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的养护及维修毕业设计(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与 60kg/m 钢轨 12 号单开道岔基 本相同,但结构上又有了改进。 ( 1) 翼轨缓冲段冲击角有原来的 46 秒减少为 34 秒。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3 ( 2)锰钢辙叉心轨设 1:20 轨底坡,翼轨的趾、跟部设 1:40 轨底坡,直接铸造成型或机加工成型。 ( 3)护轨垫板厚度为 25mm,采用 160Mn 合金钢,安全储备大,可防止护轨垫板断裂。 ( 4)为了 和动力冲击作用,锰钢辙叉下设有 5mm 后的橡胶垫板,在混凝土岔枕与垫板间设 10mm 后的橡胶垫板。 2. 可动心轨辙叉 ( 1)长、短心轨均用 60AT 轨制造,长心轨与短心轨之间用间隔铁联结。 ( 2) 采用 60kg/m 钢轨制造的加长翼轨,在长心轨 跟部设三个双孔间隔铁,用 6各半径 27 高强度螺栓与长翼轨联结,增设辙叉整体稳定性,通过间隔铁的摩阻力传递区间的钢轨温度力,能有效阻止长心轨位移,一适应跨区间无缝线路的铺设。 ( 3)心轨转换采用两点牵引机外锁闭装置。 ( 4)长、短心轨的顶面均刨切长 1:40 的轨底坡,在长心轨跟端成形段的起点按 1:40扭转,以便于区间钢轨相连接。 ( 5) 翼轨采用 60kg/m 钢轨制造,在对应长心轨转换凸缘部位,翼轨内侧轨底设有宽度为 55mm 的切口,该切口削弱了翼轨截面。 ( 6)翼轨与心轨密贴段之前设 1:40 轨底坡,密贴段之前通过长 度为 400mm 的过渡段将以轨扭转成平坡。 ( 7)叉跟尖轨用 60kg/m 钢轨制造,设 1:40 轨底坡。 护轨 护轨用 50kg/m 钢轨制造,采用 H 型弹条分开式结构,护轨顶面高出基本轨 12mm。 护轨的主要尺寸:护轨直、侧向的通过速度不同,因此护轨采用缓冲段不等长结构。 直向护轨缓冲段的冲击角 50秒改为 30秒,直、侧向护轨长分别定为 6900mm和 4800mm。 可动心轨辙叉可不设护轨,但侧向要设置长度为 5400mm 的防磨护轨,以防止心轨侧面磨耗而影响直股密贴。 辙叉主要尺寸 以接头夹板螺栓为控制条件,按岔枕间距为 600mm 排列,趾距和跟距地实际采用值分别为 n=2038mm, m=3954mm,固定辙叉的全长为 n+m=5992mm。 道岔的养护及维修 4 辙叉咽喉为 124mm。 长心轨实际尖端离辙叉咽喉 50mm。 长心轨长度根据转换条件、岔枕排列、跟端结构等技术要求,定为 10796mm。 短心轨滑动端起点对应长心轨可弯中心,尖轨至轨头整宽段与长心轨铁合组装,有计算得出短心轨长度为 6588mm。 道岔转换设备 所谓道岔锁闭就是把道岔可移动的部件(如尖轨或心轨)固定在某个开通位置 ,当列车通过时,不受外力作用而改变。 道岔的锁闭按其锁闭方式可分为内锁闭和外锁闭。 内锁闭道岔转换设备 当道岔有转辙机带动转换至某个特定位置后,转辙机内部进行锁闭,有转辙机动作杆经外部杆件对道岔实现位置固定。 实质上,内锁闭方式所部道岔时对道岔可动部分进行间接锁闭。 分动外锁闭道岔转换设备 当道岔有转辙机带动转换至某个特定位置后,通过本身锁依附的锁闭装置,直接把尖轨与基本轨或心轨与翼轨密贴夹紧并固定,称为道岔的外锁闭。 由于外锁闭道岔的两根尖轨之间没有连接杆,在道岔转换过程中,两根尖轨时分别动作的,所以又称为分动外锁闭道岔。 岔枕扣件 ( 1)木岔枕和混凝土岔枕均采用 1 型或 111 型弹条分开式扣件。 ( 2)扣件调距量为 +8, 12。 ( 3)垫板用钢板制成,承轨部分出 1:40 的轨底坡,两侧焊接铸钢弹条轨底座,钢轨中轴线下垫板的截面,标准木岔枕为 190mmX25mm,混凝土岔枕为 170mmX20mm ( 4)垫板与岔枕的联结,木岔枕采用螺纹道钉;混凝土岔枕采用预埋塑料套管及螺栓,不用硫防锚固。 ( 5)出尖轨、心轨外,道岔的钢轨下及垫板下均设弹条垫层。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5 道岔铺设 确定提速道岔铺 设的位置 做好实地勘查,根据岔区情况,做好道岔施工设计,并在现场定出新岔位的坐标。 轨料卸车 把要铺设道岔的材料及铺设道岔的相关工具运到现场,为道岔的预铺作准备。 道岔的预铺 预铺方案 为了确保道岔铺设质量,减少施工的封锁时间,提速道岔的铺设必须采用预铺是我方法。 首先要对预铺道岔的位置进行现场勘查,根据地形、地貌情况,并按道岔长、宽确定预铺方案。 当组装道岔的位置较宽裕时,施工最好只作横移,不作纵移,这样可以减少施工的工作量。 但是道岔纵移是不可避免的(同方向连续纵移道岔一般不超过 3 组;咽 喉区有平行的牵出线或专用线,应尽可能利用其纵移)。 搭设组装平台 组装平件台要搭设平稳,组装后道岔不侵限界。 他的技术要求是:( 1)由于提速道岔重量大,因此平台搭设必须平稳牢固;( 2)平台必须平整,使预铺的整组道岔大平良好;( 3)平台高度必须适宜,既要考虑到道岔起落量不宜太大,又要考虑到横移是的坡度和纵移的方便。 道岔上台组装: 将道岔吊运到平台上,按编号摆放,并使直股外出侧在一套直线上。 将垫板、滑床板、焦垫按照道岔铺设图摆放安装到位。 按讯序将道岔钢轨先由转辙部分先后顺序铺设,连接后安装扣 件。 再把支距、轨距、螺栓等搞好。 同时,配合电务部门安装转换设备和外锁闭装置,并进行调试。 预铺道岔的注意事项 ( 1)预铺道岔必须方正,道岔的直股一般应平行于既有道岔直股。 ( 2) 摆设道岔时,不得用撬棍插入道岔的螺旋孔内,以免损坏套管;( 3)电务转换设备及杆件应安装在道岔的养护及维修 6 特制的钢叉枕内,安装时要上好双向绝缘;( 4)检查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 1MM);( 5)尖轨跟部采用限位器结构;( 6)道岔采用 2 型谈条分开式扣件,滑床板及护轨采用弹片扣压。 ( 7)可动心轨辙叉组装铺设达到标准要求。 扣件及垫板安 装的要求 ( 1)先放好轨下胶垫,再按设计要求在钢轨工作边一侧安放 13 号轨距块,在非工作边上一侧安放 11 号轨距块,要求轨距块布顶住胶垫或胶版;( 2)滑床板与护轨垫板安装弹片时,要注意区分弹片的正反面;( 3)注意区分梢钉的规格;( 4)混凝土岔枕套管内应涂以黄油,以防螺栓锈蚀;( 5)道岔采用防松螺母,要按操作顺序及要求拧紧。 可动心轨辙岔组装要求 ( 1)可动心轨实际尖端至翼轨趾端距离应为 2396mm;( 2)可动心轨第一牵引点处翼轨补强板上下鄂应和翼轨密贴; ( 3) 叉跟尖轨尖端与短心轨跟端密贴;( 4)可动心 轨第一牵引点安装的转换凸缘与拉板 u 型铁的联系要紧密不松旷,卡把之间的缝隙效益。 无缝道岔的焊接 无 缝道岔钢的焊接在预铺组装时进行,焊接方法有气压焊、铝热焊、粘接、冻结等。 道岔焊接可分为全焊和半焊两种。 全焊道岔是指所有钢轨接头都焊接的道岔;半焊道岔是指道岔直股钢轨接头全部焊接,曲股钢轨不全部焊接的道岔。 道岔的焊接质量应符合TB163291 的规定:焊接部分要保持平顺,出现凹凸情况应打磨、焊补,整修后用 1m直尺测量,钢轨顶面上凸不得大于 ,不允许有下凹现象;工作边直度不得大于。 旧道岔的拆除 拆除旧道岔是更换新道岔的第一步,所以必须做好测量和设计工作,结合更换提速道岔,对原道岔“中交 ”位置、渡线方向、线间距、岔区纵断面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时岔区平、纵断面得到改善,另外,要做好道岔的线间距来控制好道岔的方向。 更换道岔前要做好人员的分工及施工防护,因为旧道岔一般都采用人工的方法拆除。 道岔拆除时,要注意将材料放在适当的位置,以不至于影响下一步更换石砟和新道岔移设就位。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7 道床处理 道岔铺设后清筛道床比较困难,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道岔区出现翻浆冒泥,影响道岔质量,施工队不需按标准认真做好道床换砟工作(更换道砟的深度,由新岔枕向下,有垫层时为 250mm,无垫层时为 300mm。 每组道岔需更换道砟约 100120 立方米。 旧道砟清除后,先回填厚 150mm 左右的新道砟,再整平、夯拍。 )。 于此同时,安排人力更换岔后的长轨枕。 道岔纵横移动 移动轮的设计 —— 小纵移轮的制作 —— 整组道岔横向移动 —— 整组道岔的横向、纵向移动 —— 整组道岔横向、纵向、横向移动 道岔的下落就位 道岔纵横移动到位后,需要先把道岔适当抬起,将道岔下面的走形小车、走形轨和枕木撤走,再将道岔下落就位。 横移道岔的下落比较容易,纵向道岔下落就比较难,这是更换道岔的又一个关键。 (1)纵移道岔的下落方法有:采用齿条起道机下落就位,采落砂袋 下落就位,采用气垫下落就位。 (2)采用齿条起道机下落就位的施工方法及使用工具简单,施工难度大、劳动强度较高,时间长。 (3)采落砂袋下落就位的施工方法及使用工具简单,施工进度快、劳动强度较低,但砂子散落在道砟上,加快道床的赃物。 (4)采用气垫下落就位的施工方法可在 15min 内完成,但是他比较使用与单开道岔施工。 因此,现场施工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纵移道岔的下落方法来提高施工的效率,节约成本。 道岔联结 道岔落地后,一般只进行少量横纵向拨移,即可与前后钢轨合拢。 因某种原因一次不能就位时,则需 纠偏。 向在纵向。 纠偏分为横向纠偏与纵向纠偏。 纠偏的原则是先横向纠偏,然后在纵向。 (1)横向纠偏法是指对道岔前后端部与前后引轨端部垂直线路方向的相错量进行纠正的方法。 (一般用齿条式起道机的方法) 道岔的养护及维修 8 (2)纵向纠偏法是指对道岔线路方向与前后引轨间的相错量进行纠正的方法。 (一般有小撬法与滑轮倒置法莱完成) (3)小撬法(又称蛤蟆法) —— 道岔落地后,用齿条式起道机直接从石喳面上打起道岔(起道机作用的在钢轨上),在道岔两边用撬棍统一进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