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花组合在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中的应用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绿化层次、丰富园 林景观的需要 园区在建设 过程中,对原有自然植被和环境 造成 了一定的破坏 , 挖方地段和建设地段尤为突出。 因此 , 植物景观 再造 功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草花组合景观不但可弥补对原有环境的破坏 , 还有造景功能和遮蔽功能。 造景功能是利用草花的大小、色彩、形态、质感等 , 建造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多种类型的优美景观。 草花较低矮,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可大面积 应用于 园区绿化建设中,利用其绚丽的花色,与乔木、灌木搭配形成丰富的平面和立面图案来增加植物层次,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并且有明显的色彩和季相变化,大大丰富了 园区 绿地 的层次与美感。 5) 丰富市民休闲生活 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 社会竞争越来越强,人们感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需要 寻找 合适的 休闲地点 ,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作为新余市科普教育和观光休闲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承担这一职责。 通过播种草花组合,在园区修建各种各样的图案和景色, 色彩艳丽的草花不仅能美化环境,而且常散发馥郁的芳香,使人轻松愉悦,陶醉其中。 13 (二)开发目标和实施内容 开发目标 本项目根据园区红壤侵蚀区的特点和分类,如斜坡侵蚀区、原有砖厂侵蚀区 、待开发抛荒地 等, 根据波斯菊、金鸡菊、硫华菊、 醉蝶花、孔雀草、金盏菊、百日草、满天星、矢车菊、天人菊、虞美人、蛇目菊、五彩石竹、紫松果菊、蓝亚麻、黑心菊等野生草花的生长特点、形态特征、开花时间,本着“一年四季有花、五年景观自行维持”的原则,设计和搭配 45 个草花组合 ,绿化红壤侵蚀区域土地 10 万平方米 ,形成 景色优美 的 景观景点 2030 个。 项目实施期间,对每一个草花组合的生长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制定不同草花组合在不同红壤侵蚀区的种植操作规程,得出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三赢”。 实施内容 1)园区红壤侵蚀区的调查和分析。 调查 并 统计园区每一块裸露地块的形成原因、面积大小、土壤肥力程度、破坏程度、景观背景、项目规划等情况, 规划 所要 打造 的景观类型和特点 ,充分考虑将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打造成新余市乃至江西省科普教育和都市休闲观光旅游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的建设目标。 2)从 江西农科院 引进波斯菊、金鸡菊、硫华菊、醉蝶花、孔雀草、金盏菊、百日草、满天星、矢车菊、天人菊、虞美人、蛇目菊、五彩石竹、紫松果菊、蓝亚麻、黑心菊等 20 余种 野生草花,聘请有关花卉种植和都市休闲等方面的 专家参与园区景观设计,草花组 14 合设计和搭配,设计出最佳的草花组合和景观 造 型。 3) 细心养护并观察草花组合的生长情况,得出可以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体系,包括草花组合在不同红壤侵蚀区、 土质、斜坡、各种不同的方位以及 不同 潮湿地区 的适应生长过程 ; 养护过程中洒水、施肥等情况 ; 不同草花组合的 综合 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等。 (三)技术方案 课题实施的技术路线 本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野生草花在红壤侵蚀区生态环境恢复中的随机适应性试验,初步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园区红壤侵蚀区的调查分析 ,包括项目的规划和园区的景观打造等 ;不同野生草花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开花时间等特点的综合性分析。 项目的关键和难 题在于 精心选择 草花 组合 ,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 、 土质、斜坡、各种不同的方位以及潮湿地区 , 选择生态习性与之相适应的草花,在管理上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节省费用 ,详细的技术路线如下: 15 园区红壤侵蚀区的调查分析野生 草花在红壤侵蚀区生态恢复中的随机适应性试验野生草花生长习性、形态特征等综合分析草花组合的设计和搭配草花种子的萌发、养护、管理和过程记录草花生长过程的整理、总结,制定种植规程(项目技术路线)红壤侵蚀区土地整理、开槽挖沟、施底肥、撒播草籽、盖无纺布知识产权获得方式及技术成熟度和先进性 1)知识产权获得方式 本项目由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负责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来源于 瑞士 Syngenta Flower Sinc(先正达)公司 ,现由美国专利商标局 在 google 上 免费公布。 技术依托单位为 江西省 农科院 , 由江西农科院 负责 景观的设计和打造、草花组合的设计和搭配、 野生草花种子质量 鉴定 和 种植养护等方面 的 技术指导和培训,为 “ 草花组合在红壤侵蚀区的 生长种植 ”提供一体化的科技服务。 具体合作方式如下: 1)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负责 本项目的前期工作,主要包括野生草花 组合 在红壤侵蚀区生态环境恢复中的随机适 16 应性试验,初步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园区红壤侵蚀区的调查分析,包括项目的远景规划和园区的景观打造类型等; 对不同野生草花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开花时间等特点 进行 综合性分析,制定出 与应用场合、 土质、斜坡、方位以及 水分 相适应的 草花组合。 同时,园区 管委会 还 负责项目的资金筹措、资金使用和组织实施项目; 草花组合的养护、管理;项目成果的总结、操作规程的制定等。 2)江西农科院负责 项目 的技术问题, 协助园区完成草花组合的设计和搭配 ; 完成景观景点的设计和打造;同时协助园区对草花种子的质量进行鉴定,指导整个草花的种植过程 , 协助园区完成结果的整理和归类,制定操作规程等。 2)技术成熟度和先进性评价 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研究已经开展 10余年,许多学者对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的原则、途径、步骤、模式及其生态过程和机理作了深入的研究 , 其理论已被广泛用于生态系 统的恢复与重建、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 为红壤侵蚀区的治理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例和启示。 近年来,草花组合在植被恢复中的科学研究,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在江西农科院的指导下,新余市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于 2020年 4月份对草花组合在红壤侵蚀区生态环境恢复进行初步试验,草花繁殖力强、耐贫瘠 , 生长和开花迅速、花期长,效果显著。 经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 和再创新 ,目前已经 完 17 成园区 草花组合 设计和搭配 ,从技术上是十分成熟的。 然而,在新余乃至在江西,草花在生态环境恢复中的使用 并不普及,甚至极为落后,尤其 在新余公路两侧荒坡复绿 工程建设中 , 草花鲜有使用,美化效果和景观层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本项目的实施,本着 “一年四季有花、五年景观自行维持”的原则,将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打造成一个花的 世界 , 打造 成新余市民的农业文化主题公园,有望通过示范带动作用,推动 新余景观绿色提升一个档次。 因此 , 本项目使用的技术成熟且先进可靠。 (四)实施地点和基础条件 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孔目江生态经济区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 内 , 总面积约 10 万平方米( 150 亩) ,由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 会 负责 组织和实施。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核心区 1 万亩,示范区 25 万亩,辐射区 500 万亩。 建设单位概况 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新余市“ 1010”工程和“ 3321”工程之一,于 2020 年 5 月份开始启动, 2020 年 6 月份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2020 年 11 月 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2020 年 11 月 1 号,新余国家农业科技园正式揭牌。 2020 年 3 月成立了新余现代农业科技园管理委员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