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斜齿轮减速器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d fd ad z m β 1z 31 16176。 31′48″ 2z 116 tF aF rF 1z 1537 456 584 2z 411 122 156 ii. 低速级齿轮设计 低速级齿轮传动比12d34 iiii  (总传动比  ,高速级齿轮传动7423i12 . ) 低速级小齿轮转速1213 inn  (高速级小齿轮转速r/min22730n 1 . ) 低速级齿轮输入功率3213 PP ηη (高速级齿轮输入功率kW852P1 . ,轴承效率9902 .η ,齿轮传动效率9903 .η ) 5483i34 . r/m in14195n 3 .  1. 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 (1) 选用斜齿圆柱齿轮传动,压力角取为 20176。 (2) 初选精度 查《机械设计》 P205 表 106 初选精度 IT7 (3) 材料选择 查《机械设计》 P191 表 101 小齿轮 40Cr(调质),齿面硬度 280HBS;大齿轮 45 钢(调质),齿面硬度 240HBS (4) 选小齿轮齿数 24z3  ,大齿轮齿数 1 5 285ziz 3344 . ,取 85z4  (5) 初选螺旋角 14β 2. 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1) 计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3 2HEHd3Ht3t ZZZZu 1uΦ TK2d )][( σ βε 1) 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a) 试选载荷系数 31KHt . b)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 3363 nP10559T  . (低速级齿轮输入功率  ,低速级小齿轮转速r/m in14195n 3 . ) mmN103 6 51T 53  . c) 齿宽系数 根据两支承相对于齿轮作不对称布置, 查《机械设计》 P206 表 107 1Φd  d) 区域系数 根据螺旋角 14β , 查《机械设计》 P203 图 1020 4332ZH . e) 弹性影响系数 根据齿轮齿轮, 查《机械设计》 P202 表 105 21E M P a8189Z . f) 接触疲劳强度用重合度系数 )c o sta na r c ta n ( nt βαα  (压力角  20nα ,螺旋角 14β ) )]c o sh2(zc o sz[ a r c c o s an3t3a t3 βαα * ( 小齿轮 齿数 24z3  ,1han* ) )]c o sh2(zc o sz[ a r c c o s an4t4a t4 βαα *(大 齿轮 齿数 85z4  ) παα ααε α ) ] / 2t a n( t a nz )t a n( t a nz ta t44 ta t33   [  56220t .α  97492at3 .α  6451.αε 9051.βε 6690Z .ε πβεβ ta nzΦ 3d (齿宽系数 1Φd  ) αββαεεεεε)(134Z g) 螺旋角系数 ββ cosZ  9850Z .β h) 接触疲劳许用应力 根据齿轮的材料及硬度, 查《机械设计》 P211 图 1025(d),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接触疲劳极限分别为MPa600Hlim 3 σ , M Pa550H lim 4 σ ; 根据三班制, 每年以 240 工作日计算 ,工作年限 5 年,得8h33 103 7 23jLn60N  .(小齿轮转速r/m in14195n 3 . ) 734 105 2 19uNN  .(传动比 2485zzu 34  ); 查《机械设计》 P208 图 1023,得接触疲劳寿命系数990K950K HN4HN3 .,.  ; 取失效概率为 1%,安全系数 1S ,得M P a570SK H l im 3HN33H  σσ ][ M P a55 4 4SK H l i m 4H N 44H .][  σσ 取 3H][σ 和 4H][σ 中的较小者作为该齿轮副的接触疲劳许用应力,即 M P a55 4 44HH .][][  σσ 2) 试算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mm1 8 852ZZZZu 1uΦ TK2d 3 2HEHd 3Ht3t .)][(  σ βε (2) 调整小齿轮分度圆直径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a) 圆周速度 100060ndv 33t π (小齿轮转速 r/m in14195n 3 . ) m/s5330v . b) 齿宽 3tddΦb  (齿宽系数1Φd  ) mm18852b . 2)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 a) 使用系数 根据冲击大,原动机为电动机, 查《机械设计》 P192表 102 751KA . b) 动载系数 根据速度 m/s5330v . ,精度等级为 IT7, 查《机械设计》 P194 图 108 021Kv . c)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齿轮的圆周力N102315 dT2F 33t3t3  .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mmN103 6 51T 53  .,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18852d 3t . ) N /m m41175bFK t3A . (使用系数 751KA . ,齿宽 mm18852b . ), 查《机械设计》 P195 表 103 21KH .α d) 实际载荷系数 根据两支承相对于齿轮作不对称布置,齿轮精度等级为 IT7, 查《机械设计》P196 表 104,得齿向载荷分布系数 4201KH .β ; 实际载荷系数βα HHvAH KKKKK  0423KH . 3) 分度圆直径及相应的模数 3HtH3t3 KKdd  (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18852d 3t . ,载荷系数 31KHt . ) 33n zcosdm β (螺旋角14β ,小齿轮齿数24z3  ) 3  mm8012m n . 3. 按齿根弯曲疲劳强度 设计 (1) 试算齿轮模数 3FsaFa23d23Ftnt )][YY(zΦc o sYYT2Kmσββε 1) 确定公式中的各参数值 a) 试选载荷系数 31KFt . b) 弯曲疲劳强度的重合度系数 )c o sa r c ta n ( ta n tb αββ  ( 螺旋角 14β ,端面压力角  56220t .α ) b2v cos βεε αα  (直齿圆柱齿轮的重合度6451.αε ) vαε ε750250Y ..   14013b .β 7351v .αε 6820Y .ε c) 弯曲疲劳强度的螺旋角系数  1201Y βε ββ (斜齿轮的轴面重合度9051.βε , 螺旋角14β ) 7780Y .β d) 计算][ YYFsaFaσ 由当量齿数 272614c o s24c o szz 333v3 . β,059314c o s85c o szz 334v4 . β, 查《机械设计》P200 图 1017,得齿形系数 632YFa3 . , 192YFa4 . ; 查《机械设计》 P201 图 1018,得应力修正系数 611Ysa3 . ,791Ysa4 . ; 根据齿轮的材料及硬度, 查《机械设计》 P209 图 1024(c),得小齿轮和大齿轮的齿根弯曲疲劳极限分别为MPa500Flim 3 σ , M Pa380Flim 4 σ ; 根据应力循环次数, 查《机械设计》 P208 图 1022,得弯曲疲劳寿命系数 920KFN3 . , 980KFN4 . ; 取弯曲疲劳安全系数  ,得 M P a57328SK][ F l i m 3F N 33F . σσ M P a2 6 6SK][ F l i m 4F N 44F  σσ 01290][ YY 3F sa 3Fa 3 .σ , 01470][ YY 4F sa 4Fa 4 .σ 因为大齿轮的 ][YYFsaFaσ 大于小齿轮,所以取01470][ YY][ YY 4F s a 4F a 4F saFa . σσ 2) 试算齿轮模数 mm1 2 72)][YY(zΦc o sYYT2Km 3FsaFa23d23Ftnt . σββε (2) 调整齿轮模数 1) 计算实际载荷系数前的数据准备 a) 圆周速度 βcoszmd 3nt3  100060 ndv 33 π (小齿轮转mm61152d 3 . m/s5380v . 速 r/m in14195n 3 . ) b) 齿宽 3ddΦb  (齿宽系数1Φd  ) mm61152b . c) 齿高及宽高比 nt*n*an )mc(2 hh ( 1h*an , 250c*n . ,齿轮模数 m1272m nt . ) mm7864h . 9910hb . 2) 实际载荷系数 a) 动载系数 根据速度 m/s5380v . ,精度等级为 IT7, 查《机械设计》 P194 图 108 021Kv . b) 齿间载荷分配系数 齿轮的圆周力N101895 dT2F 333t3  . (小齿轮传递的转矩mmN103 6 51T 53  .,小齿轮分度圆直径mm61152d 3 . ) N /m m60172bFK t3A . (使用系数 751KA . ,齿宽 mm61152b . ), 查《机械设计》 P195 表 103 21KF .α c) 载荷系数 根据两支承相对于齿轮作不对称布置,齿轮精度等级为 IT7,齿面为软齿面,查《机械设计》 P196 表104,得 421KH .β ,结合 9910hb . 查《机械设计》 P197 图 1013,得  331KF .β 载荷系数βα FFvAF KKKKK  ( 751KA . ) 3) 按实际载荷系数算得的齿轮模数 mm7632KKmm 3FtFntn .( 齿轮模数 m1272m nt . ,载荷系数 31KHt . ) 对比计算结果,由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 nm 大于由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计算的法面模数。 从满足弯曲疲劳强度出发,从标准中就近取 mm3mn  ;为了同时满足接触疲劳强度,需按接触疲劳强度算得的分度圆直径 3  来计算小齿轮的模数,即4122mc o sdz n33 . β 取 23z3  ,则 6081uzz 34 . ,取 81z4  , 3z 与 4z 互为质数。 4. 几何尺寸计算 (1) 中心距 β2c os )mz(za n43  mm78160a . 圆整中心距为 160mm (2) 修正螺旋角 2a )mz(zar cc o s n43 β  (3) 小、大齿轮的分度圆直径 βcosmzd n33  βcosmzd n44  mm7770d 3 . mm23249d 4 . (4) 齿轮宽度 3ddΦb  (齿宽系数1Φd  ) mm7770b . 取 mm75b4  , mm80b3  5. 圆整中心距后的强度校核 齿轮副的中心距在圆整后, HK 、 εZ 和 FK 、 εY 、 βY 等均 产生变化,应重新校核齿轮强度,以明确齿轮的工作能力。 (1) 齿面接触疲劳强度校核 按前述类似做法,先计算βεσ ZZZZu 1udΦTK2EH33d3HH 中的各参数。 计算结 果如下:5933424141031751KKKKK HHvAH .....  βαmmN1 0 53 6 51T 3  . 1Φd  mm7770d 3 . 2381zzu 34  442ZH . 21E M P a8189Z . 6 9 801 . 6 4 91 . 6 6 9)6 6 91(13 6 4 914)(134Z... αββαε εεε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