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谐振荡器的设计(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有电容元件的存在 , 要通过电容元件对交流、直流信号 的影响来判定; ( 3) 判断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方法:采用瞬时极性法来判断正负反 馈。 规定输入信号在某一时刻对地的瞬时极性,并以此为依据,然后逐级判断 放大电路 中相关 各点电位的瞬时极性和各相关支路电流的瞬时流向,进而推出输出 信号的瞬时极性或方向, 再推出反馈信号的极性, 选取包含输入信号、反馈信号、净输入信号这三个量的 电路回路 进行比较综合,如果反馈信号使放大器净输入量增大,为正反馈,反之为负反馈; ( 4) 判断是并联反馈还是串联反馈。 方法:如果 反馈信号的 输入端 并联与信号源称为并联反馈;如果反馈信号的 输入端 串联与信号源 称为串联反馈。 ( 5) 判断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 方法:将 输出电压 的电平 置 为 零, 如果 短路后 反馈电压为零,就是电压反馈 ; 反之,为电流反馈 ; 反馈在电路中的作用 : 三极管集电极输出信号的一部分与 电容 C1 相连 到三极管的基极的过程是正反馈。 另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出信号的一部分与 电容 C2 相连 到三极管的基极的过程也是一个正反馈。 而且这个反馈信号是代替了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使放大电路能正常工作,维 持振荡 电路 稳定输出的。 过程中反馈的作用: 在电路的分析设计过程中反馈环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电路设计时使用反馈虽然会对电路的参数产生影响,但是其对电路性能的改善效果远大于其对电路的影响,与此同时反馈的使用也能帮助我们轻松地满足电路设计中的一些特殊要求。 如负反馈在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的同时,也使通频带得以扩展,非线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6 性失真得以减小,噪声得以降低。 并联负反馈能够减小输 出电阻,将负载能力提高。 串联负反馈能够增大放大器的输入电阻, 降低前一级信号源的电流。 电流负反馈能够稳定输出电流,电压负反馈能够稳定 输出电压等。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过程中,不同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不同的电路设计。 多谐振荡器电路中的放大环节 在多谐振荡器电路中,放大电路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放大 器的正常运行,确保了矩形脉冲波的平稳 输出。 在不同类型的电路中,针对需要往往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及性能。 连接方式的不同决定了放大电路的用途是不一样的。 而本文的多谐振荡器采用的放大电路是通过 采用三极管 连接而构成的共射放大电路。 采用共射放大电路主要是因为其有较大的电流、电压增益,并且电路功能易于实现, 符合多谐振荡器的电路要求。 如图 2 所示。 多谐振荡器电路中的稳幅环节 多谐振荡器电路中的电源部分为整个电路提供能量,保证了振荡器正常的输出矩形脉冲波。 我的设计中使用的是 5V 直流电源。 直流可以保证供电过程中 周期,极性不会发生变化。 当振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时,根据三极管非线 性 实现 ,而不用另加稳幅,电路 脉冲幅度是一定的,以后在这个数值下来回变换。 在电源两端并联电容是为了 把电源中 杂波 过滤掉 , 从而避免杂波对振荡器的影响。 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电路的工作原理 从输出波形中任选一时间段,各时间点( t0、 t t t t4)已标注 于图 2所示 波形中。 下面我将从四个时间段逐段分析多谐振荡器电路的工作原理。 (1)t0t1期间: t0时刻之前,即 没有接电源 时 +V =0V,电路中不存在 工作电压,电路的两个输出端电压均为 0V。 接通电源的瞬间 , 三极管 VT1与 VT2分别通过电阻获得的正偏电压,两个三极管均趋于导通 , VT VT2的导通程度会存在差异,假设 VT2导通稍微快一点,这时 VT2的基极电流由 Rb2提供, 将 Vcc 加到电路,由于两只三极管都是正向偏置的故他们处 于导通状态,此外,还为藕合电容器 C1 和 C2 充电。 充电的路 线是由接地 处到三级 管基极,又通过电容器而至 Vcc 电源。 还有些充电电流是经过内蒙古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7 Ra 和 Rb 的,从而 通过 正电压加在基极上,使晶体管导电量更大, 其集电极电压下降,这个下降的电压通过电容 C2加载到 VT1的基极,使 VT1的基极电压减小,集电极电压变大。 这个变大的电压经过电容 C1加 到 VT2的基极,从而 使 VT2的基极电流增大。 这一过程为正反馈过程。 由于有正反馈的存在 , VT2很快 进入饱和状态,而 VT1则进入截止状态,即在 t0时刻, VT1截止、 VT2饱和。 因此 VT1的集电 极输出高电平, VT2的集电极输出低电平。 (2)t1t2期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 VT1保持截止状态, VT2保持饱和状态,为第一个暂稳态。 在 t0t1 这个很短的时间内,电容 C1 和 C2 两端的电压是 没有时间反应 变化的。 但是在 t1 时刻之后,由于 VT2 饱和导通,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电容 C2 充电的回路。 这个充电电压提高了 VT1的基极电压,使 VT1出现了转向饱和导通的偏 向。 很明显, VT2集电极输出低电平的时间(脉冲宽度)由 C2充电时间的长短决定。 (3)t2t3期间: 从 t2时刻起,在 VT1基极电流增大的过程中,通过电路的正反馈, VT1迅速进入饱和, VT2 截止。 t3 时刻后, VT1 由于处于饱和状态其集电极输出低电平,VT2由于截止其集电极输出高电平。 (4)t3t4期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 VT1保持饱和状态, VT2保持截止状态,为第二个暂稳态。 由于 VT1保持截止,则构成了对电容 C1的充电回路。 VT1饱和时间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