色粉砂岩、砂质泥岩。 局部地段在顶部夹黑色泥岩及煤线。 块状层理,含植物化石及叶肢介化石。 侏罗系中统延安组 ( J 2y)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地层一般分为三个地层层序,多个地层小层序。 层序一:中、下侏罗系地层(富县组、延安组)属相对稳定背景下的内陆拗陷碎屑沉积; 层序二: 直罗组为一套假整合于延安组之上的潮湿~半干旱气候条件下 的河流~湖泊相碎屑岩沉积,从下到上构成二个沉积旋回;层序三:安定组为一套湖相沉积,在区内多为一套紫红色泥岩。 层序之间均为不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延安组为本区 含煤 地层 ,区内大部分被剥蚀,受断裂构造的影响,以中部F2 断层为界,南部仅保留下部第一段残存厚度,一般厚度 ~ ,平均厚度 ,井田北部分布面积较小的上部地层。 该组 总体为一套河流~湖泊~湖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岩性组合为灰、灰白色砂岩,灰黑、黑色粉砂岩、泥岩夹煤层、炭质泥岩及油页岩,偶夹透镜状泥灰岩、或球状菱铁矿及菱铁质砂岩、蒙脱质粘土岩,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砂岩以细~中粒砂岩居多,少量粗粒或含砾砂岩,且多集中在 52 煤层的上部与该组底部;细碎屑岩以粉砂岩占优势 ,泥岩多局限于个别层位,厚度较薄,一般为煤层顶底板;常见泥灰岩透镜体、菱铁质砂泥岩,砂岩多钙质交结,沉积上反映弱碱性水介质环境。 新近系上新统静乐组( N2j) 分布于各支沟沟脑,主要由红色粘土构成。 上部红色粘土层中含有稀少的钙质结核,以鲜艳的棕红色区别于第四系古土壤层。 下部钙质结核增多,似有连续层状钙质结核层,出露地段可见 10~ 30 多个钙质结核层(单层厚 10~ 30cm不等),含有三趾马化石碎块。 底部为杂色巨厚层状粗砾岩层,其成分为砂岩、石英等。 局部见砂岩漂石,厚一般在 1~ ,最厚可达。 其 上见有厚约 的浅紫红色含砾粗砂岩,以石英组成为主,分选性、磨圆度差,主要 6 为砂质胶结,次为钙质胶结,具有冲洪积相特征,但在区内出露不普遍。 钻孔揭露厚度 ,平均厚度。 本组地层因含三趾马及其它动物骨骼化石而称之为 “三趾马红土 ”。 与下伏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呈不整合接触。 第四系( Q) 中更新统离石组( Q2L): 广泛分布于区内大部分坡面,岩性在坡面主要为风成黄土。 据钻孔揭露及填图资料,厚度 0~ , 平均厚度。 最大厚度在东南部梁峁一带,厚度变化大且不稳定。 西部及南部局 部地段形成无土区,西北部呈零星片状分布,厚度 10m左右。 岩性以灰黄色、棕黄色亚粘土、亚砂土为主,其中夹多层古土壤层,含分散状钙质结核,砾径一般 3~ 5cm,最大为 20cm,具垂直裂隙,古冲沟发育。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全新统冲积层( Q4al):主要分布 在沙梁川、木瓜川及大的沟谷中,主要为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粉砂、粘土及砾石等松散堆积物。 砾石直径 3~ 4cm,分选性、滚园度均差,其厚度 0~ 13m,一般 2~ 6m。 区域地层特征见表。 表 区域地层特征表 地 层 分 布 范 围 厚度(m) 岩 性 特 征 系 统 组 第 四 系 全新统 Q4eol Q4al 基本全区分布,冲积层分布于沟谷中。 0~ 60 以现代风积沙为主,冲积层次之。 中更新统 离石组(Q2l) 东部及南部 0~9 浅棕黄、褐黄色亚粘土及亚沙土, 夹粉土质沙层,薄层褐色古土壤层及钙质结核层,底部具有砾石层。 新 近 系 上 新 统 静乐组(N2j) 出露于神府广大地区的沟脑梁峁一带 0~175 棕红色粘土及亚粘土,夹钙质结核层,底部局部有浅红色灰黄色砾岩。 含三趾马化石及其它动物骨骼化石。 7 侏罗系 中 统 直罗组(J2z) 青草界 黑龙沟 古庙梁一带以西 0~5 上旋迥:其上部以紫杂色、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绿、灰白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下部灰绿、灰黄绿色细中粒砂岩与粉砂岩互层。 下旋迥:上部灰绿、兰灰色粉砂岩与细砂岩互层,下部为灰白色中 ~粗粒长石砂岩,夹灰绿色砂质泥岩,底部局部有砂砾岩。 延安组(J2y) 西部啊拉保 大 保当 古庙梁一带保存较全,神府一带大部分为一至二段残存厚度部分 20~311 以灰白色、浅灰色中细粒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钙质砂岩为主,次为灰至灰黑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炭质泥岩,局部地段夹有透镜状泥灰岩,枕状或球状菱铁矿结核及菱铁质砂岩、蒙脱质粘土岩。 含可采煤层 7~8层,主要可采煤层 4 层。 总厚最大达 24. 72 米,单层最大厚度 12 米,一般为中厚煤层。 动物化石常见的有双壳纲,以费尔干蚌 ~延安蚌为主的动物组合。 下 统 富县组(J1f) 秃尾河以东广大地区 0~142 上亚旋迥:下部及中部为巨 厚层状灰白色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含砾粗粒砂岩。 顶部为灰绿色、紫色粉砂岩、砂质泥岩,含植物化石及叶肢介化石。 下亚旋迥:下部主要为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粗粒石英砂岩,上部为绿灰色、褐灰色、紫杂色粉砂岩,砂质泥岩。 三叠系 上 统 永坪组(T3y) 西沟、高家堡、大河塔以东 80~200 灰白、灰绿色巨厚层状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大量绿泥石,局部含石英砾、灰绿色泥质包体及黄铁矿结核。 构造 井田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河东断褶带西侧,伊陕单斜区东北角与乌拉山~呼和浩特断陷的接合带部位,其特殊的大地 构造位置既具备了鄂尔多斯盆地次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的主体构造形态,又具有河东断褶带与乌拉山~呼和浩特断陷的断裂构造发育的特点。 根据具体构造形态及断裂构造的分布特征将井田划分为南北两个不同的构造单元,南区主体为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倾向 SW,倾角 1~ 3176。 ,局部发育宽缓的波状起伏;北区近东西向,宽度 4~ 5km 的狭长阶梯式断陷带,该断陷带内次级小断裂构造较发育。 8 南区单斜构造 井田以 F2 断裂南北分界,形成南区宽缓的单斜构造形态,总体抬升幅度较大, 52 煤层底板标高一般在 +1160~ +1175m 之间,最低 +1155m,最高靠近 F2断层附近煤层底板标高在 +1185 m 左右,近于水平地层,起伏较小,井田东南部边缘地段煤层逐渐变薄,甚至局部尖灭,幅高降低 20m 左右,西南部地势较低,沿沟谷煤层出露较多,剥蚀范围较大。 井田先期开采地段位于南部构造简单区。 通过地表地质填图及深部钻探揭露,结合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前期二维地震,未发现先期开采地段落差大于 30m的断层及小断层,北部 F2 断层已达查明程度。 北区断陷带 井田中部及北部边缘发育二条较大的正断层( F F2),近东西向分布,形成东西走向、南北宽约 4~ 5km 的狭长断陷带,东西 延伸至井田外围。 F1 断层为正断层,倾向南西,一般倾角 65176。 ~ 70176。 ,局部 75176。 ~ 80176。 ,近直立。 地表控制点 3 个,如石塔则小南川沟断点,断层痕迹明显,断层出露点上下盘地层岩性截然不同,上盘为灰色、灰白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夹煤层、薄层炭质泥岩,属延安组含煤地层,薄煤层判断为 52 上 及 51 下部煤层;下盘岩性为杂色泥岩及粉砂岩,为富县组标志性地层,根据层位及层间距判断该断层落差 60~ 70m。 F2 断层位于先期开采地段北部边界,勘探报告对该断层进行了重点控制,根据地表、钻孔验证及二维地震等手段进行控制,查明了该断层的性质 、规模及平面摆动位置。 F2 断层为正断层,倾向北东,倾角 65176。 ~ 70176。 ,自西向东断层规模变小,西端最大落差 120m,东端逐渐减小至 30~ 50m。 井田内该断层地表控制点 5 个,且断层上下盘通过钻孔验证,其平面摆动范围控制在 100 m 以内。 ZK1613 钻孔底部发现断层破碎带痕迹。 先期开采地段与 F2 断层之间推断存在规模较小的次级断层( F5),勘探报告依据钻孔煤层底板等高线进行推断,属隐伏断层,地表覆盖未出露。 F4 断层分布于秦晋煤矿的西南部,为一走向北北西~南南东、倾向北东、倾角 83176。 ~87176。 的张性正断层,断层两侧各 有 1~ 10m 宽的拖曳和牵引带,受其 影 响局部地层倾角可 达 8176。 ,距断层破碎带稍远处,地层复趋平缓。 秦晋煤矿 22 号煤层 9 被该断层分为东西两部,东部为其上盘,地表出露为风化后的直罗组地层;西部为其下盘,出露地层为延安组第四段,含 22 号煤层。 由于该区未进行地质工作,无法确定该断层的落差,依地表实地踏勘和井下观测,推测该断层落差在70~ 80m;秦晋煤矿在井下开采时也发现了该断层的深部特征。 主要断层特征见表。 表 主要断层特征表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资料,井田地层平缓,南部( F2 断层以南)倾角 1~ 3176。 ,地质构造属简单类 0 型;井田北部( F1 和 F2 断层之间的断陷带)倾角最大 8176。 ,次级小断裂构造较发育,构造较南部相对复杂。 总体分析,井田地质构造较为简单。 矿体赋存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 煤层及煤质 井田内可采煤层为 4 52 煤。 由于冲刷剥蚀等原因, F2 断层以南仅保 存部分延安组第一段,含稳定的可采煤层 52 煤。 北区断陷带中,延安组含煤地层相对保存较全,但分布范围较小,含稳定的可采煤层 52 煤,较稳定的可采煤层序 号 断层 编号 断层 性质 断层产状 区内 走向 长度 (Km) 控制 程度 备注 走向 倾向 倾角 ( 176。 ) 落差 ( m) 1 F1 正 西段近东西、东段北西~ 南东向 180176。 ~220176。 65176。 ~75176。 70~140 大于10 查明适当控制 2 F2 正 N60176。 ~ N70176。 W 近东西向 S20176。 W ~S30176。 W 60176。 ~70176。 80~100 大于12 详细查明严密控制 3 F4 次级 正断层 N40176。 ~ N50176。 W 北西南东向 S40176。 W ~S50176。 W 65176。 ~70176。 0~ 60 2~ 3 详细查明严密控制 4 F5 次级 正断层 N75176。 W 近东西向 S10176。 W ~S20176。 W 55176。 ~65176。 0~ 40 4~ 5 查明适当控制 10 42 煤。 各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42 煤 位于延安组第二段顶部,赋存区大部可采,区内大面积被剥蚀,分布面积,可采面积。 全区钻孔见煤点 8 个,可采点 7 个,煤厚 ~ ,平均厚度 ,煤厚变化较小,标准差 ,变异系数。 煤层结构较简单,一般均有一层夹矸,厚度 ~ ,岩性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顶板 为细粒砂岩夹薄层中粒砂岩,厚度 13~ 18m;底板为 3~ 8m 的粉砂岩、泥岩,以下至 43 薄煤层之间为 12~ 13m 的中粒砂岩。 下距 51 煤层间距 ~,平均。 52 煤 位于延安组第一段中部,属 5 煤组中部煤层,全区分布面积约 ,可采面积 , F2 断层将该煤层切割成相对独立的二个区,各区煤层的分布、厚度均有差异。 南区 52 煤 分布面积约 28km2,其中可采面积。 煤层厚度在平面分布上略有变化,分布稳定,见煤工程点 35 个,可采点 32 个,可采区一般厚度 ~ ,平均厚度 ,厚度变化小,标准差 ,变异系数 ,总体变化趋势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厚度略有减小。 仅在南部及东部边缘地带该煤层逐渐变薄甚至尖灭。 煤层结构较简单,大部分具一层夹矸,厚度 ~ ,岩性为粉砂质泥岩或炭质泥岩。 北区 52 煤。安山煤矿开采设计_采矿专业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增长,实际上是最近几年常规增长的叠加,也就是说中国旅游业在 2020 年遭遇了“非典”重创后,又回到了最初迅速发展的轨道上。 从总体上看,形成中国旅游业持续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目前有利的因素在不断增多,不利的因素虽然不少,但正在被重视 、被克服。 从产业发展来看,一方面,对中国旅游的需求非但没有转移,而且还在增强;另一方面,中国的旅游供给不仅有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研究院 20 天堂寨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7 年刘邓大军南下,在天堂寨一线跃进大别山,西逼 武汉,东指南京,为全中国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至今这里还有清代咸丰年间的关卡、义军用的石臼、古炮台、议事厅等历史遗址。 这里已成为人们返朴归真、亲近自然的好地方,是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之胜地,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的大课堂。 自然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1)对方案的影响
泌激素促进蜕皮,从而有利于对虾的生长发育。 据研究,使用浓度为 3 mg/ kg 的茶皂素溶液,对虾拦网养殖每茬添加 3 次、池塘养殖每茬 2 次,施用茶皂素后敌害鱼类杀灭率达到 95 %,投入产出比 1∶ 20,每亩增产对虾 kg。 根据茶皂素生物活性开发的对虾养殖保护剂,不仅发挥茶皂素的鱼毒作用,而且又发挥茶皂素对对虾生长的促进作用,在对虾养殖中形成了综合效应。 此外
........................................................................................... 37 图 415 便签组件界面 ...........................................................................................
轴线。 然后利用钢尺放出其它各基础轴线、基础边线。 轴线放完后,需经过甲方及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根据施工现场的建筑特点,本次施工平面控制网测设方法主要采用极坐标法定位及增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首先确定矩形施工控制网的四个角点,精确测定矩形框四个内角,平差后,精确调整矩形框角点,经校核无误并满足规范要 求后,确定点位。 其中各轴线点加密采用内插法布设和精确定位
险管理流程规范,仅仅是管理的一项职能,只是对目标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主要是通过事后和过程的控制来实现其自身的目标。 ( 2)风险管理工作,注重防范和控制风险可能给企业造成损失和危害,同时把机会风险视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通过对其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而内部控制则是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基础,实施的遵循性 控制活动,它无法防范管理层非理性风险和凌驾于管理制度以上的决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