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视联小区监控系统解决方案(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0 世纪 90年代中期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视频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的高速数据处理能力进行视频的采集与处理,从而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增强了视频监控功能,这种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称为第二代视频监控系统,即模拟输入与数字压缩、显示和控制系统。 严格意义来说,这个阶段的监控系统称为半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其核心监控设备是 DVR。 到 2020 年以后,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网络带宽、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的快速提高,以及各种视频处理技术的出现,视频监控进入全数字化的网络时代,称为第三化视频监控系统,即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或数字网络视频监 控系统。 第三代数据监控系统以网络为依托,以数字视频的压缩、传输、存储和播放为核心,以智能实用的图像分析为特色,引发了视频监控行业的技术革命。 根据本监控项目的需求,我们选择纯数字网络监控方案来构建本系统。 系统总体架构 本项目主要是以监控中心,小区道路,围墙,公共场合等地方通过局域网把所有的点连在一起。 如下图: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1 页 共 36 页 由于本系统通过局域网的方式把前端所有的点组成了一个网络,可以实现双向语音对讲和广播的功能,实现画面的切换功能。 系统组成 从系统的物理组织结构来看,系统可以分为三层:底层的前端采集部 分、中间层的网络传输部分和上层的监控中心总控部分。 其中前端和中心端是我们的重点。 具体包括: 前端采集部分:根据要求前端采集用网络摄像机和网络智能球以及车牌摄像机,视频监控前端设备如下: 红外网络摄像机 网络智能球机; 车牌照相机 传输部分:现在有三种方式进行传输:局域网传输,无线 WIFI传输,广域网传输。 根据系统要求,这个项目采用的局域网传输的方式,所以不需要考虑传输的问题,局域网是一个 100/1000M 的网络。 监控中心总控部分:在本项目中,监控中心总控部分就是整个监控系统的后台部分。 系统采用多域结构控制 中心。 在中心要实现视频监控、录像、上大屏显示等功能。 本系统,监控中心采用大型管理平台,对整个监控设备进行统一管理。 具体包括如下部分: 网络监控大型平台软件 中心管理服务器 中心转发服务器 中心录像服务器 视频管理客户机 视频监控客户机 NAS 存储系统(通过网络接录像服务器进行集中录像)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2 页 共 36 页 第 5 章 方案详细设计 任何一个完整的视频监控系统,从系统的功能逻辑来看都可以分为五大部分:视频采集部分,视频存储部分,视频传输部分,管理控制部分,视频显示部分。 设计方案时,每个部分都必须进行充分论证。 本方案重点从以上五大部分 进行详细分析设计。 总体拓扑图 系统拓扑图如上, 从整个拓扑图可以看出整个监控系统都是采用网络摄像机,通过局域网在总控中心对前端所有的图像进行控制,抓拍,报警等功能。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3 页 共 36 页 视频采集部分 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视频采集部分一般由模拟摄像机、音响和拾音器、编码器、网络摄像机等组成。 在本系统中,前端采集部分全部采用网络摄像机,音响和拾音器组合方式来实现,所有前端部分分布在小区里面。 如下图所示: 本次系统总共需有 71 个点都采用网络摄像机,建设详细位置根据具体点位图去做(具体可 以进行实地勘查)。 视频存储部分 网络视频监控系统一般有三种存储方式:基于前端编码设备的前端存储、基于中心平台服务器的中心存储、基于后端监控电脑的本地存储。 这三种存储方式可以任意组合使用。 前端存储: 中心存储: 本地存储: 本系统采用集中存储方式和管理方式,在控制中心安装后台存储硬件、管理服务器及相应软件。 采用服务器 +NAS 设备方式进行存储。 所有数据通过网络传送入 NAS 设备进行存储。 NAS 采用 RAID 5 硬盘保护备份功能以达到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 一路数据一天存储硬盘大小的计算公式:码流 *3600*24/8/1024/1024=。 G 按照要求,每路打到 3000K 码流存储30 天最少需要硬盘是 65815G由于系统要求最少是 65T 的容量。 具体存储方式如下图所示: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4 页 共 36 页 视频传输部分 整个系统全部采用网络传输。 考虑到网络传输的带宽问题(不管是用什么方式传输,带宽都是有限的资源,尽可能节约网络带宽总是我们设计视频监控方案的要考虑的一个重点),传输前的视频压缩最好采用压缩比很高的。 也就是说最好选择 算法的设备进行编码。 在本系统中采用局域网传输,编码设备全部采用 的压缩。 管理控制部分 管理控制部分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核心部分,是用户使用系统的交互核心部分,在中大型监控系统显得特别重要。 本系统通过中心平台来实现集中管理与控制。 系统组建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 CMU、 MDU、 MSU、 NAS、管理客户机等是监控中心平台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每一部分的解释如下: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5 页 共 36 页 CMU:中心管理单元,对中心进行统一控制也管理。 是监控系统中的核心。 相当于人的大脑。 是整个系统的指挥中心。 MDU:媒体转发单元,负责对数据流进行转发与分发。 MSU:媒体存储单元,负责数据的录像存储。 NAS:网络附属存储,通过网络方式输入数据进行存储。 视频显示部分 视频显示一般有两种方式:集中式的电视墙方式与电脑解码直接分屏显示方式。 电视墙显示方式: 电脑解码显示方式: 根据本项目监控点必须考虑最少支持 1000 路的系统设备,监控点比较分散的特点,视频显示部分最好采用成本更低,更加灵活的电脑软件解码后直接分屏显示方式和电视墙显示方式。 本公司的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完全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根据客户需求 ,我方提供的中心视频管理 TC2800( M) D 服务器接口有 VGA 和 DVI的接口 ,可直接连 接招标方已配置的 64 寸高清液晶大屏幕上。 基于实时监控, 应具有良好的实时性,时延应在毫秒级别。 同时,中心视频管理 TC2800( M) D服务器应具有分屏轮切显示功能 , 在实时显示图像应支持多画面分屏显示功能 .同时配置智能网络键盘 ,可通过键盘直接显示图像 . 由于本项目提供了两台监视器,通过画面合成器的方式,通过我公司网络视频解码器来实现数字矩阵功能,通过电视墙软件来实现视频切换显示功能。 如下图所示: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6 页 共 36 页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7 页 共 36 页 第 6 章 方案功能特点 本方案 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并整合了当前 IP 网络、视频语音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同时借鉴了 NGN 中控制与交换分离的先进理念,方案具备以下特点: 先进的体系架构 VS6100 充分整合了 IP 网络、视频、存储、信令等领域的技术,采用开放的架构,标准的技术实现。 系统将信令控制与媒体流交换分离的先进理念引入视频监控系统。 系统中音视频流并不在 CMU 上集中处理,而是通过网络的处理交换以分布式的形式分发出去,避免了由于媒体流处理的性能压力而造成的瓶颈问题,从而可以实现监控规模的无限制扩展。 真正完全的 分层分布式设计架构 , 核 心模块 基于 安全稳定的 Linux操作系统及高性能的MySQL 数据库。 严格的 模块化设计 VS6100 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系统配置灵活方便。 总体上来说系统由以下五大模块组成: 中心管理单元( CMU) :整个平台系统的管理核心模块,对系统的所有接入设备及用户进行管理。 负责系统的所有信令及流的分发管理。 流媒体转发服务器 (MDU):统一前端设备的流的接入方式,将前端的流根据用户的请示进行分发。 中心录像服务器 (MSU):整个系统可以采用三种录像方式:前端设备录像、中心服务器录像及客户端本地录像。 中心录像服 务器负责进行中心集中录像。 根据用户的要求可以进行定时录像、手动录像及报警录像等多种录像方式。 平台监控客户端 (CU):为用户提供视频监控业务的操作界面软件。 软件操作方便灵活。 可以实现视频监控、报警管理、设备参数管理及云镜控制等功能。 系统配置工具 (CT):大型监控平台软件在进行具体的监控业务之前一定要进行大量的配置操作。 主要包括:接入设备配置、用户及权限配置业务逻辑配置等。 配置工具一般是由系统管理员使用,对一般的监控业务的用户不提供。 严格的模块化设计,保证系统分工明确、运行稳定、安装方便、维护简单。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8 页 共 36 页 多级网络 拓扑结构 根据具体监控规模的大小,进行灵活实用的组网设计。 小到几十个点,大到成千上万个监控点。 从小型应用到组建大型网络均可满足。 对于小型监控系统,可以组成一个单域网络实现监控的功能需求。 对于分层分级的大型监控项目,可以通过多域级联方式来实现。 理论上可能进行无限级联从而达到无限扩容的目标。 高清晰的图像质量 TOPVS VS6100系统接入的前端设备采用最新的专业图像技术,可提供 FULL D1高清晰图像分辨率,支持 MPEG2/MPEG4/,编码带宽最高可达 8M,尤其是在高动 态图像监控场合, VS6100 可以为用户提供最高质量的高清晰图像。 同时通过组播优化等网络技术,使得 VS6100 具备良好的实时性,满足专业监控的要求。 尤其是 VS6100 采用一次编码、全网交换的方式,避免了传统监控系统因为矩阵多级级联而造成的图像质量下降和时延增加的现象,在多级扩展后仍可以保持最佳的高清晰图像质量和低时延。 专业可靠的数据存储 VS6100 可以采用本地硬盘、 NAS、 IP SAN、磁盘阵列等多种存储方式。 NAS、 IP SAN作为监控数据存储设备,可以在分布式部署的同时实现集中管理、跨域共享、 平滑扩容、兼容互通等,此外,在可靠性方面也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如支持 RAID、支持硬盘在线热插拔、支持硬盘电源短路保护、支持可选冗余热插拔电源、支持电源自动故障切换等。 从而确保了海量视频信息的可靠存储。 同时由于端到端的 IP SAN 存储是基于数据块的存储模式,克服了传统监控模式中文件存储容易损坏文件和无法查询最近图像的弊端,提高系统可靠性同时大大缩短了系统的图像回放响应时间,为紧急情况处置争取了时间。 灵活方便的管理模式 VS6100 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可以采用域管理、用户管理和云台控制冲突管理等多种权限管理模式。 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指定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 这种分级分域的多种管理模式非常适合政府、公安、机场等行业的管理模式。 系统根据用户业务管理模式的特点,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方式。 通过中心管理单元 CMU和媒体转发单元 MDU 不仅可对前端设备进行集中的管理和控制,还可对分布在各区域的存储终端设备进行远程的集中管理。 用户只需要在一台客户端上就可以对整网设备进行批量配置下发、远程升级、远程操作、业务实现等操作。 廉价的布线成本 VS6100 技术方案采用全网络化、纯数字化设计。 所有前端设备、中心平台服务器都采用网络方式连接,通过一根网线可以解决大量的监控媒体终端的接入,省去了大量的模拟视频线及控制线,大大节省了用户的布线成本。 网络数字监控产品制造商 第 19 页 共 36 页 对新技术的包容 同时,我们看到,监控所涉及的每个子领域的技术都处在快速的发展中,如监控接入层中的各种无线技术,包括 WLAN、 GPRS、 3G等;网络承载层中的 IPv高性能以太网等;控制层的模块化软件技术、中间件技术等;业务应用层的 IP SAN、图像识别、人工智能等。 VS6100 方案采用这种标准、开放的架构,有利于每个层次技术的独立发展及平滑演进,保护用户的技术投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