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善二期暗挖电力_施工组织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制点设置。 ① 平面控制测量是确保隧道在规范允许误差内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面控制网精度应为国家三、四级平面控制网,本工程采用由北京测绘院提供的地面控制网系统并将控制点转移到安全地点并加以拴桩,井间拴桩 2~3 个,埋设稳固可靠可长时间使用,经复核后报监理验收。 ② 联系测量时采用联系三角法或前方交会法在竖井内设 2~ 3 个点并多次复核,调整洞内测量控制点 ,通过竖井测量使地下控制网与地面上形成统一的坐标系统。 ③ 包括施工导线的布设,隧道中线和高程的放样,采用分级布设导线法,应尽可能将导线沿着隧道的中心敷设。 在洞内中心控制点方面,本工程利用吊锤线投点和联系三角法进行多次定向,在隧道拱顶画出永久性中线标志。 在暗挖施工过程中,利用中间法和倒尺法,先测设较低精度临时水准点,在测设较高精度的永久水准点,点间距一般为 30~ 50m,而且定期根据地面水准点进行重复测量。 由于地下导线是布设成支导线的形式,而且每测一个新点,中间要隔上一段时间,因此在每次测定新点时,将以前的控 制点进行校核,应尽可能减少仪器对中误差及目标偏心误差的影响。 ④ 施工控制点设置: 根据地下工程的特点,测量控制点布设在隧道底部及两侧墙下半部,中线控制点返到拱顶上,应用串线法随开挖区布设激光指向仪,洞内控制点在 16 施工期间应妥善保护,并建立 建 全导线复核制度。 ⑤ 竖井垂直度测量: 竖井圈梁施工完毕后,在圈梁上用经纬仪打出十字点,用铅锤直尺按规范要求检查。 施工监控测量 施工监控量测的目的 施工阶段的监控量测是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的重要组成环节。 它是指在地下工程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土体、支 护结构的动态和周围地表环境条件的变化及时进行各种必要的监测和分析 ,并将监测到的有关地层、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以及施工对环境影响的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和施工单位,以指导设计与 施工 及时调整施工。 对于三处平行现状的过街天桥的施工监测,将委托第三方监测及方案评估。 其目的主要是: ( 1)通过监测,了解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压力的变化规律和土体的稳定性,指导施工,保证地下工程的顺利完成; ( 2)通过监测,及时掌握支护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状态,控制和调整支护方案,保证结构安全和人身安全; ( 3) 通过监测,判断地下工程施工对周围民 房和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加强环境保护 , 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 4)现场的监测数据既是检验预定的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和调整施工方案的基础;现场量测数据和分析结果的及时反馈是达到优化设计,保证地下工程安全、经济、优质完成的必要手段。 ( 5)通过施工前对临近民房的既有裂缝进行量测、录像记录,用以评价监控量测的有效性、且作为拆迁的历史资料。 本工程地处繁华市区,地面建筑物较多,地下结构较复杂、交通繁忙,地下管网密布,这些因素增加了施工难度。 因此,施工期间的监控量测更为重要。 施 工监控量测仪器 (施工监控量测仪器设备一览表见附表 51) 施工安全监测的部位 浅埋暗挖的施工监测主要有:竖井和隧道施工监测;以及 隧道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的保护性监测。 具体监测内容见: ( 浅埋暗挖施工 主要监测内容表见附表 52)。 17 测点的布设和监控量测的实施 ( 1)沉降监测 采用精密水准仪和铟钢塔尺按二级水准测量进行,包括地表沉降、重要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等。 在竖井和隧道开挖前,在地形影响范围外便于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埋设测量基准点进行水准网布设后的首次观测时,应适当增加观 测次数,一般取 23 次的数据作为测点的初读数。 ( 2)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 在竖井和隧道开挖前,在其地层变形影响范围外可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埋设基准点,作为水平位移监测的基本依据。 并以全站仪观测待测点与基点的边长和方位角的变化,以确定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 ( 3) 现有建筑物、构筑物应力观测 对于已有构筑物的应力测试采用高精度表面应变计进行。 将高精度表面应变计粘接或用栓钉固定在结构物表面相关位置,并固定好引线,做好防潮处理。 监控量测的组织和管理 本工程地处繁华市区,地面民用建筑多,交通流量大。 地质 条件复杂,地下管线交错,暗挖施工难度很大,监控量测尤为重要。 项目经理部将成立专业监控测量队伍承担监控测量任务。 该队伍由项目总工程师、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小组组成,使施工完全进入信息化控制。 ( 监控量测 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能 图见附图 52) 监控量测数据的处理和资料的整理 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对比实测数值与初始数值、绘制各种时态曲线,用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根据位移,应力变化趋势推算最终结果,与预控值相比较,确定土体及支护结构的安全稳定性,提出分析意见和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及时反馈,以调整施工参数,并提交成果报 告,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观测点布置图、观测方法及精度要求;本次监测的应力、位移及累计值;观测成果汇总表及各种时态曲线图;有关工程进度和荷载变化、根据监测数据等实测情况;计算和预测应力、位移的最终结果以及分析意见以及修正措施;经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观测、计算和校核责任人等。 监控量测的责任制和质量保证措施 成立监测管理小组,由领导及有经验的专业监测人员组成,制定针对性 18 计划并使监测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建立质量责任制,确保施工监测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 ( 1)观测前,对 所有仪器设备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核,确保观测的稳定可靠性和观测的精度; ( 2)观测前,采用增加测回数的措施,保证初始值的准确性; ( 3)制定各点位的保护措施。 定期对使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行稳定性检测,有怀疑就立即进行复核,有问题时及时恢复,监测时采用相同观测路径及方法; ( 4)建立监测复核制度。 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 5)每个工程项目的监测资料必须保持有完整、清晰的监测记录、图、表、曲线及文字报告; ( 6)建立监测成果反馈制度,采用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处理。 对大量的信息使用计算机绘图和分析。 求出变 形回归议程以推算最终位移和掌位移变化规律,及时将监测信息及监测成果反馈给监理和施工现场,以便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施工参数。 异常情况的判别和对策 制定量测监控方案时应根据有关规范、规程、计算资料和设计文件确定监控量测项目的管理基准值,并把管理基准值的 70%时定为监控量测项目的警戒值。 在量控监测的过程中,若发现观测值达到了警戒值,则应进一步加大观测频率,密切观测。 当监测数据达到或超过管理基准值时,应停止施工,报告监理,并向监理报送应急补救措施,修正支护参数后方能继续施工。 测量质量保证措 施 精密导线控制测量、精密水准控制测量,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使用其规定的仪器设备,所测成果必须在规范限差内,如有超限必须重测。 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冻土及其融化后进行联测,及时发现误差,保证基准点的准确性。 为保证达到测量精度要求,确保工程质量,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保证: ( 1)工程开工前制定具体的《测量方案》,并上报主管部门; ( 2)施测人员由具有丰富地下铁道测量经验的持证人员担任,其成员有测量工程师、大专毕业生、测量技师、高中级工组成; ( 3)现场交接桩时,均需有交接桩记录,记录必须内容完整 、签字齐全; 19 ( 4)实测前作好与相邻标段内控制点的贯通联测工作,确保测量控制点的相互衔接; ( 5)原始数据必须标明日期、施测人、校核人; ( 6)所有测量结果必须经专人复核后,方可用于指导施工; ( 7)所有测量仪器必须达到其标称精度,并在年检期内; ( 8)对所有测量数据进行信息化管理,采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相关计算、处理分析; ( 9)对于激光指向仪要随时检查调正,以保证激光束的准确性; ( 10)有效的保护一切基准点和其他相关标志,直至工程竣工验收结束为止; ( 11)保证在工程验收时,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所需的测量 仪器和必要的劳务。 竖井初衬施工技术方案 锁口圈梁布设及竖井施工 施工竖井采用网构喷倒挂的方法进行竖井施工,为保证竖井结构稳定,在井中设现浇钢筋砼圈梁锁口,圈梁下安装第一榀网构钢架时要分步安装并 距锁口圈梁底部 200mm,不能全断面安装后喷射混凝土再施工。 支护初衬砌厚250mm,网构钢架支撑沿竖井每 一榀,竖向用 Φ20@1000 钢筋连接,两层呈梅花状布置。 并与竖井锁口圈梁插筋焊接(伸入圈梁 40d)焊接不小于10d,钢筋焊接成一体,沿钢支撑内主筋外缘横向间距 1m,竖井满铺Φ6@10010 0 钢筋网片,钢筋网片为内外双层,应与网构钢架焊接,钢筋网片与钢筋网片之间的搭接长度按照施工现场规范要求进行。 竖井采用 2[16a槽钢对扣满焊施作斜角支撑做为临时支撑 ,每隔两榀一道。 浇注圈梁用 C30 混凝土,经养护待强度达到 75%后,进行竖井侧壁一衬结构施工。 竖井应按设计开挖,土方开挖应分层进行,每次开挖高度不得大于。 开挖前打环向锚杆,竖直方向两榀一打,水平间隔 1m,上下错开,角度 15~ 20176。 ,锚杆直径 32mm,长。 根据土质情况,可沿井壁 1/2 或 1/4对角线开挖,以保证井壁的竖向稳定。 安装竖井环 向钢格栅,焊接纵向连接筋,铺设内外钢筋网,分次喷射混凝土 250( 300) mm 厚至未开挖的土体,分层重复开挖支护,直到井底。 竖井到底后,在井底中部开挖 1m 深方或圆的土斗坑,在稍偏位置开挖集水坑,底板其余部分用喷射混凝土封底,采用 C20 混凝土,厚 300mm。 竖井底 20 板钢筋均采用钢筋绑扎, Ф14@150 双层双向,与周围拱架焊接牢固,再喷射砼,施工中应将隧道中心点,高程控制点及时引入竖井。 竖井龙门架的结构验算: 龙门架设计可吊最大重物为 5t,主梁及横梁采用工 36a,横梁跨度为 ,主梁为 12m。 ( 1)横梁强度及刚度验算: M= cmkgPL  6 2 5 0 0 05005000414 S= 2/ 2 5 0 0 0 cmkgWM  K= 1 41 7 0 0][ SS 1 故强度满足要求; f= cmEIPL 500500048 63   [f]= cmL  f[f]故刚度符合规范要求 ( 2)主梁强度及刚度的验算 M= cmkgPL  61018005000414 S= 26 / 1 4 2875101 cmkgWM  K= ][ SS 1 故强度满足要求; f= cmEIPL 5 8 0 8 0 05 0 0 04863   [f]= cmL 2400 f[f]故主梁强度、刚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竖井架子安装 竖井架子布置方向根据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提升架分两跨、前跨长 5m,宽 5m,位于竖井顶端。 后跨长 7m,宽 5m,以保证较好地利用现场条件进行临时性堆存土。 竖井架子的支承基础 5m 跨两端作用于预先埋置的两根 25工字钢,两根工字钢采用焊接连接,其它支承点应采取相对独立的基础来承担竖井出土架 21 子的自重及吊运重物等时所发生的一 切荷载,每个基础的断面形式为 现浇 C20 砼,在基础中应预埋钢板,以便于立柱与基础的连接,钢板厚度 20mm,平面尺寸为 400mm400mm ,在预埋钢板上焊接 4 根直径 28mm 钢筋,钢筋长度为。 钢筋与钢板的焊接应当牢固、饱满。 竖井架子的起吊设备为 2 台 5t 电葫芦,基本上满足电力暗挖的进出料的荷载要求。 有其它情况,可临时采取起重机来满足暗挖施工连续作业要求。 (竖井龙门架设图见 附图 53)。 竖井的施工顺序如下:竖井架子基础 锁口圈梁砼 竖井架子安装 竖井出土 网构钢架支撑、网片安装 封底 开马头门。 开 马头门 作为结构工程马头门是一个局部受力部位,施工时要严格按照程序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同一竖井内的马头门不能同时开门,先开的马头门进尺达到15m 后再开下一个马头门。 施作前,沿拱部外轮廓线打长 ,Ф 32 导管,环向间距为 300mm,仰角为 50— 80,沿拱部外轮廓线排列超前小导管注浆。 方竖井 开马头门时,自上而下用风镐破除拱顶部位井壁混凝土,将井壁钢格栅切割,安装隧道第一榀拱架的上拱,将井壁钢格栅与拱架连接并 焊接牢固。 沿第一榀拱架上拱,根据土质情况向前掘进 500mm,紧贴第一榀拱架安装第二榀拱架的上拱,相距500mm 安装第三榀拱架,焊接内外连接筋,并铺设内外层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 沿上拱继续向前掘进 500mm,安装第四榀拱架的上拱,焊接内外连接筋,并铺设内外层钢筋网和喷射混凝土,形成上拱超前的台阶型。 最后破除隧道下部的井壁混凝土,将第一榀隧道拱架两侧立腿与竖井破除格栅垂直焊接牢固,喷射混凝土,完成马头门的开启。 竖井榀架要同隧道榀架连接。 圆形竖井开设马头门时第一榀不设上拱格栅,只做边墙和底拱,每二榀格栅上拱与竖井 割断的格栅用同直径、同规格的钢筋焊接牢固,其余方法同上。 超前管棚支护 ( 1)钻孔 : 对于正常循环的超前管棚,一般相邻导向间距 300mm,钻孔外倾角度仰角 5~ 8 度为宜,采用引孔打入法,钻孔机具采用风动凿岩机或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