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车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外存在一定的温差,故热量从隔热壁一侧的热流体中传至另一侧的冷流体中有三个过程:高温一侧空气中的热量传至高温一侧隔热壁表面;隔热壁内的导热,即热量从隔热壁的高温一侧表面传至低温一侧表面;热量从隔热壁低温一侧表面传至低温一侧的空气中 [11]。 上述传热过程 包含了以导热为主要形式的隔热平壁内部的传热和以对流换热,热辐射为主要形式的隔热平壁边界的传热。 对于均匀平壁,单位时间内通过隔热壁的热量为: TKFQ  ( W) ( 44) 式中: K—— 隔热壁的传热系数 1KR, W/( m2178。 K) , R 表示为隔热壁的传热热阻, m2178。 K/W ; F—— 隔热壁的传热面积, m2; T —— 隔热壁两侧温差, K。 K 值反映车厢隔热壁传热的强烈程度, K 值越大,传热过程越强烈,在同样的传热面积和车厢内外温差的情况下,传过的热量就越多,隔热性能就越差。 反之, K值越小,隔热性能就越好。 (2) 车厢隔热壁内部传热 车厢隔热壁内部的传热形式主要是热传导,若把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热量称为热流密度,用符号 q表示,则傅立叶定律可表述为: 17 dXdTq ( W/m2) ( 45) 式中: dTdX —— 温度梯度, K/m; —— 材料的导热系数, W/(m178。 K)。 式中负号表示热量传递的方向同温度梯度的方向相反,即指向温度降低的方向。 导热系数  的定义为热流量密度除以温度梯度,及表示物体导热能力的大小,其值与材料的种类有关,金属材料的导热系数最高,液体次之,气体最小。 非金属固体的导热系数变化范围较大, 数值高的同液体接近,数值低的(如隔热材料)与空气的导热系数具有同一数量级。 隔热车厢结构中常用的一些材料在常温压下的导热系数值见表 44[12]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值。 表 44 常用材料的导热系数值 材料名称 密度 ( Kg/m3) 导热系数  (W/( m178。 K)) 1 密度 ( Kg/m3) 导热系数 (W/( m178。 K)) 纯铝 2710 236 纤维板 245 铝合金 2600 162 木屑板 179 碳钢( C  %) 7840 松木(垂直木纹) 496 碳钢( C  %) 7790 松木(平行木纹) 527 碳钢( C  %) 7750 聚苯乙 烯泡沫 25~ 30 不锈钢 7820 聚氨酯泡沫 40~ 60 软木板 105~437 ~ 空气 — 均匀平壁导热的计算 车厢 内外表面的温度分别保持 T1和 T4,且 T1> T4。 多层平壁各层之间接触良好,没有接触热阻,则分界面接触处不会发生温度骤降,在稳定导热的情况下,平壁释放出的热量和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通过各层的热量也必然向等,根据式( 46)。 RTTTq   21 ( 46) 式中: R—— 隔热壁的热阻, 18 每一层的热量密度为:    433332222111TTqTTqTTq ( 47) 将上述各层温差叠加并简化得: 3141i iiTTq ( 48) 根据设计的数据可得知: 0 2 1 6 20 0 50 q( W/m2)( 49) ( 49) 根据公式( 49)所计算的结果,得知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所通过的热量及热流密度 q为 (W/m2)。 隔热车厢热负荷计算 冷藏车车隔热车厢热负荷的计算是设计、选用制冷装置和加温设备的依据,对于冷藏车而言,隔热车型各种情况下的热负荷计算分述如下。 (1) 通过隔热车厢壁传人车厢的热量 Q1。  nw TTKFQ 1 (410) 式中: wT —— 车厢外界温度,按使用环境最高温度计算, ℃ ; nT —— 车厢内空气温度,按设计的车内可达最低温度计算, ℃。 取 tw =30℃ ; tn =20℃。   4  nw TTKFQ (2) 车厢各处缝隙泄漏传入车厢的热量 2Q。 19     nnwwnw XXLTTCVQ   360012 (411) 式中:  —— 车厢的漏气倍数, h1 ;  —— 车厢内空气密度, kg/m3; V—— 车厢内空气容积, m3; C—— 空气的定压比热容, J/kg178。 K; L—— 水蒸汽的气化凝固热, J/kg; w —— 车厢外空气的相对湿度, %; n —— 车厢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 %; Xw —— 车厢外饱和空气的含湿量, kg/kg(干空气 ); Xn —— 车厢内饱和空气的含湿量, kg/kg(干空气 )。 实际计算时,常用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2Q   12 ~ 一般隔热车厢 12  ,泄漏严重的车厢取 12 。 取 12  = = (3) 太阳辐射进入车厢的热量 3Q。   24/3 fwff TTKFQ  (412) 式中: Ff —— 车厢外表面受辐射的面积,通常取车厢传热面积的30%~ 40%, m2; fT —— 车厢外表 面受辐射的平均温度,常取 tf = 20tw ℃ ; wT —— 每昼夜日照小时数,常取 12~ 16, h。 实际计算时,根据日照情况采用如下公式: Q = W 20 (4) 开门时传入的热量 4Q。  314 fQ  (413) 式中: f —— 开门频度系数。 运输途中不开门, f =;每天开门6 次以下, f =0 .5; 7~12 次, f =; 12 次以上, f =。 每天开门次数 5~6 次, f =  4 13Q f Q Q=179。 ( +) = (5) 车厢内照明灯、风机等产生的热量 5Q。  jjdd tPtPQ  2415 (414) 式中: Pd —— 照明灯的功率( W); Pj —— 风机的功率( W); td —— 平均每天照明时间( h); tj —— 风机每天使用时间( h)。 取 Pd =100W( 1个) td =8h 没有风机, tj =0  jjdd tPtPQ  2415 =1/24 (100 8+0)= 冷藏汽车在运输中的制冷热负荷 Q应是上述各项热量之和,即 54321  wQ  wQ  wQ  wQ  wQ  54321  =++++= 21 制冷机组的选择 制冷机所需制冷量 Q0 的计算 制冷机的制冷量必须大于制冷热负荷 Q,考虑到制冷机的使用寿命和隔热车厢的老化等因素,制冷机的制冷量 Q0 为; Q0 =nQ 式中: n—— 安全系数,一般取 n=~。 取 n=, Q0 =nQ = = 机组选择 本设计采用的是非独立 式的冷板制冷方式。 这种制冷方式本身不带制冷机组,只需要依赖 制冷机组进行“充冷”,用以满足一次运输的制冷需要。 根据以上计算所得的结果,利用类比的方法 ,选取冷板的结构尺寸和与其相配的制冷机组。 根据计算的制冷量选取 1块冷板,每块冷板可以蓄存的冷量为 800W。 冷板的尺寸为:长  宽  厚( mm mm mm) 2020 1600 70,其结构和安装位置见总装配图 01 所示。 制冷机组选用北京冠海丰汽车空调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DT400 型制冷机组。 此制冷机组适用于 4 米车厢的冷藏车,能使冷藏车内厢体内的温度达到 20℃。 表 45 制冷机组的主要参数 机组型号 DT400 使用温度 20℃ 使用厢体长度或容积 环境温度 38℃ 压缩机 7L15D 制冷剂 R404A 除霜方式 热气容霜 安全方 式 压力控制 备电系统 无 机组结构 分体机组 电源 12V/24V 22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是围绕着对隔热车厢的参数计算,如传热系数的计算、漏气倍数的选择等等,这些计算主要是为了计算出冷板式冷藏车所需要的制冷量。 然后根据制冷量选择适合这个冷板式冷藏车的制冷机组为冷板冲冷。 23 第 5 章隔热车厢结构设计 冷藏车的隔热车厢采用隔热壁板制成,主要由顶板、底板、前壁、后壁、左右侧壁、车门、底架及各种车厢附件组成。 装有 270176。 大开门铰链式后门的车 厢,后壁仅为后门。 冷藏车隔热车厢是具有一定隔热作用和成长能力的密闭型厢体。 以承载为目的的骨架为主骨架,多采用强度和刚度较高的钢、铝型材或用其板材冲压件等,以断热为目的的骨架,称为辅助骨架,即所谓的“断热桥”,常用木材、胶合板、工程塑料、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 主骨架多与外蒙皮连接,辅助骨架则与内蒙皮连接。 它们之间形成填充隔热材料的空间。 主骨架与辅助骨架固连,共同完成骨架的全部功能。 在结构设计时应考虑以下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自身质量小;制造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和便于维修等。 隔热车厢的结 构形式 隔热车厢的结构形式分为整体式结构和分片拼装结构。 而我设计的隔热车厢的结构形式为分片拼装结构,所以在这里只详细介绍分片拼装结构。 分片拼装隔热车厢的结构特点是:将六大组成部分(顶板、底板、左右侧壁、前壁、后壁)和门分别采用聚氨酯或聚乙烯泡沫材料制成各自独立的厢壁隔热层,然后利用合适的连接方式(如铆接、粘接、螺纹连接或嵌合连接加铆接等),将各片拼装完整的车厢。 这种隔热车厢具有隔热性能好、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便于修补等优点,是当前比较理想的一种隔热车厢。 分片拼装隔热车厢根据加工工艺不同 ,可分为分片拼装硬聚氨酯注入发泡式和“三明治”板预制粘接式两种。 ( 1)分片拼装硬聚氨酯注入发泡式 装配式,车厢底板装在副车架上,前壁、左右侧壁立在底板上并用铝型材与车厢底架横梁螺栓固连,底板后端与后门框采用嵌合紧固。 顶板搁在前壁和左右侧壁上并采用铆接紧固,顶板后端也采用嵌合方式与后门框紧固。 车厢内各车厢壁之间连接处均采用角形铝材铆接,并涂以密封胶带等密封材料。 车厢内装有“ T”字形铝型地板或花纹铝材地板,以及挂钩、挂轨、导风条、排水管、照明和报警装置等。 车厢装配后,还需在其拼缝处注入聚氨酯泡沫材料,以增强密 封性,减少热传导。 ( 2)“三明治”板预制粘接式 “三明治”板又称复合板或夹层板。 它是由上、下蒙皮和夹在中间的隔热材料板组成。 蒙皮材料多为铝板、不锈钢板等金属板以及玻璃纤维类的工程塑料板。 隔热材料一般选用性能优良的硬聚氨酯泡沫,也可选用硬聚苯乙烯泡沫,还可选用硬聚苯乙烯泡沫与硬聚氨酯泡沫组合而成的隔热 24 层。 由于“三明治”板中没有骨架,因此要求隔热材料具有一定的强度。 通常要求隔热材料的抗压强度达 400kPa,抗拉强度为 600kPa,抗剪强度为 300kPa。 各片“三明治”板预制成形后,先用粘胶剂将其拼装成车厢 ,然后再车厢内外拼缝处采用铝型材料将其铆接成整体。 铆接前应将铝型材和铆接的厢壁接合面处涂刷丁基橡胶密封。 后面框与后壁的连接除采用铆接方法外,还可采用焊接、螺栓连接等方法连接。 试验证明:采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