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外科综合楼初步设计说明(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7 4. 结构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医院大院(新院址) 内中心位置。 外科综合楼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层 ; 本工程建筑长 ,宽 ,呈凸形布置, *面局部突出 ,突出部分宽,地下室长 ,宽 ;地面以上 20 层,首层层高 ,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层高 ,六层、七层层高 ,八层层高 ,其余各层层高 , 177。 以上 (主体部分),室内外高差 ,室外地面以上总高 ,地下一层, 地下一层 米(主体部分)和 米(非主体部分) ,结构层高 4..1 米(主体部分)和 米(非主体部分)。 为满足建筑功能及造型要求,本工程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设计依据 本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基本风压: ,抗震设防烈度: 7 度; 由核工业 **工程勘察院二 0 一二年五月五日编制提供的《 *****医院外科大楼楼岩土工程详勘察报告》(工程编号: GK2020— 29); 报批通过的建筑方案图纸; 结构设计所执行的主要法规和所采用的主要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20)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20) (2020 年版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 (2020 年版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2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2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2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20)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 JGJ1382020)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20)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20) 《高层建筑箱形 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20)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 2020 年版)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500462020)。 建筑分类等级 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20) 第 条表 ,本工程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20)第 条表 ,本工程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208)第 条第 2 款,本工程为三级医院住院用房,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20)第 条、第 条表 ,本工程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 根据《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20)第 条表 ,本工程地下室防水等级为 二级 ; 根 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 (2020 年版 )第 条表 、第 条,本工程建筑防火分类为 一类 ,本工程建筑的耐火等级为 一级 ,地下室的耐火等级为 一级。 4 .4 主要荷载取值 楼(屋)面活荷载、特殊设备荷载 : 类别 标准值 (kN/m2) 类别 标准值 (kN/m2) 病房 会议室 门诊室 去污、清洁区 5 一般资料档案室 书库 档案库 储藏室 新风机房 电梯机房 库房 厕所、卫生间 走廊 门厅 楼梯 病房阳台 公共阳台 不上人屋面 上人屋面 家属等候室 器械库 手术室 污物走道 冷风机组、热水机组、冷却塔 医院外科综合楼初步设计说明 8 发电机房 汽车通道 停车库 单向板楼盖 消防车通道 单向板楼盖 双向板楼盖 双向板楼盖 风荷载: 50 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 kN/m2; 100 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值为 kN/m2;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 B类; 地震作用: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第一组 II类 场地特征周期 结构阻尼比 地震影响系数 多遇地震 罕遇地震 抗浮设防水位 (相对177。 )。 上部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及造型需要,本工程采用无缝设计,主楼长 ,地下室长 ,宽 ,超过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20)对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设计采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位置详结构 *面布置图)的方式,以减少施工阶段混凝土收缩对结构的不利影响,主楼部分与超出主楼地下室部分荷载差异较大,设计采用设置沉降后浇带,待主楼主体施工完成后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将结构连为整体的方式,以减少沉降差异对结构的不利影响; 主楼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满足建筑功能及造型需要,部分框架柱外凸或内收,各层楼屋 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地下室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外墙,超出主楼地下室部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负一层楼面及地下室顶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基基础设计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各岩土层主要参数: 指标 土层 名称 承载力特征值 压缩模量 天然重度 粘聚力标准值 内摩擦角标准 值 Fak(kPa) ES(MPa) γ (kN/m3) ck(kPa) Φ k(176。 ) 素填土 ① 100 耕土 ② 80 粘土 ③ 210 粉质粘土 ④ 210 泥质粉砂岩 ⑤ 400 15 桩基设计岩土参数: 土层名称及编号 静压桩 冲(钻)孔桩 长螺旋钻孔桩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 (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 (kPa) 桩的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 (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 (kPa) 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qsik (kPa) 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qpk (kPa) 耕土 ② 18 16 15 粘土 ③ 75 70 70 粉质粘土 ④ 90 2500 80 80 800 泥质粉砂岩⑤ 140 6000 120 1500 120 120 场地土腐蚀性情况评价: 水 土 对混凝土结构 对钢结构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对混凝土结构 对钢结构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 无 弱 无 无 弱 无 本工程抗浮设防水位 (相对177。 )。 基础选型说明: 主楼部分竖向荷载较大,设计采用局部 *板式桩筏基及局部承台桩基,桩基为混凝土预制管桩( D=500),以泥质粉砂岩 ⑤ 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 1~ 2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550kN; 超出主 楼地下室部分,设计采用混凝土预制管桩,以质粉粘土 ○ 4 泥质粉砂岩 ⑤ 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 2~ 3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1000kN; 本工程抗浮设防水位较高,采用桩基础,利用桩基的抗拔承载力,以抵抗水浮力向上的作用效应。 基坑支护措施 由于本工程基坑周边建筑物较多,开挖深度较大,为确保周边建筑物安全,基坑支护方案采用桩 +锚索支护体系。 结构分析 计算软件 本工程结构整体计算采用中国 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工程软件研究所编制的 PKPM系列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设计软件( 2020 年 7 月版), SATWE(2020 年 7月版 ); 医院外科综合楼初步设计说明 9 结构分析输入的主要参数: 结构材料信息 钢筋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容重 (kN/m3) 26 钢材容重 (kN/m3) 78 地下室层数 1(地下室顶板作为整体计算嵌固部位)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 3加载计算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 X、 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 X、 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结构类别 框架 —— 剪力墙结构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 层间剪力比 层间位移算法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地面粗糙度 B 是否考虑风振 是 振型组合方法 CQC 计算振型数 15 地震烈度 6( 7度设防) 场地类别 II 设计地震分组 第一组 特征周期( s)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框架的抗震等级 二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二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 周期折减系数 结构的阻尼比( %) 5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 柱、 墙活荷载是否折减 折减 折减系数按 GB500092020(2020年版 )表 传到基础的荷载是否折减 折减 中梁刚度增大系数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刚域 是否考虑 PDelt效应 不考虑 柱配筋计算原则 单偏压计算,双偏压复核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主要控制性计算结果: 结构质量 活载产生的总质量( t) 恒载产生的总质量( t) 结构的总质量( t) 相邻层侧移刚度比: 楼层号 Ratx Raty Ratx1 Raty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说明: Ratx、 Raty—— X、 Y方向本层侧移刚度与下一层侧移刚度的比值; Ratx Raty1—— X、 Y方向本层侧移刚度与上一层侧移刚度 70%的比值或上三层 *均侧移刚度 80%的比值; 医院外科综合楼初步设计说明 10 各层侧向刚度与上一层侧移刚度 70%的比值或上三层 *均侧移刚度 80%的比值均大于 1,满足《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20)。 结构整体抗倾覆验算结果: 抗倾覆力矩 Mr 倾覆力矩 Mov 比值 Mr/Mov 零应力区( %) X风荷载 Y风荷载 X地震荷载 Y地震荷载 说明: 1. X向刚重比 EJd/GH2=, Y方向刚重比 EJd/GH2=;结构刚重比大于 ,能通过《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20) 1款整体稳定验算; 2. 结构刚重比大于 ,根据《高层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20) 条,可以不考虑重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