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脱粒机整体设计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选择 V带的型号 根据计算得知的功率 caP 和电动机上带轮(小带轮)的转速 1n (与电动机一样的速度),查《机械设计基础》一书图 14— 12,可以选择 V带的型号为 B 型。 ( 1)初选主动带轮的基准直径 1D :根据《机械设计基础》一书,可选择 V 带的型号参考表 14— 2,选取 1D mm125。 ( 2)计算 V带的速度 V: smNDv 0 0 060 1 4 4 01 0 0 0 060 11     V带在 10~ sm20 的范围内,速度 V符合要求。 电动机与主轴传动比的计算 014 4021  nni ( 3)计算从动轮的直径 2D mmDnnD 24012575014401212  确定传动中心距和带长 取 )(2)( 2121 DDaDD  即: )2 4 01 2 5(2)2 4 01 2 5( 0  a 得: mmamm 7 3 5 5 0  取: mma 5000  带长 012210 4 )()(22 a DDDDaL d   即: 5004 )125240()240125(  dL 得: mmLd 1463 按《机械设计基础》一书中查表 14— 5,选择想近的基本长度 ddL 和 ddL 相对应的公称长度(内周长 iL )可查得: mmLdd 1440 , mmLi 1400。 实际的中心距可按下列公式求得:  8 )(8)(2)(2 1222121 DDDDLDDLa dd   也可用经验 公式: 20 ddd LLaa  求得 : mma 530 验算主动轮上的包角 01201 60180  a DD 即: 001 60500 125240180  求得 : 001 a 满足 V带传动的包角要求。 确定 V带的根数 V带的根数由下列公式确定:kpkkp pZ la ca  )( 00 其中 : 0p — 单根普通 V带的许用功率值 )(0 kwp k — 考虑包角不同大的影响系数,简称包角系数 lk — 考虑的材质情况系数,简称材质系数,对于棉帘布和棉线绳结构的胶带,取 k ,对于化学线绳结构的胶带,取 k。 0p — 计入传动比的影响时,单根普通 V 带所能传递的功率的增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nTp  KW 式中: T — 单根普通 V带所能传递的转矩修正值 mn ,从《机械设计基础》可以查表 14— 10 1n — 主动轮的转速 minr 查得: T mn min14401 rn  则: kwp 41  查表取值: k lk k 0p 由 smv  mmD 1001  查得: p 所以: 8 8 )4 1 7 ( Z 即: Z 取 3Z 根 确定带的初拉力 单根 V带适当的初拉力 0F 由下列公式求得 20 )(500 qvkZv pF ca   其中: q — 传动带单位长度的质量, mkg 即: NF 1 9 9 ) ( 0 00  V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为了设计安装带轮轴和轴承,比需确定 V 带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Q ,它等于 V 带两边的初拉 力之和,忽略 V带两边的拉力差,则 Q 值可以近似由下式算出: 即: 2s in22c o s2 1  ZZQ 求得; NQ 4 4 5s in1 9 032 0  5 V 带带轮的设计 因为带轮的转速 smv  ,即 smv 25 ,转速比较底,所以材料选定为灰铸铁,硬度为 150HT。 带轮的结构设计主要是根据带轮的基准直径,选择带轮的结构形式,根据带的型号来确定带论轮槽的尺寸,设计如下: 主动带轮的结构选择 因为根据主动带轮的基准直径尺寸 mmD 1251  ,而与主动带轮 配合的电动机轴的直径是 mmd 381  ,因此根据经验公式 (1D ~ 47)3 1 d ~mmmm 300114  ,所以主动带轮采用腹板式。 带轮参数的选择: 通过查《机械设计基 础》一书,可以确定主动带轮的结构参数,结构参数如下表,其他的相关尺寸可以根据相应的经验公式计算求得。 表4 带轮的结构参数 单位( mm) 带的型号 m f t s pb   39。 b B 16 5 20 14 14 038 主动带轮的厚度可以由计算公式: stZB  2)1( 求得 即 : mmB 5814220)13(  主动带轮的结构如图 2: 图 2 主动带轮的结构 从动带轮的设计 从动带轮的结果选择 因为根据主动带轮的基准直径和传动比来确定, 即 mmD 2402  , mmD 3002  ,所以从动带轮同样采用腹板式。 从动带轮的参数选择:通过查《机械设计基础》一书,可查得带轮的结构参数间 表,其他一些相关尺寸可以根据相应的经验公式计算求得。 表5 带轮的结构参数 单位( mm) 带的型号 m f t s pb   39。 b B 16 5 20 14 14 038 从动带轮的厚度可以由计算公式: stZB  2)1( 求得 即 : mmB 5814220)13(  从动带轮的结构如图 3: 图 3 从动带轮的结构 6 传动轴的设计 传动轴是玉米脱粒机的主要设计部件之一,他在玉米脱粒机正常工作过程中,承担主要转矩、扭矩、弯矩和支撑传动轴上的回转零件,玉米脱粒是瞬时冲击很大,而且冲击次数很频繁的工作环境,因此传动轴的设计是很关键的一个步骤。 它的主要公用是:一是支持轴上所安装的回转零件,使其有确定的工作位置;而是传递轴上的运动和动力。 轴按照轴线形状的不同, 可以分为曲轴、直轴、软轴和挠形轴等,根据玉米脱粒机的结构特点和组成形状及工作强度和环境的要求,玉米脱粒机的主轴选用直轴形式传递,而且选用直轴中的阶梯轴。 此轴的设计如下: 根据轴的扭转强度来初步计算确定其最小直径,可利用经验公式: 30 npAd 其中: 0A — 轴常用的几种材料的 T 的 0A 值 p — 主轴上的功率 kw n — 主轴上的转速 minr 轴上的材料由《机械设计基础》一书中表 18— 1 可以查到,应选取调质处理的 45号钢,MPB 650 ,书中表 18— 2 取 1180 A ,于是得 : mmd 237 18 3m in  输出轴上的最小直径显然是安装带轮的 内孔,必在轴上开有键槽,因此,为了开键槽又不消耗输出轴的强度,可以使周的直径增加 5%以上,这样增加输出轴的尺寸,因而可以提高轴的工作强度。 即: mmdd 25%)51(21 3%)51(  主输出轴的最小直径是安装带轮处的直径,为了使所选的轴直径与带轮相配合,故使输出轴端的轴径选为 25mm 在《机械设计基础》一书。 查表可以得知带轮的厚度 mmB 58 ,则取输出轴的次段轴径为 mmd 25 ,其长度为 mm60。 为了满足带轮的轴向定位要求,Ⅰ — Ⅱ轴段右端需要制出一个轴肩,故取Ⅱ — Ⅲ段的轴直径 mmd 28 ,输出轴的径向定位由普通平键来完成。 选用键的型号为普通平键 lhb 为 3578 。 键的型号可以通过查《机械设计基础》一书取得。 初步选择输出轴系 由脱粒机的结构和相关尺寸可知所设计的轴上装 有带轮和钉齿滚筒,其上的钉齿承螺旋排列,但由于受力不大可以忽略它的受力。 又根据 mmd 28 ,初步选取支撑的轴承为相心球轴承,在《机械设计手册》查得相心球轴承的型号为 406,它的结构尺寸 BDd  为307230  ,故取Ⅲ — Ⅳ段与Ⅴ — Ⅵ段的直径相等,即 mmd 30。 考虑到机体的制造误差等原因造成的安装错位或是借口不齐等,滚动轴承应在机体内有一段移动的位移,查《机械设计手册》可 等位移量 mms 8。 取安装钉齿的轴Ⅳ — Ⅴ段的直径为 mmd 40 ,轴承与轴肩用轴端挡圈固定,左、右两端采用的轴承用轴承座固定轴承,配合为67KH ,其上在距离 mm50 处,焊接钉齿滚筒,已知钉齿滚筒长为 mm735。 轴的基本结构如图 4: 图 4 轴的结构 r 值 按前面所述的原则,求出轴肩处的圆角半径 r 的值,详细见图。 轴端倒角在轴的两端均为 0452 ,小轴肩为0451轴肩的作用是使阶梯直轴在轴径改变截面上减小应力集中。 按弯扭合成条件校核轴的强度 作轴的简图 求输出轴上的所受作用力的大小 根据公式: npT  9550000 求得 其中: p — 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kw n — 主轴的转速 minr 即: MNT  7 0 0 3 37 5 5 5 0 0 0 0 根据公式: dTFt 2 求得 其中 : d — 输出轴的轴心到钉齿定的距离 即 : NFt 6 3 72 2 07 0 0 3 32  根据公式: %80 tr FF 求得 其中: 80%— 径向力占圆周力的百分数 (根据《脱粒机》查得) 即 : NF r 510%80637  根据公式: tgFF ta  求得 由于玉米脱粒机的主轴轴向不受力。 则取 0aF (根据《脱粒机》查得) 圆周力 tF 径向力 rF 轴向力 aF 的方向如图所示( b) 根据公式: 3231 LL LFR tH  求得 其中: 2L — 是输出轴上Ⅲ — Ⅳ段的中心线到Ⅳ — Ⅴ段距左端三分之一处的距离 mm 3L — 是输出轴上Ⅳ — Ⅴ段距左端三分之一处到右端Ⅴ — Ⅵ段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mm 即 : NRH 4 2 2 46 0 03 0 0 6 0 06 3 71  根据公式: 12 HtH RFR  求得 即 : NR H 2 1 1 2 46 3 72  根据公式: 3231 2LLDFLFRarv  求得 其中 : D — 钉齿的顶端到主轴轴心的距离 mm 即 : NR v 340600300 222020005101   根据公式 : 12 vrv RFR  求得 即 : NRv 1703405102  作弯矩图 在水平面内,轴上 B 、 C 、 D 三点的弯矩为 : 根据公式 : 0 DHBH MM 21 LRM HCH  求得 即: MNM CH  1 2 7 5 0 03 0 04 2 5 作水平面内弯矩图如图 1( b)所示 在垂直面内,轴上 B 、 C 、 D 三点的弯矩为 : 根据公式 : 0 DVBV MM 211 LRM vcv  求得 即 : mmNM cv  1 0 2 0 0 03003401 根据公式 : 2212 DFLRM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