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机构改革难点及对策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乡镇机构数量巨大、 情况各异,采取单一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可以说,乡镇机构不从根本上理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不利 , 也会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障碍性内容,在一些地方可能造成尾大难除 ① 党国英 .村 民自治终会衰弱乡镇自治宜速推行 [N].载 南方农村报 ,2020年 07月 21日 本科毕业论文 第 5 页 /共 12页 之势。 本文以宿豫区为例,重点从其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人员分流问题和财政负担问题入笔,试分析问题形成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 第二章 宿豫区政府机构改革概述 宿豫区基本概况 宿豫区为江苏省宿迁市所辖 三 县两区之一,位于江苏省北部,居徐州、淮安、连云港二市的中心地带,处于徐连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 1987年 12 月,经国务院 批准撤县建市 (县级 )。 1996 年 7 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成立宿豫县。 2020 年 3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原宿豫县,成立宿豫区,全区现辖 13个镇、 3 个乡,总面积 1158 平方公里,总人口 68 万。 ② 宿豫区机构改革现行状况 宿豫区前身是原县级宿迁市。 曾在全国率先推行“公推公选”、“公推 直 选”乡镇党政领导班子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而引起轰动。 2020 年 6 月,宿迁市宿豫区又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列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之一。 改革前,全区 17 个乡镇共有 102 个事业单位,从业人员 1327 人,存在着领导职 数过多、机构人员臃肿、财政负担过重、“大锅饭”思想严重等现象,管理体制与农村实际需求极小适应。 ③ 对此,宿豫区委、区政府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对乡镇机构改革进行试点这一有利时机,审时度势,迎难而上,率先对全区的乡镇机构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 按照中央的要求,宿豫区在乡镇机构改革中,重在推进乡镇政府转变服务职能、转变管理力一式,增加兼职、增强竞争,减少领导职数、减少工作岗位,进一步深化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机构,转换用人机制,转换事业人员身份,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社会保障 机制,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接受以前几次改革的教训,区委、区政府对这次改革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 ② 百度百科 ,[EB/ ③ 何首君 、 袁彩 、 朱志远 .宿豫乡镇改革一改到底 [N].载农村工作通讯 ,2020 年 12 月 本科毕业论文 第 6 页 /共 12页 到既扎扎实实,又积极稳妥地推进。 第三章 宿豫区政府机构改革难点 宿豫区政府机构改革难点 概 述 首先, 行政运行程序复杂,行政效率低下目前我国有些乡镇政府为程序而程序,行政运行程序非常复杂,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行政效率。 其次, 行政调控过程中的负控制行为乡镇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要对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以使其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乡镇政府的调控有两种情形,即正调控和负调控。 正 调控指如果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表现与行政权的总体目标价值、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使其得到有效遏制,回归到正常状态。 负调控是行政相对人的行为表现与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是一致的,而与一些乡镇政府的利益不一致时,乡镇政府在部门利益优先的价值准则的推动下,通过行政调控使其与自身利益保持一致的调控行为。 乱罚款、乱收费、乱摊派就是典型的负控制行为。 最后, 乡镇机构缺乏改革的路子大量历史和现实的研究表明,“行政体系天生有一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的倾向,行政改革的内部动力常常是有限的,并且会由十各种各样的原因受到侵蚀。 任何一次机构改革都是以人员及财政问题为重点改革对象,但都未能完美解决这两者出现的问题,本文将从这两方面入笔,试分析其原因并寻找解决对策。 人员分流问题分析 现状 人员的分流是宿豫区乡镇机构改革的难点,也是乡镇机构改革的关键。 前几轮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通过加工资鼓励人员提前退休,但这并没有取得良好效果,由于没有妥善的安置办法,加上政府层面的妥协,以至于形成“分而未流、流而为走”的局面。 人员分流难的原因主要是 :思想观念有障碍,认识难。 分流渠道出口窄,实施难;人员素质不够高,适应难。 分流人员心存优 虑,安心难。 本科毕业论文 第 7 页 /共 12页 形成原因 ( 1)分流人员的“官本位”思想严重。 中国几千年封建历史所形成的“本位主义”思想、“学而优则仕”观念,小生产封闭观念、人治的观念、重官轻工商的观念等等,都是经济欠发达乡镇政府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思想障碍。 中国的政治文化是传统文化价值观和高度集权化价值观的统一,是一种臣民文化。 虽然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思想领域的解放运动不断,但“官本位”的价值取向并未得到完全清除。 官僚政治是现代化进程中政府行为发生依赖的最佳形式,但它在当代中国又是一把双刃剑,并对机构改革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官本 位”思想是机构膨胀的深层次原因。 ( 2)乡镇经济不发达而分流人员素质不高,分流渠道狭窄,再就业难。 由于乡镇经济不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