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投融资现状及对策分析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同比增长 %。 108 家海外机构中有 49 个外贸办事处, 33家外贸企业,生产企业 4 家, 15家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建筑企业 5家, 5 个研发中心,分布在 34 个国家和地区。 截至 2020 年 12月底,多年来,宁波已批准境外企业和机构 650 家,项目总投资 万美元,中国投资 万美元,分布在 68 个国家和地区。 ” [9] (一)投资动机 浙江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用地,以及享受东道国的优惠政策,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降低 生产 成本,追 求 利润最大化,如下 图 1① : ① 资料来源:中立诚会计事务所网站 [Z].2020 4 图 1 浙江民营企 业海外投资动机 (二)投资方式 李茜 ( 2020)中提到,随着中国不断提高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方式上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包括绿地投资,收购,兼并和收购,与国外公司合资等合作。 在这其中,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是两个较为显著的方式。 绿地投资,即在东道国投资成立新企业。 跨国兼并和收购,即兼并收购东道国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几年,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中国的比例逐年增加,截至 2020 年,跨国并购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为我国跨国投资贡献总额达到 434亿美元。 [10] (三)投资特点 ,规模偏小 民营企业 在浙江省有相当大的比例,以 浙江省为例, 民营企业 境外投资 的平均 项目规模 是 万美元,中方独资为 万美元。 相比而言,外商投资企业在 发达国家的投资 平均规模 为 600 万美元,发展中国家 的 企业 到海外投资的 平均规模是 260 万美元。 因此 ,我国民营企业 在 资金实力方面 一直有所缺乏 ,海外投资规模也偏小。 ① 据统计,我国在国外设立的民营企业截至 2020 年已经遍布全世界 179 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国家、东欧及部分发达国家,欧 美、亚非拉国家较少,地域集中性非常明显。 其中,生产加工类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等周边国家,技术、市场寻求型则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例如美、德、日等国家。 ① 数 据 来 源 : 《 论 中 国 民 营 企 业 对 外 直 接 投 资 的 区 位 选 择 》,g1wK6u4PDPUVHa7wWXJRVrN_52y5Y5JUITrHlKANGT8qsZlkpdao7 5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跨国并购和合资合作为主要方式,因为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较弱、生产资源有限、全球的品牌基础较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差等因素,民营企业必须采用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投资,扬长避短。 2020 年,我国的民营企业投资于海外收购的规模达 255 亿美元,是 2020 年的 7倍之多,短短五年间,同比增长 608%,平 均单笔交易金额达到 亿美元。 同期,投资于海外并购的国有企业项目规模达 397 亿美元,在五年内比 2020 年上涨了 484%,平均单笔交易金额达到 亿美元。 如图2① 所示: 图 2 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 2020年 2020年 民营企业以这种对自身来说最合理最有帮助的方式,合理地投资,不断的壮大发展自我,并且成效显著。 民营企业能够不断发展,以求在将来能够更多元化的去创造财富。 总体而言,民营企业的投资特点略 显单一,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足够大,但还是有待进一步的拓展。 (四)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 SWOT 分析 ② ( 1) 小规模技术优势 ① 数据来自普华永道分析 ,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交易, 2020 ② SWOT( 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 strength)、竞争劣势( weakness)、机会( opportunity)和威胁( 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6 正如美国经济学家 Louis T. Wells 的小规模技术优势理论 ① , 与 大型 国有企业 企业 相比 ,民营企业虽然没有 强大 的科研经费作为支撑,没有独立的研发机构,但是民营企业 可以 与一些 著名 跨国公司的下属 研究 机构 合资合作 , 研发 针对小市场 的 需求,反而拥有了 大型 国有 企业所 不具备 的优势。 ( 2) 高效决策优势 一个企业在对外投资抑或是 国内贸易进程中的成败 ,取决于它是否 具有高效、科学、合理的管理 和 决策流程。 与 其他 企业相比,民营企业 主要是依靠 长期 的累计收益来进行投资活动的 ,而非国有资金。 这意味着 , 企业的决策者有 更大的 选择决策 权限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 不必经过繁冗的 审批,加快了决策速度 ,提高了办事效率 ,使得民营企业可以更 加基于任何时间都能做出有效的 决策, 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 3) 投资环境优势 从 1997 年党中央 首 次提出 了 “走出去”战略 开始 ,我国 先后 制定了 很多有利于 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政策, 民营企业享受着大好的市场环境支持。 例如 ,中共中央 以市场为导向 的 改革, 以促进投资和融资, 通过下放审批权限, 刺激 市场 更活跃,激发 投融资活力, 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无论是对 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 还是 国有企业 都有促进作用。 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 开始渐渐的在外资管理中推行。 ( 1) 国家政策制定 的 缺陷 虽然近年来,我国政府取消了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 一些 限制 性 政策, 支 持民营企业对外合作 ,也出台了相关 的政策法规,但是,从整体 看来 ,我国对民营企业的扶持 政策 制度 不健全。 例如 李茜( 2020)中举例 ,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管理 中 ,按照 国家有关规定批准 , 国有企业在 开展 100万元以下的投资活动 时需要 通过省 一 级审批 机构批准。 在相同条件下,民营企业需要跨部门, 找各个 负责部门层层审批,手续不仅复杂,而且时间久了,很多企业因此错过了最佳 的 海外投资 时机。 [10] ( 2) 民族品牌竞争力有限 这点 不 只 是 针对 民营企业, 而是对于 我国 广大 企业 来讲,它们缺乏 自己独特的品牌效益 , 在品牌竞争力方面处于劣势。 究其根源 ,我国 企业的 生产技术基本上属于模仿性质 型的 ,企业的 研发 创新能力和 科技 发展水平受到 各种 因素的阻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 ① Louis :拥有为小市场需要服务的劳动密集型小规模生产技术;在国外生产民族产品;产品低价营销战略。 7 制了 他们整体 竞争力的提升。 民营企业 很大一部分上来说都是 白手起家 ,无论是 技术 还是 设备 都 无法与大型国有企业 或者 外资企业相比 ,创业初期 ,对于老板和员工来说 薪酬 都比 较低 ,福利 状况 也很难对 那些掌握技术,有创新意识的 人才有吸引力 , 人才优势 明显处于劣势。 而一些民营企业 由于 没有 技术 的支持,也缺乏一定的创新产品, 因而只能投资劳动密集型 的 行业。 像加工及贸易服务 业 等 ,这些 产品 可以说没有任何技术含量 ,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只是一个追求“量”的过程, 也没有后续 衍生 产品的跟进 ,往往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 代表了这个企业的寿命 长短。 综上而言, 民营企业 在 资金 、 人才 以及 创新意识 等方面不具备能在市场中突出的条件 ,因而 一些民营 企业 就像滚雪球一样,把劣势越滚越大, 在 市场 竞争 中只能看着那些蓬勃发展的企业望尘莫及。 ( 1) 国外投资环境 世界许多国家政府和行业协会对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表现非常活跃,通过国家外交或私人交流的方式,推销各自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优惠政策。 例如,为了既能有效规避欧盟贸易壁垒,还可以享受欧盟成员国的补贴政策,在东欧国家开展对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