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设计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命名为东方水韭, 为我国特有种。 本 次 规划 外业调查过程 中 ,外业人员在松阳县 安民乡 安岱后村发现 两处 新居群,丛数较多,生长良好, 新闻媒体也进行了 宣传 报道, 课题组 已 建 议 当地政 府将 此 地 规划为 保护小区 , 采取具体措施 加强保护和宣传。 长喙 毛莨泽泻 ( Ranalisma rostratum) 国家 Ⅰ 级重点保护 植 物 ,属 被子植物门,泽泻科, 毛莨泽泻 属。 1930 年曾在本区采到一份标本,后在浙江省内一直再 未发现。 湿地非生物资源 水资源 丽水年降雨丰沛,水资源量丰富。 2020 年底水资源量为 108m3,比多年平均偏多 %, 占同年全省水资源总量 ( 108m3)的 近 1/4。 人均水资源量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 8 8780 m3,是同年全省人均水平 ( 1814 m3)的 近 5 倍。 产水系数全市平均 ,产水模数为 104m3/Km2。 图 14 丽水市与全省 其他地市 水资源总量比较图 %%全省其他地市水资源总量之和丽水市水资源总量 图 15 丽水市与全省人均水资源量比较图 ( 单位: m3) 181487800202040006000800010000全省 丽水市全省丽水市 全市有大中型水库 30 座, 2020 年末蓄水总量比 2020 年末 ( 108m3) 多 108m3。 全市总供水量为 108m3,其中地表水资源供水量为 108m3,占 %。 全市总用水量 108m3, 水资源利用率 %。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 %,工业用水占 %, 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占 %。 城乡居民人均用水量。 全市各河流水质良好,主要河流评价河段总长度 1246km2,符合Ⅰ~Ⅲ类水标准的河长 1215km2。 城市内河和江河流经个别城镇的河段有污染。 全市水库水质良好。 图 16 全市河流水质分类图(河长百分比) 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 9 %%%%%Ⅰ类Ⅱ类Ⅲ类Ⅳ类Ⅴ劣类 农地储备资源 湿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 丽水 市国土资源部门统计数据,与湿 地相关土地类型主要有:农田、林地、牧草地、水域、滩涂等 ,其中 能够 作为农地储备资源的湿地 ,主要是一些滩地及河流沿岸的泛洪平原 ,并且此类湿地数量不多。 建国后,经多次垦造地,留下的未利用地已所剩无几,今后不宜提倡作为农用地进行开发。 港口航道资源 目前,丽水市航道总里程 ,其五级航道 ,六级航道。 丽水市有主要港口 2 个青田港和丽水港,青田港现有 100~ 500t 级泊位 21 个。 丽水市 港口航道资源主要分布在河流、 大型蓄水区 湿地。 丽水市 历史上 水运航道主要是 瓯江和乌 溪江, 1979 年湖南镇水库的建成使得乌溪江至衢江航道停航,现只是水库区域内通航,所以丽水航道资源基本分布于瓯江水系。 瓯江贯穿整个浙江南部山区,流经丽水、温州两地市,内河有良好的水运条件,历史上瓯江航运曾经有过辉煌的一页。 瓯江干流龙泉至丽水段航道长 126km,沿线有 13 个 停靠埠 ,现可通航 20~ 30t 船舶。 省干线航道瓯江丽温段从丽水大水门码头经 10 个 停靠埠 ,至温州西门内港站长约 122km。 其中丽水至温溪段航道处于瓯江中游河道,全长 ,现可通航 50t 船舶。 温溪以下乘潮可通航 500t 级的海轮。 温溪镇东 3 公里外建有 青田 海港码头,建有 500t 级浮码头、 500t 级栈桥式硬码头和驳岸式小船码头各一座,设航标 21 座。 瓯江支流小溪自景宁县沙湾至青田县石溪镇溪口,通航里程 141km,沿线主要 有9 个 停靠埠,现可季节性通航 3~ 10t 船舶。 瓯江支流松阴溪松阳县西屏至丽水市大港头,通航里程 41km,现可季节性通航 3t船舶。 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 10 矿物资源 砂砾料资源分布于各河流水系心滩、河漫滩,且主要集中在 河流 中下游地区。 瓯江中下游水域宽阔,支流纵横,河滩众多,砂砾料资源丰富。 随着经济的发展,九十年代以来个体采砂业发展很快, 不规范开采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过渡无序和不规范的开采,不仅造成黄砂资源的流失,而且也破坏了规划河段水域环境。 针对规划河段采砂存在的问题,丽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治理和管理工作会议,并制定相关开采利用规划,整顿和规范砂石开采秩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另外 瓯江沿岸的矿石资源众多,储量可观,如已初步探明铅锌矿储量 1274 万 t,高岭土储量 10 亿 t,凝灰石 36 亿 t,此外还有氟石、莹石、花岗岩、叶腊石等,且开采条件也较好。 旅游资源 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同时也是一种景观资源。 丽水市被誉为“秀山丽 水浙江绿谷六江之源” , 充分说明湿地 在 丽水旅游资源中 贡献 之巨 大。 丽水以其生态 优美 的整体优势在我省 乃 至全国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影响。 丽水市的湿地景观资源主要有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及古迹和建筑等类型。 其中以水域风光类旅游资源最为丰富 ,如观光游憩河段或蓄水区、沼泽与湿地、潭池、悬瀑、跌水、地热等等。 据近期 丽水市 旅游资源普查初步结果显示, 全市共有旅游资源单体 2126 个,其中与湿地景观资源密切相关的水域风光类单体数量就有 182个 ,占丽水市全部单体总数的近十分之一,反映出湿地类旅游资源相对较丰富的数量特征。 丽水市 水域风光类旅游单体资源拥有该类型中的 4 个亚类、 8 个基本类型,其中属优良级 (三、四、五级) 旅游资源有 41 个,占 %。 瓯江是丽水市水域风光甚至整个旅游资源体系相互联系的纽带,串起九个县(市、区)的景观资源,成为旅游资源最 富 集地带,是丽水旅游的灵魂和主线。 湿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丽水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山林苍翠,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誉为“全国生态第一市”。 丽水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用绿色保障着浙江的生态安全,是浙江的生态大后方。 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 11 ( 1) 河流湿地 是 丽水天然湿地的主体,瓯江是整个湿地资 源体系中独一无二的承载体 河流湿地总面积 hm2,占全部天然湿地面积 hm2的 %;显而易见,丽水湿地最大的特点就是河流众多,这由其多山的地形所决定的。 瓯江作为浙江省第二大内河,其流域面积占浙江省陆域面积的五分之一,丽水市的 %,誉为丽水地区的“母亲河”。 湿地资源中仅河流湿地面积中就有 %属于瓯江水系,另外其他的湿地类型如河口水域、三角洲、蓄水区、沼泽湿地、泛洪平原也大多源于瓯江水系, 所以说瓯江是整个丽水市湿地资源独一无二的承载体。 ( 2) 沼泽湿地占全 省此类湿地面积的比重大,并且海拔高,多 呈现为 溪源湿地 特点。 据《浙江省湿地保护规划 20202020》的调查数据显示,全省沼泽湿地面积 493 hm2,而丽水地区就有 hm2,占这一数字的 %。 丽水沼泽湿地 的 特点还体现在分布海拔高, 多分布于溪流的源头。 但虽着湿地分类研究的发展, 国内 专家 已 提出 溪源湿地 概念 ,并建议归为此类 ,其中最为典型是景宁望东垟湿地。 溪源湿地 简而言之,就是溪流的源头,随着湿地分类的发展,溪源湿地在湿地分类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 本规划 中沼 泽 湿地类型 仍 采用 传统分类 方法。 ( 3) 湿地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珍稀濒危物种种类多,也是多种水禽的越冬和珍稀侯鸟迁徙的停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 丽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多样性 丰富的生物资源, 维管束植物 有 274 科 1122属 3546 种 , 野生动物 5 纲 38 目 110 科 304 属 505 种。 其中湿地 水生维管束植物共 40科 73 属 116 种,且珍稀濒危物种多,仅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就有中华水韭、东方水韭、长喙毛莨泽泻 3 种 ; 珍稀濒危的 湿地 动物种类也很多 , 如 鼋 、大鲵、水獭、花鳗鲡、香鱼、虎纹蛙、崇安髭蟾 等。 丽水河流纵横,衍生出的湿地类型丰富,如河口水域、江心洲圩 、河漫滩、库尾消落区、滨水沼泽地、农田和主要泄洪、滞洪区等这些都成为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重要 栖 息地。 ( 4)湿地资源多样,湿地景观 旅游 资源优势独特。 湿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 丽水 市湿地资源类型囊括了浙江省除海洋资源外的几乎所有类型。 生物资源主要有蔬食类、药用类、绿化与园林观赏类、饲料类、纤维类、淀粉类、野果类等植物资源,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鱼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 12 类、软体类和甲壳类等动物资源;非生物资源主要有水资源、土地资源、景观旅游资源、港口航道资源、内陆水能源以及砂砾料、粘土、高岭土、 铅锌 等矿产资源。 其中水资源、景观旅游资源、内陆水能源等属于优势资源。 尤其是以 “秀山丽水浙江绿谷六江之源” 为代表的湿地景观旅游资源,优势独特,开发潜力很大。 ( 5) 以天然 湿地为主, 但 天然湿地 面积 正 日趋减少 除 水田 和灌溉沟渠以外的 人工湿地面积 (绝大部分为蓄水区) 仅 hm2, 不足 天然湿地面积 hm2的 1/3。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湿地资源面积动态性变化 明显 ,由于基建占地、水利设施建设等原因,近年来天然湿地面积呈现下降的趋势,而人工湿地面积在逐年增加;山地沼泽等湿地类型随着湿地自然演变的进程 及 人为活动的干扰 ,其面积也在逐年减少。 从 湿地资源质量动态变化看,人类活动对湿地资源质量影响日益明显,如水库、拦河坝和自然河道裁弯取直等工程建设,改变了河流的地貌特征。 虽然这些工程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但另一方面造成了对河流生态系统的胁迫,导致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的退化,对区域内的湿地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产生重大影响。 由于社会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人类对资源价值评价和资源的配置。 ( 6)湿地资源分布区域性明显 全市按地形大致可分为 东北 部河谷 盆 地、中部低山丘陵河谷、西南部中山三个 部分,湿地资源空间分布特点也遵循 此 区域特点。 由于六大水系覆盖整个丽水地区,所以 永久性河流湿地 三个区域都有相当数量的分布,但中东部是瓯江干流区域,所以 永久性 河流湿地面积最 大 ,占 此 类型湿地总数的 %;北部 盆 地多为 河口水域、三角洲、 泛洪平原、养殖水面 ; 中东部多为蓄水区、部分沼泽湿地, 且大中型水库多分布于此; 西南部多为沼泽湿地 ,另有少量 山塘水库, 多数 单体面积不大。 湿地保护管理现状 保护现状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它对人 类有着巨大的、持续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世界环境保护和 可 持续发展保障的核心问题。 物种多样性得到保护的同时基因多样性也得到保护,湿地是1 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现状 13 个独特的生态系统,是物种基因库。 因此,湿地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保护归根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丽水珍稀动植物种类众多,如水生 珍稀动物有 鼋 、大鲵、水獭、花鳗鲡、香鱼、虎纹蛙、崇安髭蟾 等;水生珍稀植物有中华水韭、东方水韭、长喙毛莨泽泻等。 鼋在全国范围 数量 已非常 稀少,比大熊猫更为濒危。 其中青田地区的鼋种群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分布种群。 20~ 30 年 前 , 鼋还是瓯江水域还是 比较常见的,但随着道路交通,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鼋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为保护这一珍稀濒危动物现以建立 了 省级 自然 保护区。 东方水韭 是我国专家 在松阳首次发现 的新物种 , 命名为东方水韭 ,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和政府已 出台管护措施加以保护。 保护区和重要湿地建设 丽水现有浙江省青田鼋、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 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 2020 年的第一批、 2020 年的第三批全省重点自然保护小区中,丽水共建设有 8 个湿地类自然保护小区,现有 4 个保护小区 并入 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保护区建设范围。 2020 年 12 月,我省第一个国家 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区“浙江省青田鼋自然保护区”建立 ,对鼋进行就地抢救性保护, 研究 生态学特性,探索饲养技术,攻克繁殖驯化技术等。 保护区 后 升级为省级保护区 ,县政府 也 于 2020 年设立了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鼋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由省渔业行政管理部门统一领导,由青田 鼋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负责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2020 年建立景宁望东垟高山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高山湿地 6 块,其中最大的 面 积为 40 hm2。 望东垟高山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特别是分布在 湿地中的森林群落江南桤木,不仅在浙江绝无仅有,在全国也十 分罕见,保护 区内 共有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5 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34 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 44 种。 东方水韭 在松阳 的 几处 分布居群, 在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已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分布点第一山脊线以内暂缓批准采伐, 组织 专人巡护,禁止人、畜的破坏, 并开展宣传教育。 拟建保护小区,加强资源的保护,开展人工繁育试验和异地保护研究。 瓯江莲都碧湖段至城关段 湿地 生态系统现状良好,滩地资源丰富、是 众 多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良好栖身场所、并有通济堰 等 历史文化景观,是 整个瓯江湿地走廊的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