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泄水建筑物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系数法 室内试验 临界水力比降 Jcr 允许水力比降 J 允 Cu J 允 Jcr J 允 河床砂 ④层 ~ 左岸砂 ⑧层 由表 33 可知,各层土的允许水力比降均在 ~ 左右,建议允许水力比降:④层 J允为 ,⑧层 J 允为。 坝址估算渗漏量如表 34。 表 34 坝址估算渗漏量表 17 部位 河床覆盖层渗漏 ( m3/d) 基岩渗漏( m3/d) 绕坝渗漏( m3/d) 总估算渗漏量 ( m3/d) 数量 3098 380 7823 错误 !未指定书签。 承压水对坝基的影响 河床基岩富含承压水,上坝址埋深 18~ 28m,下坝址埋深 16~ 17m。 承压水流量最大达到 46L/min,最大水头高出地面 (上坝址 ~ ,下坝址 3~ 7m),其补给源位于河谷上游及两岸,水质对普通水泥有分解结晶型强腐蚀,对坝基渗透稳定及基岩防渗灌浆施工会造成一定影响,施工时 最好不揭露承压水。 坝址工程地质条件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 坝址河床高程 ,河床 宽度 354m,坝顶处 宽约 937m,按地貌单元、地层成因时代及岩性组成,坝基可划分为 4 个工程地质段: ~ (坝轴线剖面桩号):左岸岸坡段,基岩埋深 81m 左右,基岩顶板高程约 997m。 该段地貌类型属风积砂台地。 坝基地层为①层人工堆积( Q4s)粉细砂、⑧层冲湖积( Q31al+l)砂和基底⑨层砂岩、泥岩。 左岸地下水位于 ZK5 号钻孔处为 1016m,在距岸边约 处与水库正常蓄水位 1046m 持平。 ①层人工砂堤干密度ρ d=, Dr=,渗透系数 K= 103 cm/s;⑧层冲湖积砂层ρ d=, Dr=, J允=, K= 102 cm/s;⑨层砂岩、泥岩透水率 q=5~ 10Lu。 ⑧层冲湖积砂属较强透水土层,存在严重渗漏和渗透稳定问题。 ~ :为河床段,覆盖层厚度 8~ 13m,坝基地层为④层冲积( Q423al)细砂层、⑨层砂岩、泥岩。 ④层冲积细砂干密度ρ d=,相对密度 Dr=,压缩系数 a12=,压缩模量 E12=,抗剪强度 c=0,φ =28176。 , J 允 =,渗透系数 K= 103 cm/s,属中等透水土层;标准贯入试验实测锤击数 N=6~ 16 击,承载力标准值 fk=110kpa,按Ⅵ度地震设防标准,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下伏⑨层砂岩、泥岩透水率 q=~ 31Lu,属弱~中等透水岩层,其中 ZK6 号孔附近岩体透水率较大,存在一强透水深谷; 基岩富含承压水,承压水水头高程 1012~ 1025m,承压水顶板位于基岩面以下 8~ 28m,承压水顶板中部隆起,向两侧埋深变大。 河床 ④层细砂作为大坝地基时,需进行防渗处理;对基岩实行帷幕灌浆时,应考虑承压水的影响。 ~ :为右岸斜坡、漫滩和一级阶地段。 覆盖层厚度 ~,坝基岩性为⑤层冲积( Q41al)粉细砂、壤土,②层坡积( Q4dl)粉细砂夹粉质壤土组,局部冲沟段⑨层基岩裸露。 ⑤层粉细砂干密度ρd=,渗透系数 K= 103 cm/s;⑨层砂岩、泥岩透水率 q=~35Lu,属弱~中等透水岩层。 该段覆盖层厚度薄,且夹有粉质壤土,压缩变形量大,不宜作为坝基,需开挖处理。 ⑨层基岩满 足土坝强度要求,但需进行防渗处理。 ~ :为右坝肩段,地貌单元为二级阶地,地层岩性为⑦层冲积( Q31al)粉细砂层及上部的砂壤土,厚度 2~ 4m,不宜作为坝基,需开挖处理,⑨层砂岩夹少量泥岩,基岩顶板与坝顶持平,砂、泥岩透水率 q=~ 15Lu,属弱~中等透水岩层。 泄洪排砂洞工程地质条件 洞进口明挖段 ~ :无天然进洞条件,须开挖进洞。 放水塔位于隧洞进口 处,塔基为侏罗系微风化砂岩夹泥岩,地基承载力fk=。 ~ 320m:洞室段,洞顶围岩厚 度 13~ 20m,成洞条件较好。 洞顶及洞身岩性为中厚层砂岩,岩体纵波速度 Vp=2436m/s,完整系数 Kv=,较完整,微风化,地下水位于洞顶以上。 砂岩为软质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Rb=,单位弹性抗力系数 K0=10Mpa/cm,坚固系数 f=。 围岩类 19 别属稳定性差的Ⅲ类围岩。 320~ 380 m:洞室段,洞顶为弱风化中厚层砂岩,围岩厚度 12~ 13m,岩体纵波速度 Vp=1474m/s,完整系数 Kv=,岩体较破碎,洞身为微风化中厚层砂岩夹泥岩,岩体纵波速度 Vp=2436m/s,完整系数 Kv=,较完整,地下水位于洞顶以上。 砂岩为软质岩,单位弹性抗力系数 K0=8Mpa/cm,坚固系数 f=。 围岩类别属不稳定的Ⅳ类。 380~ 580m:洞出口、消力池、明渠上游段,洞出口位于桩号 380m处,隧洞无天然出口地形条件,需开挖进洞。 明渠上游段,上部覆盖层厚度 5~7m,渠底为侏罗系砂岩,弱~微风化,最大开挖坡高 21m。 地下水位于表层砂层中,施工开挖需排水。 洞出口、消能段为砂岩夹泥岩,抗冲流速为,泥岩为极软岩,易风化破碎,失水干裂、遇水崩解,开挖后应立即采取保护措施。 580~ :明渠段,上部覆盖层厚度 2~ 3m,渠底为侏罗系砂岩,强~弱风化,地下水位于砂层中,需进行施工降水,最大开挖坡高 20m。 建议开挖坡比砂土层 1: ,基岩强风化为 1: ,弱风化为 1:。 放水洞工程地质条件 0~ :进口段,岩性为砂岩,强~弱风化,岩体破碎,无天然进洞条件,需开挖进洞。 放水塔位于隧洞进口(桩号 ),塔基为弱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 fk 为。 ~ 160m:洞室段,洞顶围岩厚度 6~ 13m,洞顶为强~弱风化砂岩,洞身为弱风化砂岩,弱风化岩体 纵波速度 Vp=1454m/s,完整系数 Kv=,岩体较破碎,地下水位高于洞顶。 围岩类别为不稳定的Ⅳ类。 160~ :洞室段,洞顶围岩厚度 10~ 17m,具备成洞条件,洞顶及洞身岩性以砂岩为主夹有泥岩,岩体纵波速度 Vp=,完整系数Kv=,岩体较完整,微风化,地下水位于洞顶以上。 砂岩为软质岩,建议单位弹性抗力系数 K0=10Mpa,坚固系数 f=,围岩类别 160~ 200m 为不稳定Ⅳ类, 200~ 为稳定性差的Ⅲ类。 ~ :洞出口、消力池、明渠 上游段,渠底为侏罗系砂岩夹泥岩,较完整,微风化,边坡以砂岩为主,最大开挖坡高 17m,建议边坡坡比砂土层 1: ,基岩强风化为 1: ,弱风化为 1: ,地下水位高于渠底,位于覆盖层之中。 ~ :为明渠段,基底为砂岩夹泥岩,强~弱风化,最大开挖坡高 10m,建议边坡坡比砂土层 1: ,基岩强风化 1: ,弱风化为1: ,地下水位于渠底以上。 坝基处理 ( 1)两岸斜坡段分布的坡积粉细砂,漫滩冲积砂土层工程性质较差,且厚度较小,应予以清除。 开挖坡比水上 1: ,水 下为 1: 2。 ( 2)坝址河床段覆盖层为细砂,干密度ρ d=,相对密度为,在解决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的前提下,可考虑利用。 ( 3)河床覆盖层及左岸岸坡砂层透水性较大,需进行防渗处理;坝基基岩应进行防渗处理,右岸防渗宽度应达到正常蓄水位与地下水位持平位置,左岸根据地层透水性等地质条件综合确定,同时应考虑承压水对灌浆的影响。 、特性指标及调洪计算条件 设计标准 设计保证率 工业及城镇生活供水设计保证率采用 95%,农业灌溉设计保证率采用 21 50%。 水库运用年限 水库运用方式为蓄水运用,水库运用年限(设计淤沙年限)为 60 年。 水库正常蓄水位 经正常蓄水位方案比较,可研阶段推荐的水库正常蓄水位方案为。 库容曲线 水库正常蓄水位 1046m 方案 不同运用年限时的库容曲线 见 图 33,面积曲线 见 图 34。 图 33 水库 正常蓄水位 1046m方案 不同运 用 年限库容曲线 0 . 5 1 . 0 1 . 5 2 . 0 2 . 5 3 . 0 3 . 5 4 . 0 4 . 5 5 . 0 5 . 5 1005 1010 1015 1020 1025 1030 1035 1040 1045 1050 1055 1060 1065 库容(亿m3)水位( m )运行 0 年运行 10 年运行 20 年运行 30 年运行 40 年运行 50 年运行 60 年 23 图 34 水库 正常蓄水位 1046m方案 不同运 用 年限 水位~面积 曲线 水库死水位 水库死水位采用 ,相应死库容(原始)为 亿 m3,电站最小静 水头为 16m。 正常蓄水位 1046m 方案,运用 60 年后,死库容淤积约91%( 亿 m3),剩余死库容 亿 m3。 调洪计算条件 洪水标准 王圪堵水库枢纽由大坝、泄洪洞、放水洞、坝后电站等建筑物组成。 0 . 0 10 . 0 15 . 0 20 . 0 25 . 0 1005 1010 1015 1020 1025 1030 1035 1040 1045 1050 1055 1060 面积(km2)水位( m )运行 0 年运行 10 年运行 20 年运行 30 年运行 40 年运行 50 年运行 60 年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20)规定,王圪堵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大( 2)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 2 级。 水库枢纽工程的设计洪水标准取 10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取 2020 年一遇。 王圪堵水库设计洪水标准、洪峰流量及 7 日洪量见表 35。 表 35 水库永久挡水、 泄水建筑物洪水标准及量值表 (考虑后期上游水库泄洪排沙 ) 运用状况 洪水重现期 (年) 洪峰流量 ( m3/s) 洪量(万 m3) W3 W5 W7 正常运用(设计) 100 1251 5969 7892 9239 非常运用(校核) 2020 2640 11137 14195 15698 水库调度运行方式 王圪堵水库入库径流量较小,按照综合利用要求,水库采用蓄水蓄沙运用方式。 水库库容条件较好,汛期不设置限制水位,调洪库容设置在正常蓄水位以上,调洪起调水位为正常蓄水位。 由于放水洞的放水能力有限 ,调洪时不考虑其承担泄洪任务。 因此,水库的泄洪任务由泄洪洞和溢洪道承担。 泄洪洞是调控水库水位的主要泄水建筑物。 遭遇洪水水库临近蓄满时,逐步开启泄洪洞闸门直至全开,控制水库水位上升,争取尽量避免溢洪道过流,并借机排沙。 当水库水位回落到正常蓄水位时,开始逐步关闭闸门,直至洪水过程终结、水位稳定后闸门全部关闭。 起调水位及库容曲线的采用 水库洪水调节从正常蓄水位 起调。 25 采用淤积 60年时的库容曲线进行调洪计算。 第 4 章 枢纽布置设计 4. 1 坝址选 择 选定的两条坝址分别位于海则湾(上坝址)和五七队(下坝址),两条坝址相距 600~ 900m。 坝址比较 地形地貌条件( 1)上坝址河床高程 ,河床宽度 355m,下坝址河床高程 ,河床宽度 696m。 ( 2)下坝址左岸地形完整,上坝址左岸 1030m 高程以上有一人工取砂形成的冲沟。 ( 3)上、下坝址右岸均有突出的基岩地形,但上坝址地形凸出明显。 地质条件:上坝址承压水顶板埋深略大于下坝址,渗漏量上坝址略小于下坝址,基岩透水率下坝址整体偏大,而上坝址在河床中心有一较强透水率深谷。 从地质条件看,上 、下两坝址差异不大。 上坝址右岸基岩阶地向河床凸出较远,有利于放水、泄水建筑物布置,长度较短;下坝址右岸基岩阶地向河床凸出较近,泄水建筑物长度增大。 上坝址地形条件优于下坝址。 从坝址地质条件方面看,上坝址承压水顶板略低,相对有利。 从淹没和环境影响方面分析,下坝址淹没范围下延约 800m,淹没损失和迁移人口增大,淹没处理补偿费多 576 万元。 两坝址施工条件基本相同;上坝址总工期少半年,略优于下坝址。 从工程量和投资方面比较,上坝址大坝填筑量较下坝址小 136m 万 m3(占上坝址填筑量的 32%),工程静态总投资省 亿元,明显优于下坝址。 综合上述分析比较,上坝址在主要建设条件、淹没影响、施工工期和工程投资诸方面,均优于下坝址,因此,推荐上坝址为选用坝址。 坝段河流呈东西走向,水流由西向东,河流纵比降 ‰,谷底宽度380~ 660m,河床覆盖层厚度 7~ 10m,深河槽偏向左岸,枯水期河水面宽 27 60~ 100m。 两岸地形地貌不对称,左岸为沙漠区,右岸为黄土梁峁堆积区。 右岸残留一、二级阶地。 左岸岸坡地形较陡,右岸岸坡地形平缓,河谷呈宽浅的不对称“ U”型。 上坝址左岸和下坝址左岸下游各有一条人工水拉砂形成的冲沟。 上、下坝址右岸坝肩均向河床呈微型凸出,上、下游发育小冲沟。 坝区左岸植被稀少,右岸多为居民点及耕地,无不良地质现象。 4. 2 坝轴线选择 在此坝轴线上下 50 米各另选了两个坝轴线,经过分析比较发现,坝轴线上 50米处选定的坝轴线由于两岸坝肩相距较远,会增加很多的工程量,从人力还是财力上都是不合理的。 在此坝轴线下。王圪堵水库枢纽布置及泄水建筑物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离和提纯 , 是其它常用分离手段难以完成的。 钟耕 [21]等采用分子蒸馏法 ,以冷榨甜橙油为原料 , 提取其中的类胡萝卜素 , 产品不含有机溶剂、纯度高、色价高。 玉米皮色素的稳定性的研究 玉米皮色素作为一种天然食用黄色素,与同类色素相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玉米皮色素 易溶于甲醇、丙酮、无水乙醇、水、氢氧化钠和盐酸溶液 ;不溶于石油醚、四氯甲烷、三氯化碳、乙酸乙酯。 近年来
郴州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6 益率 FIRR≈%, 经济 净现值( I=12%) FNPV≈ 万元,投资回收期 Pt≈ 年 ,贷款偿还期 9 年(含建设期)。 从项目各项 国民 经济指标看,经济上是可行的。 经济技术指标 序 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主要建设内容 核心接待区主入口广场 ㎡ 20360 核心接待区旅游接待中心 ㎡ 28855 含水利建设工程 东湖水闸工程 座 1
充足。 全年无霜期 150- 175天,≥ 0℃积温 3800- 4100℃,≥ 10℃积温 3500- 4000℃,日照 2300- 2800小时;年降雨量 500- 600mm,且 70%集中于 9 三个月。 光、热、水同步,昼夜温差大,十分适合玉米生长。 所产种子脱水快,色泽好,饱满度高,商品品质好,发芽率高。 该区域为春播中晚熟玉米种植带,气候土壤条件在东华北春播玉米区具有较强代表性
房成交面积商品住宅成交面积 无锡市 全市土地总面积 4908 平方公里 , 全市有未利用土地 公顷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998 1999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2020 上 ( 万亩), 其中可供开发利用的有 3220 公顷( 万亩),建设用地 180公顷( 万亩) ,
e CAD software for the design of the corn thresher twodimensional engineering graphics design. Developed by the tutor team with AgriDEM software,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to design the plate
选择 V带的型号 根据计算得知的功率 caP 和电动机上带轮(小带轮)的转速 1n (与电动机一样的速度),查《机械设计基础》一书图 14— 12,可以选择 V带的型号为 B 型。 ( 1)初选主动带轮的基准直径 1D :根据《机械设计基础》一书,可选择 V 带的型号参考表 14— 2,选取 1D mm125。 ( 2)计算 V带的速度 V: smNDv 0 0 060 1 4 4 0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