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10万远期20万给水厂毕业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尺寸的确定 一级泵房土建按远期规模建设,水泵按近期规模配置,并预留两台远期水泵安装位置。 根据《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20)水泵机组布置及泵房布置,取泵房内水泵基础间静距为 ,基础与侧墙的距离为 ,基础与后墙的距离为 ,基础与正墙的距离为 ,泵房的净平面尺寸为 BL=。 2200130053002400 3200880028900进水出水2020 32020020 32020020 32020020 25003200 图 1 一泵房 平面 布置图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的计算 取一条最不利路线,从吸水口到输水干管上切换阀止为计算线路图。 吸水管路中水头损失∑ hs =∑ hfs+ ∑ hls 12345678910111213141516L 10L 9L 8L 7L 6L 5L 4L 3 L 2 L 1 图 2 吸压水管路水头损失计算线路图 ∑hfs =10- 3= ∑hls =ξ 1g2v21 + ξ 2g2v22 + ξ 3g2v23 式中 ξ1— 吸水管进口局部 阻力系数, ξ1= ξ2— DN800 闸阀局部阻力系数 ,按开启度 1/8 考虑, ξ2= ξ3— 偏心渐缩管 DN800500 局部阻力系数 , ξ3= 则 ∑hls = 2 + 2 + 2 = 故 ∑hs =∑hfs+ ∑hls=+ = m 压水管路中水头损失∑ hd=∑ hfd+ ∑ hld ∑hfd =(L2+ L3+ L4+ L5)id1+ (L6+ L7+ L8+ L9+ L10)id2 =(+ + + )10- 3+ ( + + + + ) 10- 3 = m ∑hld=ξ4g2v24 + (ξ5+ ξ6+ ξ7+ ξ8+ ξ9+ ξ10)g2v25 + ξ11g2v26 + (ξ12+ ξ13+ ξ14+ ξ15+ξ16)g2v27 式中 ξ4— DN350600 渐扩管 局部阻力系数 , ξ4= ξ5— DN600 止回阀局部阻力系数, ξ5= ξ6— DN600 伸缩接头 局部阻力系数 , ξ6= ξ7— DN600 蝶阀 局部阻力系数 , ξ7= ξ ξ9— DN600 铸铁 90 度弯头 局部 阻力系数 , ξ ξ9= ξ10— DN6001200 同心渐扩管 局部阻力系数 , ξ10= ξ11— DN1200 铸铁正三通 局部阻力系数 , ξ11= ξ12— DN1200 铸铁正三通 局部阻力系数 , ξ12= ξ1 ξ15— DN1200 铸铁正三通 局部阻力系数 , ξ1 ξ15= ξ1 ξ16— DN1200 蝶阀 局部阻力系数 , ξ1 ξ16= ∑hld = 2 + (+ + + 2+ ) 2 + 2 + (+ 2+ 2) 2 =+ + + = 故 ∑hd =∑hfd+∑hld=+ = 泵吸水口到输水干管上切换闸阀间的水头损失为 : ∑h=∑hs+∑hd=+ = 因此,泵的实际扬程为: 设计枯水 位时 Hmax =+ + + 2+ = 设计洪水位时 Hmin =+ + + 2+ = 由此可见,初选的泵机组符合要求。 取水头部的设计 采用管式取水头部,选用 DN1100 自流管两根,自流管进口设喇叭口,以保证流态的稳定,避免发生气蚀现象。 在喇叭口下设置格栅笼以拦截大的杂质,喇叭口的口径: D=( ~ ) d=1375~ 1650mm,取 1600mm,过栅流速为 v=Q/ A=4/ =。 (格栅阻挡面积取 25%,栅条间净距取 100mm),水头损失取。 在进水间内设置旋转滤网以清除通过格栅后的水中的漂浮物,XWZ(N)型系列无框架正面进水旋转滤网设计最大允许流速为 ,水头损失取。 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高度计算 将泵房机器间底板放在与吸水间底板相同的标高,因而泵为自灌式工作,所以泵的安装高度小于其允许吸上真空高度,无需计算泵的最大安装高度。 已知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为 ,为保证正常的吸水,取吸水管的中心标高为。 吸水喇叭口的口径为 D =( ~ ) d =1000~ 1200mm,取 1200mm。 取吸水管喇叭口下缘距吸水间底板(即悬空高度)为 ,则吸水间底板标高为 ( D/ 2+ ) =。 洪水位标高为 ,取一级泵房处地面标高为 ,考虑浪高为 1m,则操作平台标高位 + + =,故泵房筒体高度为 =。 附属设备的选择 起重设备 最大 起吊高度为 + =(其中 是考虑操作平台上汽车的高度)。 为此,选用 SSQ 型手动双梁桥式起重机,最大起重量为 5t,起吊高度为 12m,跨度为 16m(包括进水间与吸水间的宽度)。 排水设备 由于泵房较深,故采用电动泵排水。 沿泵房内壁设排水沟,将水汇集到集水坑内,然后用泵抽送到泵房外市政排水管道中。 取水泵房的排水量一般按 20~ 30m3/h考虑,排水泵的静扬程按 9m 计,水头损失约 3m,故总扬程在 9+ 3=12m 左右,可选用 50QW25153 型潜污泵( Q=25m3/h, H=15m, N=3kw, n=1430r/min)一台。 引水设备 古黄河水经两根 DN1100 自流管引进吸水间后, 泵系自灌式工作。 通风设备 由于电动机工作时放热,且泵房较深,需设专用通风设备进行空 -空冷却。 通风设备与电动机一一对应,选用五台 T35- 11 型轴流风机(叶轮直径 630mm,转速 960r/min,叶片角度为 25176。 ,风量为 10128m3/h,配套电机为 YSF- 8026,N=)。 从电动机处接一风管至室外地面,使电动机工作时发出的热散发到室外。 泵房建筑高 度的确定 泵房筒体高度已知为 ,操作平台以上的建筑高度,根据起重机设备及起吊高度、采光及通风的要求, SSQ 型手动双梁桥式起重机工字钢底到操作平台楼板的距离为 (+ + =),从房顶楼板到操作平台楼板净高为。 本设计 一期处理水量为 Q = (水厂自用水取 8%),考虑水厂安全运行,本设计的主要构筑物均设有两组,每组构筑物处理水里水量为 Q1=Q/ 2= m3/s。 网格絮凝池 设计参数 设计絮凝时间 t=14min,设计水温为 10℃每组设两池,则每池设计流量为 Q2=Q1/ 2=/ 2=,竖井流速 v 井 =,池有效水深取。 设计计算 絮凝池容积 W= Q2 t =1460= m3 絮凝池平面面积 A= HW = =75m2 絮凝池竖井个数 絮凝池单格竖井的 平面面积 f = / = m2 设计竖井为正方形,边长采用 ,因此每格面积为 m2,由此得分格数为 n=75/ =,采用 30 格。 絮凝池内实际絮凝时间为 t=30/ = =。 絮凝池总高 絮凝池的有效水深为 ,取超高为 ,池底用穿孔管排泥,排泥区高度取 ,则池的总高度为 H=+ + =。 网格絮凝池的布 置 絮凝池分为四段, 2~ 9 格为第一段,放置密网格,净空尺寸为 50mm50mm,网格层距为 ; 10~ 18 格为第二段,放置较疏网格,净空尺寸为 80mm80mm,网格层距为 ; 19~ 26 格为第三段,放置 100mm100mm 的疏网格,网格层距为 ; 27~ 28 格为第四段,不放置网格。 网格采用 30mm宽, 15mm 厚的木板条拼装而成。 每段竖井间的过孔流速与各段的过网流速相对应。 ( 1) 第一段网格 孔眼数 n1=62 10)3050( f =62 10)3050( =400 个 过网流速 v1 网 = 4 0 0105050 Q62  = 4 0 0105050 3 1 2 6  =,取 1~ 9 格竖井连接孔流速为 ,则孔口面积为 A1=/ =,孔洞宽度取,则孔洞高为 / =,取 ,孔洞实际流速为。 每个竖井的最大网格层数为( 2)/ = ,设置 3 层网格, 8 格共计 24层。 ( 2) 第二段网格孔眼数 n2=62 10)3080( f =62 10)3080( =212 个 过网流速 v2 网 = 212105080 Q62  = 212105080 6  =,取 10~ 18 格竖井连接孔流速为 ,则孔口面积为 A2=/ = m2,孔洞宽取,则孔洞高为 / = ,取 ,孔洞实际流速为。 每个竖井的最大网格层数为( 2)/ =,设置 1 层网格, 9 格共计 9 层。 ( 3) 第三段网格孔眼数 n3=62 10)30100( f =62 10)30100( =152 个 过网流速 v3 网 = 1 5 2101 0 01 0 0 Q62  = 1 5 2101 0 01 0 0 3 1 2 6  =,取 19~ 26格竖井连接孔流速为 ,则孔口面积为 A3=/ =,孔洞宽度取 ,则孔洞高为 / =,取 ,孔洞实际流速为。 每个竖井的最大网 格层数为( 2)/ = ,设置 1 层网格, 8 格共计 8 层。 ( 4) 取 27~ 28 格(至配水渠)竖井连接孔流速为 ,处理水量由第三段至第四段时一分为二,则孔口面积为 A4=  =。 孔洞宽度取 ,则孔洞高为 / =,取 ,孔洞实际流速为。 絮凝池的布置如图 3,图中水流流过竖井的顺序如数字所示, Ⅲ 、 Ⅰ 表示每格竖井的网格层数。 进水↓ 5 4 3 2 1 Ⅲ Ⅲ Ⅲ Ⅲ 6 7 8 9 10 Ⅰ Ⅲ Ⅲ Ⅲ Ⅲ 15 14 13 12 11 Ⅰ Ⅰ Ⅰ Ⅰ Ⅰ 16 19 20 21 22 Ⅰ Ⅰ Ⅰ Ⅰ Ⅰ 17 18 25 24 23 Ⅰ Ⅰ Ⅰ Ⅰ Ⅰ 28 27 26 27 28 Ⅰ 图 3 网格絮凝池 絮凝池竖井开孔位置及孔洞尺寸见表 3,上孔上缘在池顶面高以下 ,下孔下缘与排泥区顶齐平。 表 3 竖井开孔位置及孔洞尺寸 竖井编号 1 2 3 4 5 6 7 孔洞宽 高 开孔位置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竖井编号 7 8 9 10 11 12 13 孔洞宽 高 开孔位置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竖井编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孔洞宽 高 开孔位置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竖井编号 19 20 21 22 23 24 25 孔洞宽 高 开孔位置 上 下 上 下 上 下 竖井编号 25 26 27 28 过渡区 孔洞宽 高 开孔位置 上 下 上 下 絮凝池的长度和宽度 单 格 絮 凝 池 的 总 长 为 51600 + 4200=8800mm , 宽 为 61600 +5200=10600mm(内墙厚为 200mm,不含外墙厚),过渡区宽度取。 水头损失计算 水头损失公式 h=∑h1+ ∑h2=∑ξ1g2v21 + ∑ζ2g2v22 式中 ξ1— 网格阻力系数, ξ1= ξ2— 孔洞阻力系数, ξ2= 第一段 h1=( 2 ) + ( 2 ) =+ = 第二段 h2=( 2 ) + ( 2 ) =+ = 第三段 h3=( 2 ) + ( 2 ) =+ = 第二段 h2= 2 == 总水头损失 ∑h=h1+ h2+ h3+ h4=+ + + = 各段的停留时间 第一段 t1=v1/ Q2=9/ == 第二段 t2=v2/ Q2=9/ == 第三段 t3=v3/ Q2=8/ == 第 四段 t4=v4/ Q2=2/ == 总停留时间 T=t1+ t2+ t3+ t4=+ + + = 速度梯度 G= Tgh 当 T=10℃时,水的动力粘度 μ=10- 3 pa s 速度梯度 G1= 6 = S- 1 G2= 6 = S- 1 G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