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万吨食品级co2生产工艺的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较丰富的 化学 物质之一,其来源分为天然的和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两种。 CO2 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固态(干冰)三种形式,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 CO2,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 接而成,相对分子 质量 为。 CO2的性质 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能溶于水, 密度 比空气略大的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 干冰 ,又称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 温室效应 的主要来源。 不能燃烧,容易液化,在临界温度以下加压,可使 CO2气体液化为无色的液态 CO2。 CO2的用途 根据 CO2质量,性质,有不同用途,可分为食品级 CO2和 工业 级 CO2二种。 二氧化碳的用途比较广泛,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市场前景良好。 食品级 CO2的用途 (1)饮料和啤酒行业: 饮料和啤酒行业是食品 CO2主要市场,目前我国饮料和啤酒消费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这一行业对 食品 CO2的需求将会以每年 25%以上的速度增长。 (2)烟草行业: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以及对食品添加剂的严格要求,为食品 CO2进入烟草行业提供了很大的机遇,液体食品 CO2用于烟丝膨化可使每箱香烟节约 ~ 原料烟丝,而且烟丝膨化质量也有很大的提高。 卷烟行业以年产 3000 万箱计算约需 CO2190 万吨 /年。 (3)防腐保鲜行业: 真正绿色食品的推广,在食品、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的防腐保鲜,粮食的杀虫与贮存等方面为食品级 CO2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 贮存速冻食品、航空食品、长短冷藏运输,摄影棚及舞台烟幕效果, 电子零件及金属制冷,医疗冷冻等均已大量使用食品级 CO2或制成干冰。 (4) CO2超临界萃取技术: CO2为萃取剂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在中药、食品、香料、石油化工、生物化工和环境化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CO2超临界萃取作为一项新兴、低成本、易分离的萃 3 取技术将会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 [1]。 工业级 CO2的用途 ( 1) CO2气体保护焊 CO2 气体保护焊是我国 焊接行业 重点推广的技术项目之一,随着推广速度的递增,预计年增长幅度在 10%左右。 ( 2) CO2灭火装置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宾馆、高级住宅、汽车 、企事业单位对 CO2灭火装置得配置也大幅度增长,所以 CO2在灭火器材中的用量也以年 8%~ 12%的幅度增长。 ( 3) CO2气肥 CO2 和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二种基本原料,农业生产产业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粮食基地、蔬菜基地的建立,为 CO2作为气肥应用于农业开辟了新的领域,预计其增长幅度也在 5%以上。 目前, CO2 在中药、食品、香料、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石油开采等方面已取得突破性 进展。 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低成本技术 ,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也为 CO2提供了用 ―武 ‖之地。 国内 CO2的市场概况 我国是能源 最大的消费国,也是能源浪费最大的国家。 目前 , 国内市场需求量增长速度为 15% ~ 20% , 2020 年 国 内 的 CO2市 场 需 求 量 已 达 到 760~860103t/a, 产能与市场需求矛盾日显突出。 目前 , 合成氨行业 , 一般都有大量的 CO2被闲置 , CO2是造成 ―温室效应 ‖的罪魁祸首 , 同时又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原料 , 应当如以利用。 据相关资料介绍,高耗能、低效率使得我们 GDP的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的能源以煤炭消费为主,其比重为 75%,石油约占 17%,水电约占 5%,天然气、核电约占 %。 我 国能源结构中低效、高污染能源占相当的比重,电能、石油、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太小,这样的结构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极大的污染。 我国是当今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远远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的主流。 煤炭的生产能力不是可以任意提高的,当煤炭年产量超过极限时,煤炭的开发难度加大,成本进一步提高及安全生产时时令人担忧,可持续增长难免成问题。 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精神,其中能源的循环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国 4 拥有可以开发利用的 CO2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来源为: ① 合成氨厂脱碳工序排放气; ② CO2气田气; ③ 酒精厂、啤酒厂排放废气; ④ 制氢装置副产气; ⑤ 石灰石锻烧窑气; ⑥ 石油化工副产气。 70 至 80 年代,国内合成氨厂、酒精厂开始回收利用 CO2,其生产规模均在 3000 吨/年以下,基本为自产自用或以销定产,当时国内 CO2产销量不足 3 万吨。 90 年代初,国内 CO2 产销量迅速增长到 20 万吨以上,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我国工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国内 CO2需求呈现快速增长。 至 1997 年底,国内 50 多家中型合成氨厂已建成了 34 套 CO2回收装置,总产能约 23 万吨 /年,其中最小规 模仅 1000 吨 /年,最大规模为3 万吨 /年,万吨以上 9 套。 国内酒精厂、啤酒厂也有百余家安装了 CO2回收、精制装置,总生产能力达 18 万吨 /年,其中最大规模为 2 万吨 /年,大部分为 1000 吨 /年;炼油厂、石化厂也建成或在建大型 CO2生产装置 10 余家,约占国内 CO2商品量的 50%。 华东石油地质局利用江苏黄桥 CO2气田、东北石油地质局利用吉林万金塔 CO2气田开发的南北两大气田气 CO2产品也先后投入市场,总生产能力在 15 万吨 /年以上。 2020 年以后,发展更快。 预计今后几年平均增长消费速度为 15%~ 20%。 国内 CO2 市场 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引起众多海外 CO2 公司的高度重视,上述 CO2生产装置的迅速发展,与海外著名气体公司的参与密切相关。 近年,世界各大工业气体公司,如英国的 BOC 公司、法国的法液空公司、美国的普莱克斯公司、 CBI 公司、日本的岩谷公司以及我国台湾的泾福公司等先后投资国内,在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的省市纷纷建厂。 其中英国 BOC 公司投资最大,在我国成立的合资公司最多,液体 CO2 的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也最高。 BOC 公司以其开发的新型 CO2生产 设备 作为资本投入方式,在我国已引进 8 套 1 万吨 /年的液体 CO2生产设备,其中 6 套已在 抚顺、大连、迁安、胶南、兴甲、资江等正式投产。 世界三大工业气体公司之一的美国普莱克斯公司独自经营的固体 CO2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回收巴陵石化排放的 CO2,第一期工程投资 800万美元, 设计 生产能力 3 万吨 /年。 法液空公司和泾福公司则分别立足青岛、上海等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合资开发、经营 CO2等工业气体产品,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如林德和上海焦化合资拟建 6 万吨 /年精制厂。 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使我国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国内广州氮肥厂,江苏华扬液碳公司在九十年 5 代采用催化氧化法净化 CO2生产获得成功 [3], 催化剂 和设备均立足国内,流程简单,自动化水平较高,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可达到国际标准。 国外 CO2的市场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 CO2 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共有 90 余套生产装置 ,其生产能力为 800104t/a: 主要原料为合成氨厂、制氢厂、石化厂和天然气加工厂副产回收的 CO2。 美国 % 的 CO2用于食品的冷却、冷藏、研磨和惰化 , % 用于饮料碳酸化 , 11% 用于油井气井操作 , % 用于碳酸盐、青霉素的生产及冷卸 , % 用于焊接、冷收缩 装配等金属加工 , % 用于灭火剂、气雾剂等其它方面。 美国 CO2生产装置的利用率在 60%左右,近几年产量基本维持在 450 万吨 /年。 日本 CO2的生产能力为 116104t/a。 市场需求量约为 100 万吨,应用领域与美国相比有较大差别,近几年,每年 8%~ 10%的速度增长。 CO2气体来源大致有五种 : 重油脱硫、制氢工厂的副产气、高炉炼铁副产气、石化厂副产气、酒厂副产气。 主要用于 CO2气体保护焊接、碳酸饮料、啤酒、冷藏食品、冷冻和炼钢 ( 转炉复合吹炼技术 )等。 西欧 CO2 消费量为 200104t/a, 其中液体 CO2 占 80% 以上 , 主要用于饮料碳酸化和食品加工 , 占 68%。 其次是焊接 , 占 8%。 其它占 24%。 固体 CO2大约占 19% , 用于运输冷冻 , 在西欧 , 德国 CO2 产量最大 , 有 31 家液体 CO2 工厂 , 主要利用天然气井分离的 CO2。 近年来 , 美国的 CO2 产量基本上维持稳定水平 , 日本每年则以 8%~ 10% 的速度增长 , 西欧 CO2市场今后几年消费增长速度每年在 4% ~ 8%。 表 国外 CO2 消费分布情况表 区域 食品 饮料 油气井操作 金 属加工 灭火、气雾剂 美国 46% 20% 11% 5% 8% 日本 12% 17% 44% 12% 西欧 68% 8% 国内 CO2的市场概况 我国是能源最大的消费国,也是能源浪费最大的国家。 目前 , 国内市场需求量增长速度为 15% ~ 20% , 2020 年 国 内 的 CO2市 场 需 求 量 已 达 到 760~860103t/a, 产能与市场需求矛盾日显突出。 目前 , 合成氨行业 , 一般都有大量的 CO2被闲置 , CO2是造成 ―温室效应 ‖的罪魁祸首 , 同时又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原料 , 应当如以利用。 6 据相关资料介绍,高耗能、低效率使得我们 GDP的成本居高不下。 中国的能源以煤炭消费为主,其比重为 75%,石油约占 17%,水电约占 5%,天然气、核电约占 %。 我国能源结构中低效、高污染能源占相当的比重,电能、石油、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太小,这样的结构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极大的污染。 我国是当今界上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远远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的主流。 煤炭的生产能力不是可以任意提高的,当煤炭年产量超过极限时,煤炭的开发难度加大,成本 进一步提高及安全生产时时令人担忧,可持续增长难免成问题。 国家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及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精神,其中能源的循环利用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我国拥有可以开发利用的 CO2资源非常丰富。 主要来源为: ① 合成氨厂脱碳工序排放气; ② CO2气田气; ③ 酒精厂、啤酒厂排放废气; ④ 制氢装置副产气; ⑤ 石灰石锻烧窑气; ⑥ 石油化工副产气。 70 至 80 年代,国内合成氨厂、酒精厂开始回收利用 CO2,其生产规模均在 3000 吨/年以下,基本为自产自用或以销定产,当时国内 CO2产销量不足 3 万吨。 90 年代初,国内 CO2 产销量迅速增长到 20 万吨 以上,市场初具规模。 随着我国工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国内 CO2需求呈现快速增长。 至 1997 年底,国内 50 多家中型合成氨厂已建成了 34 套 CO2回收装置,总产能约 23 万吨 /年,其中最小规模仅 1000 吨 /年,最大规模为3 万吨 /年,万吨以上 9 套。 国内酒精厂、啤酒厂也有百余家安装了 CO2回收、精制装置,总生产能力达 18 万吨 /年,其中最大规模为 2 万吨 /年,大部分为 1000 吨 /年;炼油厂、石化厂也建成或在建大型 CO2生产装置 10 余家,约占国内 CO2商品量的 50%。 华东石油地质局利用江苏黄桥 CO2气田、东北石油地质局利用吉 林万金塔 CO2气田开发的南北两大气田气 CO2产品也先后投入市场,总生产能力在 15 万吨 /年以上。 2020 年以后,发展更快。 预计今后几年平均增长消费速度为 15%~ 20%。 国内 CO2 市场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引起众多海外 CO2 公司的高度重视,上述 CO2生产装置的迅速发展,与海外著名气体公司的参与密切相关。 近年,世界各大工业气体公司,如英国的 BOC 公司、法国的法液空公司、美国的普莱克斯公司、 CBI 公司、日本的岩谷公司以及我国台湾的泾福公司等先后投资国内,在资源丰富、市场潜力较大的省市纷纷建厂。 其中英国 BOC 公司投资最 大,在我国成立的合资公司最多,液体 CO2 的 7 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也最高。 BOC 公司以其开发的新型 CO2生产 设备 作为资本投入方式,在我国已引进 8 套 1 万吨 /年的液体 CO2生产设备,其中 6 套已在抚顺、大连、迁安、胶南、兴甲、资江等正式投产。 世界三大工业气体公司之一的美国普莱克斯公司独自经营的固体 CO2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回收巴陵石化排放的 CO2,第一期工程投资 800万美元, 设计 生产能力 3 万吨 /年。 法液空公司和泾福公司则分别立足青岛、上海等重要沿海开放城市合资开发、经营 CO2等工业气体产品,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如林德和上海焦化合资拟建 6 万吨 /年精制厂。 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使我国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国内广州氮肥厂,江苏华扬液碳公司在九十年代采用催化氧化法净化 CO2生产获得成功 [3], 催化剂 和设备均立足国内,流程简单,自动化水平较高,成本大幅度降低,产品质量可达到国际标准。 详述国内 CO2消费分布和结构 我国国内市场需求量、消费结构各省市差别较大。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达省份需求量较大,其消费结构因各省市。年产5万吨食品级co2生产工艺的设计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用,随着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将会促进涂料、油漆业的发展,尤其是汽车涂料、建筑涂料、家用涂料、防腐涂料等会逐年增加。 再者,随着涂料新标准的实 施,重钙的使用量将会大大的增加, 2020— 2020 年,重质碳酸钙在油漆涂料中需求量以年均8%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 2020 年重质碳酸钙在油漆涂料中的用量达到 100 万吨左右, 2020 年将达到 200 万吨以上。 25 (
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工艺成熟、投资省、占地少、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方便的工艺。 工艺流程 本项目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和面(添加营养素)、面团熟化、一次压片、面片熟化、连续压片、切条、上架、剪齐、烘干下架、切断、包装等生产工序。 工艺流程如图 41。 图 41 生产工艺流程图 原料 和面(添加营养素) 面团熟化 一次压片 上架 切条 连续压片 面片熟化 成品 切断 烘干下架 剪齐 20
根据以上原则,在符合 GMP 要求的条件下,本次设计中,控制工艺条件为全封闭的空调控制系统,洁净区的洁净度要求为 300000 级,工艺流程图附后。 各主要工段的选择与设计如下: 粉碎 粉碎主要是借助机械力将固体物料微粉的操作过程。 起粉碎作用的机械力有冲击力 ,压缩力,研磨力和剪切力。 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原辅料一般均需粉碎,使物料具有一定的粒度,以满足制剂生产的需要。 粉碎可减小粒径
受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美 国、日本、德国和瑞典等国先后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车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 日本汽车研究所 1993 年用大型公共汽车、载货车使用 M8 M100 燃料,进行了6 万千米的道路试验,以检验发动机的耐久性、可靠性。 1994 年,日本奥托甲醇型汽车,用 7 年时间进行道路试验。 1996 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试用汽油、甲醇自由混合双燃料车
的辐射-对流排管系统,六管程设计。 采用双面辐射立式炉型,辐射炉管采用双面辐射形式布置。 ( 2)在线清焦技术 新设计的焦化炉系统,在装置不停工的条件下 ,可对加热炉某一 列管程进行在线清焦,从而减少停工检修次数,提高装置的经济效益。 ( 3)采用新型低 NOX燃烧器 采用新型低 NO燃烧器且采取小能量多台布置形式,以使辐射炉膛内的热强度分布均匀,延缓结焦并减少污染。 (
20世纪 50年代初,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炼油和化学工业发展迅速,泡罩塔结构复杂、造价高的缺点日益突出,而结构简单的筛板塔重新受到重视。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工业实践,逐步掌握了筛板塔的操作规律和正确设计方法,还开发了大孔径筛板,解决了筛孔容易堵塞的问题。 因此,50年代起,筛板塔迅速发展成为工业上广泛应用的塔型。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浮阀塔,它操作容易,结构也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