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产服务基地。 我县被列为全省规划的 “东西南北中 ”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亮点县之一。 完成了柘林、江上等 5 个乡镇的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启动了附坝旅游码头规划编制和建设。 新引进了总投资 60 亿元的柘林集镇整体开发、总投资 亿元的西海温泉二期等一批 重大旅游项目,开工建设了庐山西海国际欢乐世界、云居山国际禅修院。 举办了吴城观鸟节 、凤凰山桃花节等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吴城古镇入选 省十大文化古镇(村),柘林镇易家河村和云山新民新村被评为 “最美乡村旅游点 ”。 截止 6 月底,共接待游客 万人次,增长%;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 亿元,增长 %。 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庐山西海是位于 省 市云居山 —— 柘林湖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简称“庐山西海”)。 庐山西海地处南昌、武汉、长沙、合肥四个省会城市的十字交汇地,地处 省 市的庐山西麓、昌九工业走廊中段,地跨 、武 宁两县。 距南昌市区 80 公里、 市区 86 公里、庐山风景区 88 公里,武汉市区 280 公里、长沙市区320 公里,合肥市区 430 公里。 云居山 —— 柘林湖(庐山西海)是 2020 年 12 月 31 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景区规划总面积 680 平方公里。 庐山西海风景区交通便利,永武高速公路和 10 316 国道贯穿全境;福银高速、大广高速、京九铁路擦肩而过; 庐山机场、南昌昌北机场分列两翼。 庐山西海以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天然养颜养生中心、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水上健身娱乐中心为发展定位 ,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打造“西海养生”品牌为特色的综合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进一步提升庐山西海整体形象,加快风景区旅游发展步伐,促进风景区的保护利用和科学发展。 根据《云居山 — 柘林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景区总体布局具体可概括为“一环三心六大景区,一城四镇六个度假村”,其中四镇即柘林、罗坪、巾口、司马旅游镇,巾口旅游镇以打造成高档旅游度假区为发展定位。 庐山西海景区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游客的日益增长,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景区 目前的设施已不能满足需求,为了更好更快地完善景区的旅游设施,也为了促进庐山西海景区的发展。 同时也根据庐山西海总体规划及风景名胜区条例的要求,特提出 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建设 符庐山西海景区的发展目标 庐山西海的发展目标:把庐山西海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全国一流的天然养颜养生中心、休闲旅游度假中心、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水上健身娱乐中心为发展定位,以建设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打造“西海养生”品牌为特色,以度假、休闲、娱乐为主攻方向,实施云居山禅文化、易家河温泉、司马半岛国际会议、浪琴岛水上健身娱乐、巾口文化创意产业等五大区域性综合开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 步提升庐山西海整体形象,加快风景区旅游发展步伐,促进风景区保护利用和科学发展,逐步把庐山西海打造成为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更好为庐山西海景区发展做出贡献。 项目建设符合十八大精神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 国,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 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综上所述,为了节约成本和节约资源,也为了 渝园生态农庄 更好的发展,现拟 建渝园生态农庄项目。 同时,这也符合十八大报告精神和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规划发展。 社会效益 促进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商务与文化交流 庐山西海 风景名胜区是 市 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将 来必定文化气息浓厚 , 品位高 , 对商务的发展和兴盛有促进作用 , 同时 商务 的发展也会促进文化的的进一步繁荣。 本项目致力于从优质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产品层面向文化内涵层面的上升 , 再以文化提升项目魅力的同时 ,实现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 范围内商务与文化的进一步交流。 促进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的发展 ⑴ .本项目建成后,可以带动周边服务设施、商贸、地产等一系列的发展,加快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的现代化进程,对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⑵ .本项目的建设,将会引导景区发展的方向,使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布局科学合理,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经济的 发展。 ⑶ .项目建成后,将改善旅游居住、生活环境,提高效率,提升形象。 将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很好的监督当地的经济市场、保障当地的地方安全、强化当地的人才吸引调配、完善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 项目建设可增加就业机会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时期,部分行业职工下岗再就业也就在所难免,广开就业渠道,解决人民的生活与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的头等大事。 而投资、消费、出口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因此国家固定资产投资总的政策仍然是继续保持 投资总量的稳定增长,以创造更多的就业 机会。 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定位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确定 通过需求分析以及实际的情况, 本项目 本着经济节约实用的原则 建设 市庐山西海 渝园生态农庄。 因此,应根据相关的建设标准规范和实际情况来确定建设规模。 建设内容与规模 根据相关建设标准、设计规范及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项目设计方案,现确定建设内容如下: 本项目规划用地面积 16591 ㎡,约 亩,总建筑面积 ㎡,基地面积 ㎡。 其中计容面积为 ㎡,不计容面积为 ㎡; 酒店设施建设总 建筑面积为 ㎡; 1建筑,即酒店宿舍楼( 4F),建筑面积 ㎡; 2建筑,即商务娱乐楼( 2F),建筑面积 ㎡。 野外游憩点建设 总建筑面积为 ㎡; 1建筑,即 1 号服务接待楼( 2F),建筑面积 ㎡; 2建筑,即 2 号服务接待楼( 2F),建筑面积 ㎡; 3建筑,即 3 号服务接待楼( 2F),建筑面积 ㎡。 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定位 客户定位 结合本项目位于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以及选址方便的交通特点,预测 渝园生态农庄 服务对象为: ( 1) 庐山西海名胜区 内居民 ; ( 2) 庐山西海名胜区游客。 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 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其拟建的渝园生态农庄项目立足于本区,服务对象以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游客为主。 优势 交通方便:本项目用地位于 云居山 柘林湖风景名胜区境内 ,风景区交通便利, 10 316 国道和即将修建的永武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福银高速、大广高速、京九铁路擦肩而过, 机场、昌北机场分列两翼。 距南昌市区 80 公里、 市区 86 公里、庐山 88 公里,武汉市区 280 公里、长沙市区 320 公里,合肥 市区 430 公里。 东临316 国道,南有焦武公路经过 ,交通十分便利。 开发难度低:项目所在地属于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无拆迁工作,且项目区基础设施齐全,只需稍加简单的工程准备措施,就可以进行修建。 周边环境:项目区周边环境良好,远离居民区,适合工程建设。 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章 场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场址现状 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地点为位于 省 市 县柘林镇司马村 司马旅游接待服务区中北部 项目总用地面积为 16591 ㎡ , 约 亩 , 地理位置优越,有极好的发展潜力。 现有场 地利用情况 场址周边无污染,无危险物和高压线穿越等,符合建设条件; 项目地块为开发成熟的地块,项目用电极为方便 ,用水可利用项目所在地充分的山水, 且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 建设条件 历史沿革与行政区划 柘林镇是座新兴集镇。 原旧柘林街在修河岸边,即现柘林镇西北,相传该处原有一片天然柘林,镇区内现状道路呈枝状布局,其中主干道 4 条(沿河大道、农民街路、东湖路、柘林街大道),支路9 条(红旗路、永福路、明珠路、坝前路、沿河路、永康路等)主干道路面宽 15—16 米,总长 3120 米,支路面宽 5—7 米,除 主干道沿河大道有行车道和人行路之外,其余路面均为一块板式,且路面均为水泥路面。 该镇区主、支道路在 80 年代先后建成,柘林镇的历史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展也有兴衰和变迁。 在清康熙年间,旧柘林街在周边地区已小有名气,商贸在咸丰同治年间颇盛,后渐衰落。 民国初年仍有大小店铺 200 多家。 1959 年兴建柘林水库,因旧柘林镇址属库区,大部分土地被淹,镇人民政府和居民全部迁至现址(联丰居委会所在地),当时仅辖梁头村。 1970 年柘林水库再度上马重建并于 1974 年工程竣工, 1975 年成立柘林镇人民政府。 1991 年前只辖梁头村, 1992 年易家河村、司 马村、下城村、黄荆村由三溪桥镇划归柘林镇管辖; 2020年撤乡并村,下城村并入易家河村,黄荆村并入司马村,撤销梁头村建制。 2020 年柘林镇与原柘林湖风景区管理局合并,更名为 “柘林湖风景区管理局 ”; 2020 年初柘林湖划归 市 管辖,柘林湖风景区管理局更名为“柘林管理局”,仍行使乡镇职能,原有人员编制不变。 2020 年 11 月柘林管理局恢复为柘林镇,行政区域范围为原柘林镇的行政区域范围。 庐山西海原名柘林湖,是由亚洲第一大水电土坝拦河工程所在地 —— 柘林镇而得名。 庐山西海,原称“柘林水力枢纽工程”始建于 1958 年, 1962 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工缓建, 1970 年复工续建,1972 年 8 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柘林水力枢纽工程”电站,装机容量 4 万千瓦,湖区形成之前,群山起伏,河流纵横。 是 10 万青壮年挥洒热血和青春,肩挑,手提,用铁锹、扁担参与亚洲第一大水电土坝拦河工程。 库区移民30 余万人,开创新中国水利移民先河。 水库正常高水位 65 米,汛期限制水位 64 米,总库容 亿立方米,为多年调节水库,属于国家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重点防汛单位之一。 电站投产 38 年,累计发电 221 亿千瓦时,为维护 电网的稳定以及全省经济建设和防洪减灾作出了显著 贡献。 地理位置 柘林镇地处 西北部,西抱柘林湖,东临 316 国道,南有焦武公路经过。 每天发往南昌、 、武宁、德安和 县城的班车不断,客运十分繁忙。 全镇总面积 172 平方公里,人口 万。 交通状况 地理位置优越的另一体现是旅游网络完善,周边邻近的旅游景点多,品位高,可以起到相互烘托和促进的作用。 县境旅游网络:司马旅游集镇东侧有国家级世界著名的都阳湖侯鸟保护区,有世界级的侯鸟珍禽观赏。 赣北旅游区网络:南至南昌、北至 、庐山、石钟山、龙宫洞等非常方便,公 园与这些旅游区、点均处在一条旅游带上,而且是省内的黄金旅游带。 省内外的旅游网络:由于交通的便捷方便,可经 、南昌旅游中心城市辐射至省内外的各旅游区,与省内外的旅游网络相衔接。 地震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GB18062020)《关于地震基本烈度向地震参数过渡的说明》以及 省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加速度得知建设场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等于 ,对应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故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 6 度。 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洪涝 本项目所在地基地较高,建设场址 50 年内无洪水淹没的历史 记录。 项目建设基础条件及设施 施工条件 给水 项目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 目前市政给水管网没有铺设至项目,但项目所在地山水充足,经过相应处理后可作为项目用水。 排水 项目排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及雨水。 项目生活污水经 污水处理系统 处理后自然排放,雨水自然排放。 供电 项目用电主要为照明用电和设备用电,项目用电由 县供电局引入,接口位于地块的主干道上。 交通 景区可进入性强,水、陆、空路路皆通。 长江水道、 10 316国道、昌九高速、京九铁路、 机场、昌北机场均在 1 小时内直达景区。 周边环境条件 项目区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危及人身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 周围无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生产。 对项目建设不会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所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在地的土地、能源、交通等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各方面条件均能满足本项目建设的需要。 施工条件 本项目建设的施工条件非常好。 项目建设场址交通条件相当便利,电可就近接入;工程建设的砖、砾石、砂等材料可就地取材,钢筋、水泥可就近购买,外部配套条件较好。 周边环境条件 项目建设场址,附近无各种化学、生物、物理污染源,无过境架空高压线,无危及人身安全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库。 周围无易燃、易爆及有害气体生产、贮存场所、食品和饲料生产、加工、贮存,家禽、家畜饲养、产品加工等企业。 对周边建筑物建设不会造成影响。 庐山西海渝园生态农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章 建设方案 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设计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要的同时,注意改善 宾馆居住、生活 条件,做到功能合理、流程科学、安全卫生、经济适用。 合理确定功能分区,统一管理。 科学地组织人流、物流,室内采 光、色彩设计符合地质学要求。 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的和规划的环境,注重建筑内外空间有序、空间布局的序列和环境设计,本建筑物应与周边环境和建筑群体协调一致,与外部环境完美配合。 利用地形及建筑物的防护间距和空地,布置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