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挂钩模具设计_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L、 450 L和 500 L等模 架规格。 根据模具型腔布置可以选用的模架规格为: 250mm 250mm,再根据所选取的模架规格可通过标准模架。 表查得上、下模板的厚度为 40mm,垫板厚度为 63mm。 注射机参数校核 ( 1)最大注射量校核 注射机的最大注塑量应大于制品的重量或体积(包括流道及流口凝料和飞边),通常注塑机的实际注塑量最好在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 80%。 所以,选用的注塑机最大注塑量。 浇塑件机 VVV  ( 21) 式中 机V — — 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 , 单位 3cm ; 塑料V — — 注塑的体积,单位 3cm。 由给出的工件可大概计算出工件的质量约为 30g,两个工件的总质量为 60克,可计算浇注系统的 体积大概为 395cm。 所以 3360 6 6 . 3g0 . 9 0 5mgV c mcm  塑 件 ( 22) 浇塑件总 VVV  95  式中 浇V —— 浇注系统体积,单 位 3cm。 因 该产品 浇V = 395cm 31 6 1 .3 2 0 1 .6 2 50 .8 0 .8VVV c m  浇塑 件机 ( 23) 8 确定的注塑机注塑量为: 3201cm ,在 200 400 3cm 范围中。 所以,满足要求。 ( 2)模具闭合高度校核 模具实际厚度 H 模 =215mm; 注塑机最小闭合厚度 H 最小 =200 mm; 即 H 模 > H 最小 满足要求。 ( 3)开模行程校核 所选的注塑机的最大行程与模具厚度有关,故注塑机的开模行程应满足下式:  最小模机 HHS   mmHH 10521  ( 24) 因为  最小模机 HHS   2 6 0 2 1 5 2 0 0   245mm  12 5 1 0 2 5 9 5 1 0HH      130mm 式中 H1— — 推出距离 ; H2— — 包括注射系统在内的塑件高度 ; S 机 — — 注射机最大开模行程。 故满足要求。 通过对注射机各个参数的校核,都满足这次设计的要求,所以选用G54S200/400注射机。 注射模浇注系统设计 在设计浇注系统的时候对塑料的成形性能、产生熔接痕、排气、嵌件的位移几项原则进行了综合考 虑 ,本设计的浇注系统如下图 23所示。 9 图 23 浇注系统 主流道设计 主流道设在定模板上,并且位于模具的中心,与注射机喷喷嘴在同一轴线上,其为一圆锥孔,其小头正对注射机的喷嘴。 因喷嘴外形为球面,所以主流道小头孔端的外形应为一凹球面。 为了配合紧密,防止溢料,凹球面的半径应比喷嘴的球面半径略大 2~3mm。 主流道衬套的材料常用 T8A、 T10A 制造,热处理后硬度为 50~55HRC。 主流道衬套与定模板采用 H7/m6的过渡配合,主流道衬套与定位圈采用 H9/m9的过渡配合。 由于受型腔或分流道的反压 力作用,主流道衬套会产生轴向定位移动,所以主流道衬套的轴向定位要可靠。 主流道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 1)便于流道凝料从主流道衬套中拔出, 方便卸料, 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 锥角  4~2 粗糙度 Ra 与喷嘴对接处设计成半球形凹坑,球半径略大于喷嘴头半径。 ( 2)主流道要求耐高温和摩擦,要求设计成可拆卸的衬套,以便选用优质材料单独加工和热处理。 ( 3)衬套大端高出定模端面 mm10~5 ,并与注射机定模板的 定位孔成间隙配合,起定位隙作用。 ( 4)主流道衬套与塑料接触面较大时,由于腔体内反压力的作用使衬套易 10 从模具中退出,可设计定住。 ( 5)直角式注射机中,主流道设计在分型面上,不需沿轴线上拔出凝料可设计成粗的圆柱形。 主流道直径计算的经验公式: ( 出自 《 塑料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手册 》 P253) )(4 mmKVD  ( 25) 式中 D— — 主浇道大头直径 mm ; V— — 流经主浇道的熔体体积 3cm 注射量为 125 3cm ; K— — 因熔体材料而异的常数。 表 24 塑料常数 K值 塑料种类 PS PE/PP PA PC POM CA K值 4 5 故 mmD 1 254  所以主流流道的大头直径确定为。 图 24 主流道 11 表 25 注射机尺寸的选择 d1 16 20 25 30 d 注射机喷嘴直径 +( ~ 1) D 与注射机定位孔间隙配合 SR 注射机喷嘴球面半径 +( 1~ 2) 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的截面形状有:圆形、梯形、 u形、半圆形、矩形;分流道的长度应尽可能的短,少弯折的减少压力损失和热量损失;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为Ra。 分流道截面形状和特征比较如表 25所示。 表 26 分流道截面形状和特征比较 截 面形状 特征 热量损失 加工性能 流动阻力 效果 圆形 小 较难 小 最佳 梯形 较小 易 较小 良 矩形 大 易 大 不良 通过以上截面形状的对比,显然圆形截面形状效果最佳,但其加工较难,为此选用梯形截面形状。 分流道的尺寸见公式 26计算。 Lmb  ( 26) bh 32 mmL 105 gm 15 所以 40 .2 6 5 4 2 0 1 0 5b  12      式中 b— — 梯形大底边宽度 ; m— — 塑件的质量 ; L— — 分流道的长度 ; H—— 梯形的高度。 图 25 分流道截面图 又由于分流道中与模具接触的外层塑料迅速冷却,只有内部的熔体流动状态比较理想,因此分流道表面粗糙度数值不能太小,一般 Ra 值 m 左右,这可增加对外层塑料熔体的流动力,使外层塑料冷却皮层固定,形成绝热层。 浇口设计 注射模的浇注系统组成如图 26所示, 在本设计中;塑件采用 侧浇 口成形,其浇注系统如图 23所示 ,侧 浇口直径为  ,点浇口长度为 1mm,头部球~2mm锥角  为 3。 分流道采用半圆截面流道,其半径 R为 3~。 主流道为圆锥形,上部直径与注射机喷嘴相配合,下部直径为  6~ 8mm。 13 图 26 点浇口浇注系统 注射模具推出机构 塑件在模腔中成形后,便可以从模具中取下,但在塑件取 下以前,模具必须完成一个将塑件从模腔中推出的动作,模具上完成这一动作机构称为脱模推出机构。 第一部分是直接作用在塑件上将塑件推出的零件;第二部分是用来固定推出零件的零件,有推杆固定板、推板等;第三部分是用作推出零件推出动作的导向及和模时推迟推出零件复位的零件。 推出机构应使塑件脱模时不发生变形或损伤塑件的外观;推力的分布依脱模阻力的大小合理合理安排;推出机构的结构力求简单,动作可靠,不发生误动作,和模时要正确复位。 推模力的计算要将塑件从模腔中推出必须克服推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