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6 于网络缓解压力; ⑥ 视上网比学业更重要; ⑦ 为上网而不惜失去重要的人际交往和工作;⑧ 不惜支付巨额网费; ⑨ 不愿向亲友吐露频频上网的真相; ⑩ 下网后有焦虑、失落感。 只要满足以上 10 条中的 5 条,就可以诊断为网络 成瘾。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第 25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0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 %。 从学历层次上看,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 %。 2 000 多万在校大学生中, 95%左右是网民,大学生网络成瘾率达到 9%以上。 网络成瘾的状况显然已经形成。 (二)大学生喜欢上网甚至成瘾的社会心理因素 许多大学生越多地使用网络越发被网络空间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以致花费越来越多的时间上网,甚至因此忽略了他们的真实生活。 导致大学生过度沉溺网络的原因 ,总的来说是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形成的合力结果。 网络的虚拟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与现实的广阔天地,他们可以在网络上轻易获取庞杂的信息;可以在匿名状态下,自主选择交流对象,向对方尽情地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精神寄托。 二是网络游戏的互动性、挑战性与实时性,对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网络游戏具有引人入胜的动画和音响效果,生动的故事情节。 超越时空的游戏,使不同地域、年龄和身份的人,可以随时找到共同的爱好者,在攻克游戏难关时可获得一种成就感,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 在网 络媒体面前,大学生不仅仅是读者,而且是演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融入网络之中,网络互动可以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并产生愉快的体验,这就容易使大学生混淆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导致他们对网络不同程度的依赖。 首先,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正是人生的过渡期,心志尚未成熟,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强烈,且缺乏自控力,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深陷其中。 当学业竞争压力过大,人际关系不和谐或 生活不顺利时 因为缺乏应对困境的能力以 及相应的勇气和信心,很容易出现沉溺网络的消极行为,企图通过这种方式逃避现实或调整心态。 其次,上网行为是个人主动选择的行为,并不是所有上网的大学生都会成瘾,这与个体的人格特征有关。 国外研究显示,大学生网络成瘾症患者往往具有下列人格:喜欢独处、敏感、倾向于抽象思维、警觉、不服从社会规范。 国内有学者指出,患网瘾的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倾向于情绪激动、易烦恼、忧虑抑郁、缺乏自 7 信,在生活中表现为无法面对现实、急躁不安,易受环境支配。 这类大学生能够在网络中找到自信和快乐,用虚拟的理想自我代替现实自我。 个人因素与上网行为互为因 果关系,可能是个人因素导致过度上网,也可能是过度上网导致人格因素的改变。 家庭教育模式 在家庭环境方面我们发现: 网络成瘾倾向者与非网络成瘾倾向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网络成瘾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显现出更少的情感温暖、理解,更多的拒绝、否认和严厉惩罚,这可能是导致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上网成瘾的孩子都生长在单亲家庭,他们缺少父母关爱,因此就会在网络或者其他方面寻找归宿感;其次,一些家长期望过高,管教过于严厉,孩子因压力过大而逃避现实,转而在网络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寻求快乐 ,尤其能够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自信和尊严,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在社会环境方面:如今上网条件非常便利,不仅校园周围集中了不少网吧,学生宿舍本身就安装了网络信息接口,学生只要买台电脑就可以在寝室里无限上网。 校园生活单调,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很容易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 在父母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其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方面都会存在较多的问题,当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时,他们就很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适应障碍,网络便成了他们回避生活的一种方式。 大学 生由于压力和竞争的加大 ,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 学生个性的差别与大学心理辅导体系效能发挥不好 ,促使大学生情感和注意力的转移。 痴迷网络的大学生虽然已经注意到网络过度使用 ,可能会对自己及社会产生某些负面影响 ,但大学生很难在迷恋初期就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同时高校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人文精神的培养。 自我约束能力本身不强的学生,就开始了自己比较随意的生活。 网络上的聊天工具,网络游戏本身就给大学生的生活增添了色彩,网络成瘾的现象就很容易造成。 自我约束能力强的学生,虽然会利用空闲时间在网上学习,搜索一些与学习相关的资料但 高校的 教育和管理缺乏人文关怀,校园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学生之间又有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 大学生活是学生们脱离父母、开始独立生活的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常常会感到一无所有,爱情和事业都还处于空白阶段 大学生在遭遇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就业危机时,往往把网络作为宣泄情绪、逃避现实的工具。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站、网吧多如牛毛,这为大学生求学提供了便利,也为大学生网络成瘾提供了诱因。 由于我国网络管理制度尚不健全,有关部门缺乏有效的监 8 控手段,“黄、赌、毒”等非法 网站沉渣泛起,社会不良思潮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在网上泛滥。 这些因素很容易让大学生在眼花缭乱的虚拟世界中迷失方向。 近年来 ,国家多次对网络网吧进行整治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社会上很多网站都是营业性的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点击 ,势必会“投其所好” ,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 ,出现一些低级庸俗的东西和不良言论 ,使信息的科学性、严肃性受到冲击 ,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网络传播是当前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学生虽然也是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和网络信息的制造者,但更多 的时候是网络信息的接受者。 网络文化的发展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们的伦理道德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影响是双重的。 ( 1)有利于大学生道德观念从单一向多元方向发展 多元化是当前大学生道德观念变化发展趋势的重要特征,也是未来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网络的外开放和信息的多姿多彩,决定了喜欢网上冲浪的大学生道德观念必然是多层次和多样性的。 网络信息的海量与即时性使大学生道德的观念鲜明地体现了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要求。 ( 2)有利于大学生 道德观念从封闭向开放方向发展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开放的现实社会中。 大学生不再只置身于相对封闭的校园,而是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接触社会,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吸纳了各种社会信息,兼收并蓄,把自身道德观念的变化置于更广阔的范围和空间之中。 而网络的出现打破了 国家和地区之间各种有形的壁垒,形成了一个与地球空间相对应的信息空间,这就是网络的全球性特点。 无论一个人是在东海之滨,还是在世界屋脊,只要与网络联网,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接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并且可以自由筛选所需信息。 这就使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从原来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的方向发展。 学校所传授的特定道德观念不再让学生深信不疑,学生也不再轻信盲从,大学生的道德观念由原来仅限于学校这个小圈子转变到面向整个社会、面向世界。 ( 1)沉迷于网聊和网恋之中 ,造成身心伤害 有的大学生善于 接受和追逐新潮 ,但缺乏与之相应的社会经验和对信息的鉴别能力 ,于是 9 常常沉迷在 聊天中、网络游戏中 ,交友、谈恋爱 ,从而醉生梦死 ,迷失自己。 大学生网恋现象比较普遍 ,据调查有 60%的大学生有长期或短期的网恋经历 ,其中 50%被调查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有男女朋友。 另据调查发现 ,有高达 80%的大学生网民在一些网络区域或游戏中有过“网婚” ,有些人还不止一次。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所以网恋的感情具有不真实性、不可靠性 ,只是想象中的海市蜃楼。 还有一位年仅 19 岁的大学生因网恋 ,只身千里访网友 ,当梦中缠绵被现实无情地击破后 ,竟几度殉情 ,差一点魂断山城。 此外 ,由于网瘾 ,导致这些学生无法正常饮食、上课、睡眠 ,身体素质急剧下降 ,甚至诱发疾病 ,导致死亡。 ( 2)道德相对主义、个人主义盛行与社会责任感弱化 由于互联网采用的是分布式的网络结构 ,任何政府、组织、个人都不可能统治占有它 ,是一个绝对没有中心的网络世界 ,所有的人都拥有网络的一部分 ,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主人 ,没有谁是最终的管理者。 这就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最好的土壤和借口。 道德相对主义否认道德的普遍性 ,将个人视为自己道德行为的唯一判断者 ,对历史上的优秀道德传统与他人高尚的品德持怀疑态度。 网络的高度 自由很容易使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年学生放纵自己的行为 ,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 ,淡薄甚至消解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二)网络对大学生学业的影响 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以及全新的学习方法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更加现代更能融入这个世界。 但是高校中也确实存在一部分学生上网达到痴迷的程度,荒废了学业,让人十分痛心。 ,提高就业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平台 当代的 大学生,基本上步入了网络时代。 在这个时代,大学生不再仅仅是依赖书报、杂志、广播、影视等传播媒介传播的信息 去认识社会、了解他人和自我,获得交往和娱乐,而是利用网。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毕业论文(编辑修改稿)
相关推荐
机关科研单位和新建生活小区都要建立中水设施。 北京市规划建设的 10 座中水厂 ,已建成水源六厂、酒仙桥、肖家河、 方庄 4座 ,每日可提供中水 万 m3,铺设中水管道约 230km。 大连、天津、青岛、太原、深圳等城市也先后建成一系列中水系统。 在北京、大连、天津、辽宁的部分高校 ,已建立起一些中水回用系统 ,但全国其他省市有正规中水处理设施的高校并不多。 总的 来说 ,由于资金缺乏
候 , 大学生出现不良消费行为 也就不足为 奇 了。 当他们走出学校面向社会以后,又会用错误的消费行为影响社会,形成恶性循环。 来自 法国 的 社会学家布迪厄 提出 ,消费 其实 是一种 作为 形成区分的 实践 手段。 它可以把人们的地位和阶级区分开来,形成不同的群体。 即消费 是为了表达与众不同的意义而 不是为了满足需要而去 购买 物品的使用价值。 不少 大学生 通过 显示自己 家庭的富有 来
表植被种类较少,生物多样性较差,生态环境自身调控能力差。 区域内常见动物有麻雀、乌鸦、斑雀、喜鹊、燕子、青蛙、蛇类等。 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历史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无国家明文规定的珍稀动、植物物种和群落。 湖南省浏阳市大官冲矿区金矿普查坑探项目 环 境影响报告表 1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项目周边的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8。 表 8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项目 保护目标
通过纪念品的承载,使文字得以“物化”,使思想得以迅速、生动、亲切的表达。 承载师大“ 师者 ” 人格魅力 的 窗口。 上海师范大学与众多高校的最大区别之处就是,这是一所培养“教师”的高等学府,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等教育从业者的精神世界构建汇聚的学府。 因此,以“师者” 为 内容的 纪念品,将是师大纪念品区别与其它高校在行业上最为“独特”的一个部分。 承载 师大
22 卷筒轴的受力分析与工作应力分析 22 轴的设计计算 22 确定各段轴的直径和长度 23 轴的校核 24 6 提升机的制动系统 25 盘式制动器 25 盘式制动器的布置方式 26 盘式制动器的工作原理 27 盘式制动器的设计计算 27 盘式制动器工作时所需制动力 27 每副闸应有的制动力矩 30 实际正压力的计算 30 制动器液压缸的结构与设计计算 30 盘式制动器的调整和维护 34
初期考虑到这一点,就应该 为系统将来升级留足够的 RAM 空间,哪怕多设计一个 RAM 的插座,暂不插芯片也好。 (5) I/O 端口:在样机研制出来后进行现场试用时,往往会发现一些被忽视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靠单纯的软件措施来解决的。 如有些新的信号需要采集,就必须增加输入检测端;有些物理量需要控制,就必须增加输出端。 如果在硬件电路设计就预留出一些 I/O 端口,虽然当时空着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