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沟桥施工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制开挖孔的截面尺寸。 每节的高度应根据土质好坏、操作条件而定,一般以 ~ 为宜。 ( 3) 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 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也可以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施工准备 测量定位 人工孔内挖土/ 石 孔内排水 浇筑护壁砼 孔底处理 钢筋笼吊装入孔 孔内排水或灌水 灌注桩身砼 钢筋笼制备 循环 第 8 页 共 35 页 用槽钢或角钢做成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涨力而变形。 不设水平支撑,以方便操作。 第一节护壁以高出地坪 300~ 500mm 为宜,便于挡土、挡水。 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护壁厚度一般取 200mm。 ( 4) 浇筑 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 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混凝土强度与孔桩同级,坍落度控制在 100mm,确保孔壁的稳定性。 ( 5)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每节桩孔护壁做好以后,必须将桩位十字轴线和标高测设在护壁的上口,然后用十字线对中,吊线坠向井底投设,以半径尺杆检查孔壁的垂直平整度。 随之进行修整,井深必须以基准点为依据,逐根进行引测。 保证桩孔轴线位置、标高、截面尺寸满足设计要求。 ( 6) 架设垂直运输架:第一节桩孔成孔以后,即着手在桩孔上口架设垂直运输支架要求搭设 稳定、牢固。 本工程桩径较浅,采用钢辘轳作提升工具。 地面运土用手推车或翻斗车。 ( 7) 当桩孔深大于 8m 时(离地面),应向井下通风,加强空气对流。 必要时输送氧气,防止有毒气体的危害。 操作时上下人员轮换作业,桩孔上人员密切注视观察桩孔下人员的情况,互相响应,切实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 8) 当地下水量不大时,随挖随将泥水用吊桶运出。 地下渗水量较大时,吊桶已满足不了排水,先在桩孔底挖集水坑,用高程水泵沉入抽水,边降水边挖土,水泵的规格按抽水量确定。 应日夜三班抽水,使水位保持稳定。 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先采用统 一降水的措施,再进行开挖。 第 9 页 共 35 页 ( 9) 桩孔口安装水平推移的活动安全盖板,当桩孔内有人挖土时,应掩好安全盖板,防止杂物掉下砸人。 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桩孔口边。 吊运土时,再打开安全盖板。 ( 10) 开挖吊运第二节桩孔土方(修边),从第二节开始,利用提升设备运土,桩孔内人员应戴好安全帽,地面人员应拴好安全带。 吊桶离开孔口上方 时,推动活动安全盖板,掩蔽孔口,防止卸土的土块、石块等杂物坠落孔内伤人。 吊桶在小推车内卸土后,再打开活动盖板,下放吊桶装土。 桩孔挖至规定的深度后,用支杆检查桩孔的直径 及井壁圆弧度,上下应垂直平顺,修整孔壁。 ( 11) 先拆除第一节再支第二节护壁模板,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 ( 12) 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混凝土用串桶送来,人工浇筑,人工插捣密实。 混凝土可由试验确定掺入早强剂,以加速混凝土的硬化。 ( 13) 检查桩位中心轴线及标高:以桩孔口的定位线为依据,逐节校测。 ( 14) 逐层往下循环作业,将桩孔挖至设计深度,清除虚土,检查土质情况,桩底应支承在设计所规定的持力层上。 ( 15) 检查验收:成孔以后必须对桩身直径、扩头 尺寸、孔底标高、桩位中线、井壁垂直、虚土厚度进行全面测定。 做好施工记录,办理隐蔽验收手续。 ( 16)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入前应先绑好砂浆垫块,按设计要求进行(设计为 2m);吊放钢筋笼时,要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避免碰撞孔壁。 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 第 10 页 共 35 页 ( 17) 浇筑桩身混凝土: 如地下水较小时,则采取抽水后通过漏斗串筒引导入孔,振捣棒捣固的方法浇筑;如地下水较丰富时则采取导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 ( 18) 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适当超过桩顶设计标高,以保证在剔除浮浆后, 桩顶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桩顶上的钢筋插铁一定要保持设计尺寸,垂直插入,并有足够的保护层。 ( 19) 雨天不能进行人工挖桩孔的工作。 现场必须有排水的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致使桩孔塌方。 承 台 施工 花溪河拱桥共四座承台,承台高度为 ,承台采用 C30 钢筋混凝土浇筑,每座承台共 507m179。 混凝土,承台施工时模板采用组合钢模。 花溪河拱桥承台标高设计在花溪河常水位以下,因此施工承台时必须对花溪河进行围堰,即在花溪河第二次围堰完成后才能施工承台;承台施工时必须预埋主拱圈钢筋,且承台 的混凝土强度必须达 到28d 后的强度才能施工主拱圈,因此承台必须尽快完成以尽早施工主拱圈。 主拱圈施工 现浇主拱圈的 施工 支架形式 对于花溪河拱桥主拱圈的施工支架形式花溪二道 G 标经理部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 先改河,后清理围堰内淤泥,混凝土硬化基础,搭设满堂架浇筑主拱圈混凝土。 方案二:钢管砂桩配合工字钢支架 第 11 页 共 35 页 方案三: 预制场预制、缆索吊装方案 方案四: 军用梁拼装拱架 方案五: 半钢管 柱 、半满堂架方案 经 业主举办 的 专家讨论会 讨论后 , 最终采用方案五即半钢管柱、半满堂架方案。 专家讨论 会 会议纪要见附表 柱、半满堂架施工方法 现浇主拱圈的施工支架形式采用 钢管柱、半满堂架 , 花溪河中间段设置 三 排临时支墩,作为满堂支架搭设平台,临时支墩采用钢管柱,钢管柱直径为 630mm,厚度为 10mm,钢管柱横向间距为 2m,跨径。 临时支墩基础采用 C30 混凝土, 设计 厚度为 , 实际厚度应根据河底砂卵石深度而定, 施工基础时必须预留 钢管柱安装孔,预留孔尺寸为 85 85 100cm, 且钢管柱底必须铺设 75 75cm 钢板。 钢管柱长度暂定为 6m,实际长度应根据花溪河的地质情况而定;钢管柱横向联结采用双根 I40b 工字钢,且钢管 柱横向需设置剪刀撑,以增强钢管柱的整体稳定性,剪刀撑采用 20b 槽钢;钢管柱纵向采用2I45b 工字钢 并列 ,纵向工字钢横向 排 距为 ;临时支墩施工完成后作为满堂支架的搭设平台,满堂支架采用直径 48mm 的钢管,钢管间距为 ,钢管上设置顶托,在顶托上沿桥梁横向铺设 10 10cm 方木,方木纵向间距为 ,再在横向方木上铺设纵向 1010cm 方木, 横向间距为 , 纵向方木长度为 ,以保证拱圈的弧形。 纵向方木上铺设 竹胶板作为主拱圈的底模。 临时支墩两 第 12 页 共 35 页 侧即主拱圈两拱脚位置在第二次围堰 时 搭设满堂支架,满堂支架采用直径48mm钢管,钢管间距为。 临时支墩受力验算 底模 及支架 每平方米所各项荷载的标准值计算如下: ①钢筋混凝土容重为 26KN/m179。 =26*1 KN/m2=26000 N/m2 ② 施工人员、料具等: 2500N/m2 ③ 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 2020N/m2 以上数据查《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0412020)第 309 页 ④ 竹胶板自重: 60N/㎡ 查《建筑材料手册》第 94 页 ⑤纵向方木自重: 345N/㎡ 查《建 筑施工计算手册》第 934 页 ⑥横向方木自重: 139 N/㎡ 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 934 页 ⑦横向方木自重: 206 N/㎡ 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 934 页 ⑧纵向工字钢自重: 3184 N/㎡ 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 796页 ⑨横向工字钢自重: 330 N/㎡ 查《路桥施工计算手册》第 796页 ( 一)主拱圈底模( 竹胶板) 1. 竹胶板的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 E= 103 Mpa 查《道路建筑工程材料手册》第 422 页 抗拉强度 f=60Mpa 查《道路建筑工程材料手册》第 422 页 竹胶 板宽度按 1m 计 2. 强度验算 q=p*a=( 26+) 1=Mmax=q*L2/8= 178。 /8= m 第 13 页 共 35 页 I=1/12bh179。 =1/12 1 179。 = 107 m4 W=1/6bh178。 =1/6 1 178。 = 105 m179。 σ max= Mmax/W= 106/( 105 109)=f=60Mpa,因此能满足受力要求 3. 挠度验算 ω max=5qL4/384EI=5 ( 10179。 ) 4/(384 6000 107 1012)=L/400= 因此变形能满足规范要求 (二)纵向方木( 10 10cm 方木) 1. 纵向方木平面布置情况 方木跨径为 ,横向间距为 2. 方木的力学性能 松木弹性模量 E=1 104 Mpa 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 934 页 松木抗拉强度 f= 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 934 页 3. 强度验算 q=p*a=( 26++2++) =Mmax=q*L2/8= 178。 /8= m I=1/12bh179。 =1/12 179。 = 106 m4 W=1/6bh178。 =1/6 178。 = 104 m179。 σ max= Mmax/W= 106/( 104 109)=f=,因此能满足受力要求 4. 挠度验算 第 14 页 共 35 页 ω max=5qL4/384EI=5 ( 10179。 ) 4/(384 104 106 1012)=L/400= 因此变形能满足规范要求,若纵向方木间距调大,其力学性能满足荷载要求,但竹胶板因为跨径变大而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故不调整。 (三)横向方木( 10 10cm 方木) 方木自重忽略不计 1. 横向方木平面布置情况 方木跨径为 ,横向间距为 2. 方木的力学性能 松木弹性模量 E=1 104 Mpa 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 934 页 松木抗拉强度 f= 查《建筑施工计算手册》第 934 页 3. 强度验算 q=p*a=( 26++2+++) =Mmax=q*L2/8= 178。 /8= m I=1/12bh179。 =1/12 179。 = 106 m4 W=1/6bh178。 =1/6 178。 = 104 m179。 σ max= Mmax/W= 106/( 104 109)== Mpaf=,因此能满足受力要求 4. 挠度验算 ω max=5qL4/384EI=5 ( 10179。 ) 4/(384 104 106 1012)=L/400= 因此变形能满足规范要求 (四)纵向工字钢( I45b)。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