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候 , 大学生出现不良消费行为 也就不足为 奇 了。 当他们走出学校面向社会以后,又会用错误的消费行为影响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来自 法国 的 社会学家布迪厄 提出 ,消费 其实 是一种 作为 形成区分的 实践 手段。 它可以把人们的地位和阶级区分开来,形成不同的群体。 即消费 是为了表达与众不同的意义而 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去 购买 物品的使用价值。 不少 大学生 通过 显示自己 家庭的富有 来 确立自己的优越地位 , 他们 盲目的挥霍金钱、消费高档商品。 而 那些家境不太好的学生又不想让别人看不起自己,只能毕 业 论 文 12 被动的去 跟从 这种消费 , 最终 相互攀比没有尽头,照成极大的浪费。 马斯洛的需 求层次理论 提出 ,大学生不仅有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他们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他们 追求个性,在各个方面都想与别人不一样 , 其实是 渴望得到 更多 关注 重视 和 尊重。 而他们通过 穿着 名牌 衣服 或者 出手 阔绰 得到 的 那些 崇拜 的眼神 和 羡慕的惊叹,都可以 被 他们理解为获 到尊重。 家庭 消费教育 缺乏 理性指导 家庭 缺乏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引导和过度的 溺爱是造成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直接因素。 在中国的家庭中, 传统的 关怀重心总是放在 下 一代的身上, 因而 家庭的消费支出也更多地 向 年轻一代倾斜。 现在的家庭 大部分都 只 有 一个孩子,所以父母几乎把 所有的 精力和财力都放到了孩子的身上。 他们对孩子只有一 个 要求 ,即好好学习,将来 考 上一个好大学。 父母 亲在日常生活中 对孩子的照顾 更是无微不至 ,孩子在金钱 和消费 方面的要求也 都 是有求必应。 正是 这样的养育方式 让 许多学生在 考上大学后 基本 没有 独立生活的能力, 他们 对家庭的依赖一般都 非常 强。 孩子 上大学后, 父母总担心 远在他乡的孩子吃不好穿不暖,所以 即使 自己 省吃俭用 也要多给孩子一些生活费。 这种 重养育,轻教育;重智育,轻德育 的教育方式 并不能 教给 孩子健康的 消费观念。 同时 家长对孩子很少进行理财 方面 的教育,这就使刚开始 进行 独立生活的大学生不 能够 合理地使用自己的生活费, 因此 很容易出现不良的消 费行为。 另外 , 不少 家长 平时很少 与 孩子 进行 沟通 , 子女不能很清楚的 了解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 和消费承受能力。 他们认为 家里的钱足够他们去享受和攀比, 父母 用 省吃俭用挣来的钱 供养自己是理所当然的事。 有 些大学生 甚至会用父母一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件衣服,为的就是很同学攀比。 那些 每月 生活费 总在千元 以上 的学生 , 他们的支出大部分都用在了 追求奢华、 铺张 浪费 上 , 不良 消费 习惯 和消费心理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另外 , 家庭中的其他因素也会对子女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家庭成员的消费行为、 家庭消费 的 文化环境和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等。 学校缺乏适当的教育与引导 学校 对 大学生 消费 行为 教育的 不重视 也是 造成 大学生 不良消费行为的 原因。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各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办学规模逐渐扩大。 然而高校的软硬件条件并没有与招生人数的增加一起增长。 在学生生活娱乐设施、校园文化环境、课程设置等 很多方面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 ,这些都是 滋生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温床。 一般来说 ,高校 认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最重要,被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和各种评估所束缚。 在各高校中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显得苍白无力,更不要说 对大学生 的 消费观 进行 教育 和 引导 了。 由于 不重视 , 各高 校 就不可能去仔细调查研究 本校 大学生 的 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中存在的问题 , 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消费毕 业 论 文 13 情况,只能照本宣科进行模式化教育 , 没有 有针对性 和普遍性 , 教育效果差,学生和学校都把这种教育当做任务去做,并没有想全力解决大学生不良消费的问题。 往往表现 在 大学中 只是开设了一些呆板的思想教育课程,对 存在的贪图享 乐 、 奢侈 浪费 等 现象 不闻不问,更不会对其 进行 批评教育。 也没有 对 那些 自觉发扬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进行 宣传 表扬。 另外, 校园周围 环境的 商业化 也是大学生不良消费 行为 产生 的催化剂,一些高校周围 高档商铺、饭店、 文 化娱乐 场所林立。 那些 自制力差, 安于享乐 的学生 经不起诱惑,经常光顾这些场, 而 对那些热衷于攀比炫耀的学生来说更 具有吸引力和腐蚀性, 很多人 沉迷其中 肆意挥霍浪费。 毕 业 论 文 14 6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对策研究 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 消费 群体 , 他们 的消费 行为 具有 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 大学生正确消费习惯的养成 不仅需要外界给予其一个良好的 环境 , 还 要求大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 , 完善 自己的 消费行为。 首先要求大学生能够有一个 正确 的价值判断标准 , 能够对 其 自身行为的得当与否作出判断。 其 次就是要 准确地了解 自身的需求 , 能够 适当 地 安排可支配收入 , 理智地进行消费 , 时刻保持一种健康的 消费 心态 , 不会冲动 消费、 盲目消费。 再有就是能够 采用 合理 的方式 表达 出 自己的个性 和 特点 , 以一种更为积极的 方法 去获 取 别人的 尊重和认可。 最后 是 要 树立远大 的理想,正确处理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 之间 的关系,在 进行 物质消费的同时更要注重精神方面的消费。 大学生 可以 通过各种教育和文化活动, 在 娱乐 的同时陶冶性情、摄取 知识。 要避免盲目的攀比和炫耀 式 消费。 大学生 只有 正视并乐观的 认识到 自己所处的消费层次,将个人消费需求与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相结合, 做到量 入 为出,才能有一个健康的消费心理。 大学生 在日常的消费行为中 应 注意节俭 , 从点 点 滴 滴做起,以奢侈摆阔为耻,以节俭朴素为荣,自觉地抵制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袭。 家庭加强引导大学生科学理财和适度消费 家长对子女应加强引导,注意培养他们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好习惯,即使家庭经济情况优越,最好也只提供适度合理的生活费用,不要无原则的迁就子女。 家境不好的,家长更要让子女明白家里的困难,不能不惜一切去满足子女不合理的消费欲望。 家长应多关注子女的消费情况,及时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消费行为,为子女提供自己的消费意见作为 参考,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同时,家长应以身作则,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消费行为和观念影响到子女。 首先, 家庭 应 培养大学生的理财意识。 理财教育主要包括三 方面:一是理财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对 人生与金钱的正确理解和价值认同;二是理财基本知识的 教授 , 包括金融知识以及个人理财 方法 ;三是理财基本技能的 训练 ,包括理财情景 模拟 、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 通过理财教育,家庭一方面 可以把理财意识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加强 指导 ;另一方面可 以在 实际理财经历中锻炼 大学生 的理财技能,使其获得理财经验, 最终 使他们通过理财意识 的培养 和理财能力的培养做到 合理 消费 、开源节流,培养 出 健康的消费心理。 同时家庭应 注重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 联系 , 双方 共同促进大学生养成 良好的消费 习惯。 当 大 学生出现不健康的 消费行为 时 , 如果 家长 能够 及时与老师沟通 , 对 大 学生走出消费误区 可以 起到很大的 帮助 作用。 毕 业 论 文 15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 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 高校 应把加强对大学生艰苦朴素 、勤俭节约 的 教育作为一项重要 教学 内容来抓。 结合实际情况,注重 教育引导,培养学生 养成 良好的消费观念 , 教育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形成好的消费方式。 主要 应该 进行以下教育:一是不 能 盲目攀比,注意 减少随意消费,养成 理性消费 的 良 好习惯。 二是消费时要注重 商品的 经济适用 性。 目前市场上的 商品 种类繁多 ,作为 没有收入来源 的大学生来 说 还应该抵制诱惑,在购买时要注重 商品的性价比 , 以实用性为主要参考标准, 减少不必要的 浪费。 三是在消费时 统筹安排、 合理计划,定期根据自己的 不同 需要,清算前 一阶段消费 计划,制订修改近期消费 打算 ,尽量 做到 消费与收入基本 持平。 在 对大学生消费思想的教育过程 中 , 要注意寻找正面典型 事例 , 加强宣传弘扬 , 让 大学生懂得什么样的消费行为 是科学合理的 , 引导他们把 更多的 精力集中在 学习 上 , 不 要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我 们应该把大学生 良好 消费心理 的教育 和 正确消费 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氛围 , 在校园文化建设 的过程 中 , 设计 组织一些主题为 健康合理消费 的 活动, 以活动为载体吸引学生普遍参与,并使这类活动 持之以恒 的发展下去 , 最终 促进良好的 校园消费文化氛围的形成。 同时学校要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大力开展校园 课外 活动 , 要加强 学生文化娱乐设施的 建设 ,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场所,把大学生的 注意力 引向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 这样就能尽 可能的 减少学生的不合理消费。 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大 学生 的 合理消费 正确引导 大 学生科学 合理、健康 适度的消费,社会各界 都 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 政府应 落实好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 , 更加注重 精神文明 的 建设。 同时, 加大执法力度, 取缔学校 周边 非法营业的 黑 网吧、游戏机室 、 棋牌室等一些毒害大学生的营业场所 , 对那些向青少年提供不健康消费的经营者坚决惩处, 为高校 的文化 建设 营造健康 向上的外界环境。 同时 积极开展 勤工俭学 的 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因勤就俭。 由于 大 部分学生对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缺少切身体会, 只 采取单纯的灌输 式教育 往往收获不大。 因此, 通过积极开展勤工俭学 的 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 更多的 接触社会,增 强 其 自力更生 的 能力, 并 使学生 真正 认识到一针一线来之不易的道理, 最终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 人生 观和 价值 观。 毕 业 论 文 16 7 结论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他们消费需求旺盛,但主要消费资金来自于家庭,消费受到很大制约。 如果再受到不良消费环境的影响,就会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不良消费行为。 而这些不良消费行为不利于大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因此要积极净化社会消费环境。 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大学生应加强自身修养的提高,自觉抵制不良消费行为。 把大学生 消费引入科学的轨道上来,以促进大学生健康合理的消费。 毕 业 论 文 17 谢辞 论文顺利完成了,这离不开指导老师李艳红老师的辛勤指导。 在本次论文 写作过程中, 李艳红 老师对 我的 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 , 在我的论文中凝结着 李艳红 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李艳红老师渊博的知识,给了我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激发了我的灵感,使我得以顺利的完成该论文的写作。 在此,对李艳红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论文的写作还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也特别感谢这些文献的作者们。 同时也感谢在这次论文写作中帮助过我 的各位同学。 毕 业 论 文 18 参考文献 [1] 陈冰 .浅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对策 [ J] .中国电力教育 , . [2] 韩慧娟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探析 [ J] .教育探索 , . [3] 周鸣 .浅 析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成因、引导及对策[ J] .吉林教育:高教 , . [4] 杨冠华 .析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其对策[ J]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 [5] 赵祥禄 .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原因和对策 [ 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6] 吴万民 .大学生群体消费行为研究 [ J] .吉林大学, 2020. [7] 王祥、谷月娟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研究 [ J] .石家庄经济学院, . [8] Jean Baudrillard. The Consumer Society [M]. London . Thousand Oaks. New Delhi, 1998. [9] 王洪凯、齐子玉 .当代大学生不良 消费行为成因及其引导 [ J] .河北大学, . [10] Ben Fine. The World Of Consumption [M]. Taylor amp。 Francis eLibrary, 2020. [11] 边素贞 .关于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思考 [ J]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 [12] 陈胜 .透视消费新人类 [ J] .当代青年研究, 2020. [13] 向欣 .当前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与对策研究 [ J]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 . [14] [英 ]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 M] .译林出版社, 1999. [15] 希夫曼.消费行为学 [ 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毕 业 论 文 19 附录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 xxx 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由于论文需要,为了全面了解目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组织本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