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控制实验报告最新(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送 Y 轴显示) 4 A3( H1) → CH2(送 X 轴显示) 值为。 ② 测孔联线: 信号发生器( B1) 函 数发生器 (B5) 示波器输入端 (B3) 幅度控制电位器( Y) B5(非线性输入) CH1(送 Y 轴显示) B5(非线性输出) CH2(送 X 轴显示) ③ 观察函 数发生器产生的 继电特性: 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 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 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 U0~Ui图形。 实验结果与理想继电特性相符。 实验结果: 2).测量饱和特性 实验步骤: CH CH2 选‘ X1’档。 ( 1)将信号发生器( 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 Y 测孔,作为系统的 5V~+5V输入信号( Ui): B1 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 K3 开关拨上( 5V),右边 K4 开关也拨上( +5V)。 ( 2)模拟电路 产生的 饱和特性: 饱和特性模拟电路见图 346。 图 346 饱和特性模拟电路 ① 构造模拟电路:按图 346 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 a)安置短路套 ( b)测孔联线 1 信 号输入 B1( Y) →A3 ( H1) 2 运放级联 A3( OUT) →A6 ( H1) 3 示波器联接 A6( OUT) → CH1(送 Y轴显示) 4 A3( H1) → CH2(送 X 轴显示) 模块号 跨接座号 1 A3 S1, S7, S12 2 A6 S2, S6 ② 观察模拟电路 产生的 饱和特性: 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 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 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 U0~Ui图形。 ( 3)函 数发生器产生的 饱和特性 ① 函 数发生器的 波形选择 为‘饱和’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 1”,使 数码管 左 显示斜率为 2; 调节“设定电位器 2”,使 数码管 右 显示限幅值为。 ② 测孔联线: 信号发生器( B1) 函 数发生器 (B5) 示波器输入端 (B3) 幅度控制电位器( Y) B5(非线性输入) CH1(送 Y 轴显示) B5(非线性输出) CH2(送 X 轴显示) ③ 观察函 数发生器产生的 饱和特性: 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 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 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 U0~Ui图形。 实验结果与理想继电 特性相符。 实验结果: 3).测量死区特性 实验步骤 : CH CH2 选‘ X1’档。 ( 1)将信号发生器( 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中心 Y 测孔,作为系统的 5V~+5V输入信号( Ui): B1 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 K3 开关拨上( 5V),右边 K4 开关也拨上( +5V)。 ( 2)模拟电路 产生的 死区特性 死区特性模拟电路见图 347。 图 347 死区特性模拟电路 ① 构造模拟电路:按图 347 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 a)安置短路套 ( b)测孔联线 模块号 跨接座号 1 A3 S4, S8 2 A6 S2, S6 1 信号输入 B1( Y) → B1 ( IN) 死区特性 输 出 B1( OUT) →A3 ( H1) 2 运放级联 A3( OUT) →A6 ( H1) 3 示波器联接 A6( OUT) →CH1 (送 Y 轴显示) 4 B1( IN) →CH2 (送 X 轴显示) ② 观察模拟电路 产生的 死区特性: 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 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 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 U0~Ui图形。 ( 3)函 数发生器产生的 死区特性 ① 函 数发生器的 波形选择为‘死区’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 1”,使 数码管 左 显示斜率为 1; 调节“设定电位器 2”,使 数码管 右 显示 死区寬度 值为。 ② 测孔联线: 信号发生器( B1) 函 数发生器( B5) 示波器输入端 (B3) 幅度控制电位器( Y) B5(非线性输入) CH2(送 X 轴显示) B5(非线性输出) CH1(送 Y 轴显示) ③ 观察函 数发生器产生的 死区特性: 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 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 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 U0~Ui图形。 实验结果与理想继电特性相符。 实验结果: 4).测量间隙特性 实验步骤 : CH CH2 选‘ X1’档。 ( 1)用信号发生器( B1)的‘幅度控制电位器’和‘非线性输出’ 构造输入信号( Ui): B1 单元中的电位器左边 K3 开关拨上( 5V),右边 K4 开关也拨上( +5V)。 ( 2)模拟电路 产生的 间隙特性 间隙特性的模拟电路见图 348。 图 348 间隙特性的模拟电路 ① 构造模拟电路:按图 348 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 a)安置短路 套 ( b)测孔联线 模块号 跨接座号 1 A1 S5, S10 2 A6 S2, S6 1 信号输入 B1( Y) → B1 ( IN) 死区特性输出 B1( OUT) →A 1( H1) 2 运放级联 A1( OUT) →A6 ( H1) 3 示波器联接 A6( OUT) →CH1 (送 Y 轴显示) 4 B1( IN) →CH2 (送 X 轴显示) ② 观察模拟电路 产生的 间隙特性: 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 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 范围 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 U0~Ui图形。 ★注意:在做间隙特性实验时应将 Ci 和 Cf 分别放电,即用按住锁零按钮 3 秒 ,否则将会导致波形的中心位置不在原点。 ( 3)函 数发生器产生的 间隙特性 ① 函 数发生器的 波形选择为‘间隙’特性;调节“设定电位器 1”,使 数码管 左 显示斜率为 1; 调节“设定电位器 2”,使 数码管显示 间隙寬度 幅值为。 ② 测孔联线: 信号发生器( B1) 函 数发生器 (B5) 示波器输入端 (B3) 幅度控制电位器( Y) 非线性输入( IN) CH1(送 Y 轴显示) 非线性输出( OUT) CH2(送 X 轴显示) ③ 观察函 数发生器产生的 间隙特性: 观察时要用虚拟示波器中的 XY选项 慢慢调节输入电压(即调节信号发生器 B1单元的电位器,调节范围 5V~+5V),观测并记录示波器上的 U0~Ui图形。 实验结果与理想继电特性相符。 用分离元件构建的典型非线性环节,由于双向稳压管及二极管在小信号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